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总面积2427.8 平方公里,由苏州,无锡,常熟三市共享:苏州占最大面积,常熟次之,无锡占面积最小。但郭沫若先生却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扑初先生为灵山大佛选址走遍了整个太湖,还是把释迦牟尼佛的铜像坐落到了马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属于无锡的太湖,面积虽小,却聚集了太湖的精华:在这里居住着一个温馨的黑龙潭家庭。
——从小,我就习惯把这一片属于无锡的太湖称为黑龙潭:湖西十八湾(主角是二湾注1)是黑龙爸爸:龙头是锡山(龙光塔是龙角)、龙尾在阖闾城。俯卧在太湖中的太湖仙岛是乌龟妈妈。湖东十二渚的鼋头渚是儿子:龙龟配生出来的儿子是鼋。一家三口形影不离地享受着人间美景和天伦之乐。黑龙潭北到马山、南极蠡湖(蠡湖,就是无锡民间故事中,那个背驮着瞎眼母亲逃命的小乞丐一脚伸进无锡市区的那个五里湖)。
“欲将西子比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东坡对西湖的赞美,我却觉得无锡的太湖——黑龙潭——与西湖相比,完全不相上下。
注1:太湖十八湾是浙江天目山伸入江苏的余脉,由石埠到闾江,全长8.87 公里。由东向西依次是姚湾、祠湾、杨家湾、管家湾、孔湾、东湾、红湾、杨湾、孟湾、三湾、二湾、头湾、削刀湾、盘坞湾、夏墓湾、邵家湾、月白湾、长寿湾。十八湾背山面湖:山南是万顷碧波,山北是麦浪滚滚。湾湾相连,弯曲有致,蜿蜒起伏。有湾必有嘴:从姚湾到阖闾城,有骊山嘴、姚山嘴、西山嘴、张山嘴、东山嘴、庙山嘴、真干嘴、南山嘴、宿咧嘴、小咧嘴、癞团嘴(大咧嘴)、延陵嘴、盘坞嘴、嶂山嘴、周家嘴共15 个嘴镶嵌在十八湾之中。
如果说鼋头渚是湖东十二渚的主渚,那么,二湾就是湖西十八湾的主湾。因为二湾荒凉,曾经有华南虎出没伤人,故又名虎啸湾。永嘉南渡之前,无锡地广人稀,人与老虎互不相犯,从来没有虎患。隋唐后江南人口迅猛增加,虎患日趋严重。《水浒传》武松打虎的原型,就是张士诚旧部的猛将卞之亨。卞之亨与施耐庵度是张士诚下属,平时相交甚厚。施耐庵把卞之亨讲述的打虎过程,借武松之名写进了《水浒传》,祸害了山东的清官武大郎。无锡虎患的最后两次记录:一次是康熙年间有猛虎闯入崇安寺闹市区。另一次是建龙年间猛虎在石塘湾伤人。
1、黑龙潭是一个温馨之家
我是土生土长的无锡胡埭人。二湾电影胶片厂小礼堂背后的马鞍岭山头上,有我七世祖陈常的墓地。陈常是顺治12 年(1655 年)进士(无锡市图书馆有资料可供查看),所以,俗称陈进士墓。墓地背山面水,景色非常秀美。我父亲在家谱里这样写道:“我曾虽族众去扫墓,背山面湖,午后阳光,自西东照,湖东南军嶂诸山隐约可见,景色宜人。”我父亲去世后葬于湖景公墓,就因为他老人家有遗愿:他的墓地也要“背山面湖”。我在电影胶片厂工作了25 年。电影胶片厂里有两个陈常后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车队的维修工陈汉琪。每年清明节,我们两都会一起上山扫墓。每一次都会因为景色迷人而流连忘返,以至于常常忘记了时间,厂里的接送车已经离厂,我们不得不留在厂里过夜。
每次见到郭沫若书写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源头”,鼋头渚是湖东十二渚。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下一句:“赏湖绝佳点,还是在马鞍!”
1937年1月8日,复旦大学校董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3月份,吴稚晖、于右任等就委托无锡企业家荣德生垫资15000元,购买了二湾附近的1014亩土地,以促成复旦迁校无锡。3月28日,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一行到二湾实地考察。确认马鞍岭风景绝佳,位置适当,交通便利,决定复旦大学迁校二湾。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复旦大学最终迁校昆明,与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合办了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复旦校长章友三语无锡教育家顾毓琇等人在荣巷设立了复旦迁锡筹备处,最终未能结果。复旦大学花落上海。成为无锡的一大遗憾。
我很喜欢在二湾马鞍岭上,听老长辈们讲述山脚下太湖里黑龙潭一家人的故事。
据说,黑龙潭的家长是一条憨厚老实、心地善良的黑龙,后来,起凡念与龟灵圣母成亲生鼋,当上了龙爸爸:他的龙头在锡山,龙光塔是他的龙角,无锡市一中是他心爱的龙珠。他的龙尾在阖闾城。弯弯曲曲的太湖十八湾是他的龙身。黑龙是天界的高干子弟。他爸爸是西海龙王敖闰(注2),黑龙在西海龙宫里排行老二,弟弟白龙敖烈是西海龙宫的玉龙三太子,后来化为白龙马进体制内效力。历尽艰险为唐僧去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哥哥黑龙却心甘情愿地一直留在了体制外,流落在人间化为山峦,甚至因为爱情而在无锡扎根成家,开花散叶生了儿子。虽然没有能像弟弟白龙那样奋斗一生,功成正果而彪炳史册,却也有失有得:一家三口知足常乐,其乐融融地在青山绿水之间,过着自己平淡无奇的美满生活。我父亲曾经让我为有姓无名的黑龙取名。我把白龙敖烈比作周武王姬发:天行健自强不息,达则兼济天下。把黑龙比作吴泰伯:地势坤厚德载物,穷则独善其身,我给黑龙的名字是“德”:让黑龙姓敖名德。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也给太湖十八湾这一条黑龙取一个更好的名字。
注2:龙,是旅游的象征物。龙的传人,就是四海为家的人。龙族姓敖,敖的意思也是旅游:龙游四海,四海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奥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好男儿以四海为家。遨是比大海更宽广的漫游。傲是人走江湖的自信。熬是旅途中的用火。嗷,是旅途中喊饿:嗷嗷待哺。敖字下面一个贝(远古以贝壳为钱),以及鏊,都是旅途上的盘缠:旅费、游资。嫯是旅途中的女伴。獒是人类的旅伴:狗。骜(鸟)螯(虫)鰲(鱼)鼇(龟)等等,都是旅途中遇到的朋友。
黑龙潭的女当家是龟灵圣母:一只修练成仙的乌龟(注3)。就是横躺在二湾与鼋头渚正中间的太湖仙岛:小时候,我们称之为乌龟山。我在电影胶片厂基建科三通一平小组工作的时候,组长范耀德曾从癞团(癞蛤蟆)嘴(注4)出发游到三山。我这才发现:二湾到乌龟山之间的距离,其实真的很近!难怪老长辈说黑龙与乌龟是一对难分难解的恩爱夫妻!龟灵圣母的来头不小,曾经在体制内担任过要职,据说曾经驼过天柱。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断裂。龟灵圣母瞬间卸去了驼天柱的重担,登时一身轻松,就从漆黑一团的地底下爬了出来,在太湖里遇到了憨厚的黑龙,双方如干柴烈火般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生下了宝贝儿子:鼋(注5)。后来她再也不愿意离开丈夫、儿子,返回地底下过暗无天日的日子,因此化为石头,成了太湖中的乌龟山。“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凤配生麒麟,龙龟配生鼋,龙虎配生睚眦(yá zì),龙狮配生狻猊(suān ní)等。鼋的长相随妈,很像一只乌龟,鼋的实形被日本友人铸成铜鼋赠送到无锡,如今展示在鼋头渚,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借机会认识一下龙龟配的儿子鼋的模样。
渚与半岛,都是三面环水的土地,面积小称渚,无锡太湖的湖东十二渚,都是面积不大的三面环水的土地。面积大是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甚至面积并不是太大的西奈半岛,都是半岛。
嘴:在湖锡,凡是凹下去都是湾,凡是凸出去就是嘴。有湾必有嘴。
注3:乌龟是象征长寿的吉祥物。传说天由不周山等四大天柱撑住,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一断,乌龟就从地底下跑了出来,
注4:鼋是龙与乌龟的孩子,其形态介于龟和龙之间。因其生活环境独特,巨大的龟壳和龙形的身体,赋予鼋多种神话般的象征意义。在古代文献中,鼋被誉为龙、神、福、寿、长寿等,被奉为神物。
注5:癞团是无锡话说的癞蛤蟆。学名蟾蜍。大雷嘴或大雷山、小雷嘴或小雷山,或大力山、小力山,都是音误,我们本地人称大咧嘴、小咧嘴,就是癞蛤蟆咧开嘴巴的意思。这一次误打误撞,能够消除中国那些有学问的名人对我们家乡的这个误解,纯属凑巧。古代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故称蟾宫。在月宫里攀折桂枝,有登科及第之意。蟾蜍具有聚财、镇宅辟邪等寓意,不同造型的蟾蜍寓意也不一样,但都与金币、元宝有关。蟾蜍也有健康长寿、子孙满堂的寓意,在中国社会里是一种吉祥之物。
癞团嘴水深,是设置港池的最佳选址。我们无锡市电影胶片厂的煤码头,就紧靠着癞团嘴。在古代,这里是无锡本地、苏州吴江、浙江湖州等地的渔船云集之地。据老渔民们说:这里的太湖白鱼最多、最肥大。癞团嘴的港池,也是环西太湖位置最好的、唯一的港池。如今被冷落的港池,未来一定会成为太湖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
黑龙潭里的老百姓是鱼和虾兵蟹将:虾是太湖白虾、鱼是太湖银鱼和白鱼,俗称太湖三白。是太湖船菜中的名菜。蟹是太湖蟹,口味仅次于阳澄湖大闸蟹,在蟹族中名列第二。如果您来黑龙潭旅游,黑龙一家会用美味佳肴招待四方来宾。
渚、湾、嘴,都因沿太湖而得名。渚在湖东:湖东十二渚之一是鼋头渚。湾在湖西:湖西十八湾之一是二湾、湾与嘴共生,有湾必有嘴:凹下去的是湾(二湾曾经是十八湾中最大的湾,雅号虎啸湾)。凸出来的是嘴:二湾北侧的是癞团(学名蟾蜍,俗名癞蛤蟆,癞团是我们胡埭语)嘴,也有叫大咧嘴(蟾蜍张开大嘴巴的意思)的。后来被人改成了大雷嘴。反正一句话:这张嘴巴的主人是癞蛤蟆、癞蛤蟆在黑龙潭身份不凡,地位一般,就是首长的贴身警卫员。
在黑龙潭这个大家庭里:爸爸是黑龙、贴身警卫是蟾蜍、妈妈是乌龟、儿子是鼋。所以,无锡太湖曾经是闻名宇宙的一个生态文明模范区。
2、关于黑龙的故事和传说
据说,纪晓岚为《四库全书》精心挑选一份地方志,终于在几千份地方志里挑出了《无锡县志》。纪晓岚的理由很简单:《无锡县志》的地图上,山峦呈现的是一条飞龙在天的图形。一般的山脉,山体很长、很宽,很少能有飞龙在天的模样。唯独浙江的天目山余脉进入无锡后,不仅个头越来越矮小,而且山体越来越狭窄、山形却蜿蜒起伏,再加上山体南面的36000 顷滔滔太湖、山体北面的36000 顷淼淼无锡湖(又名芙蓉湖,现在成为无锡市),无论是俯瞰,还是仰视,都像是一条飞龙的模样。
太湖湖西十八湾这一条黑龙,还真的曾经在水里遨游了数十万年之久,出水登陆仅仅只有600 年左右。远古无锡是一个苍苍茫茫,水天一色的水乡泽国。十八湾的山南是36000 顷的滔滔太湖,远古的太湖水位很高,比现在要高出1 米左右,紧贴着湖西十八湾的山体。公元前476 年(476 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值得记住的数字。公元476 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公元前476 年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长江入海口在镇江,那时候的上海,99.99%都沉没在大海里。波涛拍打着太湖十八湾的山体,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形态美丽的太湖石。十八湾的山北,干旱季节有15000 顷的淼淼无锡湖,一旦发大水,也有36000 顷的浊狼滔天。
所以,湖西十八湾的地名是湖埭。十八湾是湖埭,湖埭就是十八湾。湖是太湖,埭是堤坝,湖埭就是太湖与无锡湖之间的堤坝(两个湖泊之间的堤坝,其实是两个房间之间的一道隔墙而已)的意思。自从太湖十八湾被人误解为龙形之后,麻烦不断,有人就建议改十八湾为湖埭,以消除帝皇们对龙的恐惧。后来有人在书写公文的时候,一不小心心省去了“湖”字的三点水,沿用至今,就成了现在的地名:胡埭。
我父亲说,胡埭的胡,是直湖港的湖,埭,就是挡住直湖港水的堤坝。胡埭的名字始于1588 年的长江断流。芙蓉湖干涸而底朝天,嘉靖年间周忱筑大圩,虽然围成了10.8 亩农田,但经常溃坝。我们的六世祖陈士恒趁着湖底朝天的天赐良机,带领陈氏家族,沿着直湖港筑堤,把10 万亩的大圩,改成千亩的小圩。这些小圩,有称为驳岸。
1991 年7 月2 日,无锡太湖最高水位4.88m!甚至超过了1954 年!太湖水位4.88 米的时候,我正在电影胶片厂的冷冻房抗洪,当时的湖水已经与冷冻机底板想平齐。我们急忙打电话向防汛总指挥部告急。没过多久。水位快速下降:上海市牺牲了大片农田,打开了青浦闸泄洪!
