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山东男孩姜延琛5岁患上怪病,导致颈椎180度后仰,成了罕见的反向弯曲“折叠人”,身高缩至1米,而且只能跪着上课。虽然身体无法站立,但是他从未向命运低头,2022年还凭着惊人的毅力趴着考上了大学,这条新闻引爆了全网;这种程度的病例,全世界只有一例相关手术,还失败了。值得庆幸的是,姜延琛遇到了国内脊柱外科领域的尖兵王宇,王医生承担了这个难度和风险都史无前例的手术,最终为他打开了“折叠人生”。今年下半年,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昂首挺胸大步向前了。
天降厄运,成了“折叠人”
2004年,姜延琛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5岁上幼儿园后,妈妈于梅英发现儿子总是踮起脚尖走路,脚后跟从不落下。她赶忙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后说,孩子踮脚走路,是跟腱挛缩,做个手术就能恢复正常。
手术结束,姜延琛走路时脚跟渐渐着地了,看起来也貌似恢复了正常。可是他读小学二年级时,身体开始有些变形,随后变形不断加剧。尽管家人也不断带他去医院治疗,却没有任何效果。这时于梅英才意识到,儿子得的可能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很难治愈的大病。
果然,姜延琛到了四年级时,只能单腿跪立在座位上听讲。儿子变形的身躯,揉扭着于梅英的心,让她寝食难安,经常陷入痛苦与惊恐中难以自拔。那些年,她带着姜延琛从老家县城走到省城济南,又辗转到北京、上海等地治疗。母子俩走了大半个中国,却没有一家医院能查出具体的病因,也没有任何医生能够开出可供缓解症状的药。
后来,姜延琛的脖子和背部肌肉紧张程度逐渐增强,直至他的头部和背部紧紧相贴,在病情不断恶化以后,当他站立的时候,脑袋和脊柱之间,只能放下一只手。整个人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折叠”了起来,姜延琛的身高也缩至一米多点。
于梅英从未放弃任何一丝能治愈孩子的希望。为了接送儿子,她干脆辞掉了工作。后来,有一家医院诊断出姜延琛患上了“折叠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折叠人”是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最严重的身体畸形,这类患者不但身体近乎180度折叠,而且双髋关节强直,根本无法迈开步子。
同时胃肠及心肺受压,经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呼吸困难。由于畸形的骨骼长期压迫心肺及胃肠,导致身体慢性消耗,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家人照顾,通常寿命不超过50岁。
更糟糕的是,这种疾病没有明确的治疗手段。令人惊叹的是,尽管姜延琛平时只能在座位上跪着听课,但是他的眼神始终坚定,总是注视着黑板,握着的笔就像对抗命运的武器。
坚强男孩,跪着考上大学
于梅英介绍说,儿子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听课学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跪着”的状态下度过的,在家里“趴着”读书。这让她很是心疼。为了让孩子少受一些磨难,于梅英曾多次建议他不要再读书了,姜延琛却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于梅英在班级的窗外,看过儿子上课时的场景:在其他学生都坐在座位上听讲时,他跪坐在椅子上,不断调整坐姿,尽量让自己后仰的头能够立起看向前方,孩子的脸上叠满了痛苦,坚持着一手记笔记,一手用力撑着课桌来保持整体的平衡。
令老师和同学们敬佩的是,尽管姜延琛的身体状况如此“糟糕”,但他从未自卑或沮丧过,而且成绩一直很不错。
其间,姜延琛摸索出一套适应身体变化的生活方式,穿衣、吃饭、刷牙、睡觉,甚至睡觉时翻身,他都能独立完成。就这样,姜延琛跪着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2022年6月,姜延琛参加高考时,当地教育部门得知情况后,非常感动,经过讨论,特意为他布置了专门的考场。在考场内,铺了一张瑜伽垫,让姜延琛可以趴在瑜伽垫上答题,令他成功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最重要的考试。
趴着写字其实是非常费劲的,尤其语文卷,由于写的字比较多,答到一半时,姜延琛的双臂就开始发麻、发酸,他感觉特别累,写字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一时间,男孩急得汗水也不停地流了下来。可是考场如战场,他只能咬牙坚持。最终,姜延琛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了题。
由于姜延琛在看病期间耽误了不少课程,于梅英对儿子考大学并没报多大希望。没想到,这次姜延琛竟考出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他以超出山东省二本线60多分的成绩,被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录取。
很难想象,为了读书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入学后,为了方便姜延琛的日常生活,德州学院领导在学校家属楼一层,给这娘儿俩安排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宿舍,而且是免费住宿,这让母子俩非常感动。
这位“折叠少年”平时学习很认真,他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班主任王老师说,姜延琛的机械制图很漂亮,布局合理,尺寸表达完整,在班级里是可以拿出来当标杆的作业。
