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秘

2024-06-29 14:43李大文
当代作家 2024年3期

李大文

尹府,坐落在恩施市龙凤坝镇杉木坝村的小街中央,这里是尹氏家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地方,只要走进这座宅院,就可以窥探到恩施州尹氏家族文化从起源到传承发展的所有奥秘。

尹氏家族文化的兴起

从野蛮的民族部落文化发展到今天的文化繁荣,民族兴旺,甚至进入到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们从农耕文化逐步向商业文化转变,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转向致富型,正在迈向小康型的今天。

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显得极为重要。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紧紧相连的,家族文化是中华文明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灵,如果说历史是民族之根,那么文化则是民族之魂。中国的姓氏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尹氏家族文化是我国家族文化海洋的的一滴晶莹的水珠,从它的兴起和传承发展,可以窥见到我国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奥秘尹宏俊,原籍是监利县尹家堤,他生于清康熙辛丑年,也就是公元1721 年,纳当地刘氏女为妻,以经商为业,常来恩施贩货,后便迁居于恩施三岔铁炉沟。尹宏俊宇1772 年极力奉劝自己的母亲张氏和两个弟弟,一起迁往恩施杉木坝落籍,以农商为业,并在这里兴办学校,启智儿孙。张氏二儿子尹宏杰,生儿、二子二女,长子尹其璜,于清嘉庆十四年入庠,赐赠朝仪大夫;次子尹其錝于清道光六年入庠,赐赠朝仪大夫。张氏三儿子尹宏秀,生二子三女。尹宏秀长子尹其璋考中举人,清廷敕授修职郎勋县训道,次子尹其琛邑庠生,因其孙尹克墨中进士,清廷诰赠奉直大夫,后孙们及第进入仕途的很多。到曾孙尹家楣考中进士以后,尹氏就成为了恩施名门。清光绪三十四年,颁诰圣旨四道,分别诰赠尹家楣的曾祖父尹其琛、祖父尹炳昌、父亲尹克墨为荣禄大夫。诰封尹家楣尔花翎二品顶戴直隶候补道邮传部现任佥事加一级尹家楣..........诰封荣禄大夫,至此尹氏一门的兴盛已经达到顶峰,尹氏家族文化也就在这一时期完善和兴盛起来。

民国初年,尹氏在杉木坝街中间修建了尹府,这座府邸内修建有尹氏祠堂,还有学堂,在这里可以看到尹氏家族文化的概况,有尹氏家族图腾图案,有尹氏家族族徽,有家规、家训、家谱、有家族史、姓氏迁移、家族名人、家族事物、家族景点等。

湾潭河景色优美,临河小村一边是鲁竹坝的青林子,一边是杉木坝的湾潭村。湾潭村是进士尹家楣的先祖张氏来到恩施时最先的落脚地。人杰地灵,尹氏尹氏家族文化也就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名人是尹氏家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石

尹氏家族内出现过两位名人,那就是尹克墨、尹家楣父子二人,他们都是进士,当时在恩施范围内有“一门双进士,父子两翰林”的美谈。

尹克墨出生于清道光八年,也就是1828 年,16 岁中秀才, 34 岁中举人,中举人以后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县学教谕,主管文庙祭祀以及教育秀才。同治乙丑四年(1865 年)中二甲,37 岁赐进士出身。其第三次高中进士后,于祖藉荆州府监利尹家堤拜谒宗庙,祭祀祖先,祭祖更是虔诚肃穆,声势浩大,并竖大旗于祖墓,当时传为美谈。

尹克墨中进士后,先入政刑部,任提牢厅事,后被刑部侍郎抽调查办吉林黄金冤案。次年,黑龙江守尉与俄国人激烈冲突,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尹克墨受命前往折中处理,事情才得以平息。后因功,于光绪十年(公元1878 年)授江西主司。光绪六年(公元1880 年),应陕甘总督潭钟麟聘请,主讲陕甘宏道书院三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 年)春,因继母王夫人逝回里服丧。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 年),历任刑部代理提牢厅事、江西司主事,以刑部员外郎职位分派任总办秋牢处兼管司务厅浙江司主事,后以知县选用。1887 年,清光绪十三年起,先后任四川眉州、资州、茂州等直隶州知州及供职泸州盐局14 年。因尹克墨早年曾在刑部任职,故颇重法治,遇案执法严明,不枉不纵,折狱公允,百姓皆称其“廉王”。他任上极力奖劝文教,时常亲赴各书院、义学,察看师生勤惰,并亲自为生员讲学。

尹克墨写《王公渠记》,其开头云:“朝廷置官吏,惠民其职也。官吏惠民,惟以便民为大。”清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898-1900 年),修水利,重农耕,开良田千顷,州内谷物民丰。尹克墨主修四川眉州“蟆颐堰”、“通济堰”,并制定堰渠的管理章程。眉州知州为墨翁在眉州大北街修遗爱祠一座,并刻“尹公德政碑”。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主持编修《尹氏族谱》,并作序、修谱《十则》与《六有堂宗谱序》,《尹氏族谱》

尹克墨是尹氏家庭的杰出代表,他为尹氏家族文化留下宝贵遗产,也为国家、人民和家乡作出了贡献。

尹家楣聪颖好学。清光绪十五年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中戊戌三甲进士①。入朝历任翰林院编修,钦点工部主事,签分郵传部主事,加二品直隶(即补道,直隶州知州),诰授荣禄大夫,赐一品②。平生事业皆有建树,还是晚清知名书法家③。