张渤是无锡湖(芙蓉湖)治水第一人。最早在无锡开始治理太湖和无锡湖的,是大禹治水时期的张渤。无锡的渤公岛,就是为纪念张渤而命名。渤公岛是一座集调水、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岛。
无锡湖(芙蓉湖)治水第二人是春秋时期的伍子胥。芙蓉湖当时既没有人烟,更没有芙蓉,只有资格叫无锡湖。无锡湖的消失始于伍子胥建造阖闾城时,为了护城河开挖了闾江,沟通了太湖与无锡湖,把部分无锡湖的水引入了太湖。也为大运河奠定了起点。
伍子胥认定阖闾城的位置是龙尾。所以,就建造了苏州与阖闾城两个城市让吴王夫差挑选首都:天子守国门,要奋斗就住阖闾城,寻找舒适区,图安逸就住苏州城。结果夫差挑选了苏州。据说,伍子胥把吴国的未来建在闾江。他把阖闾城建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为吴越战争准备了最后一道防线。城内的百姓,都是吴王同一宗族的子弟兵(有一部分成为清末项羽的江东八千子弟兵),阖闾城全民皆兵,每个男丁都配有一副非常贵重的铠甲(公元前206 年,这些铠甲成为项羽江东八千子弟兵的武器装备)。日常生活以军训为主。所以,不但免税免役,城里还储备粮充足,水源充足。
有城必有制高点。无锡历来有“先有阖闾城,后有无锡城”的说法:春秋时期伍子胥造阖闾城,无锡地区才首次出现了二层以上的楼房。近代无锡市的最高楼房,则从6 层高的商业大厦,到二湾8 层高的片基大楼,再到现在339 米高的无锡国际金融中心:人造建筑物的高度,竟然超出了地理上的制高点:328.98 米高的三茅峰。无锡市享誉最久的制高点,是两晋名人郭璞在大娄巷筑的不足10 米高的金匮山。史书记载:登金匮山,可以一眼望尽无锡市区的许多街巷。
无锡被大运河一分为二:大运河以东是古老的城区,有崇安寺等,雍正年间被称为金匮县。大运河以西是靖康南渡之后建成的新城区,雍正年间称为无锡县。
据说,吴越春秋时期,刚离开披发文身的吴国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宫殿里的楼房,伍子胥就把中原的楼房引入了阖闾城。阖闾城供吴王住宿的宫室有上下二层,从一层到二层的楼梯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军攻上二楼要花费很长时间。楼下设可以上下传递紧急物资和文件的机关。住室的左右二壁设有暗道通藏宝密室和商议国家大事的藏身密室。藏身密室内,移动暗道机关,可逃亡太湖,以便于吴王在危难时刻的脱身之用。一旦吴国失败,吴国在阖闾城以巷战与越军一拼之后,吴王可以从暗道逃往太湖,乘船而逃亡他乡。可惜!这样一个当时非常稀罕的二层建筑,竟然在越国灭吴之后,被勾践彻底毁掉!
春秋有南北之分:北春秋,就是孔子书写的《春秋》,以鲁国为主线,记录了公元前772 年——公元前476 年,中华文明在中国北方的发展过程。南春秋,是吴越春秋:从公元前12 世纪泰伯在百越之地建立吴国开始,到公元前473 年,野蛮的越国灭掉了代表中原文明的吴国,公元前306 年,代表中原文明的楚国灭掉了野蛮的越国。先是北方文明(吴泰伯)压倒了蛮越的披发文身,然后是野蛮(越国)压到了文明,文明(楚国)最终压到了野蛮。百越则不断向南迁移,就是后来的闽越、粤越、台越(今台湾)、南越(今越南)与海越。海越,史书上又称外越:就是逃亡到外国的越族人。大体上就是去了冲绳岛、台湾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那些华侨先民。这一批海越,因为属于失败者行列,早已经被中国历史所屏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参与过海外贸易的无锡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在地球村里事实上的客观存在:海外贸易时要与这些海越的后人打交道。其中之一,就是江尖上的邹陈蒋袁四个商家。我的十五世祖袁太孺人,就是袁家的长女袁羹梅(1842-1910 年)。
伍子胥死后,据说被葬在胡埭的胥山,因此而得名胥山湾。《史记》记载:“吴王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太史公说的江,就是闾江。吴人,就是我的先祖:我的曾祖母是胥山湾吴氏。立祠,就是在胥山建立了伍相祠。太史公说的胥山,至今青山不改;现在还是象2500年前那般郁郁葱葱。闾江、胥溪、胥浦和天井泉,现在还是绿水长流,还是在农田水利、交通运输方面发挥着永恒的作用。
公元691 年武则天称帝,担心无锡的黑龙翻天,派狄仁杰专门到无锡处置,毁掉了无锡境内许多纪念伍子胥的祠堂。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民风彪悍,流行的是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季扎挂剑的故事,吴国民众多重武轻文、重信义轻生死。我的太婆就是闾江胥山湾吴氏,她带的嫁妆里有一片胥山湾的桃园,所以小时候我就经常去胥山湾吃免费的盘桃(是一种形状扁平的桃子,不是孙悟空偷吃的蟠桃园里的仙桃)。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常常无意识地就该出手时就出手。我父亲因此说我颇有江东八千子弟兵的秉性。因为我有16 分之一的吴氏遗传基因。
2008 年4 月4 日,我受邀去去闾江村参加吴氏宗亲聚会。吴氏107 世孙吴崇德、吴盘泉二位老前辈对我真不错。我还遇到了新四军老战士吴阿毛,从他那里获取了新四军在无锡活动的部分信息,解开了家史中的一些谜团。后来我又直接去东林书院参与了吴氏大统谱的编撰,因为帮助修改了序言。出版发行后,还免费送了我两本《吴氏大统谱》。其中一本我专程送给了吴明章,他是我叔婆吴静的侄儿。
无锡湖治水的第三任是春申君黄歇。无锡有三个地名,分别是无锡,梁溪和金匮,这三个名称中,无锡是最古老的:但无锡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因湖得名。公元前262 年春申君“治无锡湖”、“立无锡塘”的时候,就有了无锡这两个字做地名,战国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 年)黄歇被拜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其他三个公子的门客忙于政治,不是外交,就是战争。唯独春申君的三千门客不务正业,是战国时期的基建狂魔,只管治水、土建。《史记》载: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黄歇在政治上是失败者,身败名裂。但黄歇虽败犹荣,他与他的三千门客,在上海、无锡一带做了许多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千秋功业,就是“浦”、“黄浦”、“黄浦江”!浦,是水流入大江大河大湖甚至大海的入海口。黄歇成功地把太湖水引入了长江,引入了东海。于是,太湖水位就下降到现在的模样,也就把上海的海域变成了滩涂。现在的黄浦江:黄是黄歇的姓: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浦,是入海口,浦江,就是长江入海口的意思了。上海别名申城,简称申,也是春申君的封邑的意思。黄歇在治理太湖的同时,也治理了无锡湖(隋唐改名芙蓉湖),“治以为陂”(河岸),“立无锡塘”,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别称“塘河”即出于此。无锡地名中的上塘、下塘也有不少与此相关。无锡与上海一样,至今还有春申涧、黄埠墩、凤阜墩、上马墩等遗迹纪念黄歇,春申君也不枉一生了!
