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条街

2024-06-27 17:53顾舟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灌河响水乡下人

顾舟

去年十月,跟随响水《灌河文苑》编辑部的几位老师去阜宁采风。途经穆沟古镇、马良湖、停翅港等地—目之所见,处处是景;耳之所闻,句句关情。俯身采一片荷叶,掬一捧湖水,凝神听一段历史、几句传说,都是颇具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的文化大餐。

视觉与听觉上虽然享受着他乡的饕餮盛宴,情感味蕾上却萦绕着故乡的味道。神秘潋滟的马良湖让我想到端庄秀丽的响水湖与精致婉约的东鸣湖,运筹帷幄的停翅港让我想到刀光剑影的陈家港,古朴典雅的穆沟古镇让我想到记忆深处的响水老街……

最触动心弦的是老街。深秋的穆沟古镇虽略显冷清,但是古色古香的街道像一本线装书,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与味道,那是凝固的历史气息,是游子走遍天涯海角也忘不了的故乡味道。

最不能释怀的是老街。置身于他乡的老街,思绪却飞回故乡的老街,那些带着年代感的建筑与陈设让记忆变得遥远又清晰。曾经,美丽的灌河南岸也有一条烟火气与人文底蕴交织的老街,她有一个烙上时代印记的名字—东方红大街。她依偎着灌河,在灌河奔流不息的波涛中聆听时代的声音,感知岁月的冷暖;她守望着灌河,在灌河潮起潮落的轮回中承载城市的烟火,容纳人世的悲欢。

当年,老街在我的眼里非常气派,沿街虽然没有高楼林立,但在朝阳的勾勒与晚霞的映衬下,那些老房子从不缺少诗情画意。老街上的人们或行色匆匆,或神闲气定。他们当中有眉宇间春风得意的“城里人”,有眼神里羡慕嫉妒的“乡下人”;有挑着扁担压弯腰的,有推着二八大杠轻松行走的;有高亢激昂的吆喝,有低沉委婉的讨价还价;有观念的碰撞,有言语的冲突……所有这一切都被老街包容着,老街的每一天也因此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上高三补习班那年,是一名行走在老街上的“乡下人”,数次往返于城东老汽车站与城西补习班之间。为了节省一两元的三轮车费,经常背着书包或装粮食的口袋负重走在老街上。一个盛夏的中午,我背着行李艰难地赶往学校。忽然,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在我身边停下,他接过我沉重的行李放到他的后车座上,推着自行车和我一起走到老党校。我硬塞给他两元钱,他又悄悄放回我的书包。那份感激之情被我写进了日记。

滚滚向前的除了滔滔灌河,还有历史的车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仅有的一条街道已经容纳不下城市的车水马龙,满足不了人们的步履匆匆。一条条新的街道将这座城市被折叠的繁华无限延展,将人们被禁锢的渴求尽情释放。接连不断的政策红利像一双双有力的臂膀,推动县城不断发展,城市像拔节的麦苗,每一天都听得见生长的声响。不知道从何时起,昔日热闹繁华的老街渐渐变得寂寞冷清,历史的车轮在新城改造那一章节将老街的颓圮篱墙、青砖灰瓦一点点推倒了,碾碎了。从此,“城里人”与“乡下人”再也回不到他们熟悉的街道,老街只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一杯茶的飘香中,一壶酒的醇酽中……不舍与眷恋化作绵绵乡愁,落在眉头,锁在心头。

然而,这片数百年前由黄河泥沙堆积而成的土地兼具了黄河与大海的双重性格,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有黄河的倔强又有大海的包容。从老街走出的人们没有一味地沉湎于过去,他们收起情绪,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县城的各项建设事业。如今,无论走在响水的哪条街道,意气风发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你再也无法从衣着上分辨出谁是“城里人”,谁是“乡下人”。宽阔平坦的道路、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缩短了出行时间和距离,曾经从一条路到另一条路要走很久,现在只是一脚油门的事。新开业不久的响水爱琴海高端综合购物中心将响水的商业革新与城市发展提升到全新高度,一些新街正在慢慢变成老街。

灌河依然是那条灌河,但灌河已不再是那条灌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响水人正用眉宇间的豪气、眼神中的锐气、声音里的底气,与老街挥手告别,与往事握手言和,与时代同频共振,全力奔赴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灌河响水乡下人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响水涧花海
种树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灌河特大桥主梁边跨压重区检修通道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问题的探讨
响水化工园区关闭启示
响水流泉落花来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灌河河相关系及航道整治设想
疑人偷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