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我素来有一种槐花情结。槐树是北方最常见的树,漫山遍坡,高大葳蕤,不择地而生,也不惧风霜雪雨。与枝柯交错貌似峥嵘的树形树状相比,槐花娟秀婉约,似西子新浴,如温润碧玉,馨香远播,怎能不惹人爱恋?又岂是一个“美”字所能涵盖!
家乡多山,山上多树,以槐居多。这些霸道地覆盖了群山,存在感最强的槐树并非人工栽植,大多是粗壮的根系滋生出来的,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秉持了一种直立向上的惯性和气质。我从小见过爷爷栽种过杨树、松树、柏树、核桃树、苹果树、樱桃树,却独独没见他栽种过槐树。槐树也许是最少使用人工雕琢的树种,具有自觉野蛮生长的强劲动力,与贫瘠的土地亲和相依,与勤劳朴实的农民性一脉相承,与某种形而上的譬喻和象征貌合神契。来自鲁中山区的孩子生命成长的历程中都会离不开一棵槐树,在槐树的瞩目中拔节,和槐树比高,在槐树的掩映里休憩,沐浴在槐香里做一场浪漫的春梦,当然也会亲手用锯把成材的槐木砍伐,做成檩条,制成家具。槐树是鲁中大地的脊梁,是萦绕在心头脑海的魂魄,是闯荡江湖不卑不亢的守护神。
暮春时节的山乡呈现出堂皇迷离的梦幻色彩,梨花入泥,桃花纷谢,槐花如仙女一样灿灿登场。其时也正是农事繁忙之际,镢头锨锄肩负历史使命,以刚硬的殷殷血汗编织柔美的大地诗篇,劳动中的父辈们是神圣的,心中充溢着亢奋的高远的无穷力量,播种下五谷和希望,揉进无数难以言喻、莫可名状的豪情和隐秘。我小时候跟着爷爷走在春天的山坡上,爷爷步履轻健,急行军一般,大段大段的戏词飘洒一路,一时间摇头晃脑,如痴如醉。那些如《两狼山》和《铡美案》般或烽烟战火,或血色凄迷的历史情境似乎与眼前的山光树色融洽无间浑然一体。我常常想到爷爷这一代活跃在乡村戏班舞台上的民间艺人,他们的历史观和审美观是最朴素原生态的,没有教科书遮蔽和篡改过的扭曲,他们的爱憎是分明又可爱的。
这座叫作南岭的山坡雄鹰一般俯瞰着村庄,翻越南岭有一片平坦的山地,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槐树林。槐花开放的时节,远望迷雾腾腾,“霰雪纷其无垠兮”,灿烂芳华,光明正大。一阵脉脉馨香破空而来,直透鼻窍,真让我心旷神怡。迫不及待地走进槐花林,满树落雪,恍如仙境。四面群山逶迤,耕者间或三五,应答声久久回荡。爷爷告诉我说这片槐花林几十年了,年年花开花谢,是个天然的大凉棚,逢上天热的时候远远近近的乡亲们到这里歇歇脚,拉拉呱,或扯几句闲篇,还可以抽袋旱烟消消愁闷,给沉重的生活透一透气。孩子们有时候也会用铁钩去钩槐花,不用爬高涉险,随便撸撸就是一筐,那香味直透肺腑。爷爷眉飞色舞,神情里满是沉醉。这片槐花林是一个温柔乡,为含辛茹苦的父老乡亲营造一个天然休憩的场所。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长里短,悲欢起落;锅碗瓢盆,人间烟火;生死聚散,分分合合,便都在这槐花林的洗礼中冰释消解了。
我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的虔诚抬头仰望着这片纯洁无瑕的槐花云。一串串白色如绢,一朵朵雅致如画,状如喇叭,线条柔和。轻轻地掰一串拿在手中,极富质感,细腻而温润,隽秀而多情。飘散在空中的幽香自不比眼前的芬芳浓烈馥郁,让我情不自禁产生大快朵颐的咀嚼吞咽欲望。槐花瓣纯白素净,具有某种丝绢材质的质感,花蒂部位有油油的绿意,更添美感画趣。绿叶点缀在花丛中,参差错落,对照鲜明,似乎暗合了张爱玲信奉的《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文学主张。朝阳的树巅的槐花喷薄怒绽,张力十足,是一首首直抒胸臆大鸣大放的唐诗,而隐于树冠之内还有簇簇含羞带怯并未开放的槐花,看上去像扁豆花,鼓鼓的,很饱满,倒像是一句句缱绻婉约的宋词。