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飞
鳜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是十分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鱼品种之一。随着国内市场对鳜鱼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为安徽省池州市鳜鱼养殖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鳜鱼养殖对苗种、水质和饵料鱼的要求较高,在养殖中要重点把控这些环节,规范实施鳜鱼养殖技术,加强鳜鱼常见疾病防治,从而提高鳜鱼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鳜鱼养殖技术
1、池塘建设
鳜鱼养殖池塘面积宜为5—20亩,池塘水深度为1.8—2.5m,池塘内的淤泥厚度为10—20cm。在池塘配备齐全的生产设施,包括蓄水池、潜水泵、孵化环道、产卵池等;池塘生产区域要有完善的供电设备,以保证池塘养殖用电安全;池塘养殖户应配备40kW发电机组,方便在停电时供电,以满足池塘正常生产需求;池塘配置增氧机,根据池塘面积确定增氧机数量。
2、水质调控
(1)水质要求
养殖用水的碱度、硬度都控制在80-120范围内,水体透明度在35—40cm范围内;池塘水质中的溶解氧不得低于5mg/L。如果鳜鱼在早晚吃食异常,则可能是因为水体中的溶解氧偏低,此时需启动增氧机。
(2)水质管理
①鳜鱼养殖用水清新无污染,保证水源充足,在池塘中分开设置独立的排水与进水设施。在晒塘前抽干池塘内的水分,四周挖沟,充分晾晒池塘内的淤泥,使底部淤泥开裂深度达到3cm以上,这样可增加底部淤泥的含氧量。
②向池塘内泼洒生石灰用于改良底质,每亩撒入生石灰150kg。如果池塘内的水硬度和碱度偏低,则需要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
(3)进水
加强进水口处的水源管理,以保证水源无污染,将80目以上的网袋设置到进水口处,用于阻隔大颗粒物进入池塘内,池塘内的水位达到1.5—2.5m时停止进水。提前1d浸泡茶麸,每亩投放20kg茶麸、1kg二氧化氯,启动增氧机,持续打水24h。
(4)培水
对池塘消毒后,每亩投放麸皮20kg,相隔3d后再投放1次,用量为每亩10kg。也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麸皮,每亩投放生物有机肥100—150kg,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5)监测水质
每天检测池塘水体的pH值和氨氮含量,要求pH值为7.0—7.5之间,氨氮含量为0。有条件的养殖户还要对浮游生物进行检测,取水样到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单个视野单胞藻和轮虫的总数量,当达到80%时,表明池塘水质达标,以备放鱼苗培育。
3、苗种养殖
(1)优选苗种
选择活力好、健康、不携带寄生虫的优质鳜鱼种,所选择的鱼种需经过检测,严禁引入携带蛙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神经坏死病毒以及弹状病毒的鱼种。
(2)投放苗种
①在池塘内投放鱼苗试水,确保水体安全之后再投放饵料鱼,每亩投入2000万尾。在投放饵料鱼的第二天投放鳜鱼苗种,如果苗种规格为1.5—2cm,则投放密度为每亩8—10万尾。
②鳜鱼苗种的雌雄比例控制在1∶1平衡状态,每亩投放量为100—150尾。鳜鱼雄体为肛门后面有1个小凸起,呈圆柱状,凸起顶端有1个开口。如果凸起顶端有2个开口,则说明是雌体。
③在投放苗种时要采用桶装下塘,不允许用管路投放。当投放苗种后,向池塘内泼洒维生素C,以有效预防鱼种出血症和肠炎。
(3)饵料投喂
①当初次投放的饵料鱼吃完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继续投喂饵料鱼,确保每次投放的饵料可以在2—3d吃完。饵料鱼要有一定口感,根据鳜鱼的规格,确定饵料鱼的投喂规格。当鳜鱼规格为1.5cm、3cm、5cm、7cm、9cm、10cm时,饵料鱼规格对应为60000尾/kg、16000—20000尾/kg、8000—10000尾/kg、4000—6000尾/kg、2000尾/kg、1000尾/kg。
②投放饵料鱼后,需及时泼洒大黄,以避免鳜鱼出现暴食现象。饵料鱼可以选择草鱼、鲫鱼、鲢鱼、鳙鱼等,其中最好的饵料鱼为鲫鱼,鲫鱼的卵磷脂含量较高,有益于鳜鱼性腺发育。
③在鳜鱼平游时,催产饵料鱼,鱼卵孵化24h后破膜。饵料鱼与鳜鱼比例为1∶10,准备饵料培育池,在池塘内投放饵料鱼进行培育。在投放饵料鱼前3d,需用豆浆或者氨基酸培肥水质。
④在孵化环道内,按照鳜鱼数量投放定量的饵料鱼,再投放平游饵料鱼,比例为1∶10。
(4)水体管理
①在早春时间段,当池塘水深降至50cm左右时,通过阳光照射可提高水体温度,有助于鳜鱼提前摄食,促进鳜鱼发育。如果遇到气温变化较大的天气,则向池塘内进水,使水位达到1.5m左右。进水时间段选在16点—17点,以减缓水温变化幅度,避免对鳜鱼造成应激反应。
②鳜鱼苗种养殖一般每7—10d更换1次水,如果透明度偏低,则要增加换水频率,3—5d更换1次水,换水量为池塘常规水量的1/3。在换水过程中,先使用潜水泵抽去底层污水,再向池塘内补充新水。
③在靠近池塘边放置潜水泵,通过定时抽水促使池塘内的水处于微流水状态。一般情况下,在每天16点—17点开启潜水泵,持续抽水2—3h。
④曝晒培育池,将生石灰泼洒到培育池内进行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鳜鱼鱼种,在饵料鱼下塘前使用食盐水浸泡。
4、成鱼养殖
(1)投放规格
