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桓 叶允最 宁谧
摘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为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做大农业信贷担保贷款规模,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广西农业信贷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分散、信贷政策执行标准不一以及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当着力从财政支持力度、信贷政策标准、模式创新、政策协同及法律保障等方面推进农业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随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农业金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农业信贷业务总量快速提升,至2023年底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但受农业生产季节性、不确定性及区域性等特征影响,农业信贷具有风险高、抵押物混乱、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特点,导致多数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业务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不够,造成诸多惠农贷款政策落地困难,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1]。近年来,广西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信贷政策,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加快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广西农业信贷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如农业信贷政策标准不完善、配套法规不健全、财政扶持力度有待强化、农业信贷风险偏高以及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广西农业信贷发展现状
农业信贷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广西农业信贷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为推进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2001年以来广西农业信贷总额由230.01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 753.57亿元。分阶段看,2001年至2010年是快速上升阶段,总额增长态势更加明显,增长幅度达到454.5亿元,说明在这一阶段广西农业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体现出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力度达到空前;2011年至2023年广西农业信贷总额呈现稳定提升发展态势,增长幅度有限,说明此阶段广西农业信贷总量发展提升空间有限。另外,从环比增长情况看,广西农业信贷总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10.77%波动下降至2023年的1.51%,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发展逐步向中高速发展换挡,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广西在“三期叠加”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下行压力的冲击,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农业经济增长能力有限。
农业贷款比重持续下降
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比重越大说明政府财政支农力度较大,否则表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2]。近年来广西农业信贷总量占金融市场贷款总额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由2001年的7.18%逐步下降到2023年的2.17%,说明广西农业信贷在信贷市场中地位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显现,同时政府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强化。具体来看,2001—2008年广西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持续增加,由7.18%提升至9.98%,说明在此阶段广西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安全,政府加大了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在2009年之后,广西农业贷款金额占所有贷款的比重不断下降,由9.39%持续下降至2.17%,降幅高达7个百分点左右,并达到历史的最低值。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步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都向二三产业集聚,同时农业信贷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更是降低了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产业的意愿。由于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经济发展资金供给不足,势必对广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冲击。
农业贷款效率波动下降
农业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反映出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农业信贷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3]。2001年以来广西农业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整体发展演进趋势与其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比重保持一致。2001年以来广西农业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呈现缓慢的提升趋势,由12.85%提升至2023年的16.06%,提升幅度仅为4个百分点左右,提升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说明广西农业信贷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空间有限,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具体来看,2001—2010年广西农业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由12.85%提升至2010年的27.29%,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说明这一阶段广西农业信贷对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强化,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2011年以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此阶段农业贷款对农业总产值的助推作用不断下降,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对减弱。
广西农业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贷资金供需错配矛盾突出
虽然近年来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惠农信贷政策,有效缓解了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农业信贷有效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供给总量缺口较大。截至2023年底,广西农业信贷总额为786.31亿元,但是其占全部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2.31%,其中个体农户贷款总额为160.72亿元,占全部农业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18.3%,比重偏小。另外,从农业信贷结构看,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不协调问题突出,大多农业信贷资金过多聚集于“高”“新”农业产业,或者流向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而传统农业产业和具有资金需求的普通农户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很多农户面临农业生产贷款难、额度小、贷款分散问题。
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分散化
按照资源基础战略理论的核心观点,财政对农业科技项目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减轻农业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负担,激发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农业技术就地转换水平[4]。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大对科技型农业企业的财政支出力度和优惠力度,不断完善农业信贷政策,特别是对农业信贷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农业企业的资金投入、财政补贴的力度持续强化,但政府补贴资金投入过于分散,集聚效应不强,未能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合力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弱化了政府金融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5]。