李商隐写过一句“书被催成墨未浓”,此情此景,我脑海里翻涌浪花朵朵,譬如冰清玉洁,琼枝玉叶,唯解漫天作雪飞,输却梅花一段香,只为馨香重观者遍山隅。当然这些应景的诗词碎片是我成年后多次临观的联想感悟,绝非少年时代能够咏吟而出的丽辞华章。这种纯粹的情愫却是少年时代所独有的,是婴孩状态未被世俗污染的本真,又是那些所谓的华丽辞藻浮夸修饰无可比拟的。这实在是人类的一个悖论,无力为氤氲在怀里的少年情愫立此存照,却又在世俗的酱缸里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明代的大哲学家李贽终其一生追求纯然的婴孩状态,以其赤子之心捍卫精神尊严,为权宦所害,毙于冤狱,至今依然让人敬仰和惋叹!
槐花的审美价值让人惊艳,真正的色香味俱全,带给我们无尽的惬意和咏叹。槐花的盛花期很短,花开花谢几天时间,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往往城区里早已凋谢得了无痕迹,山区里的槐花才刚刚蓓蕾初绽。我常常为此庆幸,赏罢了街巷里的花事,接着又可以到乡下观瞻流连,似是一年赏了两年的槐花,心里满是欣悦和感喟。不管是在某个街口邂逅,还是遵从意愿为她而来,当眼光投注在槐花之上,一种仪式的肃穆和庄严油然附体。槐花素雅、清俊、高洁、幽香,如窈窕淑女一般,如高山流水一般,如云淡风轻一般,如琴瑟和鸣一般,简直是心灵的洗礼和头脑的涤荡,让人大饱眼福,唇齿留香。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赏梅、赏菊、赏竹的美好传统,林和靖梅妻鹤子,文与可不可一日无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赏槐却寥落无人,实在叹息,古诗词中笔涉槐花的少得可怜,群芳谱里没有了槐花真为之抱屈喊冤。当代的文艺作品里不乏万木葱茏、山呼海啸的大场面,东北黑土地的白桦树林高耸入云、威武雄壮,江南的香樟树以其特有的异香和树形备受青睐。遗憾的是绝少见到文学及影视作品中槐花林的大场面。槐花林作为北方普及树种,那种全山皆白,风吹树浪的宏大壮美景象,不知道可以增色多少,又可以催生多少诗情画意!
十年前的一个暮春,我因事来到了博山池上。池上镇地处博山东南部山区,山水明瑟,谷深林密。午饭过后朋友要带我去山上转转。当车沿着陡峭的山路缓缓行驶时,灌进车窗的山风里扑面而来一阵阵淡雅隽永的芬芳,定睛细看,山谷从山脚到山顶全被槐花林覆盖,清一色的白无缝连接,如梦似幻,如诗如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从没见过如此恢宏壮美的槐林花海,与天相接,把地掩盖,笼天统地,气势磅礴。整个山体俨然是一座雪山,山风涌起雪花飞舞,晶莹剔透,光芒万丈。走在槐林里,渺小如微尘,幽香入肺入腑,感觉里像是踏足了佛门圣境,所见皆是纯净美好,无丝毫污秽邪恶,内心一片光明澄澈。我感动得热泪滚滚,发誓要永久珍藏下这帧仙境美图,勿忘这份邂逅的因缘。“欲辨已忘言”,我无言,朋友也沉默。十年来我对这个场景常念常新,每次都会有崭新的认知和体悟。
人生如逆旅。故乡已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而是文化意义上的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的槐花多少次魂牵梦萦,分明是在凝视着她的姿容,回乡驻足却又似是而非,总觉得面目依稀。槐花是我心中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结,其中有宗教般的迷恋,有诗画般的情怀,也有寻根意义上的时光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