我家就住无锡市的上马墩地区。现在有了上马墩地铁站。据说,当年战国四君子黄歇出游,是在这里上马。如今,我陈景新一介草民,同样也是在这里出游,却有幸上的是地铁了。——时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芙蓉湖原名无锡湖、射贵湖。据《越绝书》记载:“无锡湖,周万五千顷,其一千三顷,毗陵上湖也,去县五十里,一名射贵湖。”太湖十八湾是太湖与无锡湖之间的一个天然堤坝,或者说是一道隔墙。风调雨顺的日子里。无锡湖连一滴水都无法流入太湖。所以,春申君治水,没有能根本解决无锡湖的水患。无锡湖只有在发大水的时候,才有可能在梅园附近通过蠡湖泻入太湖。无锡湖湖盆很浅,现在早就干涸,成了繁华的无锡市区,无锡湖自古以来水患严重,稍有大水,它便会溢出湖岸,四处泛滥,向四面八方泻水。所以无锡湖也是一个水域面积变化不定的湖泊,遇到干旱时期,它的面积就收缩得小一些,最小可以在15000 顷以内,相当于太湖面积的五分之三或一半大小,位置也常保持在无锡西南角的胡埭、武进的雪堰桥、漕桥、闽家桥、潘家桥一带地区(这么多桥集中在一起,就是当年的芙蓉湖畔)。或者说: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二湾山头的南面总是太湖,北面总是无锡湖。一旦遇到多雨洪水时期,无锡湖就会膨胀起来,与太湖连成一片。——于是,俯瞰太湖十八湾,山峦就成了在水里遨游的一条黑龙。
无锡湖治水遇到了两次特大机遇,都是在北方中华民族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中,给江南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特大机遇。第一次机遇是西晋八王之乱后的永嘉南渡(307-313 年),隋唐时期,才因此而得以改名芙蓉湖。第二次是靖康之耻(1127 年)的宋高宗泥马渡江。
晋元帝永嘉南渡,来自于安徽萧县(注6)的一批北方难民在无锡湖扎下了根,给无锡带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新地名:杼秋县。这是一个无锡县里的县中县:从县令到县民,纯一色的北方难民。与东晋江南其他侨置郡县不同的是:其他侨置郡县都是虚职,没有土地。唯独杼秋县在无锡湖落地生根,是有土地的实体县。杼秋源于《木兰辞》的“不闻机杼声,唯闻女(花木兰)叹息”,采用杼秋这个词作县名,充满了这些北方难民收复失地的乡思和才思。无锡藕塘镇的地名也始于这些北方难民:因杼秋县的北方难民在无锡湖里栽种了莲藕而得名藕塘。无锡湖也因此而改名芙蓉湖。东晋设置的侨置郡县,都历史不久就被废除。据《南齐书》记载,只有杼秋县一直到南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497 年),杼秋县名才被废除,沿用了近八十年之久。因此,居住在南杼秋县的这一批北方难民,世世代代再没有回到北方,成了无暇县西南区域的先民。他们在无锡湖里栽种了莲藕,把无锡湖改造成芙蓉湖。
注6:萧县在徐州附近。古萧县属楚,彭城属楚,谓之西楚。秦置萧县、属泗水郡,刘邦为泗水亭长。西汉泗水郡改名沛郡,萧县属沛郡。更始元年封刘秀为萧王于此,刘秀为东汉开国皇帝。东汉改郡为国,萧县属豫州沛国。西晋属豫州沛国。大兴元年(318 年)被最残暴的羯族石勒的后赵占据。萧县的望族逃亡无锡,建杼秋县。
芙蓉湖得名于南朝宋齐梁陈之后的隋唐时期。西晋永嘉南渡,北方大批移民携带着大量财产迁居江南,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利用北方来的这一批人力财力开发无锡湖。东晋元帝时(公元317-322 年),晋陵内史张阖曾泄无锡湖水入五泻河,注入太湖。五泻河即今白荡圩。张阖在其任上希望将无锡湖改造为圩田,因财力有限未能实现。因东晋开发后的无锡湖里长满荷花,盛产莲藕,故改无锡湖名为芙蓉湖。唐贞观三年(629)在北门筑莲蓉桥,莲蓉桥也是无锡最古老的桥之一。中唐诗人、开元宰相李绅,晚年在游历家乡无锡后,写过一组五首《却望芙蓉湖》的诗篇,在他“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逐波云彩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的赞美诗句中,我们依稀可见当年芙蓉湖的幽静与壮美。每当我哼唱《洪湖水。浪打浪》中“遍地野鸭和菱藕,秋收满板稻谷香”的时候,就会想起无锡湖改名芙蓉湖的这一番经历。
1127 年靖康耻,宋高宗泥马渡江,又从北方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改造芙蓉湖。两宋年间筑莲蓉闸,并筑堰泄水为田。两浙转运副使毛渐开挖莲蓉河,引水入长江,芙蓉湖水位再降,百姓又开垦出一批良田。
最后一次到无锡从地理意义上屠龙的,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刘柏温。史书上说朱元璋派他专程来无锡处理龙的隐患。其实就是勘测无锡地形,彻底消灭芙蓉湖,明初有规划没有资金,到了宣德年间,才由江南巡抚周忱付之实施。周忱上筑溧阳东坝,下开江阴黄田港,外泄湖水,又在芙蓉湖西部筑堤修成芙蓉圩、杨家圩,得圩田10.8 万亩。由此,芙蓉湖面积只剩100 平方公里左右。彻底消失了黑龙在水中遨游的地理现象。清代时,芙蓉湖缩小成仅20 多平方公里的小湖圩。20 世纪中叶之后,芙蓉湖被彻底围垦造田,绿洲无存。现在芙蓉湖只留下数十片“芙蓉圩”的圩田,上世纪尚存的东西两片水域(西湖在玉祁,东湖在前洲)是早年芙蓉湖的中心湖区,曾满植荷花,芙蓉飘香,而今也已经消失于城市开发的烟尘之中。但前洲仍有“浮舟”“前舟”的村名留存,今“前洲”之镇名也是由“前舟”而来。原芙蓉湖的区域内还有许多带有“宕”“墩”“尖”字样的地名,隐隐透露出与芙蓉湖的那一段前世因缘。
古代的芙蓉湖烟波浩渺,水面与无锡北门外的大运河相连,江尖渚即芙蓉湖中的一个渚岛。明代周忱治理芙蓉湖时,因为交通便利,有一部分参与元末海外贸易的张士诚旧部迁居到江尖渚上仓储后从大运河出海去新加坡(当时名麻剌加)。清代,江尖渚上开设了大批陶器店,到处堆满缸甏,因此被百姓称为“缸尖渚”,后经方言演变,谐称“江尖渚”,简称“江尖”。江尖上有邹陈蒋袁四个商家。其中的袁德兴陶瓷店,就是我十五世祖母袁羹梅(袁府长女)的娘家。袁德兴陶器店经营宜兴紫砂等。吴稚晖先生(1865-1953 年)是我太公陈焕文(1868-1942 年)的发小、挚友,吴稚晖先生曾经在袁府的私塾里当过塾长。玉祁的凤埠墩(即玉祁大墩)、东北塘的芙蓉山,原先也都是芙蓉湖中的小岛,皆因水干涸而变成陆地。至清初时,黄埠墩至惠山尚余芙蓉湖的十里湖面,游船往返于三里桥与五里街的上河塘、下河塘之间,这段当时旅游的黄金通道,十里水道,风光优美,沿途尽享湖光山色。秦仪的《题芙蓉湖图》这样描绘芙蓉湖的景色:“风帆叶叶过沙洲,杨柳拖烟古渡头;最是蓉湖好时光,落花飞絮一登楼。”而今,芙蓉湖已消失,但诗意的芬芳依旧。
继伍子胥之后让无锡受益颇丰的人是越国的范蠡。范蠡是一名智者:愚蠢的人总是在胜利后不死找死,或者被逼自杀。智者却能够在得胜之日,安排好自己胜利后的逃生后事。公元前475 年越国灭掉了吴国。在范蠡的安排下,西施被他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皮革制成的口袋里(范蠡后来自号鸱夷子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安全地流淌进了无锡太湖,然后,范蠡带着西施泛舟太湖,离开了吴越这块纷争之地,走上了陶朱公的发财致富新路。范蠡临走前,在无锡地区留下了许多农林牧副渔和陶器制作的技术。在无锡太湖边上老百姓的口头中,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也因此而在无锡留下了许多关于范蠡的名胜古迹。鼋头渚有陶朱阁、范蠡堂,沿太湖有仙蠡墩、马蠡港、渔父岛等多处名胜。以至于后来有不少骚人墨客为此而质疑:吴国老百姓怎么不纪念自己吴国的忠臣伍子胥,反而去祭祀敌人越国的范蠡呢?鼋头渚的陶朱阁,是部分锡商祭祀财神的地方。当年建造陶朱阁的时候,有我们家族的捐助款。无锡当时有两个财神:为自己赚钱的商人的财神爷是赵公明,我祖父属于赚了钱想着服务乡里的商人,祭祀的财神爷就是范蠡。
苏东坡赞美西湖“欲将西子比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我却觉得无锡的太湖——黑龙潭——与西湖相比,完全能够不相上下:至少西施没有泛舟西湖,而范蠡却冒着风险,用皮革口袋保全了西施性命,再携西施泛舟无锡太湖。
说完了无锡太湖关于地理上的黑龙故事,让我们再看一下政治上的黑龙故事。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一看到太湖十八湾这一条在太湖与芙蓉湖水中遨游的黑龙,就忧心忡忡,千方百计提防这里会突然冒出什么帝王,但是,这一块风水宝地上还真冒出了两个状元:南宋宋宁宗16 年(1223 年)孟湾的蒋重珍高考第一,做了状元郎。民国时期蒋介石还曾经到孟湾来,想与状元攀亲。明朝嘉靖23 年闾江村的吴情考了第一名,但因为爹妈给他取错了名字——吴情谐音“无情”,惹恼了嘉靖皇帝,改当了探花郎。
蒋重珍(1183——1236)是无锡太湖十八湾的孟湾人。
蒋重珍出生贫寒,因小善而得福。小时候砍柴时,拾到雪浪庵塾师的钱包,塾师把她带回家免费精心施教。宋宁宗十六年(1223),蒋重珍高中癸未科状元,他也是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当年蒋介石到无锡去孟湾,就是想与蒋重珍攀亲。结果是毫无瓜葛。蒋重珍对北方难民在芙蓉湖里垦荒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就自费建造了一座木桥。我们胡埭人称之为状元桥——因为是状元郎自掏腰包造的桥嘛!状元桥正对的河浜,我们称为状元浜。上海的洋泾浜,就是洋人初到上海,居住在河浜旁边的滩地上而来。胡埭的状元浜,是北方难民初到芙蓉湖畔,居住在河浜两侧的滩地上。状元桥从木桥变成石桥。又经过了数不清次数的修理。我曾经见到过最后一次建石板桥时的石碑,上面刻满了乡亲们的姓名: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钱。我们家族的房地产在桥东蔡村,与胡埭隔着一条直湖港。但是,为了给种田人提供方便,康熙年间还是在状元浜的西侧(现在叫西街,浜的东侧造的房子现在叫东街)造了几间房屋。当时的用途就是收点租金,作为我族谱上的15 世祖锡藻公(1848 年出生后,12 岁的时候,1860 年4 月24 日被太平军掠走后不知所踪)的零花钱。后来却成了我们的祖宅。状元浜是被我祖父填平的,也造了些房子,叫下岸上,有我父亲与他弟兄姐妹们的书房,我们家族在桥东蔡村的房子被烧成一片白地。胡埭西街状元桥下的祖宅派上了大用场:许多无锡城里的亲友都聚集在这里避难。原因很简单:直湖港上没有了一座状元桥,交通极端闭塞。
