丘小维
摘要:油茶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创共享,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文化符号,蕴含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伟大创造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精神,团结一心、和合共生的伟大团结精神。并以凝聚人心、以文化人、精神皈依的内生逻辑维系着个体的身份认同、凝聚起群体的价值共识、构筑起群体的家国共识,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油茶文化符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给予油茶文化发展新空间,释放油茶文化生命力,扩大油茶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油茶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创共享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文化符号,是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见证,蕴含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广西油茶文化有何精神内核,如何维系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发展,何以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这是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时代课题。
广西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油茶是烹煮茶叶并在煮好的茶水中加入阴米、油果等杂粮,配制成的咸、辛、苦、甘、香五味俱全的一种古老的汤食,品质香浓、甘甜味美。不仅能御寒防病、改善饮食、增强体质,还能融洽感情、愉悦身心、消除隔阂、化解矛盾,深受壮乡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油茶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培育、时代相承的茶饮技艺、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蕴含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瑰宝,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伟大创造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主动战胜恶劣的高寒山区环境,共同创造了油茶文化。广西山高雾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野生茶树,在缺医少药又瘴气横生、阴冷潮湿的年代,人们借助饮茶并在茶汤中加入葱姜蒜及各种粗粮,防寒避瘴、预防疾病的同时又充饥解渴,推动了油茶被进一步认可和传播,形成了极致喜爱吃油茶的习俗文化。同时,饮用茶粥汤的需求又促进了茶树的种植,这使茶粥汤得到反哺式的延续和发展,又在人口流动迁徙下与壮、侗、苗、瑶、汉等民族碰撞融合,逐渐演变成兼具历史发展与民族特色的油茶文化,如来客“打”茶、敬茶先敬长辈及远客稀客、吃茶成双等饮茶习俗,以及媳妇娘茶、三朝茶、满月茶、对岁茶等人生礼俗茶。油茶文化是人与茶和合共生的典范,展现了广西人民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发现野生茶叶,到茶叶的烹煮食用、再到茶树的栽培移植,从茶叶的采摘、杀青、烘烤,再到炒制配料、制作粑粑,从制作技艺到文明礼仪,无不展现了广西人民的勤劳聪慧。在广西民族地区,油茶是人们婚姻礼仪、祭祖祭神、尊老敬老、接人待客的礼仪环节,是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招待客人必须“打”油茶,新生儿出生必须“打”油茶,新媳妇入门第一天要亲手“打”油茶,人们通过“打”油茶衡量新妇是否勤劳朴素、心灵手巧。广西各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发挥聪明才智,将自然馈赠的资源制作成甘甜美味的油茶、油果等,巧妙地化粗粮为主食、化浪费为富余、化艰苦为甘甜,顺应了自然,改善了生活、增强了身体素质。油茶文化是人与人和谐共生的典范,展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团结一心、和合共生的伟大团结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和合共生,形成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融洽民族关系。油茶文化见证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在《广雅》最早记载了植物杂煮的饮茶方式;在《司隶教》最早的文字记载中,茶作可以视为饭菜;《茶经》记述贵州、湖南、广西各族人民大体相同的油茶制作方法,并在后续的人口迁徙、交流融合中传播演化。不同地域族群在同一时空交流碰撞,在不同地区演化出大同小异的烹煮方式和同源异样的饮茶习俗,形成了地缘性多民族共有的饮茶食俗,如苗族“八宝油茶汤”、瑶族“三生汤”、壮族“咸油茶”等,以及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苗、瑶、侗、汉等民族都有“打”油茶的习俗,且如出一辙、口味相当。民族不同而饮食相同的多民族共享的饮食文化,共同演绎出广西各族同胞“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垌田”的民族情,是广西各民族饮食文化上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独特典范。
