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

2024-06-27 08:11马雨薇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女性主义

马雨薇

一、女性主义的内涵

女性主义,也被称为女权主义,是一种倡导保护和提高女性权利的思想。其理念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中,对女性的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认为,女性的尊贵品质赋予了她们成为社会精英的资格。女性应当成为具备知识与道德的个体,这样的女性对社会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她主张女性不仅应在社会中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鉴于女性的特殊贡献,她们理应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一个公正合理的要求。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当时女性开始挑战传统家庭的限制,追求平等的公民身份,并要求获得与男性相等的政治、法律权利以及个人自由。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关注点转移到了性别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上,其目的在于帮助女性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主体性的个体,实现与男性的平等对话。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更加重视性别平等。不仅要追求男女平等,更要推崇女性的自主精神和独特的性格表现,并且发挥她们在社会中的潜力,致力于促进所有阶层女性的思想和行为解放,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围城》中的男权思想

所谓的男权意识,与女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它反映了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的霸权地位,以及随着社会演变逐渐固化的一系列意识形态。这种观点宣扬男性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优越性,导致女性被降格到从属和受压迫的角色,被视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一)《围城》对男性的偏爱

《围城》以男性角色方鸿渐为中心,同时鉴于作者本人性别为男,书中自然流露出了显著的男性视角。小说中的两个突出男性人物—方鸿渐和赵辛楣,似乎都得到了作者特别的“青睐”。

自小说开始,方鸿渐就被塑造为一个亲切而友好的角色。例如,对一位调皮小孩说“小弟弟好”,以及当鲍小姐公然向他借火索吻时,尽管苏文纨内心痛斥他们无耻,但小说还是细致地刻画了方鸿渐的难堪情绪:“苏小姐骂方鸿渐无耻,实在是冤枉的。他那时候窘得似乎甲板上人都在注意他,心里怪鲍小姐太做得出,恨不能说她几句。”再如,在方鸿渐与鲍小姐的关系中,作者将其描绘成鲍小姐挑逗诱惑,而方鸿渐则成了其中的受骗者,是受害者的角色。

赵辛楣虽不是《围城》的主人公,但他在小说中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男性角色。作者在刻画方鸿渐与赵辛楣的时候,似乎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在众多灰暗且扭曲的人物之中,赵辛楣成了方鸿渐在职业发展、爱情,以及婚姻旅程中的保护者和领路人。正是得益于赵辛楣的帮助,方鸿渐的生活才能一步步地向前迈进,这种友情因此显得格外宝贵。两人的互动如同镜像,通过赵辛楣,我们能够看到方鸿渐生活中的挑战和奋斗;而通过方鸿渐,我们也能窥见赵辛楣的成就和光辉。通过作者的描绘,读者可以发现书中对赵辛楣塑造的人物形象符合男主人公内心所期望的成功男子的形象,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来。

(二)《围城》对女性的偏见

在男权意识的体系中,女性通常被置于较弱势的地位,并在社会中遭受压迫。在这一观念中,与“女性”对立的不是生理上的“男性”,而是代表“丑陋”“祸国殃民”的一种象征。在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纯洁美丽、无知且可爱的天使;另一方面则是丑陋复杂、狡猾且自私的魔鬼。《围城》通过对女性角色擅长调情和玩弄手段的形象描写,展现了这种“恶”的女性形象的典型。

以鲍小姐为例,她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一个调情高手。她主动接近方鸿渐,巧妙地用言语引诱他,例如在向方鸿渐投怀送抱时,她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了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极了。”这样逐步地将方鸿渐引入她的柔情圈套。作者明显把鲍小姐描绘成一个放纵自己欲望、无法忍受孤独的形象。当船到达九龙码头时,方鸿渐看见鲍小姐投入了一个戴着眼镜、头发稀疏的黑胖男子的怀抱。这一幕让方鸿渐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不过是鲍小姐用来解闷的一枚棋子。

小说中,方鸿渐的两个弟媳,被塑造成耍泼的形象。她们喜欢制造纷争。从前没有大嫂孙柔嘉时彼此诽谤谩骂;但是从有了孙柔嘉做大嫂之后,二人联合起来向她发起攻击。首要手段便是给她贴上“未婚先孕”的标签。接着以探望为名,实际上是为了打探嫁妆的情况。一顿激烈的攻势之后,她们得意扬扬地离去,留下孙柔嘉气愤至极。

三、女性主义视角反观《围城》

钱锺书在《围城》中贯穿始终的男权视角对女性角色及其缺陷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嘲弄。他特有的文风塑造了坚硬而尖锐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受到了钱钟书独特的讽刺笔触的渲染。借助宏观和微观的女性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客观地分析《围城》描绘女性解放现实的深层含义。

从宏观的女性主义视角来看,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进步,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们主张,只有当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和家庭,她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唯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政治上资助的权力以及法制保障之下的合法权益,她们的创意与想象力才有望不被限制或漠视。《围城》中的女性角色孙柔嘉就体现了这种宏观理论的特点。尽管在小说中她被描绘为具有心计的丑角,诱使方鸿渐步入了一段如噩梦般的婚姻生活。但她并不愚昧,虽不美貌,也并非丑陋。在这段婚姻中,孙柔嘉不仅处理家务,还赚取比丈夫更多的收入。然而,方鸿渐内心并不爱她,他渴望的是一个温顺、幼稚、以丈夫为尊的妻子。尽管如此,孙柔嘉表现得比方鸿渐更有修养。她对爱情的坚持是稳固的,虽然她自己并没有认识到心灵不合的婚姻很难美满。而且这也在突出说明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拥有独立地位和明确的性别平等意识是多么重要。