尹家楣在任清光绪工部主事⑤期间,一共参与二次皇陵的维修工程。第一个皇陵就是同治皇帝的“惠陵”,清光绪二十五(公元1899 年)开工,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 年)竣工,历时八年。第二个工程是“定东陵”,光绪二十一年开工(公元1895 年),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公元1908 年),这个历时13 年的“定东陵”,就是慈禧皇太后的陵寝。这两个陵寝的维修,设计精美,用材讲究,工艺精湛,装饰豪华。这两个久拖不竣的皇陵工程,换了几届主事后,在尹家楣的精心主持下,终于竣工。由此,赏侯补道尹家楣二品顶戴……”⑥。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 年),朝廷任天津道王仁宝与拟任安徽试用道尹家楣监修京城正阳门。后尹家楣任邮传部俭事时,积极倡导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国内大力兴办邮政新兴业务,曾出使美国学习其管理营运经验,回国后竭诚推广,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后因披露慈禧挪用军费事触怒老佛爷而赐死。灵柩运回家乡厚葬。

尹氏家族的这两位名人,为其家族文化的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

爱国、爱民、正义是尹氏家族文化的灵魂

尹氏家族的后代,都以其自己的祖先具有爱国、正义的思想而骄傲,他们也一直以传承和发扬这种思想而自豪,同时,这也是尹氏家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灵魂和精髓。

尹氏名人尹克墨在任四川眉州知州的时候,他主修四川眉州“蟆颐堰”、“通济堰”,并制定堰渠的管理章程。眉州的仕商民众,在眉州大北街修遗爱祠一座,并刻“尹公德政碑”。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特别是他在致仕回到杉木坝家乡后,已经年遇八旬的他,捐款捐物,带领村民修建杉木坝至龙凤坝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全长15 华里,并在衣角坝的浑水河上修建一座五孔大石桥,命名为幸福桥,为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至今为当地村民所传颂。

说到尹氏祖先的爱国、正义的事迹。最为典型的是尹氏名人尹家楣,也就是尹克墨的儿子。大家都知道闻名中外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炮弹里面掺了沙子,炮弹里面掺沙子又是慈禧为了修建颐和园而造成的,这个时期正好尹家楣在工部主事、工部侍郎任上,对慈禧的这种做法大为不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尹家楣跟他的叔丈屠仁守一起,议论和批评皇太后移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件事情。慈禧非常震怒,斥责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于是罢了记名御史翰林院编修屠仁守的官;以“妄议朝廷”罪论定尹家楣当斩。念及尹家楣修建皇陵的功劳,保其全尸,赐绢自缢。这一年,尹家楣49 岁。当时引起了朝野轰动,让慈禧感到恐慌。为了平息朝议、安抚人心,朝廷在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三十,连颁四道圣旨,对下自尹家楣上至其曾祖尹其琛四代八位夫妻予以最高级别的加封并令灵柩送回故里厚葬,同时赐高照排灯、万民伞、金瓜、钺斧、仙人掌等卤薄仪仗,特在双吹双打号锣13 锤标准规格上加半锤(此规定一致沿用至民国初年),沿途所经府州启用官银接送,勿得懈怠。

尹家楣的这种爱国忧民、一身正气、主持正义的思想,一直为其后代所敬仰,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他们捐款扶贫,捐资助学,为当地办好事实事,都一一写进了尹氏家谱,以此激励后人、

尹氏族谱是其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是一个宗族的精神支柱,它能凝聚家族,培养亲情,增进团结,让族心相融,情感相依,人心相连,提升族人的文明生活素质。

尹氏家族,成立有宗族文化研究会,专门从事族中事物的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编纂族谱。尹氏族谱已经编纂修订了八次,第一次修谱是 公元 年,公元2019年,他们对族谱进行了第八次修编。本次修编的族谱,共 卷, 余万字,对以前七次编修的族谱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和完善,详细记载了尹氏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等历史渊源,收录有尹氏图腾、族徽、族谱、宗谱、宗蝶、祖训、族规,有朝廷及地方官府发出的针对尹氏家族的诏书文书、文件,有尹氏支脉的迁徙史,有尹氏人物传记,有,有尹氏祖先及先辈的墓志铭文,有族内的历次的各种大事记。

同时,谱中记载了源流图:(世系源流、姓氏源流、迁徙源流, 地理志),序跋:(综述、凡例、新老谱序、源流考辯),文献:(诗词歌赋,楹联行状,赞,祭文)。家族活动中的大事记,族规、行渲(包括孝悌、忠义、善行、节烈),人物志传,著作轶闻。家谱的核心价值是“信、丰、雅”。信:就是真实可信,丰:就是全面、丰富、有价值,雅:是严肃高雅、有素质、有品味。总之这部族谱是尹氏家族的百科全书。

这次编修家谱遵循了记谱规则,保持传统沿革,秉承求真务实的态度,借鉴好的经验,改其过去的不足,創其新的体式和内容,补充新的世系图表,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使家族历史文化得到不断充实与完善。

为弘扬家族家风美德,丰富族人精神,做好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质是由个人行为准则晋升到社会群体的道德标准,这就首先要解决一个对家族文化传承意义的认识问题,搞清楚家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到家族文化是中华氏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形成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广泛宣传联络族人参与,让更多的族人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家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之中,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秉承自愿,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做奉献。

当代作家2024年3期

当代作家的其它文章
魏茂明
徐康硕
段丽花
孟强
张志贵
黄常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