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音乐风格特征

2024-06-26 15:15:56刘晓玮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古诗词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形式,其具有行文优美、情感深厚、意境深刻等特点,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瑰宝。在社会艺术形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曲家利用优美的旋律实现了古诗词新唱,这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发展脉络与美学特征,并重点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03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最早出现在欧洲地区,是对抒情歌曲的通称,在19世纪初较为盛行。艺术歌曲大多运用著名诗歌作为歌词,重在体现内心情感,其旋律曲调通常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伴奏一般以钢琴、管弦乐队为主。

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则诞生于20世纪初,其具有诸多特点,一是体现民族风格,具备民族气质;二是富有文学韵味,辞藻丰富;三是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因此受到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较于西方艺术歌曲存在较大不同,主要凸显在其是在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融合中国、欧洲传统与现代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极具中国特色与风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对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有机融合,换言之,它是在西方音乐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耳熟能详的中国古诗词,所创作出的一种艺术体裁,重在反映现实社会、体现人物内心情感,具备较强的民族气质。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发展脉络

在20世纪初,我国出现学堂乐歌,其是一种由国外传入、以西方旋律为主的歌曲,为中国艺术歌曲的最初形态。学堂乐歌大多以五线谱、简谱为主,歌词通常为白话诗,体现出了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它具有两种形式,一是结合西方歌曲旋律进行填词,如李叔同的《送别》,词曲自然融合,歌词富有情感,给人清新淡雅之感;二是由音乐家自行创作词曲,如李叔同的《早秋》、沈心工的《黄河》。在李叔同的影响下,学堂乐歌不断得到传唱、发展,这些作品也为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音乐教育雏形初显。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次出现艺术歌曲,其是从德语“Kunstlied”翻译而来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音乐创作形式造成了较大影响,此时中国内部陆续出现专业音乐社团,这为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与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1]。

在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重要组成。在20世纪初,其钢琴伴奏主要对欧洲音乐风格进行模仿,随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钢琴伴奏也开始借鉴古典音乐风格,将民族音乐成分逐渐加入其中,此时大部分艺术歌曲作品的钢琴伴奏不再以单调和弦为主,不再是重复的歌词旋律,也改变了学堂乐歌的无伴奏形式,更注重钢琴效果的发挥,其音效更为多样,能更好地传递内心情感。

在20世纪30年代,以贺绿汀、冼星海等为首的专业作曲家逐渐涌现,他们不仅具备对西方现代作曲技巧进行熟练应用的能力,也十分熟悉中国民族音乐气质,这使得这些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伴奏时,有意识地将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融入其中。在此时期,钢琴伴奏作品承前启后,不断丰富。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钢琴伴奏体系,此时中国音乐学校开始在收集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处理,有效拓展了艺术歌曲的题材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钢琴伴奏的样式更多,以钢琴家刘聪为例,其大量作品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转变中国艺术歌曲以欧洲音乐风格为主的局面。以刘聪的《故园恋》为例,作品存在较多变化音,常见转调与离调,歌词开头对应着装饰音,以延迟性伴奏为主,改进了拖节奏,通过音的密集程度引领抒情气氛。同时,在和声上,不再运用三和弦,而是大量运用七和弦与九和弦,改变以往的尖锐感,变得缓和、圆滑,这与中国含蓄圆融、中庸和谐的文化十分契合。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更为多元,其创作不再受艺术歌曲的限制。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美学特征

