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融入中华的一抹蓝

2024-07-06 01:26张月华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4年6期
关键词:景泰蓝铜丝釉料

张月华

亲爱的豆苗儿们,这一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项以蓝色为主基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景泰蓝是在元代晚期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这种技艺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最终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技艺。

千烧万炼方成彩

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景泰蓝流光溢彩,美得动人心魄,离不开工匠们的智慧和烈火的锤炼。

以高纯度的紫铜制胎,将花纹拓印在铜胎表面后,就可以掐丝了。掐丝讲求一次成型,否则就会留下印痕,影响美观。为了提高效率、保证图案对称,工匠们发明了“膘丝”的手法,将多股铜丝粘在一起同时掐制,再将黏合剂烧除,就可得到多个相同的图案。掐好花纹的铜丝须通过烧焊固定在胎体表面,在这个环节,火候很关键。纯铜的熔点为1083.4℃左右,接近或者超过这个温度,胎体和铜丝就有熔化的风险。

上色又称“点蓝”,是将釉料填进胎体表面金属丝格子内的过程。将点蓝完毕的器物放入炉内烧制,称为“烧蓝”。景泰蓝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釉质,可获得可爱的粉色、雅致的紫色以及景泰蓝的主色调蓝色等。经高温烧制的釉料体积缩小,会在景泰蓝表面形成凹陷,所以点蓝、烧蓝的工序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方能让釉面饱满,直至与铜丝齐平。最后经过磨光和镀金,使其表面光滑,色泽更加艳丽。

四位皇家“代言人”

景泰蓝名字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他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皇家“第一代言人”。据说在景泰年间,景泰蓝制造工艺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釉色,仅蓝色就有许多种,如天蓝、钴蓝、宝蓝等。另外三位“代言人”是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

康熙年间设立了专门用于烧制御用珐琅器的“珐琅作”,推动了景泰蓝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景泰蓝填饰的釉色更加丰富,与其他有些灰暗的釉色相比,康熙时期的白色釉较为明丽,在器物上格外抢眼。

雍正年间的景泰蓝,以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掐丝珐琅凤耳豆”为典型代表,其通体施以稳重而宁静的大绿釉色,简约素雅。

乾隆年间的景泰蓝具有地位高、产量大、品种繁、工艺精、纹饰巧、釉色多等特点。乾隆皇帝喜欢景泰蓝,时常对景泰蓝的生产给予具体指导。

凋零与重生

皇家的重视,成就了景泰蓝的大红大紫。清代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景泰蓝经历了没落、濒临失传到再发展的过程。

1951年,著名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希望这一民族工艺传承下去。林徽因常对学生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珐琅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几位工艺美术大师牵头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工艺技巧改良等工作。

景泰蓝作为曾经的“宫廷艺术”,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精美器物的代名词,更是智慧与美的象征。

豆苗儿们,如果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欣赏一下不同年代的景泰蓝制品,亲自体验一下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用心感受历史中那一抹蓝。

猜你喜欢
景泰蓝铜丝釉料
铜丝“灭”火
国宝京粹景泰蓝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何谓景泰蓝?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