从微观的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小说《围城》中的女性,都必须在工作和家庭的两个方面进行权衡。当面对家庭和职业两者间产生矛盾时,女性往往选择家庭,搁置自身的职业生涯。这种模式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即女性的工作角色常被视为次要,必须服从于家庭角色,而且男性普遍认为这是女性的“正确”选择。如果女性违反这一常规,她们可能会遭受社会的排斥和批评。《围城》揭示了这种双重角色冲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性别矛盾和生活挑战。女性不仅要承受比男性更重的负担,还可能受到男性的轻视和嘲讽。

因此,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下,若男女在争夺同样的资源或机会时,社会对男性的标准和期待远超于女性,进而阻碍了她们实现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小说《围城》中的人物苏文纨便是这种不平等待遇的生动体现。她是小说中唯一的女博士角色,其行为和表现常常被标榜为异常,导致她受到周遭人士的冷落及忽视。这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女性解放的追求不单是女性个体的事业,而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社会的全面支持对于女性权益的实现至关重要。

四、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构造中,女性经常承受着痛苦和压迫。她们被迫接受父权制的观念,不断退让,最终往往不得不屈从,甚至成为强化这种文化观念的棋子。

第一,在《围城》一书中,作者运用了充满讽刺意味的笔触,刻画了女性在社会体系中的困惑、喜乐与悲伤,以及她们为了自我解放而不懈努力的复杂情感。这些生动的描写反而突出了女性对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二,《围城》在多个维度上,无论是在主旨还是故事内容方面,都反映了新时代女性对自身价值认识的显著变化。

钱锺书的妻子杨绛曾经深刻地评论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的这番话透彻地概括了《围城》的核心思想。所谓的“围城”隐喻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或婚姻的困境,它同样适用于职业发展或生活的其他限制。那些站在“城”外的人急切希望进入,寻找心中的理想目标;而居住于“城”里之人不停地摇摆在希望和恐惧之间,他们在这痛苦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新兴的女性力量可能会挑战这些为男性主导的“围城”,但她们往往缺乏打破这些循环的机会。这正指向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

第三,《围城》深刻地勾勒出封建时期女性遭受的悲惨命运。

在这部作品中,女性角色未能摆脱深植于心的东方和西方的父权及宗族社会的枷锁。主人公方鸿渐将唐晓芙喻为天使一般的存在,认为她如同绽放的花朵般美丽,其他女性难以企及。从方鸿渐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唐晓芙聪明伶俐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成为一个优秀女性的渴求;在他看来,真正睿智的女子仅仅依赖于自己的能力即可,不抱有其他非分之想。这正映射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说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生动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围城》通过对几位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理和思维模式的细致刻画,以及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反映了20世纪30至20世纪40年代知识女性所面临的困顿局面。这些女性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拥有现代观念,并为了追求个人理想及生活价值而不懈努力。她们渴望将自身理想的生活方式融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她们也成为最先感受到女性解放进程中艰辛与挑战的群体。同时,她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力使她们认识到,性别不平等的观念仍牢固植根于社会深处。尽管她们清楚地看到了现实社会的苛刻,却发现自己几乎无力改变这一困境。

五、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审美意义

《围城》作为一部小说,其主题内涵兼具象征与隐喻的艺术价值。若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围城”借由这一概念象征性地揭示了女性所面临的境遇,包括她们的权利被边缘化与侵犯,以及性别身份、社会地位和角色等议题。正如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所指出:“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描述了无论是在婚姻还是职场中,人们的渴望往往充满了矛盾性。小说中的人物冲突与对立,恰恰映射了这种“围城”现象的具体表现。

首先,《围城》激发我们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层反思。田野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中提到,该作品包含了作者的很多思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围城”环境中的女性通常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围城》对于这些不良现象的剖析,并非单纯作为反封建的标志,它实际上更为深入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钱锺书通过构建的“围城世界”及其居民的“围城生活”,映射出整个社会的缩影。小说以一群归国的留学生为中心,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作为叙事主轴,通过这些角色的经历,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自我审视。这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迷茫中徘徊,他们的人生境遇荒谬且充满讽刺,通过幽默与机智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思想之间的碰撞与差异。

其次,在描绘社会现实方面,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讽刺与嘲讽手法。若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观察,苏文纨这一角色的塑造揭示了作者在性别观念上的偏见,反映出深藏于作者心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苏文纨被塑造成一个善于操控爱情、做作且矫情的女性形象。然而,她在面对真正的爱情时所展现出的勇敢追求,是那个时代传统女性难以达到的境界。虽然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苏文纨确有其缺陷,但若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分析,我们不应一概否定她的人性弱点,反而应当肯定她对爱情的无畏追求。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国封建传统思想与受到西方现代教育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冲突在方鸿渐的父亲这一角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他与其他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坚守过时的道德标准,对所有外来文化和新兴思想持有深刻的排斥态度。他以家长的威严,试图强化传统的价值观。小说整体描绘了一个典型封建家庭内部的复杂矛盾与斗争,如兄弟间、婆媳间的权力争斗和相互算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传统家庭的真实情况。这些描述间接向读者揭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女性个人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和推进的重要议题。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女性主义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战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