在音乐美学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和”思想越发突出。尤其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上,更注重“和”思想的渗入。通常而言,为带来较高的审美享受,演奏者需要配合歌唱者进行钢琴伴奏的演奏,一方面,演奏者要全面了解歌唱者的风格;另一方面,歌唱者要跟随演奏者的节奏,以此实现演奏气场与歌唱气场的相辅相成。同时,钢琴伴奏也要把控尺度,如果过于热烈,会导致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而如果过于轻柔,又难以将情感完全抒发出来。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重在表达内心情感,对文学韵味更为强调,钢琴伴奏有机结合“和”与“度”,为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更为和谐、包容。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主要发挥三种作用。首先,钢琴为乐器之首,能充分调动听者产生音乐共鸣。钢琴的音色多种多样,通过钢琴弹奏,既能演绎出雄伟壮阔、波涛骇浪的大海,也能演绎出优美恬静、涓涓细流的小溪。在钢琴伴奏的作用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更为丰满、更为圆润,使其展现出独特魅力。其次,在中国艺术歌曲前奏、间奏、尾奏的全过程都会出现钢琴伴奏,能同时补充音乐与情感。以《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例,这部作品的间奏部分转变了音色,首段以琶音、震音为主,而后运用八度旋律音,并以分解和弦作为低音部分,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向外传递出歌曲想要表达的强烈情感。最后,钢琴伴奏统一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诠释出中国文化氛围,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更符合中国民族的审美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交融,这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推动作用。完美结合西方乐器钢琴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使得作品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通过钢琴伴奏,不仅能突出歌曲的中心思想,也能创造艺术美感;通过钢琴伴奏,不仅能塑造歌曲意境,也能对多元文化进行诠释[2]。

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钢琴伴奏的美学特点

1.传统性

所谓传统性,指的是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风格,能体现出东方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如追求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钢琴伴奏也强调和谐,具体表现为琴声与歌声的和谐。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创作上,通常会结合古诗词核心内容与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伴奏进行谱写,将伴奏与歌曲视为整体,突出声部的和谐。在二度创作时,追求人琴合一,即歌唱与伴奏在速度、力度等方面保持一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尺度,追求中正平和。为实现钢琴伴奏价值作用的充分发挥,创作者需要对尺度进行良好把控,做到不偏不倚,在保证旋律与伴奏声部既到位又适中的基础上,平衡演唱与演奏,同时突出和谐感与分寸感。具体而言,钢琴伴奏的重要表现手法即为“和”与“度”,这种传统性更好地展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风格。

2.融合性

我国古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情感。中国古典诗词富有音乐美,通过钢琴伴奏,能将古诗词的意境生动展现出来,实现对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有效传达。钢琴伴奏具有明显的融合性,其源自西方,在我国古代较为罕见,最早是我国作曲家青主前往西方学习归来后,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了创作中。钢琴伴奏融合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曲调,能将情感更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这种深度融合也有效塑造了诗词意境,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彰显出现代审美特点,也体现出中国民族风格[3]。

(二)钢琴伴奏中的中国元素

1.民歌的旋律

民歌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对于音乐作品而言,民歌语言是文化元素的显性特征。具有中国元素的钢琴伴奏能让人产生亲近之感,所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采用了民歌旋律,将民歌的音调、语气、节奏等融入其中,基于民歌语言元素,促进听众与艺术歌曲作品深度交流。以《凤阳花鼓》的钢琴伴奏为例,创作者运用了安徽当地的特色语言表达形式,完美融合了音乐节奏与民族语言,同时,为避免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创作者在采用方整曲式结构的基础上,突出民歌旋律,结合歌曲衬词,调动运用相匹配的伴奏音型,在钢琴伴奏中有效融合了民歌语言。

2.民乐的融入

民族乐器同样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钢琴伴奏主要通过融合、模仿等方式与民族乐器元素相结合,以此烘托意境,形成独特的钢琴音色。例如,《枫桥夜泊》钢琴伴奏在创作中对古筝进行了借鉴,通过演奏琶音的方式对古筝的音色予以模仿,进而采用复调手法与多声部,使声部与织体的连接更为丰富。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作曲家在自主创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有效融合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与钢琴伴奏的方式。例如,我国优秀音乐作品《大江东去》《百鸟朝凤》等的钢琴伴奏都对民族乐器的音色音效进行了借鉴,如琵琶、唢呐以及古筝等,同时,还将演奏风格不同但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民族乐曲融入其中,使钢琴伴奏不仅具备西方弦乐器的特点,也拥有中国弦乐器的特色。

