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课堂实践与运用分析

2024-06-26 15:26李宏亮
参花(下) 2024年6期
关键词:彩调声乐戏曲

广西彩调剧是广西桂北地区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在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广西传统彩调声腔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彩调艺术声腔在高校声乐课堂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进而提出将彩调艺术声腔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实践活动。

一、彩调剧的发展现状分析

彩调剧是广西城乡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其发展受到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以及桂剧的影响,主要流传于广西的桂北地区,其中桂林、河池、柳州尤为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成为市场的主流音乐,人们的娱乐活动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地方戏曲受其冲击,影响力逐渐下降。

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歌者加入了广西民歌艺术文化的学习、研究与传承中。但其中对地方少数民族山歌、民间小调的研究居多,较少对广西戏曲艺术进行探索、学习。根据走访广西戏剧院发现,许多知名的资深彩调剧演唱专业团队因忙于演出任务,很少有机会进行彩调艺术的资料收集与文献记载,对戏曲的学习也多出自多年的舞台演唱与实践,以师傅带徒弟的传授形式居多,而音乐院校更是缺少专门的研究各类曲种的研究教研室,这也是目前彩调剧在传承方面出现的困境。

但从社会重视度方面看,广西彩调剧的传承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2006年,广西彩调剧正式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调剧的传承和保护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高校的课程内容也积极与彩调剧相结合,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大大加强了传统文化彩调剧的传承,为培养彩调剧人才拓宽道路。例如,广西艺术学校开创戏曲班,由专业戏曲教师一对一进行彩调剧的授课;广西艺术学院开设民族艺术系,广西民族大学开创民歌学院,其中都涉及了彩调剧的教学;2020年广西大学获得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彩调剧)传承基地”认定等。

二、将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高校声乐教学想要实现新的突破,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要扎根于传统文化,以地方戏曲为基石,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目前,在新课改的视域下,大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学仍以西方教育理论为主题,声乐课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居多,但民族声乐教学缺少民族特色,其与地方文化融合不足。因此,民族声乐与地方戏曲唱腔元素的融合是高校声乐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广西地区而言,彩调剧是广西本土传统戏曲,有着丰富的音乐色彩与民族特色,将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固有思维,吸取戏曲的民族特色,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高校声乐课堂。

(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将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课堂,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能赋予彩调艺术新的生命力,有益于彩调剧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促使彩调艺术得到传播与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彩调剧教学的专业教师

教师是开展教育事业的执行群体,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实施彩调剧融入高校声乐课堂,学校需要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既要有一定的声乐演出能力,又要对广西传统彩调剧深入进行了解,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的一线教师,大部分主攻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或流行唱法,对广西彩调剧的了解较少。而许多广西本土的彩调剧传承人并未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善于演唱彩调剧的艺人大多是彩调剧团的演员,无暇分身教学。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为例,该院有专任教师122人,声乐教师50多人,均毕业于专业类艺术院校,但大部分教师都只擅长于美声、民族唱法的教学,只有3位教师曾专门学习过彩调声腔,因此彩调剧与高校声乐课堂的融合,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性人才缺乏。

(二)学生彩调剧音乐知识匮乏

在高校日常声乐教学中,教师很少选用广西本土彩调剧作为学生练习的曲目,而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彩调剧也只是作为广西戏剧章节进行粗略的学习,资料较少,学生在课堂及课后都难以自主学习彩调剧的相关知识。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经调查发现,音乐类专业广西籍的学生达80%,其中广西桂北的学生占38%,广西桂南的学生占42%;外省的学生占20%,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广西的学生可能对彩调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缺乏深入研究,而外省的学生对彩调剧的了解相对甚少,学生彩调剧音乐知识相对匮乏,这对课程的融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缺少专业彩调剧教学资料

经对广西各大艺术院校图书馆现存资料查询得知,学校图书涉及彩调艺术的书籍相对较少,只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涉及了彩调方面的基础知识,但书中没有记录彩调剧的曲谱和演唱方面的经验;线上和线下的书店也很少售卖彩调剧专业的曲谱书籍,只有一些影碟视频资料。这就导致了在声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用的曲谱、书籍、资料较少,只能依靠音频资源记录曲谱,但是彩调剧曲调烦琐,听写记谱非常困难,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且在学习新的彩调剧选段时,只能到网上寻找相关的演出视频,但缺少曲谱对照,精准还原曲目的难度更高,对教学进度和教师的备课压力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彩调剧专项教学资金不足

