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第10万台交付:一个“小”车企的转型样本

2024-06-25 16:27:58施然
财经 2024年13期
关键词:湘北精灵定位

施然

2024年6月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香港歌手薛凯琪成为smart第十万位纯电车主。交付给她的精灵#1 BRABUS性能版是smart的一款小型SUV。“这是梦寐以求的儿童节礼物。”一位现场粉丝笑着说。

smart品牌自20世纪90年代创立以来,以A00级微型车市场的独特新奢路线而闻名。五年前,梅赛德斯-奔驰与吉利控股合资成立smart品牌全球公司,标志着smart品牌、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全面焕新。对smart而言,用20个月的时间卖出了10万台车,也是一个品牌发展的里程碑。

01 产品焕新

中国车市卷,smart所在的细分市场尤为卷。中国汽车消费者偏好大空间车型,尤其是近年来汽车价格战导致中大型车价格下探,挤压小型和紧凑型车市场。

为了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smart的第一个动作是变“大”。smart的“大”不是简单的增加尺寸,而是一面推出更大的车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一面维持品牌固有的调性。2022年起,smart在全面焕新后保持着一年推出一款车的速度。精灵#1定位“新奢灵动SUV”,设计风格偏都市和精致;精灵#3定位“新奢运动轿跑”,强调轿跑的操纵性和驾驶表现;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的精灵#5则是有史以来最大尺寸、最大胆、最方正的smart,定位“新奢中型纯电SUV”,使用场景从都市拓展到了户外。

smart全球CEO佟湘北认为,奔驰一直希望把smart品牌推向更广的市场,“过去20年,市场对smart的思维惯性是两座小车,实际上smart从诞生之日起,品牌愿景就是‘探索未来都市交通最佳解决方案,内涵远远大于‘小这个字,新奢、科技和潮趣都是smart的产品标签”。

02 核心资产

佟湘北表示,smart可以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今后产品规划也会逐步实现这一愿望,不论产品大小,认同这种新奢、科技、潮趣生活方式的人群,就是smart品牌的主要客户人群。

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smart全球CMO张明霞透露了一组数据,精灵#1的车主大约70%是女性,30%是男性;而到了精灵#3,男性车主的比例有明显提升,到了精灵#5,预计户外属性会吸引更多男性用户。她强调,smart的受众人群是对生活、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群体,并不局限在男女、年龄这些标签上,“不要把smart想小了”。

佟湘北认为,smart最重要的资产、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品牌,“在技术上,我们不会落后,电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都在发力,并且围绕品牌价值来做,思考我们的用户究竟需要什么,给出适度、有温度的科技,才能享受品牌复利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smart品牌的新定位也渐渐明确:更新奢、更潮趣、更智能。

03 重中之重

在smart转型的五年里,这个已有26年历史的品牌以创业公司的姿态完成了一系列推倒重来式的扩张:产品端,smart推出了3款越来越大的纯电车型;渠道端,smart采取D2C直销代理的模式(主机厂掌握销售权、库存和交付,确保价格统一透明;经销商负责销售体验和售后服务,赚取佣金);服务端,自建充电8分钟最快补充400公里续航的充电网络;技术储备上,smart看重核心技术,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承担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自研。

如此大的投入面前,smart也在寻找新的血液。2023年,天齐锂业宣布以1.5亿美元认购smart Mobility的1760.56万股A类普通股,占股2.83%,smart投后估值约400亿元,市场认为,smart此举除了缓解资金压力,也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除了中国市场,本来就诞生在欧洲的smart更关键的想象空间来自海外。2023年是smart转型纯电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其累计销量67024辆,中国销量42292辆,占比超六成;海外24732辆,占比近四成。渠道上,smart品牌业务现已覆盖27个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扩展至68个城市,近180家门店;在16个欧洲国家和地区设有300多个销售服务网点。

接下来,smart需要持续发力全球化运营并进行新的融资,以支持全面铺开的国际业务。同时,国际市场的表现将影响其在中国的成本分摊以及资本市场认可度。把国内国际协同这张牌打好,对smart这个先天拥有全球基因的品牌将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湘北精灵定位
冬精灵
海底精灵国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欢舞的精灵们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玖两优黄华占在湘北抛秧栽培下的生产优势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2
湘北长豇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2014年1期)2014-03-11 15:09:55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