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历经艰辛,却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仅形成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还创造了诸多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俗谚语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柳州三江流传的“一空、二圆、三方、四甜”;桂林龙胜流传的“一杯油茶一片心,两杯油茶盛满情,三杯油茶心暖窝,四杯油茶待亲人”。深刻反映了广西人民勇于战胜困难和追求理想生活的伟大梦想精神。在恭城观音乡从明代流传至今的“茶锅煎出乌鸦眼,槌头点出牡丹花。十指琉璃托茶盘,盏盏托出待仙家”这一描述中,既表达了打油茶的艺术之美,昭示了广西人民对油茶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极致喜爱,也展示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广西,最平常的一碗油茶有米花的暖黄、花生的赭红、香菜的翠绿的醇香茶汤,初喝是清苦,稍后是涩,过后便是甘醇。例如,桂林恭城流传的“一锅苦,二锅夹(涩),三锅四锅好油茶”,传递了广西人民先苦后甜的人生信仰,展现了广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梦想。广西油茶文化化解了人们的艰辛与苦难,再现了广西人民执着于艰苦奋斗、向往美好、生生不息的伟大梦想精神。
广西油茶文化的内生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从最初的解渴药用、充饥果腹,到多民族共享的精神文化符号,油茶文化以凝聚人心、以文化人、精神归依的内生逻辑维系着个体的身份认同、凝聚起群体的价值共识、构筑起群体的家国共识,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油茶文化维系着个体的身份认同
油茶习俗贯穿广西各族人民的一生,不仅固化于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存在于人们每天的生活中,也贯穿每个个体的人生礼俗、社会交往、理想信仰中,还存在于每个个体的生老病死、成家立业、祭祀礼仪等人生场所。
首先,油茶文化维系个体的生存发展需求。油茶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广西各族人民在与潮湿瘴重的自然环境相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饮食习俗,饭前喝它可解渴充饥;晚上喝它可提神养精;炎夏喝了能消暑解热,抵御瘴疠;严冬喝了能祛湿去寒,预防伤风感冒;日常生活是充饥饱腹;在重要节庆日是礼俗礼仪。油茶满足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发展需求。
其次,油茶文化确立个体的角色身份认知。油茶文化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俗茶事,贯穿满月、婚嫁、贺寿、丧礼等人生礼仪及祭祀、节日、待客习俗等社会活动中,人们以“打”油茶、喝油茶为中心开展各类社交,确定个体角色、形成身份认知,并在反复呈现吃油茶的生活图景中实现身份认同。
最后,油茶和油茶文化可以规范个体行为。油茶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世代相传的族群特有的地域性习俗文化、思想情感、行为态度,是祭祀礼仪文化活动中的规定习俗,并通过祭祀礼仪规约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与共同的追求,在反复流传中逐渐深入人心,纳入一定的轨道与模式,形成共同的社会行为标准,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油茶文化凝聚起群体的价值共识
油茶习俗主要分布在两广、湖南、贵州的高寒地区,那里是瑶、苗、侗等民族的聚居区。广西各族均有“打”油茶的习俗,不但苗族、瑶族、壮族、侗族“打”油茶,汉族也不例外。
首先,油茶文化维系群体的情感记忆。从一日三餐到一年四季,从出生到死亡、从迎宾接客到重要节庆,油茶以特有的习性与品味标识了个体的身份属性与情感需求,联结特定的地理空间、人文价值、历史记忆和共同想象,关联起个体与群体的情感认同,凝结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感情。
其次,油茶文化链接个体的家乡记忆。油茶不仅是一种汤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置身异乡的个体通过复现油茶味道实现对家乡的记忆与想象,使个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借由熟悉的味道反复重温家乡记忆,唤起主体情感记忆的功能,在时空维度追溯过去、联结彼此,使个体无论置身何处均能产生保存过去生活方式的感觉。油茶文化已成为唤起情感共鸣的特殊意象,使人们能够借油茶的形态、味道等找到鲜明但趋向隐去的本我,为个体提供时空联结点。
最后,油茶文化凝聚起群体的价值共识。油茶文化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达的共同价值融通起来,在长期互学互鉴的传承并实现民族间的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并积淀为特定群体的价值规范,形成特定群体的价值共识。
油茶文化构筑起群体的家国共识
在广西,各族人民通过一碗碗热腾腾的油茶团聚在一起,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共同感受大家庭般的温馨甜蜜。人们通过“打”油茶、喝油茶,传播油茶的内涵意涵、价值观念,共同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
首先,油茶文化以共有记忆筑起家国共识。油茶文化在广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中积淀,在时代的变迁和民族交流交融交往中演化,是各族人民共同战胜自然、改善条件、共同生活的历史产物,是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历史记忆。
其次,油茶文化以共同遗产筑起家国共识。包括茶艺俗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歌民谣等在内的油茶文化,是各民族交融互鉴、共同培育、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枝叶,具有强大的民族聚合力,有形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油茶文化以共有场景筑起家国共识。一碗热腾腾的油茶,充当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粘合剂,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思想心理、情感行为、生活习惯等,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构筑起家国血脉相连的关系,有效地铸牢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油茶文化的发展路径