彩调剧与高校声乐课堂的融合需要专业的场地,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有两处音乐实训场地,但只有一个剧场符合彩调剧课程排演要求,为了课程能够顺利进行,学校需要新建或者改造排练场地。传统彩调剧目有特定的道具与服装,每个剧目有相对应的服装道具,不能混淆使用,因此,学校还需要采买一定的服装、道具等,保证彩调剧课程的顺利开展。场地的扩建与教具的购买需求对学校的资金与技术投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虽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彩调剧专项教学资金难以平衡教学的支出,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导致学校难以切实落实彩调剧相关的教学活动。

四、彩调剧融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声乐课堂的实践与运用

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西地区的艺术类高校以及艺术类职业院校,在艺术类文化传承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推动本土民族文化实现更好的发展。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音乐类学生逐年递增,加之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为广西彩调剧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当前,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在校生一万八千余人,表演艺术学院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广西本地,大多数学生长期受民俗文化的耳濡目染,其对当地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熟悉本地方言,为彩调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开设系统化的彩调剧基础教学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彩调剧,学院制订了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掌握音乐表演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课程上,该校表演艺术学院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彩调剧基础教学,包含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和声学、民族民间音乐、形体课等课程。在培养方案上,学校更侧重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为广西彩调剧的讲授提高了一定的课时比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全面的了解。以桂北地区的学生为例,其对方言和当地文化了解更多,在课堂上,可以小组的形式让广西本土学生带动外省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注重彩调剧表演的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课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在开展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开设了舞台表演课,将理论教学与演唱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注重曲调、肢体、情感的高度统一,在表演过程中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为了进一步加大彩调剧表演的实践教学力度,学院可以通过培训及引入外来人才等措施,吸纳专业的彩调剧教师、舞蹈教师、声乐教师、形体教师等,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摒弃传统的声乐课模式,搭建彩调剧演绎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上台配合对唱、齐唱、独唱等,既能更好地掌握彩调剧的民族特色,又能提高发声技巧与舞台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彩调剧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剧的目的。

(三)在声乐课堂中加大彩调剧的发音训练

在将彩调剧融入声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发音训练必不可少。首先,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教授彩调剧的唱腔。喊嗓是彩调演员的传统练声方式,教师要教授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彩调剧喊嗓的练声方式进行开声练习,练声要做到气息与声音的配合,不能盲目地吊嗓从而忽略了气息的应用。其次,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发音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台,由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现场指出不足并加以改正,使学生在详细掌握演唱方法的同时又能增强自身的舞台表演经验。最后,在声乐课堂中,创新编排彩调歌曲。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和创编彩调曲目,如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要注意保留原曲的彩调风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对唱、小组唱等形式展现,既能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声乐教师在完成学期工作任务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彩调剧相关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彩调剧表演舞台。例如,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在校园晚会中融入了彩调剧表演,加强了校园文艺晚会节目的丰富性;举办彩调对歌比赛,彩调剧相关的网络短片大赛等,以此加大彩调剧的传播力度,提高学生彩调剧声腔技术。此外,还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剧传承人到学校开展专业性讲座,介绍彩调剧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演唱技巧等,并指导学生排练与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彩调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彩调剧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活动不仅让年轻人了解了广西本土民族文化,传承了彩调剧艺术,也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剧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利途径。

五、结语

广西彩调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相关部门、高校与传承人的多方努力,在高校声乐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增进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喜爱和了解,多元的教学方式和创新演绎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培育和建立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而为传统彩调剧的传承与发展拓宽道路,推进传统彩调剧和本土传统戏曲文化实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熊琨,杨群群.广西彩调剧融入音乐专硕课堂的可行性分析[J].戏剧之家,2023(09):17-19.

[2]汪月如.广西民歌艺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传承——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8):145-146.

[3]卢丽萍.广西彩调剧音乐特色探究[J].中国戏剧,2014(05):72-73.

[4]兰珂,陈晔.广西彩调发展传承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9(06):59.

[5]王晋.广西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9(08):69-70.

[6]刘然然.地方戏曲融入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55-157.

[7]邓慧群.河南高校声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元素的多维论证[J].北方音乐,2017,37(13):121-122.

[8]赵惠玲,赵亚蕾.戏曲文化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探索[J].戏剧之家,2023(25):46-48.

[9]韦黎.广西中学彩调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基础项目“广西彩调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创新融合与传承”(项目编号:2022KY18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宏亮,男,硕士研究生,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彩调声乐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经典彩调进校园
期待山花更烂漫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声乐诊疗室
娃娃彩调扬名声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