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时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是对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最纯净、最坚定的情感都会伴随着我们,默默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这些关于母亲的书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和情感深度,带领我们感受母爱的多面性,让我们在阅读中更深刻地理解、感悟和珍惜母亲的爱。
《母亲》
梁晓声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2.6/59.00元
本书记叙了作者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勤劳节俭,保持善良、纯正的品格,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同时,作者以母亲为缩影,描述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变迁,多层次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
《我亲爱的笨小孩》
肖薇 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24.4/52.80元
这是一个中等生家长的教育笔记。在全民鸡娃的时代,更痛苦的大概是那些智商平平的中等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只要家长抓得紧、自己足够努力,他们可以成绩不错,然而一旦进入高中阶段,当努力已经不够的时候,他们逐渐身心俱疲,甚至有不少人感到崩溃,不仅可能失去学习的乐趣,还可能错过发展各种能力的机会。作者的女儿也是这样的中等生,幸运的是她有一个不焦虑的母亲。在作者看来,孩子的品行修养比成就更重要,完善健康的人格和生存能力比成绩更重要。在中小学阶段,尽管作者的女儿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但孩子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进入高中后,孩子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不仅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而且对学习充满兴趣。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位母亲陪伴女儿完成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孕育完整人格》
张丽红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3.11/78.00元
本书作者告诉读者,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说教来让别人凭自我的控制力来改变自己,除非被教育的那个人有着非常强的自我觉知能力。而一个人如果已经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觉知能力,也许这个人就可以自我成长了。书中的素材都是从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选取的,作者希望父母们通过这本书可以懂得一些与孩子互动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爱的背景下建构孩子生命的方方面面,这样父母们就可以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大的支持者。
《少年天才养成记》
李沛家 马文禾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4.1/52.00元
本书以母亲李沛家与儿子马文禾对话的形式,回忆了20多年来身为妈妈的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完成了从所谓“后进生”到15岁上大学的“天才少年”的蜕变。母子相处过程有趣,语言诙谐幽默,对话中蕴含了许多教育的智慧。母亲李沛家通过多年的心理学、教育学学习,对以往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复盘儿子的成长历程,从专业、科学的心理学角度重新厘清其中的教育思路,为读者提供借鉴。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杨金鑫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4.1/68.00元
本书是心理学博士、影视制作一级导演杨金鑫对母亲这一群体展开认真研究之后,针对女性成长的话题有感而发的作品,旨在聚焦母亲、帮助女性成长、为母亲纾困。作者借助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话题,描述和分析了母亲的社会困境、母亲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图破解母亲这个角色的所有密码,带领女性读者一起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成为真正有力量的母亲。书中内容健康向上,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有一定的可读性,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做成长型父母:
成为养育自己娃儿的专家》
王小艾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10/58.00元
这是一位教育记者的10年育儿笔记。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养出更优秀的孩子?育儿路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何解决?在这本手记里,读者可以看见一个孩子的成长,也可以看到爸爸妈妈的成长。用心陪伴与互动,善于发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阶段性需求,并不断反省与思考,才能最终解决问题。父母要应用成长型思维,在育儿的过程中做一个学习者、自省者、观察者、助力者和问题解决者,并随着孩子成长做一个逐步放手者。
《就这样,一路宠你到牛津》
黄娟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5/58.00元
这是一本妈妈为女儿做的成长记录,也为更多的妈妈提供了一种教育思路与方向。在这段世界上唯一可以从零开始经营的关系中,情感上的爱心与耐心,相处中的平等与信任,内心里的富足与安定,都在这温暖、细腻、明亮的文字间熠熠闪烁,娓娓道来。
《乳房的秘密》
[日]柳生弦一郎 文/图 夏河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4.2/36.00元
