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警察”

2024-07-04 10:52王玮
军嫂 2024年6期

2022年8月,王玮与父母合影。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总会激情澎湃地给我们讲他探案擒凶的故事。末了,我和母亲也总故意调侃他:“你只能算是‘半个警察!”

之所以这样调侃父亲,是因为他皮肤白,头发略卷,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倒更像一位儒雅的中学老师,与威风凛凛的警察形象似乎完全不沾边。

2000年秋,父亲告别军营、穿上警服。本来,他想申请成为一名刑警,但组织上没有成全他的梦想。

在我出生以前,父亲已是曾在战场厮杀的勇士,是先后7次出色完成进攻和防御战斗任务的英雄。在炸毁敌人的火力点时,父亲不幸中弹,全身80余处被弹片击中,左眼失明、左肩锁骨断裂,腹部肠子也流出了体外……经过医护人员4个昼夜的接力抢救,才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

经过多次手术后,父亲虽然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但被评定为“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

可能是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不适宜成为刑警,也可能是大学所学专业是新闻传播的缘故,他最终成了“爬格子”的警察。

儿时,我不觉得父亲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察,因为他没有我想象中的威严形象。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语文测验只考了53分,母亲劈头盖脸地训斥了我,还说:“等你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那天,父亲下班一到家就被母亲拉进了厨房,两人说了半天的悄悄话。我躲进书房不敢出声,害怕父亲会惩罚我。

没料想,父亲走进书房后,只是伸手摸着我的脑袋:“走,吃饭去!”

我忐忑不安地说:“爸爸……我语文考试没及格……”

“没事,谁能保证回回都考好?只要你自己认识到不足,这就够了。”父亲的声音很柔和,生怕我受到伤害一样。

想象中的暴风骤雨并没有来临。从那时起,父亲在我心目中,更像是一位慈爱的老师。

2006年5月,我正紧张地备战高考。一天半夜,我猛然听见父母卧室传出激烈的争执声,便赶紧过去看看情况。

父亲将事情对我说了个大概。那时,父亲在江西省“扫黑办”负责对外宣传工作,他与办案民警深入一个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案发地采访时,公开表示要在媒体上揭露他们的暴行。这惹恼了在逃的团伙成员,他们先后两次把恐吓电话打到家里,威胁母亲:“让你丈夫闭嘴!他若敢在媒体上胡说八道,小心你们在某某学校读书的儿子!”

那些人掌握了我家的住址和我所在的学校,母亲吓坏了,劝父亲刊登新闻稿时,不要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并希望尽快寻求组织的保护。

父亲却“任性”地说:“我代表的是正义,害怕的应该是他们。我在媒体上说真话,怎么还要隐姓埋名?恐吓,说明他们害怕!你不用害怕,要相信和依靠法治的力量。”

这件事发生之后,父亲每天都会在我上下学的路上偷偷保护我。直到这个犯罪团伙被彻底铲除,首恶被判处了死刑之后,父亲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父亲如此坚毅,坚持在揭露这个犯罪团伙暴行的新闻稿上署自己的名字,并连续3天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刊发——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父亲“像”一名警察了。

之后的几年,父亲在我心中的警察形象更加高大。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是第一批随特警深入震区救灾的记者;2010年6月,江西唱凯决堤,他在进行报道的同时,与民警一同蹚水救人……

2016年8月,家住江西省丰城市煌城镇偏僻农村的老陈(化名),在读了父亲写的“打拐”纪实文学《“打拐”神探施华山》后,奔波近百里路找父亲寻求帮助。

老陈命运多舛:妻子因患间歇性精神病走失,家人寻找8年未果;女儿陈心(化名)13岁时被拐,经过两年有余的寻找,只查到了一个几经易主的固定电话号码。老陈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女儿,却在一次施工中,意外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断腰骨。后来,他体内安装了不锈钢架支撑腰骨,在生活能勉强自理后,还是要继续寻找女儿,并心急火燎地来找父亲。

父亲听完老陈的讲述后,落泪了。他与母亲商量,先安置好经济困顿的老陈,再报请相关领导同意后,与“打拐”英雄施华山一起直奔目标山区。仅凭那一丁点儿线索,经历艰难曲折,他们终于在贵州省毕节市的一小山寨里将被拐的陈心解救了出来。

可当父亲把陈心送回老家时,却发现当地关于她有了不少闲言碎语,身怀六甲的陈心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父亲便与陈心的堂姐商定,将老陈父女俩安顿在南昌,并为陈心找了一份收入相对稳定的工作。在父亲的撮合下,陈心还与南昌一个善良的小伙子组建了幸福家庭……

父亲在《江西公安》杂志社总编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还经常穿梭在一线,与办案民警并肩战斗,力求追索案件真相;在扫黑除恶行动中,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案发地,调查取证,伸张人间公平正义;在“打拐”行动中,与侦查员跋山涉水,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虽然我和母亲多年来一直调侃父亲只是“半个”警察,但事实上,他的警察形象早已耸立在了我的心中——一个甘愿把热血甚至生命献给公安事业的人,一定是一个好警察。

父亲的英雄情结也深深影响着我。2010年7月,适逢部队在我就读的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经过层层筛选,我有幸走进向往的军营。此后,我一路对标父亲,历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团作训股股长等职,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获评“‘四有优秀军官”“优秀参谋”等。

2022年11月,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我依然以父亲为榜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转业第一年便捧得了单位的“新锐之星”奖杯。

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端详着奖杯,很认真地对我说:“不许骄傲,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实习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