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成
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早期彩陶纹饰样式很有想象力,其中有些是少见的纹样,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文化风貌。在马家窑文化纹饰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对创新的渴求是如此的急迫,各式纹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边家林早期处于文化过渡阶段,带有过渡期固有的复杂性和突变性,纹饰样式也具有这种属性,很多纹样生命周期短促,缺少稳定性和延续性。当然,这与黑红彩的使用不无关系,边家林中后期纹饰全面使用黑红复彩,用彩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纹样结构,建立在单一黑彩基础上的构图模式就此瓦解,早期的黑彩纹样只有小部分转为黑红彩,大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湮灭。在类似一场纹饰变革的冲击下,边家林早期纹饰陷入尴尬,在它身上发生了两次过渡,第一次是马家窑类型向边家林类型过渡,第二次是早期纹饰向中后期纹饰过渡,这确实是少见的现象。
图1被称作“城垛子”,确实像一圈又一圈的城墙垛口,组合在一起体现出规则和节奏,虽然线条单调重复,却丝毫没有乏味感。
图2很容易被认作马家窑类型,确实从纹饰到器型十分相似,但纹饰中的人字纹提醒我们,这不是马家窑类型而是边家林类型。
图3纹饰主体是由数不清的文字纹构成。
图4纹样有些太极图的味道,带着几分说不清楚的玄机,仅仅露了一面就销声匿迹,直至马厂类型再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