太平军在无锡期间,因直湖港上没有了状元桥,交通非常蔽塞,无锡城里人纷纷到胡埭避难:我们家族15 世祖母袁羹梅的父亲袁蓉塘、我们家族的世交无锡名中医周小农、周莘农的祖父周达三,都携家眷到胡埭避难。胡埭因此在太平天国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胡埭发展的第二次机遇是抗日战争。日本人驻扎在闾江、张舍,没有了状元桥的胡埭,再次成为交通闭塞的死角。无锡城里逃难人在胡埭的消费,刺激了胡埭在战争年暗袋的经济畸形发展。1945 年抗战胜利,荣德生拒收我祖父在1937 年的借贷的还贷,于是,就改为荣德生投资办学:把这一笔钱办起了胡埭立人中学。就是现在的胡埭中学。这一类发生在政治大危机之中的经济大机遇,真令人感慨:交通枢纽,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生灵涂炭。穷乡僻壤在兵荒马乱之时,却侥幸成为世外桃源。
1965 年3 月,蒋重珍的木质状元桥的800 多年之后,直湖港上才又重新出现了一座新桥——双曲拱的胡埭大桥。这座桥现在还在。当时我父亲曾提议恢复状元桥的名字,但没有得到赞同,
说起芙蓉湖的这些往事,最主要的想法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政治上的特大危机,总能伴随着经济上的特大机遇。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大发展,都离不开北方的政治大灾难给我们江南带来的人力和财力。其次:太湖十八湾曾经是一条在太湖、芙蓉湖中遨游的巨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无锡市,太湖十八湾的南侧的太湖水曾经紧贴十八湾山体,北侧,则是一片汪洋的芙蓉湖。
太湖十八湾的另一名状元是吴情(1504-1582)闾江村人。
因为他爹妈给他取名不当,丢掉了状元郎的桂冠。明嘉靖二十三(1544)40 岁的吴情经殿试名列榜首。那时候,嘉靖皇帝为了把自己生父的牌位搬入太庙,正在与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团斗气。不料,在传胪唱名(宣布一甲名单)时,嘉靖皇帝听到吴(因北方吴与无同音)情姓名时,触动了嘉靖皇帝的心头疼点,恼怒地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因一字读音竟将状元降为探花。
吴情厄运不断。1561 年南京乡试,吴情和胡杰为主考官。这年无锡籍秀才中举的竟有13 名,引起江南省广大考生的不满,社会议论纷纷,并有“胡杰本非杰,吴情却有情”之说,被诬为“说道无情也有情,江南连中十三名”。不久,吴情以身体不佳为由抱病回家。
吴情回乡后,不谈政事、不游山水、不进城市,更名为静端居士,居家教学子弟。他还捐田创办吴氏义庄,推行义田法。划出好田几十亩,将收成的十分之七供给催缴田赋的农民,作为赔补之用;十分之三补穷村上的穷人以及秀才赴乡试报考举人的路费。后来,朝廷搞清了1561 年的乡试原委,得以昭雪,官复原职。明万历十年(1582),吴情病逝,享年78 岁。葬在闾江村的鸡笼山,后人称为探花山。吴情与荣德生一样,终生都特别钟情于楠木。吴情亲自设计制作了一个楠木厅,荣德生建造梅园的时候,花重金把吴情的楠木厅迁移进梅园,取名《诵豳堂》。是我去梅园游览的必到之处。我在在那里背诵《豳风》,特别是最后作为结尾的《万寿无疆》四个大字,总是令我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王翦灭楚带回来的关于无锡黑龙的传说,也惊动了秦始皇。先是王翦在惠山二茅峰扎营,挖出了一块石头,上书:无锡宁,天下平。有锡争,天下兵。无锡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引起了秦始皇的担忧。
无锡地名也得到过毛泽东的注意,曾经询问过包厚昌等无锡地方干部。包厚昌采用了王翦扎营挖到石头一说,以至于以讹传讹,流传至今。实际上,无锡是因“无锡湖”而得名无锡,是因湖得名,而不是因“锡山无锡”而得名。因此而有了两副有趣的对联:第一幅对联是无锡锡山山无锡,下联是平湖湖水水平湖。毛泽东心怀粮食,却喜欢上另外一个:常熟熟田田常熟。另一幅对联的上联出自山西军阀阎锡山:阎锡山游锡山锡山无锡。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竟然一时无人能应。解放后,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答复给毛泽东的下联是:范长江到长江长江江长。毛泽东为此非常开心。无锡别名金匮,起因于雍正二年(1724 年)的无锡分治:以大运河为界,大运河以西为无锡县,大运河以东为金匮县。大运河以西命名为无锡县的理由,就是无锡湖:无锡湖的15000 顷水域,大致就是雍正四年无锡县的土地。
金匮县则得名于金匮山。金匮山在无锡市中心的大娄巷,是一个永土石堆起来的高墩。金匮山高约7~8米,周长约100 米。相当于一幢三层楼房高,在当时是无锡全城的最高点,登上山可以看见当时无锡全城街巷。《无锡金匮县志》称它是:“旧为邑之镇山”。元《无锡志》“山川”则记载了金匮山的详情:“周回数十丈。当邑之中,邑之主山也。世传有金匮藏书于山下,为无锡之巨镇,故名。今按:此山负土所成,要非天设。居邑之中,故指为镇山云”。据说,金匮县并不是与无锡湖毫无关系,也有部分土地属于古无锡湖,这是一县分治两县无法避免的事情。
梁溪得名于河:梁溪河。据《梁溪旧志》记载:“是溪在县城西,梁打通中重浚,故号曰梁溪。”这就是说,梁溪的梁,与梁鸿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南朝宋齐梁陈的梁朝的梁。大中是梁武帝的年号。北宋抗金名相李纲久居无锡,自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出版了梁溪先生文集,这才让梁溪的名号声名远扬。
总而言之:无锡因湖得名,是无锡地名的大名。金匮因山取名,是无锡地名的别名。梁溪因河得名,是无锡地名的自号。包厚昌让无锡变成以山得名,误导了毛泽东,也误导了无锡地理和无锡历史。
公元前222 年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先到黑龙的龙头锡山,开挖了映山湖镇压龙气。然后沿着十八湾山路,在夫椒山(现在的马山)的最西侧登岛,看见太湖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便想游遍全岛,当他举鞭狠抽朝马屁股三下后,马头高高仰起,鬃毛根根竖起,大叫一声,用力一蹬,顿时四脚腾空,把秦始皇抛到了半空,一路向东北方向狂奔而去。由于这匹马被秦始皇打痛了,所以四脚一蹬的时候,用力实在太大,就在石头上踩下了四只马蹄印,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从此以后,就把夫椒山改称为马迹山,后来抽调了一个迹字,成为现在的马山。太湖十八湾原名湖埭,埭是堤坝的意思。就是太湖的堤坝。后人抽掉了三点水,成为如今的胡埭。
沧海桑田!胡埭,湖埭,太湖的堤坝,其实最早在秦始皇东巡会稽时,沿着太湖十八湾,在堤坝上铺设的,只是2 米宽的车道,只能让马车通行。民国时期,雪堰桥出了一个名人吴稚晖,蒋介石为了吴稚晖乘坐汽车回乡,扩建了十八湾的公路。当时居住在鼋头渚的音乐家聂耳。多从从鼋头渚乘船到二湾,听到了筑路工人的号子声,产生了著名的《大路歌》。1934 年3 月通车,太湖十八湾的车道宽度达到了3-4 米,开始有了汽车通行。如今的太湖十八湾,已经是宽度28 米左右的双向四车道了。
公元691 年武则天改朝称帝当了女皇帝,担心无锡黑龙翻天,曾经派狄仁杰到无锡处置。最倒霉的人是伍子胥:祭祀伍子胥的寺庙全部被毁。但是,狄仁杰走后,老百姓把祭祀伍子胥的地方迁移到钱塘江,让吴国大忠臣伍子胥当了钱塘江的前潮神、后潮神是越国大忠臣文种。从武则天当女皇以后,伍子胥的祭坛就离开了无锡,与越国的文种一起走进了杭州与钱塘江。吴越两国的民众,同宗同族同样的肤色,虽然身处你死我活的敌国,但是却能够友好相处。在太湖里遭遇风浪,都是相互营救,提供帮助。1888 年无锡县令廖伦有感于江浙两省的老百姓的亲密关系,亲书“包孕吴越”,刻石于鼋头渚。成为鼋头渚一景:中华民族永远都血浓于水,在战争中不断走向走向融合,最终分久必合,走向大一统。”包孕吴越“,如果想象为“包孕台海”,那么,如今的台海之间,又何尝不能是当年的吴越之间呢?伍子胥是吴国忠臣,我是共产党员。文种是越国忠臣,台湾邢祖援老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伍子胥、文种能结对做潮神,我们也能结为知交,合著出版《古文孝经解读》(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为弘扬两岸的孝经文明而一起努力,其实,这就已经是包孕台海的知行合一了!
3、龙身:华藏寺与墓葬
南宋的宋高宗也看到了无锡的这一条黑龙,想到的却是墓地。南宋绍兴24 年(1154 年),宋高宗皇帝将太师张俊赐葬于九龙湾南侧的华藏山下,为了每年祭祀张浚,特在墓左侧建造了寺院,赐名“华藏褒忠显亲禅寺”,简称华藏寺。为宋代江南十大名刹之一。
解放前,华藏寺是胡埭乡的宗教圣地。每年四月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佛诞辰),华藏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我的祖母及许多乡亲都前去听高僧“宣讲”,然后回家给我们讲故事、说道理。《三世佛》《韦陀》《四大金刚》《舍身饲虎》《拈花微笑》等许多故事,都是从华藏寺的庙会流传到胡埭各乡村的。1965 年胡埭乡政府把庙会改为物资交换的集市,把时间从四月初八改为5 月1 日,地点从华藏寺改为胡埭镇。华藏寺改为军营。1998 年起,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居士浦济昌等人的努力下,原华藏寺西侧的山湾复建华藏寺,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了“华藏寺”寺匾。修缮后的华藏寺气势恢宏,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殿和鼓楼等建筑。我曾多次走访华藏寺,把先人的牌位放置进了华藏寺。华藏寺的僧众与参加建寺服务、以及在寺庙养老的老人,人人都正心诚意,令我感佩,我与灵山寺无相法师交谈的时候,曾经请法师比较灵山寺与华藏寺的差别,法师说:首先是华藏寺可以免费,灵山寺却只能高价,其次,来灵山寺的人,虚情假意的游客较多;去华藏寺的人,正心诚意的居士较多。我不得不佩服大师言语中的风度和胸怀。
《胡埭乡志》把华藏寺的张俊改为张浚,曾引起了我父亲的极大愤怒:张俊是跪在杭州岳坟前的四大铁丑之一,是遭万人唾骂的大奸臣。与张俊同一时代的张浚是与韩世忠齐名的抗金名将。一字之差,非同小可!
