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陆晓如
在增加油气供应、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背景下,能源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如何增加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如何解决因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两井区块国际合作项目中方经理王廷双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加强对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的财税支持,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对塑料循环利用的政策支持,促进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将吉林油田打造为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促进老油田向新能源转型发展。
促进非常规开发利用
中国石油石化:王经理,您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您认为油气企业应从何处着手?
王廷双:对油气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增加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但是,目前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程度高、含水量高,资源品质明显下降。未来我国油气开发的主体是非常规资源。“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中,低品位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占比达90%以上。
中国石油石化:非常规资源品位总体偏低,勘探开发成本高。在此情况下,如何促进非常规资源的利用?
王廷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对提升我国油气生产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为促进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资源税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在《资源税法》中保留了油气领域的资源税优惠政策,对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油气行业上游税费种类繁多,鼓励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财税支持不足。例如,《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未能差异化对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需要,不利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力度重点工作实施。
因此,建议致密油气资源税比照稠油、高凝油减征40%资源税,免征页岩油、CCUS项目资源税。免征致密油、页岩油石油特别收益金。引导石油企业将减免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全部用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工作,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石油石化:身为老油田,吉林油田是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的?
王廷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集团公司有关新能源业务发展部署,吉林油田把新能源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以绿电、绿氢等为纽带,推动上下游多能互补、全面融合、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深度推进油气田与炼化企业电氢碳协同、加强装备制造与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装备协同、加强金融资本与新能源开发企业的产融协同,着力提升油气上下游企业间协调联动,发挥综合优势培育新能源市场,加快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2023年,吉林油田“双碳三新”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了150万吨。
中国石油石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王廷双: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角度出发,今年全国两会我提出了将吉林油田打造为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议。
一是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明确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加强油气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联动,发挥综合优势,培育新能源市场。二是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建议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空间利用专项规划,出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用地政策,加强油气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用地管理,为后续新能源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三是将天然气开发纳入绿色金融范畴。促进低碳天然气的供应,应深化能源金融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快制定并完善绿色金融支持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评价标准,创设并快速实施新金融工具,细化天然气勘探开发清洁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天然气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塑料循环利用
中国石油石化:今年全国两会,您提出了《关于加强塑料循环利用政策支持的建议》。请问动因是什么?
王廷双: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发展塑料循环利用产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塑料全链条治理,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2022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6200万吨,回收利用量1890万吨,利用率仅为30%,半数以上的废塑料被填埋或焚烧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因此,急需通过构建塑料污染长效防治体系、推进技术工业示范工程、建立健全标准和绿色低碳认证予以解决。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王廷双:首先,建议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塑料污染长效防治体系。一是将目前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量化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二是探索建立多领域约束性最低再生料添加比例、企业自愿性承诺再生料使用比例等制度。在现有车用塑料的基础上,加快在快递包装、农用地膜等领域开展试点。三是强化资源税、环境税等对废塑料焚烧和填埋处置的约束作用,提高回收率和高值化利用率。
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塑料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工业示范工程。一是拓宽绿色金融渠道,考虑开放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发展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的内生动力。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联合石化化工企业共同推动塑料循环利用技术转化与应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出台支持鼓励废塑料循环利用先进产能政策并完善配套政策,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等,助力企业推进技术产业化。
再次,建立健全标准和认证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涵盖废塑料原料、生产、产品、碳排放核算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工艺、设备、三废处理等各方面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推动塑料循环产业各环节衔接与产业化进程。尽快建立再生塑料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认证平台,提升再生塑料在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引领和促进塑料循环产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