供给主体农业信贷政策标准不一
一是农业信贷业务识别与判定标准不统一,经常会引发不同金融机构在相关涉农贷款业务中的识别与理解上的差异,进而造成农业信贷业务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数据不具可比性,无形中提高了农业信贷政策执行质量及效果的过程监督难度[6]。二是农业信贷政策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主要表现为针对农业信贷政策的实效效果和绩效水平缺乏必要的评估标准和过程监督机制,而且政策执行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外在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仍然缺失,比如很多小微农业企业或者普通农户很难获得农业信贷资金[6]。三是农业信贷业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主要表现是农业信贷产品营销人员对相关涉农信贷政策了解不深入,不能为不同的农业信贷需求客户提供个性化信贷方案,营销思维和营销意识相对薄弱[7]。
农业信贷服务创新能力有待强化
虽然近年来广西农业信贷余额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农业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信贷产品类型和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难以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多样化的农业信贷产品需求。比如,联保贷款、林权、土地权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5]。另外,近年来广西不断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出了一些农业信贷新业务、新产品,但是很多政策实际落实不到位,农业信贷政策很多都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作用不明显。此外,近年来广西涉农金融创新缓慢,且创新成果鲜有转化,而且农业信贷政策和产品宣传力度不足。
对策建议
优化农业信贷供需结构,提升农业信贷功能效率
一是统筹配置中央财政下拨的支农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审批、使用和监督机制体质,完善资金使用效果评估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创新农业担保体系。建立符合广西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实际相符合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针对不同的资金需求者制定个性化的农业信贷服务,让更多真正需要信贷资金的农户或者农业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尽可能满足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出台并实施担保业务奖惩政策。全面考核农业企业各项农业信贷资质条件、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及信用等级等,对农业信贷政策落实情况表现突出的农业信贷企业或者农业信贷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以激发信贷主体落实农业信贷政策积极性。
优化农业信贷支持机制,强化农业信贷作用合力
一是明确农业信贷机构服务范围与目标导向。农业信贷机构应当将服务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作为落实和推进农业信贷发展的目标导向,将农业领域作为开展农业信贷业务的领域范围,并结合广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信贷资金应该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倾斜,比如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项目。二是优化农业信贷服务的主体结构。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大部分担保公司都不愿向其提供农业信贷资金,其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严重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广西应当出台相应政策,将农业信贷资金向创新型、适度规模经营型农业企业提供便利,同时也要满足普通农户的资金需求,更好地解决广西农业发展资金问题,帮助更多有金融需求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也要不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协同农业信贷供给标准,提高涉农信贷普惠水平
统筹协调涉农贷款奖励政策、财税杠杆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的高效衔接与融合模式,最大程度地获取政策协同效应,提升农业信贷服务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加大政策的引导,提升农户对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了解,促进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具体包括:一是强化农业信贷政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户对农业信贷各项惠农政策、奖励政策的了解和认知水平,同时提高各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政策的把握,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全面激发各金融机构推进农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农业信贷政策培训,深化业务人员对农业信贷政策理解能力,为农户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解读和高质量业务服务。
促进农业信贷模式创新,满足农户多样资金需求
一是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以满足农户多样化资金需求为导向,根据广西农业产业发展区域性特征,构建灵活多变的信贷管理机制,简化农业信贷审批流程,适度下放放贷权限,信贷授信额度适度放宽,适度降低各种严苛的贷款条件。二是强化信贷产品创新。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资金需求情况,适当引入期货期权等能够对冲风险的业务品种,有效降低信贷担保产品风险,提升信贷担保能力和水平;围绕农业生产实际,探索开发结算、票据、代理等中间业务,提升农业信贷服务水平。三是在农业信贷市场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农业信贷市场服务质量和效率。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广西作为农业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因此在构建农业信贷体系过程中应当立足农业产业特色优势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契合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农业信贷体系,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方首军,黄泽颖,孙良媛.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985~2009[J].农村金融研究,2012(07):60-65.
[2]苑美琪,陶建平.基于EEMD视角的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互动绩效——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07):223-232.
[3]董昕.农业信贷投入对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特征[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05):79-85.
[4]许黎莉,般丽丽,乌云花.非对称信息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担保支农的最优契约配置——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分析范式[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06):300-306.
[5]张伟,黄颖,谭莹,等.灾害冲击下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选择——农业信贷还是农业保险[J].保险研究,
2020(01):21-35.
[6]范方志.农户信贷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吗?——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05):33-41.
[7]王晓曦,刘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补贴缓解了农户正规信贷配给吗[J].财会月刊,2020(18):153-160.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要素流动视角下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绩效与政策优化》(项目编号:2022ZJY1604);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农村金融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动态交互效应及政策优化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KY1575)。
(作者单位:1.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鸣支行;2.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