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声读物出版策略研究

2024-06-28 07:17:16郭淼
全国新书目 2024年5期

郭淼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儿童有声阅读需求的急剧增长,出版社在儿童有声读物出版领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本文选取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案例,从版权管理、内容创作、项目运营等方面出发,分析传统出版社在开展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时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案,探索融合出版背景下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思路和出版策略。

关键词:儿童有声读物;儿童有声出版;传统出版社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有声阅读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其中儿童有声阅读凭借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属性受到广大家长及孩子的青睐。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儿童有声出版成为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为出版社在融合出版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以融合出版的视角探索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思路和出版策略,以期为传统出版社的融合出版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过程和研究价值

儿童有声读物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通过录制文本、配音演绎、加入音效或音乐等元素,为儿童创造生动阅读体验的音频作品,旨在以声音的形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儿童想象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它自诞生以来便广受关注,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有声广播时期,随后历经了录音带和CD时期、数字化时期,以及创新和多元发展的融合出版时期。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创新出版共同推动儿童有声读物不断演进,使得儿童有声出版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创新领域。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占网民规模的比例首次超过了50%。大众阅读、有声阅读、专业阅读是数字阅读的三大细分市场,其中有声阅读市场营收达116.35亿元。[1]据调查,我国有三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而在未成年群体中,有33.1%的人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2]

随着儿童有声读物凭借独特的优势在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体现出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价值,儿童有声出版在融合出版时期取得了重要的行业地位,《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行业政策的适时出台更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3]。就出版社而言,在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境,探索融合出版背景下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思路和出版策略,分析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利于传统出版社抓住机遇有效推进融合出版转型升级,还能为儿童阅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出版社在儿童有声出版领域面临的困境

(一)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保护不足

出版社在传统出版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以纸质图书为中心展开,纸质版权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与核心资产,因此出版社一直重视对图书版权资产的获取和积淀。然而,在与作者签署传统出版合同时,出版社往往忽略了对图书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出版权、有声改编权等著作邻接权及转授权的获取,从而导致了有声版权资产积淀不足的问题。要做好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儿童有声出版,势必要求出版社进一步提升版权意识,厘清资产权属,构建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的版权资产全链管理体系,为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和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产品策划与内容创作面临技术和人力资源壁垒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虽然各大儿童有声阅读平台已发布了海量的作品,但内容品质参差不齐、跟风盛行及创意缺失是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如何让本社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出版社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受限于传统出版的禀赋和资源,出版社策划有声产品时经常遭遇技术壁垒,导致产品难以在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兼容播放、儿童阅读体验欠佳等问题。另一方面,内容创作上的人力资源壁垒也是出版社面临的困境。尽管传统纸质图书可以为儿童有声出版提供人文故事、科普知识等文本素材,但出版社在对文字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生成有声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脚本改编、声音演绎、音频剪辑等专业创作资源短缺等问题。

(三)项目和渠道运营能力相对薄弱

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兴数字阅读平台和新媒体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和长期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用户友好性。因此,在内容创作完成后,出版社在发行儿童有声读物时面临着平台建设、营销推广、渠道策略等诸多问题。比如,相比于互联网公司,出版社在建设自有平台时会遇到信息技术力量薄弱、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短缺、平台开发及维护资金不足等困难;对儿童有声读物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发行时,也往往面临流量困境,缺乏充足的营销资源。

三、融合出版背景下儿童有声读物的开发思路和出版策略

(一)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提升有声出版效率

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涉及文字、人声、音效、音乐等多种元素,也可能涉及文字作品的改编和翻译等问题,出版社需要厘清相关版权归属,明确自身与文字作者、改编作者、有声演绎者等各方的权益,对文字作品到二次创作形成的有声作品进行版权资产全链管理,以避免版权纠纷,确保有声读物出版工作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为此,出版社与著作权人签署出版合同时,需要明确著作权人授予出版社文字作品的有声改编权、录音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广播权等开展有声出版必要的权利。若有声读物的开发还涉及委托创作的环节,出版社可以通过签署委托创作合同的方式,与有声脚本改编者、有声演播者、音频后期制作者等明确相关作品二次创作的著作权归属,以确保出版社对有声读物的发行权和收益权。此外,出版社可以对翻译版权、数字版权、录音录像权等基于传统纸质图书的著作邻接权及转授权等版权资产进行专项管理和开发运营,与著作权人签署出版合同时同步签下作品电子出版物形式、网络产品形式和有声形式等数字版权,为融合出版工作提供有力的版权保障。

(二)夯实内容创作,打造双效精品

面对儿童有声读物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出版社需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遵守市场规律,敏锐洞察儿童及家长的阅读需求,夯实内容创作,以富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赢得受众的认可。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创作要首先明确目标受众,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特点确定产品形态、语言风格、教育理念、音效特征等要素;其次是充分了解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现状和潜在需求,研究同类竞品及受众反馈,分析市场趋势;最后针对版权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例如,低幼绘本的受众主要是处于语言发展黄金期、识字量有限但对图像极为敏感的学龄前儿童,整体特点是插图精美、文字量少且语言优美,这类图书就很适合改编为供亲子阅读或儿童独立阅读的有声绘本。

同时,为打破开发儿童有声读物时面临的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壁垒,出版社一方面需要不拘泥于传统纸质图书的线性结构,关注技术创新,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立体多元化版权开发路径,在有声产品策划阶段根据产品形态和目标载体匹配相应的技术资源,以确保有声读物在各种终端设备的顺利播放,为儿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出版社可以将核心岗位职责聚焦在有声项目策划、作品质量把控、营销资源组织等环节,作品演播与后期制作等专业人才的储备可以通过拓展与建设创作者资源库的方式来实现。

(三)创新渠道策略,提高项目运营能力

针对传统出版社在平台建设、营销推广环节遭遇的困境,出版社需要进一步创新渠道策略,可以与具备技术和流量优势的有声阅读平台展开合作,通过有效的项目运营方案提升儿童有声读物的播放成效。出版社还需制定全面的融合推广方案,包括社交媒体宣传、在线广告、跨界合作推广等,以提高儿童有声作品的曝光量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比如天地出版社推出的《汪汪队立大功》有声读物,该项目拥有市场热度高、IP粉丝黏性强、渠道配合度高等优势,将广受欢迎的图书改编成儿童广播剧具备良好的市场潜力。因此,天地出版社联合专业创作团队将多套漫画故事书改编成广播剧,在契合此类产品的喜马拉雅儿童频道、腾讯音乐集团酷我音乐等平台发行。广播剧首发上线后,天地出版社在保持内容更新的同时对平台提供的作品曝光量、销售排名、用户评分等大数据进行积极监测,随时分析解决渠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作品争取开机屏海报、弹窗广告等营销资源。从2021年11月至今,广播剧已上线400余集音频节目,累计播放量超过3亿人次,成为传统出版社进行有声出版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类似重点项目,传统出版社可以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的项目运营模式,为探索融合出版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融合出版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出版社开展儿童有声出版时可能遭遇版权资产管理、内容创作、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困境。对此,出版社应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提升有声出版效率,夯实内容创作,打造双效精品,并创新渠道策略,提高项目运营能力,有效化解平台建设难题,打破专业技术及人力资源壁垒,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运营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儿童有声读物开发思路和出版策略,从而推动儿童有声读物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靳艺昕.以科技动能助推阅读浪潮《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发布[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04-26(3).

[2]新华社.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EB/OL].(2024-04-2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7066.htm.

[3]新华社.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22-04-24).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4/content_5686923.htm.

(作者单位:天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