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分析

2024-06-29 09:40:14谈晓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课文

谈晓娟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具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简要论述了阅读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重点从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信息技术、联系新旧知识、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合作学习、注重个性表达六大方面,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8.002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才所需的必备素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汲取文学作品中的养分,而且可以锻炼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细致研读教材、精准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与现有水平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体现出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涵养学生的文化品质、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储备,并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此种教育观点弱化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色彩以及阅读活动自身带有的思维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强调“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并且要求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辩证地思考问题”。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来看,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丰富的经验是小学生创新思维产生的重要基础。而阅读被视作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吸收并整合各类信息,逐步形成开阔的视野,在思考问题或探索事物时能够从新颖的角度切入,为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做足准备。与此同时,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伴随着对生活经验的联想、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围绕着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直观的画面。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理解、接受、感知、审美等各项能力素养的发展水平不同,会对文本产生个性化与差异性的思考与理解。综合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而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撑。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1.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导向,学生唯有深入到阅读活动中,深度感知文本的内涵、内容、情感与文学艺术价值,才能够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虽然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解读文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与要求下完成阅读任务,但并不代表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长期以来,教师对阅读活动的全面把控导致学生陷入了思维定式,只能按照“模板”回答教师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停留于表面,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个人体验等方面入手,个性化理解并感悟文本。教师要支持学生多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文字特点、文学艺术价值、逻辑结构、叙述顺序等,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完成阅读理解练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使学生深度参与阅读活动、深度思考阅读难题、深度反思阅读过程,从而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2.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撑。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性背诵记忆文本中的生字词、好词佳句,被动式地接受阅读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阅读能力发展缓慢,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低下。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将阅读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学生在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思辨性阅读中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潜力,个性化解读文本,通过学思结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下能够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从现实生活与当前所处的时代入手分析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在阅读过程中开展高阶思维活动,创新创造性地认知、感知文本,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除此之外,学生要迁移创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自我调整阅读过程与方法,形成个性化、创新性的阅读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品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苏联心理学家、哲学家鲁宾斯坦曾言:“思维永远是从疑问或问题开始的。”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离不开问题的驱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小学生天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会驱使其与问题情境进行交互,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发现情境中与自己认知存在冲突的现象,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指出问题。针对小学生此种心理特点,教师需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社会、自然中富有启发意义、探究趣味的现象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从问题情境走向语文课程,依托语文教学资源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当中并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在《静夜思》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与故事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带领学生从古诗的标题入手创新性地思考诗文所描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随音乐朗诵诗文,想想病中孤单的李白内心会想些什么?细读诗文,围绕诗文中的“明月光”“地上霜”等语句你能想象到哪些画面?在如此清冷、萧瑟的环境下,如果你是李白会心生哪些情绪与情感?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其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沉浸在古诗意境当中,代入到诗人的角色之内,就能够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联系新旧知识,释放思维潜力

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从知识统整的视角出发,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的弊端,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与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所学习过的旧知识,帮助学生回顾阅读活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对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整合、迁移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文本的大意、抓住文本的中心句、领悟文本的中心思想、梳理文本的脉络。教师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多角度解读、分析与感悟文本,创新性地探索文本意义、理解文本内涵,以此释放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此前学习过的写景课文,如《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引导学生迁移创新课文阅读中采用的阅读技巧、语言文字分析策略,根据课文语句想象画面,体会文本的意境美、语言美与景物美。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本篇课文与此前学习过的文本,从记叙顺序的视角出发自主探索本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文本结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迁移运用阅读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摆脱思维定式,对具体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创新性地把握文本结构、体会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妙用,以此释放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自由、自主、开放的思维发展空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讲授、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智慧化的阅读环境,将信息技术转化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辅助工具,通过投放网络资源、更新阅读素材的呈现方式、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阅读文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路径“可视化”,展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动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雷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雷雨视频,展现雷雨前、中、后的事物与自然景象的变化,以更加直观、有趣的形式呈现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动态化、趣味性的阅读体验。教师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出课文所描绘的事物,细读描写蝉、蜘蛛等事物的语句,以说出雷雨前、中、后事物的变化。教师以直观视频为导入,以信息技术赋能阅读教学,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为支撑,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对未知事物或客观世界保持探索欲的动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的关键在于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达自己对相同事物、现象的不同看法,并能够驳斥文本或他人的观点。学生要形成质疑精神与问难意识,从不同层面分析与探寻文本意义,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感受自身创新思维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父亲的话的含义,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等分析父亲的话有何深意?是否正确?学生认为,父亲用桃子、石榴、苹果与落花生对比并不合适,这些水果在“好看”的同时也很有用,只是用处不同,但不能否定这些水果的价值。教师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将学生的质疑转化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辨析父亲的话,意识到父亲并不反对做“好看”“体面”的人,而是反对只讲“好看”“体面”的但对社会、他人无益的人。

5.促进合作学习,实现思维碰撞

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靠个人智慧,而且依赖于集体智慧。小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状态、高涨的情绪。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分析、思考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由对阅读文本的浅层次理解转变为深度探究,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对阅读文本产生更加系统、全面与深刻的理解。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通过开展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天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探究透过天窗作者看到了那些景物、想象到哪些画面?为何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布置任务后,教师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细致阅读课文,圈画出有助于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重点语句,围绕语句开展讨论,在此过程中吸纳同组成员的观点、整合小组成员的智慧,在保持自身观点的同时达成集体共识,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拓宽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慰藉”一词并创新性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注重个性表达,强化创新思维

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个性表达是学生个性的外显,也是创新思维水平的集中体现。阅读与表达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与阅读活动经验,发挥自身创新思维的优势以深度理解文本的内容与内涵。在个性表达中迁移创新所学的阅读技巧以及文本内的表达方式、逻辑结构、论述方法,实现对创新思维的锻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个性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说、写、论、辩,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个性表达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教材插图阅读课文,聚焦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穷”之所在,并结合课文中渔人夫妇的对话、动作、表情等感受其高尚品质。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拓展课文的结尾、补充故事内容与情节,并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个性表达与展示,保证所补充的内容与原课文的语言风格、逻辑结构相一致。学生在表演中就可以展示自我、表达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能够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挖掘阅读教学中的理性精神,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阅读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与启发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小琴《试论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小学生》2023年第7期。

[2] 胡荣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21期。

[3] 李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新课程导学》2022年第8期。

[4] 尚立宽《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202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