龙身也是无锡市民去世后的归宿之地:绝大多数无锡人的墓地与龙身有关。在龙身上对逝者瞻仰人数最多的,是龙身的山脚下的无锡烈士陵园。我的四叔叔陈浩昌是离休干部,他的骨灰盒,就存放在那里。我七世祖陈常墓在电影胶片厂小礼堂背后的山头——马鞍岭上。我们家族的祖坟在杨湾山脚下,俗称陈大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墓在惠山南麓。秦观后人聚居小胡山,墓地是秦大坟。明代,秦观后人秦金建寄畅园,又名秦园,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列为明朝的江南四大名园。康熙、乾隆下江南,寄畅园是必到之处。景色特点是一步一景。如今寄畅园周围大煞风景的建筑物,消灭了一步一景的景观基础。
苏东坡在宜兴置办了田产,在无锡交友甚众,始终有落户无锡的愿望。所以,苏东坡就有后人落户杨湾。孟湾有孟忠厚小王墓。十八湾还有蒋市、邹忠倚状元墓、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生母之墓现代文学家陈源、凌淑华夫妇合葬墓、气象学家竺可桢妻子与岳父母墓、原中宣部张陆定一父亲陆澄庙和祖父母的墓地等等、
荣德生为他的哥哥建造了荣中敬墓。他自己葬于茅城山公墓。我祖母王梅卿的墓地就在附近,文化大革命中,我祖母的墓地被红卫兵所毁,荣德胜墓也没能幸免。沿着龙身,除了几千年以来民俗自发形成的大量私人墓葬。解放后还出现了公墓。最有名的是茅城山公墓(1966 年被毁)和现在的湖景公墓。
荣德生自己葬在茅城山公墓(1966 年被毁)。现在有湖景公墓。我祖父母、父母亲、二叔叔与二婶婶,甚至我不久前去世的大姐的骨灰,也葬入了湖景公墓。
明正德年间(1506 年—1521 年),1506 年的昆山新状元顾鼎臣游览锡惠名胜,说:无锡不出状元的原因,很可能是惠山、锡山这一条龙脉没有龙角。他把进入无锡的天目山余脉比作“龙”,把锡山比作龙头。认为无锡之所以自南宋蒋重珍以来长期不出状元,是龙头上没有角,而在锡山山顶上建塔,则可解决问题。
明嘉靖元年(1522 年),顾懋章、顾可学父子采信此议,在锡山顶建成了一座石塔,以镇风水。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无锡闾江村吴情高中一甲第一名,却因为吴情谐音无情,触痛了嘉靖皇帝为父亲争名失利的痛处,痛失状元,改为探花。不久后吴情在南京乡试当主考官,又遭诬陷。后来回乡办义学、设义仓,做了许多好事。还做了一个楠木厅。荣德生建造梅园的时候,设法把吴情的楠木厅,从闾江迁移到了梅园,成为如今梅园的《诵豳堂》。我父亲多次带我到《诵豳堂》诵读《豳风》,以感恩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太湖十八湾的两个状元郎,孟湾蒋重珍留下的状元桥、状元浜,只是名字,不见了实物。吴情有幸,把她的楠木厅留在了梅园:这是荣德生的功劳!可惜!荣德生一生钟爱楠木,他自己的那一口独木雕制的楠木棺材,却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吴情的遭遇,让无锡老百姓更加迷信龙角的说法。于是无锡百姓计划除石塔以外,在锡山顶再建一座空心塔。明万历二年(1574 年),锡山顶的楼阁式空心塔进行建设。同年,无锡考生孙继皋中状元,该塔成为无锡文风的象征。明万历四年(1576 年),时任常州知府施观民为空心塔取名“龙光塔”。
龙光塔下是无锡市第一中学,是我的母校。被无锡市民视为锡山脚下的龙珠。1911 年建校,创建人陶守恒(陶达三),他的长子陶琪爱好摄影,是我的挚友。
5、龙尾旁边的灵山大佛
马山有一个名叫祥符禅寺的千年古寺。现在的灵山大佛就是在祥符禅寺的旧址上建设的。唐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此游历的时候,觉得祥符禅寺很像他在印度学习时生活过的一个寺庙,因此而取名小灵山。玄奘有一名弟子曾经借宿在祥符禅寺翻译佛经。1994 年赵扑初先生踏遍了整个太湖,最终选定了小灵山作为灵山大佛铜像的落脚地点。灵山胜境主要景点包括: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拈花湾、丁福保纪念馆等景观,如果全部游览完毕,至少大半天或者一整天的时间。
我经常走访的无锡寺庙有:马山祥符禅寺、华藏寺、鼋头渚的广福寺、梅园的开原寺、南禅寺,因为我从小喜欢抄写《金刚经》,我们家族的世交周道振,曾经想把他珍藏的几十本佛经传承给我保存。我婉拒之后,与一批文征明史料一起。都捐赠给无锡博物馆。道振公想为亡妻张月尊做佛事。我与父亲一起找到开原寺主持谈论此事,主持却建议我们不要浪费钱财,把这一笔钱花到活着的亲友身上为好。广福寺、开原寺的主持,外表光鲜,内衣却缝缝补补,戴的眼镜的架子、镜片,都是廉价商品。我询问香火钱的用途,他们都说:与他们个人无关。灵山寺的无相法师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建议我再去马山打电话找他,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让我节省门票钱。但是,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电话号码:我们共产党员不信佛,但是,只要进佛门圣地,就要入乡随俗,诚心诚意。
我曾经在丁福保纪念馆落成开馆那天,与无相法师有过一次相当深刻的交流,一起探讨了几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我问:如来佛打死的六耳猕猴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是打死的是孙悟空,活下来的是六耳猕猴。第二是打死的是六耳猕猴,活下来的是孙悟空,第三是:如来佛自己都无法确认自己打死的究竟是否是真的六耳猕猴。法师,你觉得哪一种可能性最大呢?法师的回答令我感叹:“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人心难测啊!”我顿时茅塞顿开:领导处理下属的时候,误伤好人,放过了坏人,其实是难免的!
拈花湾的主要景点有半月衔日、香月花街、拈花塔、微笑广场。拈花湾作为灵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以“禅”为主题元素,“禅”连接了灵山文化景区整体的佛教文化与旅行度假双重命题,让拈花湾拥有了“东方禅意生活乐土,世界心灵度假花园”的总体定位。
6、鼋头渚
我每一次游览鼋头渚之前,总忘不了翻阅一下《红楼梦》:拍摄电影《追鱼》的景点《藕花深处》,就是大观园里的一个景点,也是杨令茀女士为史湘云设计的居所。据说,《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杨八妹最喜欢的是史湘云。史湘云的住处,就是藕香榭,中国第一步彩色影片《追鱼》的取景地,就是《藕花深处》,而《追鱼》的主角,就是电影《红楼梦》的主角王文娟、徐玉兰。鼋头渚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都灌注了杨令茀女士的红楼梦情结。
建造鼋头渚的杨翰西先生与我祖父私交不错:杨翰西是无锡县的商会会长、商团团长,我祖父陈怡安是富安乡(胡埭乡的原名)的商会会长、商团团长,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1924 年江浙战争,他们两都没有能在家过年,都在第一线成功地把国民党江浙两省的军阀部队挡在了家乡之外。杨翰西有一个逸闻:他是小老婆的儿子,母亲去世后,他坚持要从正门出殡,就自己躺在棺材上出大门,还自己大喊:“杨大老爷出门罗!”因此而招来了不少非议和晦气。1937 年淞沪战争期间,他是被公认的沪宁线上抗日第一人。日本人杀到无锡的时候,大运河里流淌着尸体,胜利门一带火光冲天。他哀叹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当上了日本人的县维持会长,我祖父则当上了乡维持会长。然后就是自掏腰包,安排救火、打捞尸体、埋葬尸体,这件事情,被爱国作家郑振铎写进了他的小说《最后一课》,编入了我们读书时候的语文课本。当年我读到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父亲郑重其事地讲了整个详细过程。问我:“你会怎么办?”我回答:“我当然下地狱!下地狱与舍身饲虎相比,要轻松多了呀!”抗战胜利后,杨翰西虽然还是被作为汉奸处置,但毕竟在无锡市民的维护下安度晚年。我祖父则直接继续当镇长:由替日本人当镇长改为当国民党的镇长。解放后受到苏南行政公署的礼遇,也安度晚年。
杨翰西有个嫡亲妹妹叫杨令茀,是一个才女,著名的书画家,特别钟情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我父亲最赞赏的作品,就是她亲手制作的《大观园模型》。杨令茀的大观园模型,把曹雪芹的笔墨文字化为立体园林。模型占地5.33 平方米,模型里黄沙铺地、青苔绕径,林木蓊郁,粉墙蜿蜒,叠石为山,折枝为树,架有藤萝,池有画舫,亭台楼阁,水謝桥梁,人物器具,无不惟妙惟肖。其鬼斧神工,令人叹服。这座大观园模型,曾先后去上海、北京展出,深得赞誉。当时的无锡《轰报》发表了著名画家胡丁鹭《咏大观园模型诗词4首》,被传诵一时。后来,大观园模型被杨令茀女士带往美国展览,参观者也赞誉不已。如今,大观园模型被保存在美国。所以,我父亲就认为:中国大地上最接近大观园真实的,非鼋头渚莫属。
杨令茀女士的父亲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杨宗镰,生了五个儿子:老大杨味云(寿楠),老二杨翰西(寿楣)建造了鼋头渚。杨令茀女士最小,排行杨八妹(《杨家将》也有七郎八妹)。
杨八妹擅书画,从小就师从名家吴观岱,与民国时期的书画家齐白石等都有来往,也有一些书画配。杨八妹与满清皇室来往非常密切。与德龄公主是闺蜜,得到了溥仪老师陈宝琛的赏识和提点,临摹了宫中上百幅的历代帝王像。与瑜太妃、皇后婉容都有交往,并为她们画像。现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的许多满清皇帝皇后、甚至明朝皇帝的画像,以及许多皇宫里的实景画,都出自杨八妹之手。恭王府、孚王府等,更是她无数写生画的画笔下的主题,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大观园模型》。第二个结果,就是帮助哥哥杨翰西在建造鼋头渚的时候布置景点。
当年建造鼋头渚,每一刻都离不开杨令茀的精心指导:杨令茀把她对大观园的理解和想象,融入进了鼋头渚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杨令茀终生未嫁,可惜!生前也终生没能再重回无锡。她在美国的时候,台湾曾派人劝她到台湾度晚年。她写诗明志:“ 我在海外作隐伦,每见叶落思归根。小箕山下先茔在,归去长依父母灵。” 1972 年,她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表白她思归并欲将珍藏文物和她在故宫临摹的帝后画像献给祖国的心愿。时中美尚未建交,因而由我国驻加拿大大使李文洲转告,同意她回国定居。但当时国内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她迟迟没能成行。1978 年9 月5 日,杨令茀病逝于美国卡麦尔城,终年91 岁。她逝世后, 其侄杨通谊遵照她生前遗嘱,将她珍藏的文物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馆;将她早年在故宫临摹的15 幅历代帝后像以及她的诗文书画,捐赠故乡无锡市博物馆。1982 年,她的遗骨安葬在太湖十八湾的管家湾的管社山下。管家湾属胡埭。为了尽到地主之谊,我父亲带着我一起去参加了杨令茀的葬礼。
杨令茀诗句云:小箕山下先茔在,归去长依父母灵。她之所以对小箕山情有独钟,除了依父母灵,还有一个原因:鼋头渚的鼋,是一只抬头仰望的鼋,而鼋的正对面,鼋所能够看到的,正是小箕山(曾经是荣德生的私人别墅)。
7、小箕山
据说,当时陪同郭老,在鼋头渚举目远眺的时候,也与鼋一样,看到了对面的哪一个雪白的大烟囱,郭老询问道:“那是什么地方?”随行的人回答说:“这是毛主席到无锡住的小箕山。那个白烟囱冒烟的时候就说明:毛主席到无锡来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老感慨地说。
我也去过小箕山,是用部队的快艇周游太湖,进小箕山是为了“歇歇脚”,休息一下的。当时的小箕山里荷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瞻仰了毛泽东卧室,非常简朴!与厨师们畅谈毛泽东的食谱的时候,他们把毛泽东的节俭与西哈努克的奢靡做了对比,令我们感慨万分:为自己能够有这样一个节俭的领袖而庆幸!
