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宸
《蒙娜丽莎》刚到法国的时候,一直被挂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此前,它被放在弗朗索瓦一世居住的昂布瓦斯城堡里。由于皇室也得搬家,《蒙娜丽莎》就随着皇帝被搬到了枫丹白露,后来被路易十四收藏在了凡尔赛宫。
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一通乱打,就把《蒙娜丽莎》抢走了。不过没多久拿破仑就被放逐了,后来《蒙娜丽莎》才进入卢浮宫。
一直到这个时候,《蒙娜丽莎》其实都不是被特别关注的一幅画,它在卢浮宫里一放就是上百年。什么时候它开始被重视呢?就是在那场著名的盗窃案之后。
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在它刚消失的时候,大家并没太当回事。当时负责管理卢浮宫的工作人员甚至以为这幅画被拿走研究了,并没有人在乎它。
后来,卢浮宫的工作人员发现这幅画并没有被还回来,突然警觉起来,觉得事有蹊跷。后来一查,发现这幅画并没有被人借走研究,而是真的丢了。这一下卢浮宫像炸开了锅,又是登报又是报警,整个巴黎都为这幅画的丢失开始活跃起来。在调查的过程中,巴黎警方还抓获了一名嫌疑人,这名涉嫌盗窃的男性嫌疑人为我们所熟悉,他就是巴勃罗·毕加索。
为什么会怀疑到一个大艺术家的头上呢?当时,西班牙人毕加索对巴黎而言,是外来人口,而且他确实购买了卢浮宫丢失的几件小雕塑,这就引起了警方和卢浮宫官方的怀疑,于是他们干脆就把毕加索给抓了。
毕加索也很冤,心想:我当时买东西也不知道它们是赃物呀,我觉得很好玩就买了,现在这幅画丢了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好在最后,因为实在没有什么证据,他们也就把毕加索给放了,这也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笑话。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后,最终巴黎警方将目标锁定在了卢浮宫一名临时工作人员身上,他叫文森佐·佩鲁贾,正是这起盗窃案的罪魁祸首。
这个文森佐·佩鲁贾负责为这幅画制造外框,他在制造外框期间,就把这幅画偷走了。直到以临摹画作为生的法国艺术家路易·贝何德来到卢浮宫,准备临摹《蒙娜丽莎》的时候,安保人员才发现这幅画不见了,墙壁上只剩下了四颗用来挂画的钉子。
佩鲁贾把《蒙娜丽莎》偷出卢浮宫之后,将之藏在他在巴黎的公寓里,这一藏就藏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整个巴黎都快疯了——怎么也找不着这幅画!这幅画竟然从卢浮宫消失了!然而,也正因为这一消失,从此它就出名了。
佩鲁贾为什么要偷《蒙娜丽莎》呢?根据佩鲁贾自己的叙述,我们得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佩鲁贾是意大利人,把《蒙娜丽莎》藏了两年之后,他把这幅画带到了他的家乡意大利。佩鲁贾主观地认为这幅画应该是意大利的,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法国人才把这幅画从意大利抢到了法国。所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佩鲁贾认为一定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贡献,于是他就把这幅画偷回了自己的家乡。
但很可惜的是,佩鲁贾应该没学过艺术史,可能历史也学得不太好,因为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时候,意大利还不是我们所知的意大利。
1913年,《蒙娜丽莎》被送回了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一送回卢浮宫就彻底火了,所有人都争相来卢浮宫看这幅有故事的画作。
历史上,失窃的画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蒙娜丽莎》火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产生的各种机缘巧合的事件了。
第一个机缘巧合在于偷它的人——佩鲁贾,一直被认为是爱国者。但这一说法非常有争议,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关于这一说法一直吵架。意大利人认为他是爱国的,坚持的逻辑是“虽然我们意大利最后要把这幅画还给法国,但佩鲁贾这个人就是爱国者”。但法国人认为,“佩鲁贾破坏了我们的文物,我们要把他绳之以法才对,他是一个坏人,怎么能成为爱国者呢?”因此这两种观点一出现、一吵架,大家就都知道了,每一个人都愿意向他人输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让《蒙娜丽莎》在这段时间内具有很大的传播性。
第二个则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这幅画是人物主体绘画,可它画的是谁?这一问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之前并没有人重视它。当这幅画丢了的时候,又没有太多可见的图像材料,人们就更是万般猜测这幅画画的是谁了。除此之外,这一失窃事件还牵扯到了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咖。以上这些因素导致这幅画的神秘色彩更为浓重,大家就更想知道这幅画到底画的是谁了。这再一次产生了传播效应。
第三个机缘巧合最有戏剧性。《蒙娜丽莎》丢失的时间是1911年,当时有一部风靡欧洲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它被改编成无数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它就是《福尔摩斯》。当时的《福尔摩斯》还在连载中,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更”。因此,《蒙娜丽莎》丢失后,一经新闻记者报道,大家就开始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破案。每个人都上街寻找线索,这就让《蒙娜丽莎》的传播变成了一场非常重大的现象级营销事件。
这些机缘巧合导致这幅画作的命运轨迹与其他丢失的画作截然不同。《蒙娜丽莎》丢失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让这幅画想不火都不行。
摘自《艺术终结者》,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