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 曹凯 赵扬帆
动力设备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提高烟草生产企业动力设备点检效率,保证设备状态正常,确保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引入FMEA分析工具,针对设备主要功能单元的失效模式,分别制定设备维保标准,实现设备维保由按时维保向按需维保转变,由等同处理向分级管理转变,由人工巡检向实时监测转变,由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修转变,优化设备维保资源配置。借鉴“8定”设备点检方法,即“定部位、定标准、定人员、定周期、定方法、定顺序、定记录、定考核”,小组成员从以上8个方面开展设备点检设计。通过本次项目实施,提升了设备点检效率,缩短设备点检时间的同时,提升了设备点检效果。
一、引言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深入,如何在设备老化程度高、资金紧张、生产压力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优化好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实现设备管理的潜力再认识、办法再创新,针对设备管理中最基础点检制规范进行认真思考、优化、创新,针对设备点检中存在的内容不规范、过程过于繁琐难落实、各级点检职责分工不清等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继续进行规范和改造,进一步强化设备检查中的点检工作。实行设备点检制度能使设备隐患和异常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
动力设备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设备状态的获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状态监测系统进行自动获取,二是依靠人工点检进行设备状态的收集。获取设备状态后,为保证设备状态正常,通过点检、润滑、维护保养、设备完好检查等日常设备运维工作,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点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点检任务数量多、点检重复性大、巡检人员压力大;
2)点检人员不认真、存在弄虚作假;
3)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反馈,未形成闭环;
4)没有很好的激励政策,人员的能动性差。
二、需求汇总
点检是对异常设备状态进行分析,确定其维护、维修措施,防止出现突发事故造成的抢修或过修,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修计划。为了更好的优化点检过程,利用现场调研,开展座谈等方式,收集点检人员的意见与建议,汇总之后利用亲和图对工作进行分类。对点检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利用亲和图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如下:
三、设备点检过程设计
为保障设备点检过程的效率提升,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借鉴“8定”设备点检方法,即“定部位、定标准、定人员、定周期、定方法、定顺序、定记录、定考核”,小组成员从以上8个方面开展设备点检设计。
(一)定部位
从全面把握设备技术状态出发,针对每台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点检项目,分析设备潜在缺陷,按照设备工况不同,确定设备点检项目,选择能够反映设备工作状况的参数进行测量。采用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向结合的方式,日常点检设定五感点检可察觉的问题,专业点检引入离线的状态监测工具和在线的状态监测系统,对设备状态进行详细的测量。
将设备重要点检部位进行梳理,同时进行设备功能单元分解,识别重点功能部位。通过FMEA分析工具,从故障发生的频度、严重度、可探测度三个方面开展评价,根据RPN得分进行排序,根据二八原则,选择RPN值前80%的部位作为点检的重点部位。设备按功能单元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功能单元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针对潜在失效起因/机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设备的健康状态,预防失效的发生。对空调系统、空压系统、制冷系统等设备进行FMEA分析。
最终,将点检部位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根据日常经验,将故障历史发生部位全部列入点检部位。二是将FMEA分析筛选出的部位列入点检部位。为提高各班组不同人员工作的协同性,提高测量数据的可分析性,对设备的温度、振动等点检部位进行固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测量,各班组点检人员对统一点位进行测量,减少因为测量点位不同造成的数据偏差较大。根据识别出的重点部位,提高各班组不同人员工作的协同性,提高测量数据的可分析性,对设备的温度、振动等点检部位进行固定。红色标识表示温度测量点、黄色标识表示振动测量点、绿色表示,目测、听诊测量点。
(二)定标准
将设备点检标准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大类,定性标准不需要借用专用工具进行测量,利用感官进行监测。定量标准明确限值,明确检测工具,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测。以水泵为例,对泵体声音,采用定性的测量方式,通过检测是否运行顺畅,有无杂音,判定水泵的润滑情况。对于泵体前轴承的温度,设定标准温度,设定最大值温度,与标准温度进行对比,判定是否正常。对于旋转类设备,存在发生故障突然及设备运行无法点检的情况,对此类设备进行梳理,安装振动监测探头,对容易发热、振动大的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减少巡检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巡检标准的可执行性。同时,实现测量点位的实时监测,提高设备状态监测能力。
(三)定人员
将日常点检标准按照系统进行分类,各系统的日常点检任务分别分配给各班组相对应的相应岗位。在专业点检方面,将设备按照系统分配至各运行班组,各运行班组匹配一名维修工作为专业点检员,负责该系统的专业点检工作。
随着设备的更新,定期对日常点检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四)定周期
引入设备ABC分级:
将动力设备按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确定设备ABC评价指标,进行分级评价,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明确设备管理重点对象。
A类设备:是指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设备,该类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和资源耗用等具有及时、严重影响。
B类设备:是指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比较重要设备,该类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和资源耗用等具有较为及时、严重影响。
C类设备:是指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性设备,该类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和资源耗用等短周期内无明显影响。
按照以上评分标准,对动力各系统设备进行ABC分级。A、B、C三类设备点检周期分别按照实时监测、每班一次、和每周一次。对于A类设备通过加装状态监测、热成像摄像头、实时水质监测器等设备,保证设备稳定可靠。
结合设备运行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生产保证能力,动力部分设备配备备用设备,对备用设备根据设备运转情况,降低其点检频次。减少对备用设备的无效点检,提高点检效率。同时,对动力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在系统运行时,恢复点检任务,系统停机时,暂停点检任务。
点检时机分为开机前、运行中:
根据点检时机进行分类,分为开机前、运行中两种类别,在设备停机时,将点巡检任务进行延期,根据生产安排,提前制定开机前点检任务,手动下达,确认正常后,转至正常点巡检策略。减少设备停机时的无效点检,提高点检效率。将整个生产过程的点检任务分为开机准备阶段、运行阶段和停机阶段,在设备开机前,手动下发开机前点检标准,在运行过程中系统按照点巡检策略,自动生成点巡检任务。
(五)定方法
在点巡检过程中配备PDA、手电筒、螺丝刀、试电笔、万用表等常用工具,同时配备红外热成像仪及疏水器状态听诊器等专业工具。
点检方法遵循科学、典型、安全、经济、便捷、同一点的原则。
(六)定顺序
点检顺序保证点检过程中全面覆盖、避免折叠、安全作业和距离最短。以空压系统为例,绘制点检设备流程图和点检数据
(七)定记录
当前设备点检记录已集成至TSPM系统中,具有自动下发、自动统计、在线点检等功能,实现了无纸化点检。因此,无需进行改进。
(八)定考核
根据点检设备、点检标准及点检人员的执行情况,编制部门点检运行制度,明确管理组织、工作内容及考核办法。
四、应用效果
(一)按时点检向按需点检转变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将点检任务由原来的按时点检向按需点检转变,根据设备运行时间,对备用设备由原来的每班一检修改为每周一检。将点检标准分为开机前点检标准和运行过程点检标准,每周开班前执行开机前点检标准,验证是否具备开机运行条件。
(二)分级管控,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设备重要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对关键功能单元,通过在线的振动监测、红外摄像头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对主要功能单元,进行每班点检,对异常频发设备进行每班点检,对次要功能单元进行每周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