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斯特德:改变医学史的天才外科医生

2024-06-26 16:20:53周有恒
名人传记 2024年5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外科医院

周有恒

他被誉为“美国现代外科学之父”,如今,翻开任何一本外科学教材,都能找到一系列以他名字命名的原理、技术、器械,这些珍贵的遗产影响着今天的每一台手术。他就是威廉·斯图尔特·霍尔斯特德。

霍尔斯特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有过热情洋溢的青春和迷茫,但自从踏上医学之路后,他凭借绝佳天赋和惊人努力,焕发出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光彩。可惜,天妒英才,这位才华横溢的医生最后却在与毒瘾的斗争中离世,令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富商之子爱上医学

1852年9月23日,霍尔斯特德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商家庭,在曼哈顿第五大道一栋宏伟的联排别墅中长大。其家族在干货行业颇有积累,这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条件。

小学和中学阶段,霍尔斯特德都在离家不远的贵族子弟学校就读,他爱好文学,尤其喜欢参加体育运动。高中毕业后,霍尔斯特德进入马萨诸塞州安多佛市著名的菲利普斯学院上学,随后于1870年转入耶鲁大学,攻读文学专业。

虽然进了名校,但霍尔斯特德没有对学术表现出多大兴趣,据记载,他大学三年没有从耶鲁大学的图书馆借阅过哪怕一本书。不过,在体育和交友方面,他表现得十分活跃。他是学校棒球队、划船队队员,橄榄球队、足球队队长,还热衷于拳击。大学三年级时,他参加校际十一人制足球赛,担任队长并打进制胜一球。霍尔斯特德在体育队的表现,使人们相信他以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大学四年级时,霍尔斯特德在读了《格氏解剖学》和《道尔顿生理学》后,突然对医学产生了浓烈兴趣。完成本科学业后,他下定决心进入医学领域。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将就此踏上改变外科学面貌的人生路程。

1874年,霍尔斯特德进入内外科医师学院(今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该医学院位于曼哈顿第四大道二十三街的一栋四层建筑里。一层是商铺,二层是教室、化学实验室和办公室,三层包含一个解剖博物馆、一个可容纳三百人的圆形剧场,四层是有二十五张桌子的系统解剖实验室,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学医场所。

霍尔斯特德长于社交,温和且具有领袖气质,而且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学习两年后,他决定提前一年申请参加贝尔维尤医院的实习医师资格考试。尽管当时明文规定只有从医学院毕业后才有资格申请,但霍尔斯特德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当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城里苦读备考,一些人甚至“依靠番木鳖碱和金鸡纳碱度过炎夏”,霍尔斯特德则前往布鲁克岛,在那里学习并放松身心。结果,他果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前成为住院医师。一年后,霍尔斯特德以班级前十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这一年,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及推广者约瑟夫·李斯特从英国来到美国讲授无菌理论。那个年代,医学界普遍缺乏消毒意识,导致外科手术因成功率不高而得不到普遍施行。无菌理论在当时的医学界无疑属于超前之论,鲜有人对此感兴趣,只有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霍尔斯特德认真听取了李斯特的观点。

1877年至1878年间,霍尔斯特德先后担任纽约医院、贝尔维尤医院的住院医师,在治疗和管理方面均有自己的创新。比如,他制定了床旁记录表,定期记录患者的脉搏、体温和呼吸,以跟踪其生命体征。1878年末,他结识了著名的病理学家威廉·亨利·韦尔奇教授,并与他成为密友。

在听过李斯特的讲座后,霍尔斯特德萌生了前往欧洲学习的念头。1878年至1880年,霍尔斯特德在欧洲游学两年,遍访名医——在维也纳,师从吉亚利学习病理学,师从施内克学习胚胎学,师从毕尔罗特和布劳恩学习外科学,并与毕尔罗特的助手米库利奇和伍尔夫勒成为朋友;在维尔茨堡,师从克利克尔学习胚胎学,师从施多赫学习组织学,师从冯·伯格曼学习外科学;在汉堡师从外科医生舍德;在基尔师从埃斯马尔希。

通过两年时间的虚心求教和认真钻研,霍尔斯特德无论是医术水平还是心理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880年,他回到了纽约。

划时代的创举一个接一个呈现

此后六年,可谓霍尔斯特德一生中最活跃的一段时光。

刚回纽约时,霍尔斯特德在哥大内外科医师学院从事解剖教学工作,后开业行医直到1888年。其间,精力充沛且不知疲倦的霍尔斯特德走马灯似的先后在六家医院任职——在罗斯福医院,他带领两位助手建立了门诊部,每周要花好几个上午做手术;在贝尔维尤医院,借助医院为他架设的帐篷式装置,他可以使用无菌技术开展手术;在长老会医院、布莱克威尔岛慈善医院以及钱伯斯街医院,均担任访问医师;在沃德岛移民医院任首席外科医师。