这是一本轻松、幽默又温情满满的身体科普图画书。孩子总会在不经意间提出些让爸爸妈妈们有点羞涩的问题,这其实标志着原始的性别意识正在孩子心中慢慢形成。作为成人的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才能让男孩和女孩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正视自己身体的变化——让女孩能骄傲地挺直自己的身姿,让男孩顺利度过青春萌动期。本书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在回答孩子们有关乳房的问题时,既不用遮遮掩掩,也不会像教科书一样枯燥乏味。它以一种幽默而温暖的方式,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孩子身心成长的需要,适合在暖暖的灯光下,宝宝躺在妈妈怀里细细地边看边读,也适合全家人在睡前一起阅读。
《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
[日]长野英子 文/图 汪俊文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3.8/35.00元
妈妈成为妈妈,是因为宝宝的出生。宝宝出生的那一天,也是妈妈成为妈妈的日子。那么宝宝什么时候才会出生?是怎样出生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在想些什么?会经历什么?生孩子的医院是什么样的?本书作者用轻快、温暖的语言,细腻的画面,讲述了这个让准妈妈害怕又幸福的时刻。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日]川村元气 著 果露怡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5/39.80元
为什么和解总是比死亡慢一步?快过年了,很少回家的葛西泉回到母亲家,却发现独居的母亲失踪了。母亲在公园秋千上痴痴地看着夜空,她开始失去脑海中的记忆。为了照顾母亲,母子间原本疏远的平衡被打破了。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泉心里的话却始终问不出口。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不是也不想聊?看着妻子日益隆起的肚子,泉渐渐理解了当年的母亲。而偶然发现的母亲的日记,也让他看到了母亲另一面的人生……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
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
[美]斯蒂芬·贾格尔 著 于萍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5/68.00元
本书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公路旅行: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进行为期11天的自驾游。在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和徒步的乐趣时,母亲的健忘和不断重复的话却形影不离,作者开始追忆母亲的过去,回顾母亲如何照顾同样患病的外婆,思考作为女性,疾病、记忆、身份认同等如何在血缘中传递,以及遗忘与失去、抵抗与妥协意味着什么。母亲和女儿不息的羁绊之间,疾病、旅行成为了弥合母女关系的契机,也让读者看到母女之间的爱也是需要练习的。在记录和陪伴中,作者观察母亲,接近母亲,也在不断更新对母亲的认识,最终重铸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这趟特殊的旅行,映照了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妈妈走后》
[美]米歇尔·佐纳 著 蔡雯婷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2/52.00元
2014年5月的一天,米歇尔接到一通电话,得知母亲患癌的消息后,她随即回到家乡照顾母亲。米歇尔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美国人,她从小成长于两种文化之中,却无法靠近任何一种。青春期时,她因执着于自己的音乐梦想而与母亲势同水火。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母女二人进行了从不曾有过的交谈。几个月后,母亲离世,为了纾解心中的哀痛,米歇尔开始去一家母亲时常光顾的亚洲超市,试着做母亲曾给她做过的韩国食物,并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的内心告白。挣扎于两种文化旋涡中的米歇尔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在这场关于爱与失去、自我确认与伤痛疗愈的回望之旅中,她找回了母亲赋予她的品位、语言和天赋,也在食物与音乐构筑的空间中让母亲“重生”。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在哪里?》
[韩]权载喜 文/图 曹梦玥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3.4/38.00元
本书用诗意的语言让孩子在温暖中体会母亲无私的爱,绚丽的色彩、细节的真实让人徜徉在大自然细致与丰富的五感盛宴中,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时能接受到关于爱和美的教育。当大家不只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观察时,才能洞悉细微之处,发现真正特别和美丽的事物原来就在身边。
“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全6册)
[德]达妮拉·库洛特 文/图
方素珍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3.10/128.00元
小个头的鳄鱼先生爱上了大个头的长颈鹿女士,他们从彼此陌生到相识相知,因彼此相爱而生活在一起,并组建起了幸福的四口之家。这套书带来了爱的启蒙,跟随鳄鱼和长颈鹿一家学习如何以勇气和创意获得爱、表达爱;如何接纳并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个性与多样性;如何以耐心和智慧直面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在过程中收获成长,感受亲子间的爱与温暖。
《妈妈,你回来了吗?》
[韩]高贞顺 文/图 赵明爱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3.9/36.80元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来?”“此时此刻的妈妈在做什么?”“妈妈老是说去上班,上班是要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那么久?”这些是藏在很多孩子心里的问题。书中的妈妈在应对繁忙工作的同时,仍不断在心中与孩子对话,担心着在家等候的孩子,故事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传递着浓浓的母子亲情,成为亲子间温暖的纽带。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父母,互相理解、互相接纳、互相依靠,成为彼此心灵的港湾,这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