8、龟灵圣母: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因为形似乌龟,俗称乌龟山。传说是龙爸爸的爱妻,也是鼋的妈妈。现在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12 公顷。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 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 平方千米,周长约2.5 千米。该岛如神龟静伏水面,绰约多姿,恍如“蓬莱仙岛”。岛上玉宇琼楼,石窟灵洞,林木苍翠,猕猴戏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处处美轮美奂,不啻一清旷疏朗,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逍遥游仙岛,定会给您留下“疑在画中,犹在镜里”的难忘记忆。
9、二湾:画龙点睛
二湾地处太湖北侧,面临太湖,背靠青山,是太湖十八弯的核心地段,也是黑龙的眼睛。1937 年复旦大学乔迁选址,最终选择的,就是二湾这一块宝地。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爆发,复旦大学迁往重庆,成为西南联大的一部分。二湾错失了成为复旦大学校区的这个宝贵的历史机遇。后来在二湾的最深处建成了无锡市滨湖疗养院,就是定影胶片厂人人皆熟悉的红大楼。据说在这里,只要打开任何一扇朝南的窗户,都是一道靓丽的太湖美景。
大跃进时期的1958 年,有一批聪明的无锡人研究出了胶片的生产技术,产出了第一条国产电影胶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工业的奠基者。1963 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萌芽中的电影胶片厂被强行关停。1969 年,国家投资5009 万元人民币,重建无锡市电影胶片厂。5009 万元,超出了1963 年无锡人的存款总额。
1975 年,由范耀德、蒋锦伟、李国炎、浦茂仁、虞盘兴和我组建的电影胶片厂极简办公室三通一平小组,开始在太湖里铺设一条消灭湾区的玉带:就是把大雷嘴、小雷嘴这两个凸出去的嘴巴连成一条直线。玉带建成后,去马山的车辆再也不用在二湾拐个大弯,而是沿太湖一路直线行驶。除了方便交通,也为电影胶片厂的建设,增添了一大片土地:厂区翻了一倍多,扩大为29 万平凡米,
这样一来,过去的二湾就成了沧海桑田!地名的概念:凸出来是“嘴”,凹下去是“湾”。但上海的陆家嘴,已经找不到那里有一丝半毫凸出来的嘴的地理痕迹。上海的江湾,同样也找不到一星半点凹下去的湾的地理上的蛛丝马迹。同理:无锡太湖十八湾最大的二湾,如今也已经找不到湾的地理踪影。
国家对无锡市电影胶片厂的5009 万投资中,有一笔开支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污水处理车间!1975 年的中国和无锡,还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没有丝毫环保压力。但是,蒋式栋厂长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在太湖边建厂,就一定要负起责任,当好太湖的卫士。”当时电影胶片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就连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四化建老师傅都是第一次接触。1977 年12 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李少白专程检查时,认定我们的环保设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1980 年5 月,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希望我们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做出成绩,积累经验与上海交流。1981 年4 月10 日,西德环保团长Eberie(卡尔期鲁厄核研究中心教授)等;1981 年10 月中旬,日本大阪环保团队等,也闻讯参观了我们的污水处理。我作为电影胶片厂派出的学徒,更是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这些新技术。我们的环保,把污水管道作为污水处理的牛鼻子:每一滴污水都要严防泄漏!我们每天要沿着污水管道反复步行,用鼻子和听棒检查是否有泄漏。我们用意检查污水处理成果的养鱼池里的鱼儿,总是鲜活的。1994 年电影胶片厂与柯达合资,柯达一进二湾,就在厂区打了36 口深井,检测到了二湾地区所有网块的环保数据:证明我们电影胶片厂对二湾这一块土地的环保,却是是尽到了责任的。1999 年柯达离开二湾的时候,重新对这36 口深井做了一次全面检测,数据证明:柯达公司对二湾,同样也尽到了责任。
虽然说对电影胶片厂或柯达(无锡)公司影响最大的,是来势汹汹的数字技术,但是,最终把电影胶片厂赶出二湾的,还是太湖水的污染问题,或者说是太湖水的蓝藻危机。虽然业已查明:太湖蓝藻的爆发、太湖湖水的污染,我们电影胶片厂、柯达公司、阿尔梅公司,都不是主要责任人,但是,太湖水的污染问题,还是逼着我们在2009 年完全搬离了二湾。留下了占地440 亩的土地和9 万平方米的建筑,成为无锡市乃至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当代工业遗址。
14 年后,如今的二湾早已经满目疮痍,彻底荒废,空无一人。不仅不再是龙体上的一颗明珠,而是成了龙体上的一块疮疤,让每一个经过二湾的人,都对二湾成为废墟而感到困惑,甚至对我们无锡胶片人进行毫不留情的问责:责怪我们是污染了太湖水的罪人!
但是,好在黑龙潭的青山没变、绿水还在。黑龙、乌龟、鼋、蟾蜍及鱼虾们也都没有改变,那么,只要有人在二湾画龙点睛。二湾必将会飞龙在天,再度辉煌!
虽然我们无锡胶片人身已走,但情与心还留在二湾!
1、1975 年5009 万的国家巨额投资所形成的不动产,还在等待着后继者的启用。其中:土地440 亩、建筑物111 栋(建筑面积9 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是片基车间。其次是三醋酸车间,这两个建筑,是任何一个到二湾来画龙点睛的人必然会留用的。那些职工宿舍、食糖等生活设施,是为进二湾第一期、二期工程的施工人员留下来的准备物资。
2、供电系统:三万五变电所有永无停电之患的双路供电,六个分变及电缆布满了整个二湾的每一个角落,等待后人的启用。
3、华东地区最大的安系统冷冻站:44 万大卡冷冻机18 台(其中四台是深冷的双级压缩机)。
4、无离子水站的水处理设备与800 立方米的无离子水储罐,为后人建设高端饮用水打下了基础。
5、对任何一个走进二湾画龙点睛的人,我们只有一个要求:环保!过去我们电影胶片厂人做到了、柯达也做到了!你们也必然会做到,正如我们敬爱的蒋式栋厂长在建厂时说的:我们在太湖边建厂。就要做好太湖的卫士!
自从1975 年范耀德从蟾蜍嘴出发游到三山的那一天起,我就滋生出一个愿望:让游人经过龙爸爸的贴身警卫员蟾蜍的批准后——就是购买旅游门票,在蟾蜍嘴乘坐游艇,先去三山看望乌龟妈妈——就是凭票登陆太湖仙岛,再从三山乘坐轮渡去鼋头渚看望儿子——鼋头渚的铜鼋。也可以反向游览:在鼋头渚看了儿子,去太湖仙岛找乌龟妈妈,最后去贴身警卫蟾蜍那里登陆二湾,看看黑龙爸爸的精气神。
蟾蜍嘴被我们称为老干点,就是化工部老干部在太湖边的疗养院,可供游客休息,还有一个很不错的老干点食堂,可供游客用餐。
每一个在鼋头渚-太湖仙岛-二湾的旅途中的游客,特别是有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都能够与黑龙的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白龙马劳苦功高,奋斗!成功!名扬四海!但是,不一定能拥有黑龙家属的天伦之乐。苏东坡《洗儿诗》说的好:“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的后人因此而落户杨湾,其家族虽然默默无闻,却也繁衍生息,成为杨湾的大族。儿女众多的家庭,也不妨想一想:总该有一个儿女绕膝,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吧!
这样一来,鼋头渚就增加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1、鼋头渚-太湖仙岛-二湾-阖闾城-灵山大佛-回无锡。2、鼋头渚-太湖仙岛-二湾-梅园-回无锡。3、无锡-二湾-太湖仙岛-鼋头渚-回无锡。在交通上,需要增加89路车的班次,以及为私家车设置停车场地。——二湾的场地是足够的。有了人气,二湾就不会再是太湖边被荒废的疮疤了吧?
10、蠡湖(五里湖)、蠡园
蠡湖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据说,无锡地区的人心,曾经一度堕落到人人极度自私,人人都只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陷害身边的其他人。这就在天界惹了众怒,确定用大洪水惩罚恶人。玉皇大帝在水淹无锡之前,先派八仙下凡无锡,看一看是否有极个别的好人值得活下来。还真的被铁拐李找到了一个小叫花子,他的母亲是个瞎子,小乞丐对母亲非常孝顺。铁拐李告诉小乞丐:一旦衙门口石狮子的眼睛出血,你就赶紧背着你母亲向北方逃命。记住:逃命的时候,千万不能回头。于是,小乞丐天天去衙门口观察石狮子的眼睛。这逐渐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一个大笑话。杀猪的江屠获悉此事,就想开个玩笑。江屠把猪血涂抹到石狮子的眼睛上,看小乞丐会怎么样。小乞丐一看石狮子眼睛有血,回家背上瞎眼的母亲向北一路狂奔。逃到五里湖这个地方,小乞丐感到累了,回头一看:后面已经是一片汪洋,所有的坏人都已经葬身鱼腹。小乞丐停下脚步的地方,从天上俯瞰,就是一个脚印:现在伸进无锡市区的五里湖,又称为无锡的内太湖。
与五里湖民间传说匹配的是张渤的猪婆龙故事。天目山余脉从闾江口进入无锡之后,绵延不绝,把太湖与芙蓉湖分隔的非常彻底:正常年景里,芙蓉湖一滴水都甭想流进太湖!最严重的干旱年景,芙蓉湖只有15000倾,大家都能够相安无事。一旦天上掉下点雨水,芙蓉湖就疯狂膨胀,面积甚至接近太湖那般大小。老百姓苦不堪言。人们发现梅园、五里湖一带是山脉唯一的一块洼地,发大水的时候,还真的有芙蓉湖的大水,从这里流入太湖,大大缓解了洪涝灾害。于是,人们就想象出一只能够挖穿山体的“猪婆龙”,还给了一个人名:张渤。
我在蠡园有一个每次必到的地方,就是眺望一下彭德怀居住的地方。鼋头渚有张闻天故居和聂耳故居。都是能激发我深度思考的好地方。
蠡园的四季亭别有风味:春夏秋冬为一周,象征着人生的圆满如意。春亭里的“溢红”两字,溢字写了个错别字:拿掉了头上的两点,寓意“春色满园关不住”。还是有点文化底蕴的!
