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风
良好的环境设计是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具有启迪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作用,对其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辽宁省彰武县地处于科尔沁沙地的最南端,曾经面临严重的风沙问题,常出现黄沙弥漫、沙丘滚动等景象。彰武人民并没有向风沙低头,经过70多年的努力,坚持与风沙抗争,凝练出“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为了弘扬并传承这一精神,彰武县教育局发起了“‘治沙精神进校园”德育活动倡议。辽宁省彰武县第二小学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践行生态文明教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和英雄事迹,深化他们对于“治沙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践行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设计是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具有启迪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作用,对其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学校重视打造校园环境,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生态建设成果,学校在文化厅一楼的墙面上精心布置了与彰武治沙、生态彰武以及大美彰武自然风光相关的图文展示。学生每天经过这条走廊时,就可以看到家乡人民一步步将沙地改造为绿洲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推进课程育人
为了将“治沙精神”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积极推进课程育人。一是组织教师专项培训,深化教师对“治沙精神”内涵的理解,鼓励他们将“治沙精神”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二是创建治沙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由班主任担任主讲人,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治沙精神”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三是以《彰武治沙精神教育读本》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并由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诵读时间朗读读本,引导他们将“治沙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版图。
探索活动育人
为了让“治沙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学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将其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例如,开展“彰武治沙·愚公移山”主题班队会,让学生感受治沙的艰辛;举办“讲述治沙人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聆听治沙英雄的感人事迹。又如,开办“彰武治沙诗歌”朗诵会、“弘扬‘治沙精神·建设生态彰武”演讲比赛、“‘治沙精神我传承”征文活动及相关书法绘画展与手抄报展等,鼓励他们记录并表达出自己理解的“治沙精神”内涵。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开展了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巩固对“治沙精神”的理解。此外,学校还在校报开设专栏,定期刊登治沙英雄人物事迹,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弘扬“治沙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治沙精神进校园”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未来,学校将坚持在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传承“治沙精神”,赓续育人使命。下一步,学校会侧重于优化生态研学活动,如成立“小记者团”,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深入采访治沙英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事迹。又如,组织“踏上草原路,追寻治沙足迹”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治沙成果,感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积极变化;开展“我为生态家乡建设出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治沙精神”,为家乡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