由于工作日程太满,霍尔斯特德在慈善医院的手术往往被安排在夜晚。

在人们眼中,这位青年医生英勇无畏、充满独创性,不仅体现了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而且展现出独特的医学天赋,经由他手,美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一个接一个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钱伯斯街医院,霍尔斯特德采用自体输血的方法治疗“灯夫病”(一氧化碳中毒)。他将患者的血抽出,使血液暴露于空气中并摇晃它,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是首创。

1881年,霍尔斯特德二十九岁。他的妹妹在初产时发生了严重的产后出血,医生已经打算放弃抢救,霍尔斯特德接过了重担。然而,虽然他成功阻止了出血,但因失血过多,死神已经近在咫尺。只见霍尔斯特德撩起袖子,将注射器插入自己的手臂,将自己的血液直接输给了妹妹。这是美国第一例异体输血,当时霍尔斯特德还不知道什么叫作血型匹配。万幸的是,他的妹妹顺利康复了。

在挽救妹妹生命的第二年,霍尔斯特德的母亲病重。当霍尔斯特德午夜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出现了黄疸和胆囊区肌紧张。他准确地诊断出母亲是患了感染性胆囊炎。在凌晨2点的灯光下,以厨房的桌子为手术台,他将胆汁从母亲的胆囊内引流出来,并取出了七颗胆结石。这是美国最早的数台胆囊手术之一。此后,霍尔斯特德创立了一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来这种修复术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1892年,霍尔斯特德开展了首例乳腺癌根治术,将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从之前的百分之五十八降低至百分之六。这种手术后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当时,医学界认为乳腺癌的扩散是遵循时间与解剖学的规律进行的,初期沿着局部淋巴结转移,随后出现血行播散,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疾病,若能将癌细胞完全切除,就能获得治愈。霍尔斯特德因此创建了乳腺癌根治术,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变革,引起了巨大轰动,手术效果之良好使该术式迅速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承认并获得推广应用。

霍尔斯特德手术原则

19世纪70年代,大多数医生都已认识到细菌的危害,外科的关注点也逐渐转移到消毒和防腐方面。但手术室里依然嘈杂、拥挤,算不上多卫生,鲜血横流的场景十分普遍,而霍尔斯特德极大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

霍尔斯特德做手术强调严格无菌技术,速度也往往很慢,特别温柔,如同铁筷子夹豆腐。他的缝合极其细致,甚至可以用细丝线缝合一百多针,因为这样能减少断线,也能降低组织的张力,防止坏死。在那个讲究“三分钟切大腿”的年代,霍尔斯特德“在触碰组织时超乎寻常的温柔”,堪称标新立异。梅奥诊所的创始人之一威廉·梅奥曾如此评价:霍尔斯特德做手术的时间之长,往往切口还没有缝闭,患者就已经康复了。

学生塞缪尔·詹姆斯·克劳在1957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将这些温柔的操作方法总结为一系列“霍尔斯特德手术原则”,包括:人的伤口能自然抵御感染,但粗暴操作导致的撕裂、随意缝合带来的牵拉,会严重干扰愈合;细针多缝几下,比粗针少缝几下好;止血钳的头部要尽量细小,以免挤伤周围组织等。

在霍尔斯特德的刀下,温柔代替了刚猛,精细代替了粗放,卫生整洁代替了肮脏混乱。他反对鲁莽地切开,训诫外科医师应谨慎施术。这些原则与方法,深刻改变了手术操作,成为现代外科手术的基石,同时带来了“轻柔外科”理念,并启发了后世的微创手术方法。他亦使外科医生完全摆脱了外科学发展的初期,外科医生仅仅是承担简单的体表肿物切除和创伤缝合的技术低下的“匠人”的职业定义,奠定了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的外科体系的发展雏形,使低水平的“匠人”的雕虫小技上升为高贵的、受人尊敬的伟大职业。

霍尔斯特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这使他认识到临床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为他后来建立美国首个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奠定了基础。他曾联合另外两位医生——乔治·芒罗和小奥斯汀·弗林特,对六十五名学生进行“私人”测验。学生们参与查房,由霍尔斯特德给予解剖学和病理学指导。每周有两个晚上,学生们要到他的办公室接受测验,测验从晚上9点一直持续到午夜。

在人们眼中,霍尔斯特德是一个出色且复杂的人。在不同场合或面对不同的人,他的表现反差很大。比如,他在手术室内外的态度就判若两人。一些下属认为,只要走出手术室,他的温柔就一点都不剩了。学生回忆,他是“非常严厉、冷酷、没有幽默感”的人,手下住院医师几乎全年无休,不过也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位“启发心灵的、魅力四射的师长”。有一段时期,每周有数个晚上,霍尔斯特德会与年轻学者们消磨在晚餐会、音乐剧、戏剧及热烈的讨论中。在这个时候,霍尔斯特德就是“力量与活力的榜样,充满生活的热忱与愉悦”。

