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同步类教辅
201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本套教科书陆续在全国各省市推广使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自主策划并编制的配套同步类教辅丛书——《高效同步测练 高中地理》也同步上市。2019~2023年,本套丛书及其衍生丛书的印量逐年稳步上升,说明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认可。笔者作为本套丛书的策划编辑和其中《必修 第一册》的责任编辑,实施并参与了丛书设计与编制的全流程。
地理教辅丛书的设计与编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出版社通常会把这项工作以项目管理的任务形式下发到项目负责人(一般是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如图1)。
图1:丛书设计与编制的简易流程图 来源:自绘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地理教辅丛书的设计与编制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项目管理可以确保图书的出版质量和出版进度得到有效把控。对于没有从事过地理教辅丛书项目管理工作的编辑来说,可能会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其实梳理一下会发现,地理教辅丛书的项目管理主要体现在人、物、钱这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地理教辅丛书在设计与编制过程中涉及的人员是很多的,包括作者团队、三审三校人员、排版员、制图员、封面设计师和插画师等。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如果其中一个人拖后腿,可能就会影响整套丛书的质量和出版进度。在这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在人员管理方面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因此,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的核心管理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通畅,工作中能够互相配合,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负责人还要确保项目成员足够专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明确团队成员的任务和职责,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是物的管理。物的管理其实就是丛书本身,主要包括内容编制和封面设计。内容编制和封面设计涉及的环节很多,流程也比较繁琐,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具备良好的统筹规划能力,从选题策划、组稿、排版、制图、三审三校到最终出版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确保图书质量和出版进度。
三是钱的管理。只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费用支出,都可归为这一类,包括作者的稿费、排版制作费、地图绘制费、封面设计费和插画绘制费等。费用需要项目负责人跟作者、排版制作公司、制图员、封面和插画设计师等提前协商好,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约定,等项目完成后,根据各项工作完成的效果进行结算。
项目负责人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在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出版进度的把控和图书质量的把关。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实时监控项目进度,确保丛书的按时出版。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选题论证、样张设计、作者组稿、排版设计、印刷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图书的质量。
笔者在策划本套丛书时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在进行体例结构设计时,与教科书主编进行了多次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得到了教科书主编的认可。丛书的体例结构设计理念融入了教科书主编视角,彰显了中图版地理教辅特色。同步类教辅图书的体例结构通常包括“学”“解”“练”三大部分。本套丛书基于这三部分,还设置了一些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小栏目(如图2),体例结构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教学安排。
图2:丛书的体例结构设计 来源:自绘
“学”的部分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这部分主要设置了“学习目标”和“知识梳理”两个栏目。“学习目标”栏目通过细化课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标,使学生对每节的学习目标和所要掌握的程度了然于胸。“知识梳理”栏目是用文字、图框或者图表等形式对每节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理清知识主干。“知识梳理”栏目下设置的趣味小栏目——“图解地理”是本套丛书的一个特色,主要以地图、示意图、实景图、漫画、统计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并联系生活实际呈现知识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
“解”的部分主要是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这部分主要设置了“重点难点”栏目。“重点难点”栏目讲练结合、讲解透彻、释疑解惑,让学生课后不留学习死角。每个重点难点基本先情境导入,再具体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本栏目下还设置有“方法技巧”“拓展延伸”等小栏目,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每个重点难点的讲解后面都设置有相对应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情景导入是本套丛书一大特色,采用情景进行导入式讲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情境导入和重点难点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动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的部分主要是通过设置针对性的、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这部分主要设置了“课后练习”“章末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课后练习”是根据每节内容设计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章末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题量合理,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同步自测的目的。
本套丛书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高度契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讨编写而成,并在每年的重版修订中,不断优化和改进。丛书的编写理念与教科书主编“落实课标、方便教学、有利高考”的教科书编写思想高度吻合,力求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注重地理情境训练,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特色。本套丛书在内容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大量丰富的情景材料是丛书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无处不情景”。不仅练习题有情景材料,“知识梳理”“重点难点”栏目内容也设置有丰富的情景。“知识梳理”中设置有各种地图、示意图、实景图、漫画、统计图等情景。“重点难点”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通常先以一个情景进行导入,再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在讲解“天体”这个知识点时,从教室里的物质引入,扩展到宇宙中的物质,层层递进;第一章第二节在讲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个知识点时,以切开的煮熟的鸡蛋实景图引入,通过提问“大家平时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分几层”,再扩展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讲解,引人入胜;第二章第四节在讲解“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特点”这个知识点时,用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进行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进而理解水循环的特点。