无锡太湖石从北宋宋徽宗开始运送到京城及故宫、颐和园、承德山庄等地,石源逐渐枯竭。1911 年建设上海江湾跑马场的时候,我血缘上的太公陈焕文押船运到上海去的太湖石,很可能是运出无锡的最后一批。如今这些太湖石,东一块、西有块的抛在草丛里,常令我在散步的时候感到痛心。
总算1918 年开始建设的鼋头渚。为无锡保留有一块优质太湖石,石形玲珑剔透,至少在无锡本地堪称第一。1927 年才开始建设的蠡园就一塌糊涂,找不到一块上等的太湖石了。王禹卿之海退而求其次,只好把建园收购到的一大堆劣质太湖石垒成了现在的假山。
我给蠡园假山取名为大观园里的《翠嶂》。袁枚《造假山》说得好:“半倚青松半青苔,一峰横竖一峰廻。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真的是性情、思想和现实,是客观存在。假的是美好、追求和幻梦,是艺术创造。杨令茀女士的自传书名是《翠微嶂》,大家都知道:翠微嶂是鼋头渚内人人可见到的一块摩崖石刻。1935 年,杨令茀女士用书画。在德国嘲弄了希特勒,被驱逐回国后,就在鼋头渚刻写了“翠微嶂”这三个大字。这里面,蕴藏着杨令茀女士对大观园的情感,也蕴藏着她对无锡、对鼋头渚的深厚感情。在杨令茀女士的心目中,鼋头渚一直都是她魂牵梦绕的《大观园》啊!
11、影视城:
无锡环太湖建成的影视城,又称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西路,始建于1987 年,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无锡影视城主要景点由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欧洲城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占地面积100 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00 万平方米,是以三国、唐宋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
12、无锡石景
我喜欢一首经典老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只要你把它埋在心中啊,天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嗨~~~~~~这首歌唱的是木鱼石,我唱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我家乡无锡的太湖石。——石头有两个生命:自然生命属于大自然,艺术生命在我们心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锡人见仁见智:既乐水:爱太湖水。也乐山爱石:爱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窟窿是孔洞,窟窿石就是自带孔洞的石头。也有另一种说法:窟窿是共工触不周山,撑天的天柱断裂,天空被捅出了一个大窟窿。女娲采集太湖石补天,所以就有了窟窿石的名称。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太湖波涛的长时间侵蚀而形成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以“邹、漏、廋、透”的特色成为中华奇石之首。
根据《西游记》生成的石头故事:太湖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所用的石料。女娲补天完工后,剩下的一块最大的太湖石,“其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故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按一年二十四节气,故有二丈四尺围圆。按九官八卦,故上有九窍八孔。四面更无树木遮阴,盖自开天辟地以来,每天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逐因通灵而产石卵,石卵又化为石猴”。这一只石猴,后来就成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根据《红楼梦》生成的石头故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女娲补天完工后,有一块太湖石被遗留在无稽崖的青埂峰上,这一块石头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前身。女娲补天完工的时候,这块石头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命苦,心想着自己和补天的石头不一样,因为天资没有她们聪明,所以没有去补天的资质。但是他也因此而逍遥自在。每天在青埂峰上思考人生,吸收日月精华,然后。有一天突然顿悟,就诞生了自己的意识,有了灵感。成了“通灵宝玉”。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就把这块太湖石带到了太虚幻境中成为了神瑛侍者。然后神瑛侍者又想进入凡尘历尽红尘,所以才有了之后的贾宝玉含玉而生。
无锡太湖石的宿命:让太湖石走向世界的人,是无锡的悯农诗人李绅(772 年-846 年)。李绅对无锡的乡情很浓,他将惠山称作为“家山”,还将二泉水称为“人间灵液”,把二泉水带进了京城。宋代苏轼也赞誉二泉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他进京做了大官之后,交了许多朋友。在政治上,他自己官居司空(水利部长)高位,与牛李党争的主角、宰相李德裕(787-850 年)结交为政治上的死党,李德裕离不开无锡的二泉水。李绅与另一个主角、宰相牛僧孺(780 年~848 年)也私交甚厚。牛僧孺离不开无锡的太湖石。
在文学上,李绅与白居易(772-846 年)、元稹(779 年—831 年)是中唐诗坛上的铁三角。读白居易的《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就是元稹)、李二十(就是李绅)》,字字句句都充满了中唐诗坛上的这三个铁哥们的真情厚谊。诗云:一篇长恨《长恨歌》有风情,十首秦吟《秦中吟十首》近正声。每被老元(老元是元稹的昵称)偷格律,苦教短李(短李是李绅的昵称。李绅个子矮小、擅长写短诗)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剧中的主人公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元稹生于大历14 年(779 年),排行第九,因此小名元九。唐贞元15 年(799 年)元稹20 岁,风华正茂。与其母系远亲崔双文在蒲州相遇。时因蒲州驻军骚乱,元稹全力护花而生恋情。元稹把自己的初恋故事,讲给了李绅分享。
李绅写了《莺莺歌》: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因为有了李绅的《莺莺歌》,元稹就把自己的初恋,写成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意思是写的是真人真事)。元稹写道:“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处于蒲,亦止此寺。……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惊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这是《西厢记》的源头。元稹在《莺莺传》里写了一首《明月三五夜》的诗:“待月西厢下(剧名《西厢记》的出处),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稹在文末写明了小说的来龙去脉:“贞元(甲申)岁9 月,执事李公垂(就是李绅)宿于予靖安里第(李绅住在我长安靖安里家里),语及予是(讲起了我的初恋故事),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崔莺莺因李绅的《莺莺歌》而芳名传世至今。)”
李绅与刘禹锡(772 年-842 年)等诗人也有交往。刘禹锡有《赠李司空妓》诗传世:“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就是李绅,李绅的家乡在无锡,无锡属苏州府,刘禹锡是李绅家乡的父母官。所以,李绅就邀请时任苏州刺史、因公务进京的刘禹锡参加其家宴。席间,李绅命家中歌妓唱曲助兴,刘禹锡听罢有感而写了此诗。“司空见惯浑闲事”:刘禹锡从来没有见到过李绅家宴如此高规格的消费,司空李绅却早已经习以为常,却见惯不惊。
悯农诗人李绅在京城里的高消费,曾经一度引领了中唐消费的时代潮流。惠山的二泉水与太湖石等无锡特产,更是风靡了大唐京城。当时往返于京城与无锡之间的漕运船,除了运送二泉水供当时的名相李德裕和李绅享用之外,还把太湖石也一起运进了京城。
白居易为此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了太湖石的迷人之处(原文见附录,译文如下):太湖石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仙山、轻云,有的像神人、高士,有的像酒器,有的像剑戟。有像龙、凤的,有像蹲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跳跃的,有像鬼怪、兽类的,有像行走、奔跑的,有像攫取、争斗的。风雨晦暗时,有的洞穴张着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令人望而生畏。雨晴景丽时,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和善可亲。一早一晚,石头形态更是千变万化。可以这么说,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这大概就是宰相牛僧孺喜欢太湖石的原因吧。所以。《太湖石记》开篇就是: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奇章公,就是中唐牛李党争的主角牛僧孺。据《清异录》记载,与李绅同时期的中唐名相牛僧孺痴迷于太湖石。他在府邸归仁里和南郭别墅,都收藏了大量的太湖石。白居易称牛僧孺“休息之时,与(太湖)石为伍”,几乎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
生产力的发展,既离不开生产端的输入,也离不开消费端的输出。1200 年前,李绅把无锡最重要的两大特产:惠山的二泉水、太湖石带进了京城,让无锡名扬四海。但是,也因此而断送了这两大特产。二泉水,自从被皇帝命名为“天下第二泉”之后,泉水逐渐干涸。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人再能够品尝到李绅的那个世界里的二泉水了。而太湖石,如今在无锡的太湖里,也已经基本绝迹。
附录:《太湖石记》唐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就是悯农诗人李绅)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太湖石的浩劫《北宋末年的花石纲》:去苏州的太湖西山岛游览,可以见到历史书上久负盛名的“花石纲”。西山岛东南端的石公山三面环水,一面倚丛岭,满山翠柏浓,青螺伏水,碧玉浮湖,山村水映从前,山下傍水的地方有两块奇石,像老翁和老婆婆一样,被称为石公、石婆。
据说杨志押运的花石纲,就从这里启程。花石纲一共十条船,九条安全到达京城,只有杨志因为是杨家将的后人,过于邀功心切,船上的太湖石装载的太多,在黄河里翻了船。被高俅开除公职。弄的没有饭吃,只好卖刀果腹,却遇到了无赖牛二。一怒之下杀死了牛二,进了监狱,花石纲的主子是宋徽宗。北宋是艺术家的春天,引领时代潮流、创造了瘦金体的宋徽宗用花石纲做万寿山,是让奇花异木有一个好去处的创举。可惜,靖康之耻,不仅粉碎了皇帝的春花秋月,也摧毁了无锡运到开封的太湖石。
在无锡侥幸躲过劫难,如今还现存的几块太湖石上,每一块太湖石,背后都有一个园子和故事。难怪说石头能够幻化入世,直到记录一部尘世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些石头的故事!