事实上,霍尔斯特德以其优雅与时尚而闻名,他从伦敦订购西装,从巴黎订购鞋子,还把一些礼服衬衫邮寄到巴黎去清洗。这个说法曾被当作纯粹的逸闻,但在霍尔斯特德离世后,亲友们真的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一沓法国洗衣单。他的壁炉里只烧至少三年以上的山核桃木,待客的咖啡豆也要细细挑选。在若干尝试后,他选定了一种土耳其咖啡,据说它能让宾客清醒一整夜。

一双改变个人生活与历史的手套

霍尔斯特德还有一项创举堪称影响深远,这一举措不仅成为日后外科手术的规范,还帮他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卡罗琳·汉普顿比霍尔斯特德小九岁,1861年11月10日出生于一个显赫的美国南方家族。伯父韦德·汉普顿三世曾是南方将军,担任过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及国会参议员。父亲弗兰克·汉普顿上校在南北战争中阵亡,三个未婚的姑姑将她抚养成人。二十四岁那年,卡罗琳不顾家族的反对,只身跑到纽约学习护理,三年后毕业,随后在新成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部门担任护士长。

霍尔斯特德是该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并任首席外科医生。霍尔斯特德十分重视手术室消毒。针对医护人员的双手,他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化学消毒法——先用肥皂洗手,然后将手浸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再用热草酸清洗,最后还要用氯化汞洗手。在这套操作的折腾下,卡罗琳患上了严重的皮炎,双手发红,起水泡。烦恼的护士长因此想辞职,但霍尔斯特德不愿失去这位得力的助手。

为了保护护士长的双手,霍尔斯特德联系橡胶巨头固特异公司,以卡罗琳的手为模型,设计一副能覆盖到手腕的“贴身型”外科手套。他参与设计并定制了两副手套,送给了卡罗琳。很快,橡胶手套风靡整个医院,医护人员纷纷订购,用来保护手部皮肤。不过,彼时,橡胶手套只是作为保护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工具而存在,直到十年后,霍尔斯特德的学生布拉德古德医生发现,戴橡胶手套真正值得推广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大大降低手术继发感染的概率。此后,橡胶手套成为外科手术中的必备物品,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对于霍尔斯特德个人来说,这一发明不仅帮他留住了护士长的人,还使他赢得了美人的心。一年后,两人结婚,他们的婚姻被视为“北方的富商阶层和南方的种植者贵族的结合”。结婚那年,霍尔斯特德三十八岁。他反对外科医师过早缔结婚姻,曾对朋友说:“你能想象这样一幅场面吗?现在是下午5点,你在实验室与一个问题奋战,它可能把你拖到深夜。电话响了,是你的妻子想让你回家吃晚餐,因为你们的客人即将抵达。你能想象吗?”

霍尔斯特德和卡罗琳共同生活了三十二年。他们没有孩子,与狗为伴,知识是这对夫妇之间的纽带,两人每天晚上都会一起吃饭,聊“从单词的出现到人类的起源、耕作、林业等一切问题”。虽然卡罗琳在婚后离开了护理岗位,但她对霍尔斯特德的事业产生了“强大的影响”,“霍尔斯特德的许多手术技术都源于她的建议”。

一场实验令他染上毒瘾

那些年,由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国医学史上的奇迹,霍尔斯特德很快成为纽约最知名的外科医生之一。然而当时没有人知道,早在1884年,这位年轻有为的医坛新秀的命运转折便已悄然发生了。

1884年,三十二岁的霍尔斯特德在一本医学期刊上读到了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可卡因”的文章。紧接着,1884年9月于德国海德堡举行的德国眼科协会年会,报告了眼科医师卡尔·科勒使用可卡因作为眼部手术的局部麻醉剂的案例。

当时,麻醉还是外科手术最大的难题之一。虽然乙醚全身麻醉早在此前四十年就已实验成功,但每次手术都要将病人彻底麻醉,似乎并不是最适合的做法,而且乙醚全麻并不容易操作。霍尔斯特德很想找到一种有效的局部麻醉方法,他意识到了科勒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可卡因能够阻滞眼部神经,那它为什么不能阻滞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呢?霍尔斯特德在自己、同事和学生身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通过静脉注射可卡因,确实可以实现局部麻醉。

1884年12月,《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霍尔斯特德的实验成果。而伴随那篇研究结果发表的编辑评论文章则指出:该药物(可卡因)不应被视为无害。实际情况被编辑评论文章不幸言中,那场实验结果惨烈,霍尔斯特德及所有参试者都发生了可卡因成瘾,且其中数人很快因此丧命。

