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中五线谱先行教学与幼儿认知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2024-06-26 15:26唐恋
参花(下) 2024年6期
关键词:皮亚杰五线谱器乐

一、引言

当前,专业的器乐学习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学龄前幼儿选择专业的器乐课程,其中大部分是西洋乐器。除了提升艺术素养,他们还重视通过音乐促进幼儿审美、认知、社交以及情商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趋势呼唤器乐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五线谱作为西方音乐的传统基石,在西洋乐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因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五线谱的学习往往成了幼儿器乐学习中的难题。五线谱教学也困扰着许多音乐老师,教学时机和教学方法都需要探寻更科学的答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五线谱学习在器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继而通过深入探讨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五线谱先行教学可能面临的认知适应性问题,并最终提出一种可能更符合幼儿认知特征的教学策略。

二、幼儿器乐教学中五线谱教学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一)五线谱在器乐教学中的意义

五线谱是西方音乐传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音乐信息精确传递的工具,也是复杂音乐表达的基础。格劳特和帕利斯卡在《西方音乐史》一书中指出,五线谱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它标志着音乐从口头传统到书面传统的重要进步。在西洋乐器教学中,学习五线谱是理解音乐语言的基础,是连接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作品的桥梁。通过解码五线谱,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如节奏、和声和旋律,为演奏者提供了理解和演绎作品的必要工具。对于初学者,学习五线谱是建立音乐基础和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步骤。

(二)五线谱先行教学面临的困境

对于3-6岁的初学者而言,把五线谱作为器乐学习的第一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对幼儿而言,五线谱学习首先面临的是一些生涩的符号,他们学习的热情可能很快被浇灭。另外,复杂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容易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产生困惑和挫败感。如,五线谱教学中,首先学习的是中央C,既要识别它在线谱上的位置,还需要掌握不同的写法所代表的不同名称及含义,幼儿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学习任务时,难免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导致放弃。

而作为音乐教师,是否必须遵循五线谱先行的法则,是否有更优的教学策略,在音乐教育界,这一议题始终存在争论。一部分人坚持传统,另一部分人则持反对态度。例如,Campbell强调要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直观体验和创造性表达,而不是符号的学习;Peter Webster则认为,在没有音乐体验的前提下学习五线谱会抹杀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Gordon主张在有足够的音乐经历和听觉训练之后再学习识谱。由此可见,要论证哪种教学顺序和策略更适合幼儿的器乐学习,首先应探究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规律。

三、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征及音乐学习表现

3-6岁学龄前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即从简单的感知反应逐渐过渡到更为复杂的思维模式,但这些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同时,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外界环境充满好奇,通过互动和探索来理解世界。

(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与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作为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建构主义理论,他强调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的主动学习,不仅揭示了幼儿如何逐步从具体的思维转向更为抽象的思维,还阐述了幼儿如何通过同化和顺应来调整其认知结构以接收并适应新的信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了解特定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方式和理解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提出,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被动地从外界接收信息,而是需要与社会环境互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围绕着几个关键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认知平衡,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认知发展的整体过程。图式指的是个体用于解释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形成和发展。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整合新经验的过程。同化是将新的信息和经验融入现有图式中,而顺应则是在现有图式不足以解释新情况时,对其进行调整或改变。例如,在学习新的动物名称时,幼儿可能需要调整他们关于“动物”类别的理解。最终,这两个过程共同推动个体达到认知平衡。当图式能够有效地解释人们所遇到的经验时,就达到了认知上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个体不断通过内部的图式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来建构和重塑知识。

(二)幼儿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能力。根据该理论,学龄前幼儿(3-6岁)处于前运算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呈现出以下认知特点。

1.自我中心思维

在前运算期,幼儿的思维显著地以自我为中心。这意味着他们主要从自己的视角来解释周围的世界,难以理解或认识到他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或感受。这种自我中心思维并非自私,而是一种认知的维度。

2.具体思维

倾向于依赖直观和具体的事物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强烈依赖于可观察和物理上的事实,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因此,他们可能在理解抽象的符号和概念时遇到困难。

3.缺乏守恒概念

在前运算期,幼儿还没有发展出对守恒概念的理解。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改变物体的外形会改变其基本属性。

4.象征性思维

虽然这一阶段的幼儿难以理解抽象概念,但他们开始发展象征性思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使用一种事物来代表另一种事物,如在游戏中使用物体来代表不同的角色或情景。

综上所述,幼儿通过形成和不断发展图示建构知识。他们主要从自身视角理解世界,依赖直观的事物进行思考,对掌握抽象概念有难度。同时,使用物体象征性地代表其他事物。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幼儿独特的认知特征。

(三)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

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紧密相连。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迫切地想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探索和认识世界,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通过模仿、游戏和探索来学习音乐,这与他们认知发展阶段中的特性——好奇、富有想象力和喜欢探索是一致的。例如,幼儿可能通过跟随音乐节奏跳舞或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来了解不同的音调和节奏。