而大学的同学们对姜延琛也很是照顾,平时他需要换教室上课或者交作业时,大家都乐于帮助;并且,每次班级里有什么活动,不管姜延琛能不能参加,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同班的一位女生说,姜延琛的乐观、幽默、认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残疾人,所以和他相处,大家没有任何区别的对待,这样他心里就很舒服。
姜延琛的成绩也非常出色,A+的分数让人眼前一亮。辅导员陈相霞也感叹道:“他能在教室里坚持学习,就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姜延琛的信念从来都很明确,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全面、更优秀。说万一将来治好了,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这个社会做一些贡献。
幸遇贵人,打开“折叠人生”
于梅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治好儿子的病,可这又谈何容易。2023年4月,她抱着尝试的态度,向当地媒体求助。姜延琛的事迹被报道后,一时引起了全网的关注,不少网友帮忙联系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的王宇医生。
原来,在国内脊柱外科领域,出生于东北医学世家的王宇是一名尖兵。2003年,王宇本科考上北京大学。在这里完成硕博课程后,前往丹麦奥胡斯大学读博,师从国际骨科与创伤外科学会主席Cody教授。留学归来后,他回到母校附属医院,成为脊柱外科的一名医生。在看完姜延琛的资料与视频后,王医生肯定地回复道:还可以治!这一肯定的答复,让姜延琛母子当场激动得痛哭了起来。
于梅英知道,这种手术费用非常高。正当她和丈夫为钱发愁时,没想到一个好消息降临,一家公益基金会从网上得知姜延琛的事情后,承诺负担有关医疗费用,姜延琛将“零费用”接受所有治疗。网友们纷纷表示祝贺。
然而事情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折叠人”的颈椎弯曲通常都是正向的,比如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罗锅”,而姜延琛却是颈椎180度后仰的反向弯曲,也被称作“反向折叠人”,极为罕见。王宇虽然从医多年,但是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特殊病例。搜索国内外文献,他惊讶地发现,迄今为止,国内都没有一例严重到这种程度的病例。而全世界只有一例相关手术,还失败了。
做这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实在太高,王宇当时有些犹豫。他的妻子也知道了姜延琛的事,哭了一个下午,一直念叨着:“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想象不出他是用如何姿势读书考上大学的。”王宇知道,如果自己选择拒绝,这孩子的治疗也就到头了。于是,他决定挑战这项高难度的手术。
尽管如此,面对国内外均无相似案例的一台手术,王宇还是有点儿发怵,妻子同样跟着担惊受怕,在姜延琛手术前几天,她一度紧张到失眠。
其间王宇做了很多预设,但依然发生了一些跟预期不一样的情况。5月25日的第一次手术,从早上8点麻醉开始,直到下午3点左右才结束。原本计划3小时的手术,最终耗时7小时,这场手术的难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虽然过程险象环生,但是结果达到预期,这次成功的手术,已矫正姜延琛的脊柱50%。就是把他180度的反向“折叠”,通过手术变成了90度。
王宇说,接下来还需进行4次手术,总体上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姜延琛的脊柱逐步恢复。并且采用机械外骨骼等高科技手段。他相信,这孩子最终会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的!
此后,经过近3个月的巩固治疗后,8月15日,王宇又为姜延琛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不仅同样很成功,而且术后效果也超过预期。
10月8日,姜延琛终于拆下了固定牵引用的头盆环。看着这个在儿子脑袋上箍了这么久的大铁环被拆下,站在一旁的母亲笑着说:“它见证了儿子的治疗和恢复,可以当‘传家宝了。”至此,第一阶段的治疗完美收官,也是折叠了这么多年来,姜延琛的身体第一次“被打开”。
住院期间,姜延琛仍坚持每天上网课、看书,摘掉头盆环后,他趴在床上就能实现平视。做手术之前,他的头折叠在后背上,因为重心不稳,一坐就会朝后倒下去。但如今,姜延琛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平视前方,青春的脸庞上阳光满溢。妈妈兴奋地对他说:“以后咱这个轮椅也用不着了!”
姜延琛心里始终有个愿望,那就是到北京大学看看。修养两周后,王宇医生亲自开车,带着他参观了自己的母校,圆了他多年的梦。
对于接下来的治疗,王宇说,由于姜延琛的身体状况比正常人差,且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20%,经不起感冒或肺炎等疾病侵袭,所以计划在2024年春暖花开时,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之后会从头到脚,彻底打开他的“折叠人生”。
姜延琛堪称励志楷模,他的经历激励了无数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苦难降临时,不要怨天尤人,只有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才有可能创造奇迹。只要生命尚未完结,就有无限的希望可以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