(三)钢琴伴奏的演奏艺术处理

1.音乐表现力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演奏对演奏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钢琴伴奏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考虑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致力于融合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使两者合二为一。所以在演奏钢琴伴奏时,演奏者需要将看似独立的钢琴伴奏部分与歌唱者有机融合,保证钢琴伴奏演奏与艺术歌曲歌唱融为一体。同时,为加强钢琴伴奏的表现力,需要合理运用踏板与触键,其中,踏板的作用在于增加层次感,使歌曲作品更为圆润;触键的作用在于塑造古诗词意境,将古诗词的文学韵味有效表达出来。

在踏板应用上,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和弦踏板。和弦踏板较为常用,其能展现典雅、干净的歌曲形式。以《春思曲》为例,其以和弦踏板为主,主要跟随和弦进行踏板的更换,在运用踏板时,数次果断、急促地更换踏板,能有效渲染急切希望亲人归来的气氛。其次是乐句踏板的处理。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较为押韵,乐句逻辑性极强,按照乐句结构进行踏板的运用,能更好地演绎艺术歌曲,准确表达涵盖的情感。最后,切分踏板的处理也很关键。切分踏板的作用在于延长和声,使作品更为流畅。在运用此种踏板方法时,在一个和弦结束后不会松开踏板,在与此和弦相连接的下一个和弦开始时再将踏板松开,以此加强连贯性。通过切分踏板的运用,能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典韵味更好地呈现出来,但演奏者要在全面了解歌曲作品意境的基础上运用切分踏板,以确保连贯自如,顺畅演绎。

触键应用也是关键所在。首先,手指贴键。在渲染安静氛围、表达忧伤情绪、展现朦胧气息时,演奏者会运用手指贴键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音色利落,且要与演唱者的气息一致。其次,凸显颗粒性。触键时结合歌曲意境,抓紧指尖,确保指肚呈垂直状态,形成具有颗粒感的声音,以此融合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思想情感。最后,触键动作还应果敢有力。触键时手指高抬,下键快,以此表达激动情绪、豪迈气概等。针对大气磅礴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钢琴伴奏演奏中可使用这种方式,通过有力且快的触键,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2.协同一体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钢琴伴奏尤为重要,只有演奏者与歌唱者协同配合,融为一体,才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效果。为实现两者的协同,则需从各个角度推进配合。第一,需要控制声音,结合歌唱者情绪变化与音乐旋律对声音大小进行控制,避免声音过大影响音乐效果的呈现,也避免声音过小影响演唱者的发挥。第二,需要把握速度,歌唱者与演奏者需要深入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背景与涵盖的情感,合理制定起始速度,以此将作品的风格特点有层次、有渐进地展现出来。第三,注重气口处理。歌唱者与演奏者需要准确划分换气口。通常情况下,歌唱者要在保证整体音乐进程的基础上合理换气。演奏者应与歌唱者保持同步。第四,有效传递情感。歌唱者与演奏者需要全面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伴奏织体等各方面,对音乐内涵形成深刻理解,通过准确把握情感处理方式,实现统一。同时,歌唱者与演奏者需要深入探讨作品前奏、间奏以及尾奏,以此高度融合情感。具体而言,为加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力,需要通过声音控制、速度控制、气口处理等,保证演奏者与歌唱者协同一体。

五、结束语

通过钢琴伴奏,能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形象更为丰富,使其散发独特的光彩。钢琴伴奏并非独立的声部,其能起到补充旋律、衬托旋律的作用,可对艺术歌曲的曲调进行更为精确的把控,有效加强歌曲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歌曲的语境之美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钢琴伴奏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仍有很大的挖掘、嬗变和优化空间,对于传承弘扬传统古诗词文化、中国曲调音乐文化和民族审美文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俊博.如何提升钢琴伴奏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以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红酥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75-78.

[2]杨文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及其特点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21.

[3]谭怡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分析与演奏研究[J].艺术大观,2023(17):52-54.

基金项目: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融创与传承”(课题批准号:23031)。

作者简介:刘晓玮(1992-),女,福建顺昌人,硕士研究生,钢琴表演专业。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古诗词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8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40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40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