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表现出的多感官学习方式也是其特点之一。他们倾向于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音乐。这种多感官学习方式使音乐活动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

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的探讨,可以了解到,3-6岁的幼儿虽然有了一些理性的认知,但是他们构建知识时更多的是建立在对直观事物的感知基础上的。此外,幼儿在构建知识时,是建立在已有的图示——即已有的经验之上。他们倾向于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

四、五线谱先行教学法与幼儿认知发展的适应性评估

(一)传统五线谱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五线谱的教学是一种符号教学,包含具体的符号以及背后的意义。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的视觉表现形式如图像、文字等被称为能指;符号所指代的概念、意义,即符号所引发的心理或概念上的内容被称为所指。因此,五线谱教学的任务同时包含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的。传统的五线谱教学通常是先由教师出示符号,然后再解释其背后的概念和意义。传统的教学顺序往往是在没有其他铺垫的情况下直接教授五线谱。

(二)五线谱先行教学与幼儿认知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首先,3-6岁的幼儿处于皮亚杰定义的前运算期,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以自我为中心,主要依赖具体、直观的信息。例如,如果仅通过五线谱上的符号位置来理解“音符代表音高”,对幼儿来说可能过于抽象。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更容易理解实际听到的具体的声音,而不是音高在五线谱上的符号表示。

其次,在前运算期,幼儿还没有发展出对守恒概念的理解。守恒概念是指物体的某些属性(如数量、长度、体积)在外形改变后仍保持不变。即在器乐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音符,在不同的音高上演奏时,它的时值(如全音符、半音符)保持不变。这种对守恒概念的理解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可能认为不同的位置或形状意味着不同的性质。

再次,尽管幼儿开始发展象征性思维,但他们在将具体物体与抽象概念相联系方面还不成熟。五线谱教学要求幼儿将一个视觉符号(如音符)理解为一个抽象概念(如音高或节奏)。这一理解过程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的象征性思维的幼儿来说可能过于复杂。例如,他们可能容易理解一张图片代表一只猫,但理解一个圆圈(音符)代表一个声音(音高)可能便困难得多。

最后,幼儿的学习和认知过程高度依赖于直觉和感官感知。五线谱学习通常需要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比如理解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代表不同的时值。这种逻辑和分析方式的学习与幼儿主要依靠直观感受和感官体验的学习方式不相符。幼儿可能更善于通过听不同的音乐节奏来感知和理解节奏,而不是通过看五线谱上的符号。

综上所述,基于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先教授五线谱的策略是不适合的,这也是造成幼儿五线谱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替代方法:以幼儿认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顺序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幼儿在学习时是通过在与环境互动中不断发展图示来建构知识的,即在已有的经验上扩充新的知识。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丰富幼儿的体验。另外,幼儿的思维以自我为中心,依赖直观和具体的经验,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因此,幼儿的体验应该遵循感性、直观、探索的原则。在实际的器乐启蒙教学过程中,在教授五线谱前,应首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音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体验,不断探索主动地构建知识。这些活动可以理解为在正式进入五线谱学习之前的准备。

音乐教育专家如奥尔夫和达克罗兹的教学法为这个准备工作提供了诸多灵感。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一致,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使用简单的乐器和身体运动来探索音乐的概念,使幼儿在互动和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器乐。达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则通过身体运动和音乐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体验音乐节奏和流动性。这种方法通过身体和情感的双向参与,充分调动幼儿的动觉感受并理解音乐。

以上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器乐的各个要素,如,节奏、音符、音高等。其对应的便是符号的能指。在理解能指的基础上再学习符号,这个过程就会变得自然。这样的学习顺序也更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顺应幼儿音乐学习的特点。

五、结语

在音乐教育领域,尤其是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至关重要。幼儿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体验和多感官探索。因此,音乐教育策略应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步。尽管五线谱先行教学法在培养音乐理论和读谱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可能与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不相符。在正式教授五线谱之前,充分的音乐活动和体验是必要的。这些创造性活动为幼儿后续理解符号提供了支持,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验证新的策略的实践性、优越性,并深入探讨如何将器乐教学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器乐教学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此外,科技在器乐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领域。随着数字媒体和互动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器乐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注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茆晓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31):69.

[3]隗劲智.幼儿园开展五线谱教学初探[J].时代教育,2016(20):248.

[4]高健,贾旋,贾凡腥.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对当代教育意义的探析[J].文教资料,2023(19):144-147.

[5]曹小丽,任祥伟.行为规范教育的阶段性及其有效性策略——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J].西藏教育,2023(07):48-51.

[6]郝珊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4):138-139.

[7]吴珍.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2009(01):220-223+230.

[8]马小镭.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化研究[J].品位·经典,2023(24):140-144.

(作者简介:唐恋,女,硕士研究生,南安普顿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皮亚杰五线谱器乐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小学数学玩具开发与应用
嘻哈音乐课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天然的五线谱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