1、惠山顾可久祠的“丈人峰”。从惠山下河塘一条小弄堂拐进,可以看到一块峭劲的太湖石傲立一隅,这就是丈人峰。丈人峰形态奇特,但并非“瘦漏皱透”,线条硬挺,酷似一个昂首袒腹、两臂开张的大将军,因此称为“丈人峰”。明代以刚直闻名的进士顾可久非常喜欢太湖石丈人峰,取园名为“石友园”。顾可久去世后,他的学生海瑞为他在惠山寺塘泾旁修建了一座祠堂,就是今天的顾可久祠,但这时丈人峰仍在城中石友园内。直到乾隆六十年,顾可久的九世孙顾光旭才将丈人峰移到这里,修建了“拜石山房”,并在石上刻诗两首:凿池傍云根,根深云作雨。独立天地间,不知有今古。
2、惠山二泉池前有太湖石,叠成观音立鳌鱼状,世称观音石,右有“轻舒翠袖”的龙女石,左有“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石,石下镌有四言铭文,落款“蕙岩”,为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年间移此。明邵宝记有:“正德五年春三月,锡人浚惠山之泉,秋八月功成,凡为池三,为渠二,为亭、为堂各一,而三贤(湛挺、李绅、陆羽)祠故在泉上。”方池北边墙上,嵌有雍正五年(1727 年)吏部员外郎王澍书“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
3、无锡惠山寄畅园邻梵阁边有一大方池,池边耸立着一座太湖石峰,高丈余,形如少女理妆,又如仙子捧首,这就是有名的太湖石:“美人石”。乾隆南巡到无锡来看美人石时,认为这不是少女,而是一位大丈夫,又赐名“介如”。
4、无锡城中公园的中门内耸立着三块太湖石,左边一块高2 米多,玲珑剔透,形如天女散花,顶上有白花紫藤如仙女披发,石身布满铁钱纹,如水似云。“绣衣峰”三字,是明朝俞宪(嘉靖17 年进士)手迹。俞宪官至湖广提刑按察使,退休后住岸桥弄建“读书”“独行”二园。绣衣峰是独行园故物,1906 年移入城中公园。1982 年春,在太湖石身旁移植了一棵罗汉松,与太湖石相互辉映。
5、梅园天心台矗有四峰太湖石,这就是著名的“米襄阳拜石”和“福、禄、寿”三星石。米襄阳就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1051 年-1107 年)。米芾的书法上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米芾爱石成癖,曾一口一个“石兄”、“石丈”地拜太湖石,他总结的“瘦、漏、皱、透”已成为太湖石审美观的经典。“米襄阳拜石”也不愧为无锡太湖石中最为高古的一峰。这峰太湖石上据有九九八十一个孔,大可容拳,小仅纳指,是典型的水中湖石,古怪离奇,酷似米颠拱手作揖拜石的模样。三星石为“福禄寿”三峰,据称是形同三个汉字,但并不十分形似。这四峰湖石从哪里来?对历代太湖石卓有研究的王贵生经过考证认为,“米襄阳拜石”极可能是当年米芾“海岳庵”中的旧物。果真如此,把它视作米芾当年作揖的石丈也未尝不可。
从公元820 年无锡的悯农诗人李绅进京开始,到北宋宋徽宗的花石纲,无锡太湖石被运送到京城及故宫、颐和园、承德山庄等地,石源逐渐枯竭。1911 年建设上海江湾跑马场的时候,我血缘上的太公陈焕文押船运到上海去的太湖石,很可能是运出无锡去外地的最后一批太湖石。如今这些太湖石,东一块、西一块的抛在如今我生活的上海市三湘世纪花城的草丛里,常令我在散步的时候感到痛心。
6、总算1918 年开始建设的鼋头渚。侥幸为无锡保留了一块优质太湖石,就是藕花深处附近的那一块,石形玲珑剔透。这块太湖石是我的最爱。因为越剧演员王文娟、徐玉兰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追鱼》,我为这一块太湖石取名为《追鱼》。每一次我到鼋头渚,都会因为太湖石《追鱼》而流连忘返。
7、1927 年才开始建设的蠡园就找不到一块中看的太湖石了。王禹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建园收购到的一大堆劣质太湖石垒成了现在的假山。虽然没有了苏州狮子林的“狮子峰”,但蠡园也因此而有了“假山真水”的美誉。
也有一些文献记载的太湖石散落各地:
1、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与苏州冠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该石峰高约3 米,宽约1.5 米,厚约80 厘米,重量3 吨左右,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2、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狮子林因假山中的狮子峰而得名。元末明初沈万三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 条山路、21 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3、苏州第十中学校园内的瑞云峰也是一块正宗太湖石。与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并称为“江南三大名石”。此石形若半月,多孔,玲珑多姿,峰高5.12 米,宽3.25 米,厚1.3 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为宋徽宗的“花石纲”遗物。
4、杭州“绉云峰”高2 点6 米,也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起初位于杭州花圃,后因故被转移,现绉云峰位于曲院风荷的江南名石苑内。在江南三大园林名石中,上海的玉玲珑和苏州的瑞云峰都是太湖石,只有杭州的绉云峰,其实是出自广东英德的英石峰。
5、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漂亮的大石头,上有乾隆皇帝的题字:“青芝岫”。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像立在当院的一面屏风。
6、北京圆明园中所谓的扬州名石,也是太湖石。乾隆曾经为这一块太湖石题名“青莲朵”,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被移入北京中山公园。
7、常熟人民公园的“沁雪石”。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两块太湖石,一叫垂云,一叫沁雪。明代弘治年间,常熟县令的女公子生病,女巫说是衙门前的太湖石作祟。此石便是赵孟頫的沁雪石。前任县令从赵孟頫后人手里买得此石,树于县衙,弘扬文化。此任县令只爱女儿不爱文化,把太湖石扔出了县衙。退职进士钱承德恰在门外,令家人搬回家里,与他花园内的原有四石凑成五峰,花园改名“五老峰”,遍请名流题诗。名画家沈周有诗“沁此万古雪,亘地气魄壮”,本邑进士王鼎有诗“蓬台直境天台路,绝胜王维画里传”。如今园外的街巷仍叫五老峰。到了清代初年,沁雪石立在本邑大文学家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绛云楼前,钱柳有诗“沁雪摩挲新拜石”“洗罢新松看沁雪”。后绛云楼失火,就再没有沁雪石的消息。乾隆年间的邑人王应奎,《柳南随笔》中说,“绛云楼火,并石亦烬,旋碎裂,失所在”。现在沁雪石已经成为常熟人民公园的镇园之宝。今日虞山公园,游人如织。公园大道进到景深处,左侧有一“挹秀园”,是个盆景园,穿过此园,绕过游廊,为“环翠小筑”,前有一块场地,绿枫如盖,竹影婆娑,花木掩映下,一石屹立,便是沁雪石。能注意到这一奇石的游人并不多,知道发现此石故事的人就更少了。
无锡秦敦世用名句“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值钱的石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移动的,比如:太湖石、鸡血石、雨花石、钻石、和氏璧等等,缺点是容易惹祸、容易易主、甚至丢失。无锡地区的太湖石越来越稀缺,就是这样的道理:千金能买!另一类是不可移动的,比如:鼋头渚、太湖仙岛、二湾等:都是无法花钱断岸买走的。
可移动的宝石:
史书上最著名的石头奇祸。首推可移动的珍宝:和氏璧:这是2000 多年前的悲壮故事,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鉴宝的结论:这是一块普通石头。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膑骨)。时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再次找人鉴别,依然给出同样的结论,便怒而削其右膝盖骨(膑骨)。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询问,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完璧归赵:可移动的和氏璧从楚国流传到了赵国。秦王说愿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璧去了秦国。秦王想欺诈取。蔺相如智接玉璧后,以命相搏,把和氏璧完璧归赵。
难以移动的石景:
1、梅园的巨石上的刻字“小罗孚”与“疏影暗香”,是中日友好的象征:小罗浮,在招鹤亭北。那里耸立着一块巨石,高1.7 米,宽2.5 米,正面镌有“小罗浮”三字,背刊老梅一株,题有“疏影暗香”四字,出于林逋(注7)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为无锡名画家吴观岱1917 年的作品,笔劲而苍,气疏而逸。今老梅尚在,“疏影暗香”的题词在文革中被毁,已在中日关系蜜月期从务虚的“干杯(建交)”到务实的“援华”时期的1980 年,由泰州籍书法家王能父(1915-1998)重书。罗浮山在广东省,有峰峦四百多个,历来以广植梅花而著称。因此“罗浮”就成为梅花的代名。梅园的梅花,规模虽不如罗浮山,但可以相互媲美,所以叫“小罗浮”。
注7:林逋(967-1028 年)是与范仲淹、苏东坡、梅尧臣等以诗文交友的西湖隐士。第一不做官:宋仁宗请不动他做官,赐谥号为“和靖”,因此又被称为林和靖。第二不爱名:因为他的书法很好,总有人想得到他的墨宝,所以,他与范仲淹等名人和唱的诗文,总是随写随毁,因此他留下的诗文很少。留下的名句出自《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画中抄写的诗句)。第三不结婚:以梅花为妻(就是画中的梅花)。第四不生子:以丹顶鹤为子(就是画中的仙鹤)。林逋自号“梅妻鹤子”。林和靖墓位于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北麓放鹤亭西南。南宋皇帝建都临安(就是杭州)后,唯独林和靖墓没有动迁。以后历代屡有重修,1986年,应林和靖的日本后人请求,在原墓址上重建,至今还完好保存。林逋无子有兄有侄儿、侄孙。林逋老家福建泉州,以捕鱼为业。一次,林父亲带着林逋与哥哥,捕鱼到了浙江象山,渔船损毁回不了福建。父子三人留在了浙江,父亲与林逋哥哥去了宁波宁海。林逋则定居宁波奉化。林逋在杭州西湖隐居成名后,哥哥把一个儿子、一个孙子送到西湖孤山来拜林逋为师,而且这两人都考了功名。林和靖对侄子侄孙,当然有养育之恩。所以,两个有功名的侄儿侄孙,就把林和靖当成了自己的养父养祖父看待。在日本靖国神社里立有牌位的林净因,是林和靖的七世后人。在1350 年(元朝至正10 年),林净因跟随一个在普陀山求学佛经的日本僧人龙山地见去了日本。林净因登陆日本后定居在日本奈良,改了个日本姓氏,盐濑。林净因见日本人不会发酵,想到了老家的馒头包子,于是和面发酵,在面团里包进豆沙,并且加盖了一个“林”字红印,推向市场。没想到日本的平民、僧人,纷纷争抢着来买”林“字馒头。这消息传入日本皇宫,把天皇勾得直冒口水。天皇宣昭把林净因传入宫中。让林净因在皇宫里做了几笼馒头,把日本天皇吃的龙心大悦,就把一个宫女赐给林净因做了妻子,生了二男二女四个孩子。1359 年,林净因回国,他留在日本的妻子儿女子承父业,继续开店卖馒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给他们写了一块招牌—第一番馒头店,番是家的意思。林净因改变了日本人的餐桌,所以靖国神社里有了他的牌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净因的后人,一个叫川岛英子的女子,找到了中国驻日大使馆,希望来杭州祭祖,并且给林净因在西湖立一块碑。后来,杭州市政府在西湖边钱王祠旁立了一块林净因纪念碑。没多久,林净因纪念碑旁边到处在卡拉OK,日本后人觉得这吵得他们先祖不大安宁。于是,把纪念碑移到了孤山半山腰,离林和靖坟墓十来米处。让林和靖与林净因成了邻居。沿西湖孤山放鹤亭步行而上,不到二十米,有一座净因亭,亭前一块太湖石,竖着写两行字,林净因纪念碑,日本馒头制作创始人盐濑始祖。
2、摩崖石刻“包孕吴越”:1891年无锡末代县令廖伦在与朋友一起游览那时尚未开发,还处于自然山水状态的鼋头渚后,沉浸于烟波之中,感同身受,有感于江浙两省老百姓扎根于太湖水那割不断、搬不走的邻居关系,发思古之幽情,豪情大发,欣然挥毫泼墨,题了“包孕吴越”四大字,镌刻于横云石壁,气势宏大,煞是传神;点睛之笔,至今还令游人称绝——无锡太湖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中心,是人间天堂的核心地区。站在鼋头渚的鼋首上,往南看是杭嘉湖平原:古代的越国。朝西望是苏锡常平原:古代的吴国。“包孕吴越”成为鼋头渚一景:中华民族永远都血浓于水,在战争中不断走向走向融合,最终分久必合,走向大一统。
人类社会无法移动的石景,首推鼋头渚。杨翰西买下鼋头渚之时,曾经想把鼋头渚改名为“横云山庄”,现留下了摩崖石刻“横云”两字,秦观后人秦敦世却执意坚持使用原来的地名鼋头渚,并留下了名句“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大意就是:1918 年杨翰西建造鼋头渚的时候,因为太湖石千金易得,品相优质的太湖石已经买绝。但是,比太湖石更美的鼋头渚,却因为与山川大地相连,任何人都无法用金钱买走!因此而亲笔题字“鼋头渚”三字并刻石。鼋头渚虽然只有千尺大小,却与石岸相连,根本无法凭金钱拿走。
千金易得的太湖石,走了!
走吧!离开祖国的移民们:因为你们有钱!
但是,太湖十八湾是黑龙爸爸,太湖仙岛是乌龟妈妈,鼋头渚是龙龟配所生的孩子,一家三口,天作之合,缺一不可,都与山川大帝相连,任何人无法再用金钱,像购买太湖石一样买走。
与我一起留在中国吧!平凡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们:任何人无法用金钱买走我们!因为我们扎根在祖国的山川大地!
2023年11月13日定稿14日修改
注:九曲湾、笔架山、秀林山、六虎山、南岳山、天鹅洲,皆为石首地名。虎山茶叶、笔架鱼肚为石首特产。麋鹿、江豚为国家保护动物,设有保护基地于石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