鳜鱼鱼种摄食20d左右,体长可以生长到5—8cm,可将鱼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在6月中下旬时间段放养鳜鱼,要确保池塘内的饵料充足,每亩投放鳜鱼600-1000尾,年产量可达每亩400—600kg。当鱼种投放到池塘之前,需用浓度为0.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10min。
(2)投喂饵料鱼
①在鳜鱼处于鱼苗生长阶段时,能够吃掉与其身体长度不超过80%的其他鱼苗。当鳜鱼长至7cm时,能够捕食体长3.5cm的其他鱼苗。当鳜鱼体长至25cm以上时,可以吞食体长超过16cm的鲫鱼。应选择棍棒形、纺锤形鱼种作为鳜鱼的饵料,饵料鱼的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60%以内。
②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是鳜鱼的5—8倍。如果在早晚时间段发现鳜鱼追逐饵料鱼的情况,则表明饵料鱼数量不足,或者饵料鱼适口性较差,此时需增加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或者更换适口的饵料鱼。
(3)溶解氧管理
当池塘内的溶解氧过低时,会降低鱼体的免疫力,产生大量病原菌,诱发鳜鱼疾病。故此,需加强池塘内溶解氧管理。使用叶轮增氧机增加池塘溶解氧,每亩池塘配置0.5kw增氧动力。
(4)水质控制
①池塘水深不得小于1.8m,每5—7d调水,保持池塘内有嫩绿色藻类。每天测定水体的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含量和氨氮含量等指标,每周测量1次水体的总硬度和总碱度。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35—40cm,水深控制在2—2.5m,pH值在7.5—8.5之间,溶解氧不小于8mg/L,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0.02mg/L,氨氮含量不超过0.2mg/L。
②每5d向池塘内泼1次生石灰,每亩泼入2.5kg左右。
二、鳜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败血症、烂鳃病、白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不同的疾病症状各异,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诊断,这样才能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1、败血症
(1)症状
患败血症的鳜鱼,会表现出如下症状:早期时身体多处充血,随着病情的持续加重,体表各部分均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充血现象,鱼眼突出、腹部胀大、肛门红肿。
(2)诊断
对病鱼进行剖检,腹腔内有腹水,颜色呈红色,胃中无食物残留,有的病鱼肠道内会有气体,据此可以诊断为败血症。
(3)预防
为降低鳜鱼败血症的发生几率,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向池塘内放养鱼种前,可将鱼种放入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
②全池泼洒生石灰水,并加入适量的清水,以此来改善池水的水质。
③对池塘内的鳜鱼随机抽样检查,每月开展1—2次,抽检过程中,一旦发现病鱼,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治。
④注射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败血症的发生,可以选用嗜水气单胞菌活菌苗。
(4)治疗
当池塘内发现患有败血症的鳜鱼后,可以选用漂白粉向池塘内泼洒,要确保泼洒均匀,使池水中的漂白粉浓度达到1—1.2mg/L;也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向池塘内泼洒,保证泼洒均匀,泼洒后应使池水中的药物浓度达到规定要求,即0.4—0.5mg/L。
2、烂鳃病
(1)症状
烂鳃病是一种由柱状嗜纤维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患病的鳜鱼鳃上有大量黏液,鳃丝呈现出肿胀的状态,伴有出血点。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病鱼的鳃丝上会黏附淤泥,且末端的软骨会出现外露的情况,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
(2)诊断
对于烂鳃病,可以采取观察的方法进行诊断。通过观察病鱼,若是鳃丝有黏液、肿胀、附有淤泥、软骨外露,则可初步确诊。
(3)预防
针对鳜鱼烂鳃病,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向池塘内放养鱼种前,可将鱼种放入装有浓度为10mg/L的漂白粉,或是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控制在15—30min左右。
②鳜鱼养殖期间,应当加大饲养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池塘的水质,以此来增强鳜鱼抵抗病菌侵袭的能力。
③在烂鳃病高发的季节,向池塘内全面泼洒生石灰,每月1—2次,根据池水的pH值确定生石灰的泼洒量。
(4)治疗
除用漂白粉和三氯异氰脲酸泼洒全池外,还可以用五倍子泼洒;用浓度为0.3%的氨水,对搅碎的大黄浸泡一夜,次日清晨全池泼洒,使经过处理后的池水中大黄的浓度达到2.5—4mg/L,由此能够对烂鳃病起到治疗的效果。
3、白皮病
(1)症状