丛书在情景材料的选取上除了“落实课标、方便教学、有利高考”,还彰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一是选取的情景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比如《必修 第一册》选取的地震科学试验场的建设、“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等,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辉煌成就融入情景材料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使命感。《必修 第一册》选取的2021年天琴座流星雨、2021年木星“冲日”现象等,把最新的地理事件融入情景材料中,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二是选取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的内容,把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进行导入。比如《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在讲解“碳循环”这个知识点时,从学生熟悉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为切入点进行情景导入,并配有形象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较为抽象的碳循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强化地图的读图能力,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系统特色。本套丛书在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大量丰富的图像是丛书的又一大特色,可以说是“无处不图像”。丛书的图像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地图、示意图、实景图、漫画、统计图等。目前,同步类地理教辅图书“知识梳理”部分的普遍呈现形式还是单一地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挖空。这种形式其实已经很过时了,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与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科大概念”“内容结构化”的理念相背离。本套丛书在这部分的呈现形式上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即使用了大量的图像,主要体现在“图解地理”小栏目的设计上。这种设计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内容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够对核心概念和知识点有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在“重点难点”部分的呈现方式上,目前大部分的同步类地理教辅图书还是以文字为主,使用图像的情况较少,即便使用图像,也仅仅是一些形式简单的示意图或者实景图。而本套丛书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则体现出了强大的图像功能,不仅图像类型丰富,而且随文设置,随处可见,重点难点不再枯燥乏味,也不再晦涩难懂。练习题部分更不用说了,几乎题题有图像。
虽说图像的使用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但也不是见缝就插针,见文就插图。图像只是内容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不能完全代替文字。本套丛书的图像是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按需配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图代文。比如《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在梳理地质年代表这个知识点时,配置了一张地质年代图表,用图表代替文字的表述,清晰明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目了然。二是以图释文。比如《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第七节,用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阐释了世界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是以图引文。这种形式常见于“重点难点”栏目中,以图像进行情景导入,增强了丛书的趣味性。四是以图补文。这种形式常见于“图解地理”栏目中,比如《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在梳理行星分类知识点时,配置了一张太阳系结构图,通过读图,学生对八颗行星的分布特点有了空间概念。
地图在本套丛书的图像使用中占比很大,彰显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地图优势。地图制作精良、配置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设计封面时,项目负责人要跟封面设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设计理念上要达成统一,确保丛书封面风格的一致性,并能准确传达出各册图书的核心信息。本套丛书的封面设计理念借鉴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封面设计理念,封面整体风格与教科书的风格相似,遥相呼应,凸显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教辅版本一目了然。
首先,色彩是封面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形体感觉占20%;2分钟后,色彩感觉减少为60%,形体感觉增加为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1]所以,读者对一本或一套书“心动”的感觉可能在最初的20秒就发生了。因此,色彩的搭配很重要。丛书的封面颜色采用了与教科书封面同色系的颜色,清新、淡雅,确保了色彩的协调统一。
其次,图案是封面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图案应该根据每册书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设计,简洁明了。丛书的封面图案借鉴了教科书的风格,集美感与实用性于一身,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丛书的封面图案具有整体性,同时每册书又有独立的封面主图。封面的天头有“天”,封底有“地”,“天”上飘动着朵朵白云,“地”上采用了较大幅面的主图,主图是根据各册的主题内容绘制的地球、城镇、三角洲等。
最后,字体的设计也是封面设计不可忽视的一环。选用的字体要易于阅读,不要过分追求艺术字体,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此外,字体的大小和排版要考虑封面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本套丛书的字体简约、严肃又不失活泼,书名设计在“天”“地”之间,还有适当的留白,视觉上和谐、整洁,既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显得头重脚轻或者脚重头轻。
从选题策划到全套五册全部出版,历时两年时间。期间遇到过很多挫折和困难,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这几年学生和教师的使用反馈来看,结果还是不错的。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对之后同类教辅丛书的设计与编制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以及一点有益的借鉴参考。
[1]崔准,谭话能.色彩与构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袁宏霞(1989—),女,山西晋城人,硕士,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中级,研究方向:地理教育、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