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苍穹,神十八“80后”乘组逐梦飞天

2024-06-24 08:22王凌硕占康贺逸舒
党员文摘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乘组李广神舟

王凌硕 占康 贺逸舒

54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54年后的这一天,同样的这片土地,又见证了新一代航天人再创辉煌。4月25日,搭载着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叶光富:“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此次,叶光富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八号乘组奔赴中国空间站。这次出征,距离他首次梦圆苍穹,仅仅过了两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载人航天的迅猛发展。”叶光富说。

对于叶光富而言,他的飞天之路是一场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而拼搏就是他展翅飞翔的有力臂膀。

小时候,叶光富的家附近就有一座机场。仰望蓝天,看着飞机带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从头顶掠过,他充满了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驾驶飞机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

转眼到了高三,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叶光富所在的学校。从小就梦想飞行的他怦然心动。1998年8月,带着心中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叶光富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2000年4月,叶光富来到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接近30%的淘汰率让所有飞行学员惴惴不安。为了能飞出来,叶光富白天晚上都在拼命学理论、练技能。他遇到一个总爱犯的技术问题:飞机着陆方向有点偏。叶光富决心要克服这一障碍。他反复琢磨,推敲动作,甚至经常在梦里操纵方向杆或蹬方向舵把自己惊醒。

后来,在高教机训练中,叶光富因表现优异留校任教。自此,他开启了飞行教员生涯,帮助更多的飞行学员实现蓝天梦想。

2010年5月,叶光富如愿加入航天员队伍,成为一名航天员。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需要在千锤百炼中加钢淬火,在全面重塑中凤凰涅槃。

对叶光富来说,最有挑战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穿上厚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还要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装40千帕的压力。结束训练后,叶光富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被汗水打湿了。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这样的训练已完成了数十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带着他奋战了11年的飞天梦想,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首次建立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

而此次是叶光富首次进驻三舱三船状态的空间站,平台设备设施、实验机柜都成倍增加,操作更具复杂性。面对挑战,唯有更高要求。

如今,乘组三人之间配合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对于乘组内部的相容性,叶光富用“丝滑”一词来评价总结。他非常有信心带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回。

李聪:“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1989年,李聪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一个小村庄里。高三上学期,一场空军招飞宣讲开启了他人生的新航向。当看到宣传片中飞行员身穿蓝色飞行服、戴着头盔和墨镜,英姿飒爽地驾驶战机翱翔天空,李聪感觉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但飞行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妙。第一次体验飞行,当飞机冲上云霄时,李聪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也是天翻地覆。他双手死死把着操纵杆,一动也不敢动。下了飞机,他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我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那天晚上,李聪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家人的期待,想起自己无数个挑灯夜战努力学习的夜晚。“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一定行!”他不断给自己打气。

当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后,李聪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最终,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他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

然而,随着学习训练的开展,李聪意识到,原来航天员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炼。

“考核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考核。”李聪说,航天员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被教员看在眼里,体现在评价中。为此,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不管是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考核或是体能锻炼,大家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飞向太空就成为李聪奋斗的目标。

沙漠里,李聪跟着战友们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晚上冻得睡不着,大家胸前烤着火,背后凉飕飕。白天热得受不了,他们的皮肤被太阳烤得生疼,嘴唇也干得脱了皮。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航天员在地下室里度过72小时并完成测试。李聪和队友相互鼓励和提醒,想尽各种办法来对抗困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帮扶,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回忆起这些经历,李聪感觉颇有成就感。

新一轮的训练和选拔后,当李聪听到神舟十八号乘组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时,内心既欣喜又坦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是势不可挡的。”他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段话。

李广苏:“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莫大的幸福”

江苏沛县,是航天员朱杨柱的故乡。1987年,李广苏也生于此地。

在邻居们的眼里,李广苏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在家种地,还要照顾他们姐弟三人。

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遍学校,李广苏也想试一试。经过几轮选拔后,他最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

李广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体验飞行时的场景——

看着一架架载着新学员的飞机从跑道上滑行起飞,翱翔天际,在塔台外等候的李广苏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当一位战友从飞机上下来,所有学员都围过去问:“飞行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位战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兴奋和骄傲:“太刺激了,特别棒的感觉!”李广苏深受感染,迫不及待地想开着飞机到天上转一圈。

可当李广苏满怀期待地坐上飞机后,飞机在气流中的颠簸以及机舱里泛起强烈的汽油味,让他忍不住涌起一股恶心的感觉。他想:“这下完了,如果这时吐了,可能会面临停飞。”

李广苏一直强忍着眩晕感,努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浑身憋得直冒冷汗。一下飞机,他直奔卫生间狂吐起来。

之后的那段日子,只要飞行训练时做横滚动作,他的胃里就一阵翻江倒海。尽管如此,李广苏没有退缩,凭着强大的毅力,终于慢慢战胜了晕机反应。

后来,李广苏分配到空军某基地飞行,正式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李广苏积极报了名,通过了一关又一关近乎严苛的选拔。

2020年9月,李广苏成为我国第三批18名航天员中的一员。从入队到完成考核,总共两年三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

理论学习时间紧,节奏快。他们一边要学新课程,一边要准备已学完课程的考试。李广苏上高中时是文科生,理工类课程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符号,对他来说如同“天书”。

怎么办?李广苏决定沉下心来,攻克理论学习这道难关。他利用课后时间,从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进行攻破,一点点地“啃”。他见缝插针跟战友们请教,并反复刷题加以巩固。

在理论学习期间,每名航天员都拼尽全力。每个深夜,航天员大队公寓里都是灯火通明,零点前基本没熄过灯。

李广苏当然也不甘落后。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成绩离满分还有点差距,李广苏就一边请教员给他加练,一边在公寓里的桌面式模拟训练器上反复练习,详细记录成绩并分析每次训练结果,最终取得满分成绩。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当李广苏得知自己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时,他无比兴奋地说:“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莫大的幸福。”

(摘自中国军网)

猜你喜欢
乘组李广神舟
“博士乘组”奔赴苍穹
天宫热闹啦: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天宫
神州十四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广的故事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