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耀华 冯世炳
云浮是一个承载浓厚红色精神、蕴藏丰富红色资源的全域革命老区。但许多革命老区地处边远山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未通公路、未通自来水。交通靠步行、用水靠肩挑。经济上自给自足,群众收入少、生活水平低。1994年,云浮设立地级市之后,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表示要坚决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创新思路举措,切实走出一条具有云浮特色的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老区建设的措施,实行领导分片帮扶、压实责任,并从人才、资金、项目、产业等多方面向老区倾斜,使老区建设和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经过30年的奋进,如今旧貌变新颜,革命老区处处呈现出一片新天地。
——公路实现村村通。交通问题,一直是老区发展的瓶颈因素。交通不便,不但造成老区群众出行难,而且严重制约了老区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老区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市、县两级财政拿出资金,对老区新建公路每公里补助3万元,同时鼓励群众捐资捐地捐劳动力,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热潮。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公路建设年年传捷报。目前,全市972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且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物流、电商、乡村旅游、医疗康养等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
——老区群众安全饮水全覆盖。饮用水问题,是老区“五难”之一,也是老区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云浮把解决老区群众饮用水问题列入民心工程,采取政府财政拨一点、社会人士捐一点、当地群众筹集一点的办法,花大力气解决老区群众饮用水难题。到底2022年,全市老区实现了安全饮用水全覆盖。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云浮红色资源丰富,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留下了大大小小300多处革命史迹,有些史迹已建成革命纪念场馆。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云浮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线路。目前已建成并对外的主要红色旅游线路有5条。一是云城区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之旅;二是云安区“感悟红色,走进乡村”之旅;三是罗定长岗坡红色传承之旅;四是新兴县“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红色之旅;五是郁南县红河湾红色之旅。这些红色旅游景点和线路,使游客在接受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可让游客领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田园风光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容貌。还有一些线路通过融合创新模式,实行“红色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体育+旅游”等,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式样旅游需求。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云浮是农业大市,除了赫赫有名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之外,近年来崛起的南药种植和加工、水果种植和加工、茶叶种植和加工、花卉繁育和种植等,都响誉全国,产品还销往国外。其中南药种植大宗的品种有肉桂、牛大力、三丫苦等。荣获了“南药之乡”“中国肉桂之乡”“中药炮制之乡”等美誉,南药品种有164科670余种,是国家首批、广东省首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水果则以郁南的无核黄皮为“领军”,紧随的有荔枝、龙眼、沙糖桔、火龙果等。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着力打造了一批省内、国内的品牌,累计南药类、花卉类的品牌58个。据统计,全市特色农业商品基地700多万亩,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70个,特色农业产业基遍布全市的老区。目前,全市共有建成和在建的国家级、省级产业园19个,产业园建设项目371项, 2023年全年特色产业产值453.1亿元。特色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老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为了进一步促进老区建设,2011 年,云浮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名镇名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云浮市各地把“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建设中,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同时利用原有的红色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自然生态、古迹遗址、传统文化优势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该建什么就建什么,能建什么就建什么,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掀起干群联动齐参与的创建热潮。
通过新农村建设,不但使广大老区村旧貌变新颜,而且进一步壮大了原有产业、发展了特色产业、开发了旅游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全市共创建名镇9个,名村和示范村263条。云城区河口街双上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新兴县龙山塘村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景观,集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成为方圆百里的“明星村”。
为进一步促进老区建设,2021年10月19日,云浮市委召开了全市老区振兴工作专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精神,研究探讨新时代推动云浮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径,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云浮老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