新时代油茶文化不断以新的方式促进各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但油茶本身的独特口味,使喝油茶、展现油茶等正在淡出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和生活。如何推动油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课题。
释放油茶文化生命力
推动油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必须释放油茶文化生命力,在系统性保护中增强油茶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首先,出台传承发展油茶文化的政策措施,集中保护、开发、传承,包括技艺制作、传统习俗、史诗史料等项目;重视对油茶文化深厚底蕴的开发利用,开展系列油茶文化节、非遗油茶展等;宣传油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等;建立非遗油茶博物馆、虚拟数字馆,增强人们对油茶文化的体验,引导人们主动审视油茶文化的价值,增强人们对油茶和油茶文化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其次,深入挖掘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蕴藏的丰富内核,如凝聚共识的伦理道德、独具特色风俗习惯,以及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和谐、和合共生等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融通起来,化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公约规约,促进民风和谐融洽、社会繁荣稳定。
最后,创建以油茶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民族团结活动品牌,以重要节庆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团结大联欢的场景。例如,利用广西“三月三”、油茶文化节等重要节日,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以茶促融、以茶养礼等活动,展示独特的民俗美食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讲好多民族共享美食的民族故事,促进交流互动,增强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激活油茶文化发展力
开发利用非遗油茶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活油茶文化发展力,实现各民族美好生活的愿望。
首先,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和油茶文化事业,大力栽培茶树、发展油茶品牌,促进油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系列油茶展览、展示活动,借助民族地区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的知名度加大对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对油茶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多元化的推广,增加油茶文化的产业附加值。
其次,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深入挖掘油茶文化的商业化潜力。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非遗油茶文化+等发展模式,建设油茶文化非遗传习创业园和产业园。通过以民族团结进步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
最后,以民族发展为基础,打造以油茶文化为主题的民族团结示范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同心共建活动,通过一碗热腾腾的油茶策划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扩大油茶文化的影响力
以中华文化为主干,将油茶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培育新格局,扩大油茶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油茶文化蕴含的各民族共有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其次,充分挖掘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加强对历史物证等的学术研究,收集和整理与油茶文化相关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山歌民俗等资料,编写出版相关书籍。同时,促进非遗油茶进校园,将油茶制作、油茶文化等融入课堂教学,开设油茶文化课、油茶制作技艺课,邀请各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油茶文化的传授,培养更多的油茶传承人,促进油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最后,开展主题丰富多样的非遗油茶研学活动,引领更多青年学生了解油茶文化的民族团结的价值意蕴和精神内涵,同时,推动油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油茶文化为载体,传播好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扩大油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油茶文化具有特殊的地缘性、典型的民俗性及制作的广泛性,是多民族融合、多族群共存、多文化共融的特色饮食文化。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在人口大流动、大杂居趋势不断增强背景下,以油茶文化为载体,解决不同民族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柳州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职业教育课题“职教本科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3ZJC007);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级科研一般课题“职教本科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2023SB20)。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