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美术作业评价环节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理念的更迭,美术作业评价作为对美术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评价原则、评价目标、评价方式提出建议,由此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与当前国际基础美术教育评价水平相比较,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小学美术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得不到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视,美术作业的受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尤其在美术作业的评价环节,出现美术评价语言的缺失以及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减弱的现象。而美术作业“生态式”评价是一种将生态学理论融入美术作业评价中,营造人文生态的评价氛围,创建自然生态的评价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自然和谐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美术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将从美术作业评价中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考美术学科作业“生态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二、主体多元的“生态式”评价模块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在其《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提到,“我国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美术评价,应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照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指标的过程,能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应该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教师评价外,综合性地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各方评价进行解释学的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做较为全面的考察。
(一)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促进他们完整地回顾课堂教学知识的重点,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美术语言、形式美法则等方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全方位评价,最终形成对自我创作的正确认知。
(二)学生互评
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不同的认识,帮助创作者发掘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对同学作品的赞赏、提出中肯的建议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情感沟通,鼓励发现他人的长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素养。
(三)家长评价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常常被忽略。据研究显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门主要诉诸视觉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可收获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帮助其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继而鼓励、支持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创作活动。
(四)教师评价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该起到提升总结的作用,这是“生态式”教学评价不能忽视的环节。教师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展开总结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个体的作业水平,还要整体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创作表现的程度,客观地总结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有效引导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全面、理性地看待美术作品。
三、指向明确的“生态式”评价内容
对美术学习成果的显性认识是美术作品的呈现,但与语文、数学等非图像学科所倡导的高阶思维方式不同,美术学习更强调“视觉思维”的运用。其是美术学科呈现出的独特思维方式,是一种由视觉生发的理性活动,因此在显性成果背后,应有一系列隐性和理性的评价依据。核心素养将学生未来发展取向定义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依据这一阐释,结合美术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等方面独特的培养方式,本文设计了三项适合学生视觉思维构建的评价内容,为建立有效准确、形象具体、客观整体的小学美术作业“生态式”评价提供依据。
(一)以创造性视觉思维为目标的评价内容
“创造性视觉思维”的评价内容,从学生对创造性视觉的欣赏表达能力、创作构思能力、艺术创作能力三个方面来判断学生的创造性视觉思维水平。
1.知识融合下的视觉欣赏表达
在这部分内容中,具体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否主动思考并参与问题的回答,体现积极的学习兴趣;对课堂中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否能够运用到创作中,是否能从作品内容、创作材料和各种创作技术融合运用的角度去评述自我与他人作品创意的不同之处。
2.心象唤起下的视觉图像构思
这部分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个人经验,选择与作业要求主题相关的创作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构思;借鉴他人作品的灵感但不重复。
3.材料选取与美术语言的创意运用
创作中能够使用本节课教师所示范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的一种,体现独特材料带来的艺术魅力与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综合运用主题内容、造型元素、色彩元素等各种创作手法,创造性地表达个体的视觉创意;能汲取思考他人的评价建议,在创作过程中有所调整和改进。
(二)以审美性视觉思维为目标的评价内容
“审美性视觉思维”评价内容,从造型、色彩、构图、材料的美学角度,实现对审美性视觉思维构建的综合界定。主要从对造型原理的视觉思考力、对色彩美学的视觉思考力、对构图形式的视觉思考力、对材料美学的视觉思考力等四方面进行思考评价。
1.造型原理的视觉思考力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年龄与认知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大胆地处理造型的表现。例如对人物的表现,苏少版美术教材中从低年级段到高年级段,每册教材中都有画人物的课例,但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造型能力要求,低年级段要求学生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用较自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中年级段要求学生了解并抓住不同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征,充分表现不同人物的各方面特征;高年级段则要求学生对人物的五官、身体比例进行细致观察、刻画,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不同年龄段的精细变化等,能从造型角度评述美术作品的美感。