随后两年,霍尔斯特德陷入低谷。怀着治疗自己的愿望,他登船前往温沃德岛,而且只携带了航程所需的半量的可卡因。然而,他没能支撑下来,甚至破坏了船长的柜子盗取可卡因。后来,在父亲、弟弟和好友韦尔奇的鼓励下,霍尔斯特德化名“威廉·斯图尔特”到医院接受戒毒治疗。当时人们试图靠吗啡戒掉可卡因,结果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从医院里出来时,霍尔斯特德只是把上瘾的对象从可卡因换成了吗啡。

成瘾后的霍尔斯特德性格大变,从之前精力充沛、热情开朗的社交达人变成了孤僻、警惕和神秘的怪人。

好友韦尔奇再次帮助了他,当时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即将成立,韦尔奇邀请霍尔斯特德加入。于是,1886年12月,医院还没建成,霍尔斯特德就搬到了巴尔的摩,加入了韦尔奇的病理学实验室。在那里,他与解剖学家富兰克林·马尔共同改进了小肠吻合方法。此前,学者们认为,吻合小肠时应该缝合肌层,而他们发现缝合黏膜下层效果更好。霍尔斯特德在哈佛医学院报告了他们在犬小肠上取得的实验成果。他们在活犬身上进行小肠吻合,然后用力拉拽,黏膜下层的缝合经受住了考验。这一成就奠定了现代胃肠外科的基础。

1889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立,霍尔斯特德成为该院第一位外科主任,一年后他与卡罗琳结婚,三年后他晋升为教授。

不过,终其一生,霍尔斯特德再也没有摆脱对吗啡的依赖,好在这并未影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外科学家。

在与毒瘾的斗争中离世

因为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位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所以人们把霍尔斯特德后半生取得的成就称为“巴尔的摩时期”的贡献。

尽管毒瘾缠身经常让霍尔斯特德感到身心备受煎熬,但身为外科医生的他仍然兢兢业业地投身于他所挚爱的事业,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霍尔斯特德“巴尔的摩时期”的成就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疝修补术、乳腺癌根治术和外科手套外,还包括成为切除壶腹周围癌的第一位外科医师;修复锁骨下动脉瘤,治疗了一位巨大动脉瘤延伸至肩部的患者;率先使用皮下钢板和螺钉技术固定长骨骨折;实施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等。

此前,由于颈部血供丰富,大部分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会发生出血及死亡,霍尔斯特德的实验室工作使他确信,术中对所有血管进行可靠的止血可以使手术变得安全。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霍尔斯特德十分重视外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强调外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基本训练,并借鉴德国的经验,开创了美国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制定了为期八年的现代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并鼓励住院医师投身科学研究。该培训模式取代了之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为外科实习生提供了一种正规的、体系化的教育形式。其特点在于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受训者充分参与临床工作。后来,这一模式经过霍尔斯特德的学生乔治·豪雅改进,成为北美培养住院医生的范式。

霍尔斯特德执导住院医师项目三十三年,培养了十七名住院医师和五十五名助理住院医师,这些人均在他手下工作长达十二至十四年之久,接近全年无休。到20世纪后半叶,他们都成了美国外科医学界的骨干精英。此外,霍尔斯特德还以身示范,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医生们进行手术示教,培训了一批外科人才。而正因为有了医师培训制度,医学技术得以薪火相传,一代一代的外科医师因此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和创新,促进了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由于毒瘾危害加上劳累,晚年的霍尔斯特德健康状况很差。1919年9月,因患胆囊炎,霍尔斯特德被施行了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取石术。康复后不久,疼痛和黄疸于1921年秋天再次袭来。次年9月,霍尔斯特德在北卡罗来纳州时发生黄疸,他延误了治疗又引发并发症,回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时已近病危。乔治·霍伊尔和里德两位医师从辛辛那提赶来为霍尔斯特德做手术。霍伊尔曾在霍尔斯特德麾下担任住院总医师,他在前往辛辛那提之前,曾是霍普金斯医院全体教员中的领军人物;里德则是霍伊尔的得力助手。虽然手术成功取出了数颗胆道结石,但霍尔斯特德随后发生了胃肠道出血。学生们将自己的血液输给他以挽救他的生命。尽管所有人竭尽全力,霍尔斯特德仍于1922年9月7日逝世,直接死因是支气管肺炎,终年七十岁。三个月后,他的妻子卡罗琳也因肺炎离世。

如果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能拯救成千上万的患者,那么他可以被称为名医;如果这个人在拯救患者的同时,改变了整个医学的进程,那么他便可以被誉为“学科之父”。霍尔斯特德就是这样的外科学先驱。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当人们思考他绝佳的天赋和惊人的努力怎样与命运送出的礼物与陷阱交织在一起时,他留下的财富更显得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外科医院
骨外科知多少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我不想去医院
儿童绘本(2018年10期)2018-07-04 16:39:12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0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