当鳜鱼体表受到损伤后,致病菌便会从伤口处侵入造成感染。白皮病的主要症状如下:患病的鳜鱼在发病初期阶段时,背鳍基部、尾柄处会出现白色的小点,若是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则白色的小点会快速扩散至整个背鳍和尾鳍处。当尾鳍呈现为白色后,会逐渐腐烂,病鱼表现出头下尾上的状态,悬于水中,偶见挣扎,直至死亡为止。
(2)诊断
在对白皮病诊断时,可以采取观察的方法,若是鳜鱼背鳍基部至尾部的体表呈现为白色,且有明显的损伤痕迹,则可初步确诊为白皮病。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可进一步确诊。
(3)预防
为有效预防鳜鱼白皮病的发生,养殖期间,应当防止鳜鱼体表损伤,避免病菌从伤口处侵入。
(4)治疗
使用浓度为10mg/L的漂白粉对病鱼浸洗,每隔24h浸洗1次,一般3次即可见效;使用浓度为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病鱼进行药浴,时间控制在20—30min左右;选用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洒布全池,从而使池水中的漂白精浓度达到0.5—0.6mg/L;选用金霉素或是土霉素溶液,前者的浓度为12.5mg/L,后者的浓度为25mg/L,对病鱼浸浴,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向池塘内泼洒水体消毒灵,使池水中消毒灵的浓度达到0.2—0.3mg/L。
4、水霉病
(1)症状
感染水霉病的鳜鱼,在发病的初期阶段时,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当菌丝开始在伤口处大量繁殖后,便可看见棉絮状的菌丝,颜色以白、黄为主。若是鱼卵被水霉菌感染,菌丝会在卵膜的外部生长,呈现为毛绒状。在病鱼的体表及背鳍上的硬刺顶端,有明显的絮状物,颜色为白色。
(2)诊断
水霉病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诊断,当鳜鱼的伤口位置处有大量的棉絮状丝状体,且颜色为白色或是黄色时,便可初步确诊为水霉病。从鳜鱼的病灶位置处取组织做成封片,可以发现大量的菌丝,由此可以确诊。
(3)预防
要始终保持池塘的水质良好,用60目的网片对孵化环的进出口进行过滤;为有效预防水霉病的发生,在鳜鱼养殖期间,应当防止体表受到机械损伤,避免病菌从伤口处侵入。
(4)治疗
选用浓度为1.5—2mg/L的亚甲基蓝浸泡病鱼,每天1次,持续3天可以见效;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对病鱼浸洗,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适量的食醋,对病鱼浸泡,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
5、车轮虫病
(1)症状
当少量的车轮虫寄生于体型较大的鳜鱼身上时,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如果车轮虫寄生在鱼苗上,则会导致鱼苗的游动速度变慢,呼吸变得困难,若是治疗不及时,鱼苗则会死亡。车轮虫作为一种寄生虫,会在鳜鱼的身体表面和鳃部移动,导致寄生位置处的表皮细胞受损,病鱼身体会呈现为局部灰白色。
(2)危害
鳜鱼养殖期间,车轮虫病可能发生,该病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在苗种的生产阶段危害性最大,严重时,将会造成鳜鱼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对车轮虫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
(3)预防
鳜鱼养殖期间,应当对鱼苗的放养密度加以控制,选用适口性好的饵料进行投喂,以此来提升鳜鱼的抗病能力,降低车轮虫病的发生几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4)治疗
用3%的食盐水对病鱼浸洗,时间以15—20min为宜;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的比例控制在5∶2,向池塘内均匀泼洒,使池水中药物的浓度达到0.7mg/L。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因素会影响硫酸铜的浓度,从而导致药效降低。因此,用药后要观察2h左右,若是鱼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则应向池塘内加注新水,稀释药物浓度。向池塘内泼洒药物之后,可以将增氧机打开,防止鳜鱼因缺氧而死亡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鳜鱼养殖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逐步建立起鳜鱼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鳜鱼池塘养殖管理,稳定提高鳜鱼养殖产量。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鳜鱼败血症、烂鳃病、白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疾病防治,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对鳜鱼养殖质量和产量带来的影响,如此方可确保养殖户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收入,并促进当地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247100安徽省池州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