2.对色彩美学的视觉思考力
这一部分考查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运用。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根据对色彩基础美学的了解与运用,能够从色彩美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人的作品。
3.对构图形式的视觉思考力
构图形式贯穿整个美术学习的过程,不同年龄段对构图的叫法与要求有所不同,美术作业评价要求学生能够有构图意识并加以运用,能够用基本的构图语言去评价他人的作品。
4.对材料美学的视觉思考力
工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能够体现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材料选择与作品表达的关系,能自主选择与主题内容相关且便于表达的工具材料;能够从材料的角度去评述对美术作品的独特美感。
(三)以文化传承性视觉思维为目标的作业评价内容
“文化传承性视觉思维”评价内容是从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赏析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角度赏析、评述我国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构建包容多元的文化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时将传统艺术置于艺术史脉络中赏析,提炼艺术元素以及道德情感,并引导学生在创作表现时能够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将个人欣赏与见解进行表达或评述。
艺术无国界,引导学生以包容的心态去了解、认识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艺术,感受异国文化蕴含的思想情感;考察、评价学生在创作中能否将中外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情感的抒发方式表现出来,能够用多元的心态看待和评价中外文化艺术。
四、丰富多样的“生态式”评价方式
“生态式”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系统多元的,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在论述美术作业评价时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问答、开放式的问题、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成长记录等,教师应根据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进行评价。
(一)实物评价
结合美术学科特征,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实物小课件,如印制的版画小书签、简单的手绘作品、手工制作作品,而后设置一个课堂作业评价奖励机制,如10次作业优秀+的情况下,即可兑换特色版画小书签等,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二)符号评价
相对于呆板的“优秀”“良好”“合格”等字眼,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动画表情符号更有趣味性,更能够沟通老师与学生间的情感,尤其对待低年段的学生时,具有趣味性的符号评价比语言文字更能激励学生。
(三)评语评价
语言评价并非只有口头评价,书面语言有时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不是面批的情况下,给予学生一段中肯的评价语言,如“你的作品色彩十分丰富”“你的创意让老师眼前一亮”或是“你的人物造型能力较强”等激励性语言,更能鼓舞学生。
五、“生态式”评价成果的运用
“生态式”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从对学习成果的评判到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而将评价结果恰当地呈现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进而提升艺术素养。在长期坚持运用“生态式”评价后,学生的美术作业经过评价的积淀,能够呈现出一定的艺术审美品位,并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加以运用。
(一)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作品对于同龄人来说更具有感染力,他们更能从中体悟作品蕴含的韵味,经过评价与改进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作者、学生、教师共同的思维创意后,将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二)运用于环境布置中
教师可以收集并整理优秀的美术作业,举办小型展览、布置校园环境、营造艺术的校园氛围。例如,针对《美丽的园林》一课的作业内容,由于大单元的构课意识,学生从表现园林的整体布局到园林中的各处细节,如园林中的假山、廊桥等,其中一次作业内容是表现园林中的花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KT板刻制花窗,用以表现花窗的艺术效果,并将作品展示在校园长廊里,为校园增添了韵味。
(三)运用于学科融合中
在布置《实物的联想》一课的作业时,由于实操中工具准备情况不够理想,教师将作业内容布置成将自己的联想以草图的方式绘制在作业本上,并于当堂课进行了作业评价,而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将设计草图进行实物创作。再次授课时,部分3D打印社团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草图作品运用3D 打印技术做成了实物,这足以体现“生态式”评价过程中带给学生的启发,促使他们形成了跨学科的融合思维。
六、结语
“生态式”评价是一种支持学习的评价模式,关注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智力的检测,关注个体主观情绪的表达而非审阅式的定义作业的优良,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乐事,是在美术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忠强.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69-70.
[2]吴娜.灵活运用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式[J].知识文库,2020(23):31+33.
[3]姜华.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学),2021(03):26-29.
[4]何亚妮,梁稚凡,贾宏.小学生美术作业在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9):21.
[5]郑晓峰.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多样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3(10):112.
[6]江天娆.木—林—森,优化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作业的评价模式[J].少儿美术,2024(03):15-16.
[7]徐扬.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探析[J].家长,2023(30):138-140.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审美文化视域下创意思维养成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项目编号:CJK-L20222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晓希,女,硕士研究生,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