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栋
现代城市防空的第一要义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高民众防护能力。民众防护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的防护素质、防护设备设施和防护组织。战时民众防护要在战前及时有效地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平时应着眼于提高人的防护素质、完备防护设施和设备器材、完善防护组织,积极做好组织民众应急防护的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编制突发事件民众应急防护预案。预案是发生灾害事故时组织民众应急防护的基本依据,也是平时民众应急防护准备工作的首要内容和组织开展其他各项准备工作的基本依据。应急疏散防护预案,主要是对发生各种灾害事故和恐怖袭击事件时,如何组织民众搞好应急防护,特别是如何组织搞好疏散撤离等大的应急防护行动作出计划和规定。突发事件人员应急防护预案,主要是对发生各种灾害事故和恐怖袭击事件时,如何组织和指导本地(社)区、本单位的人员搞好应急防护作出计划和规定。
抓好基层人防组织和人防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训练。民众防护的特点之一是“自救性”,但“自救”不等于“自发”。要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及时有效地组织民众搞好应急防护,要在平时做好大量的防护准备工作,就必须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基层人防组织和民防志愿者队伍,是组织搞好民众应急防护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责:一是在发生灾害事故时组织和指导本社区、本单位的人员进行应急防护和开展自救互救;二是在平时组织和指导本社区、本单位的人员开展防灾训练演练和做好应急防护的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警报系统、人防工程、疏散场所和应急防护物资器材的建设和管理。民众防护的应急性和时效性,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个完备的民众应急防护警报系统。为了能在发生各种灾害事故时及时组织民众应急避险和疏散安置,平时需要抓好应急避险、疏散安置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发生灾害事故时组织民众应急防护,需要预先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防护器材和疏散安置物资,如应急报警、照明、逃生、个人防护、医疗救护、供电、供水等器材,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等生活必需品。
对民众进行应急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对广大民众进行应急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平时民众防护准备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是因为,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比来自外界的任何救援都要更及时、更有效;而让广大民众在平时就了解掌握对各种灾害事故应急防护的知识和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组建专业救援队伍还要重要。平时组织开展民众应急防护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民众防护的全民性,要求对各类人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民众防护骨干、基层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等)都要一个不落地进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二是民众防护的自救性,要求应急防护知识普及教育的基本内容,应是使广大民众了解掌握如何预防各种事故,当发生各种灾害事故和恐怖袭击事件时,如何逃生、避险、防护和进行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技能;三是民众防护的应急性和时效性,要求应急防护知识普及教育必须讲效果、重质量,确实使广大民众熟练掌握应急防护的知识与技能。
那么,普通民众需要了解哪些战时防护技能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普通民众而言,也许没有直接的机会参与军事斗争,但也需要拥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必要的生存救护技能。通常应具备以下8种必备的防护知识技能。
识别和利用人防标志。如人防工程入口标志,疏散地域、疏散道路和危险地域边界的人防标志等,会识别、利用这些标志战时可以得到人防信息和寻找救助。
能听懂人防警报。人人都要能听懂警报,知道每种警报声要求我们应采取什么防护措施。
增强心理防护能力。了解心理战,战时空袭可能使居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广播电视和网络通信随时中断,小道消息和谣言可能四起,缺水断电造成生活困难,缺医少药、封锁闭塞可能使人们紧张和恐慌,因而需要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
支持战时管制。战时或应急救灾时,为对抗敌人侦察和重点支持战时生产,要遇到对城市灯光、电力、无线电通信、道路、燃料及个人某些行动上的限制,民众需要知道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支持战时防空管制。
学会判断空袭或灾害危险地域。在重要目标附近,有毒物质的生产厂家的下风地域,油库、燃气站,水库大坝下,陡峭崖边,有动物成群死亡地区,人员同时发生同样疾病地域或有人防标示的危险地域,都要会判读取和规避。
判定附近相对安全地域、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知识。如城市哪里相对安全,可以紧急疏散;家中哪里相对安全,可以临时防震、防空袭;商业大楼或地下商场的安全通道如何利用等。会准备和携带个人防空应急包,学习自制简易防护器材。知道在人防工程内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做到安全。
了解化学毒剂、生物战剂危害。知道如何通过沾染地域,有毒、带菌物质对人员的伤害途径和相应的防护办法。如化学生物毒害物质是接触伤害,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微波辐射是“距离伤害”,放射性物质既有接触伤害又有“距离伤害”。
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极端条件下生火取水方法等。
(来源:南京国防动员)
(编辑:尹礼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