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
[摘 要] 以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的接受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唐代文学“走出去”的问题,结合中日文学思潮、社会文化变迁等现状进行分析。突破单纯的文学范畴,白居易闲适诗对日本的文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跨文化阐释下的域外接受角度,为国内白居易研究与唐代文学研究做出新的拓展,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历史借鉴和观察窗口。
[关 键 词] 白居易;闲适诗;接受;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23YZ34);2023年度陕西省外语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23HZ0911);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SGH22Q238)的研究成果。
长安文化是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的盛世文化,以白居易诗词文学为代表的汉唐文学在域外传播中极具价值且影响深远。白居易的诗歌涵盖了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田园诗、咏物诗、闲适诗、题画诗等。本文主要研究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的传播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对文学、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影响问题,尝试深入细致地研究白居易文学在域外,尤其是在日本的接受与影响。
一、国内外白居易闲适诗研究现状
以“白居易闲适诗”“日本”为关键词,共搜索到学术论文30篇。目前国内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关于白居易闲适诗的创作分期研究。如:史素昭总结白居易前期闲适诗以做官之余的悠闲之乐与对官场险恶的忧心矛盾特点为主,后期以知足保和为主要特点。张金亮则将其闲适诗的创作划分为:初入官场的“兼济之志”与淡泊名利;为母服丧居于下邽远离官场的解脱与倾心田园;贬至江州的安于“独善”;外放杭州的闲适淡泊四个时期。第二,关于白居易闲适诗中蕴含的思想及人生观研究。如:赵荣蔚认为白居易后期的闲适诗体现了诗人“游戏人生和沾沾自喜”以及“明哲保身”的心态;徐芳认为白居易文学的渐变过程可分为:儒家思想的积累期、彰显期、调适期、圆融期。第三,白居易闲适诗中体现的艺术特征研究。如:祝德纯总结白居易的闲适诗具有诗意含蓄、自然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白居易闲适诗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如:朱宏恢认为白居易闲适诗立足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志趣;李寅生认为闲适诗的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第五,白居易闲适诗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刘洁认为白居易闲适诗是审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流变及对他族文化构建意义的典型案例,提出“不适之适”是日本平安朝时期文人接受白居易闲适文学的重要分流点。
1950年至1960年期间,日本学者对白居易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其作品的“现实主义”和讽喻意味。1980年以后,研究热点逐渐开始转为闲适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肯定“兼济”,认可“独善”,认为闲适诗不仅仅在穷境中创作。如:丸山茂将白居易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与闲适诗的创作相结合;川合康三从历史、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探讨闲适诗的创作缘由。第二,认为白居易闲适诗的分期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如:芳村弘道从“穷则独善其身”的“穷境”出发,研究白居易216首闲适诗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将闲适诗划分为“退居下邽”“江州、忠州时期”“杭州时期”三个时期。第三,总结白居易的世界观基于儒家,人生观基于老庄,生死观基于佛家。如:花房英树认为“儒释道”三者对于白居易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第四,闲适诗并非单纯书写“闲适”,而是排遣内心的忧闷,体现着“不闲适”。如:下定雅弘认为白居易的思想一直在“独善”与“兼济”、“退隐”与“出仕”之间徘徊。
综上所述,国内的白居易闲适诗研究,其范围主要集中在创作思想、人生观、艺术风格和意义等方面,忽视了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偏重于宏观审视,缺少依托文本分析的微观研究。其中,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审视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的接受与影响的学术论文仅有1篇,且局限于日本平安朝时期。日本对白居易闲适诗的研究较多关注社会背景、诗人性格以及对闲适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和视角着眼于微观研究,相对缺乏对平安朝时期及后世文学的影响、文化及价值观构建等宏观角度的研究。
二、日本文学对白居易闲适诗的接受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白居易全集》中共收录闲适诗216首。“讽喻诗”体现其兼济之志,“闲适诗”体现其独善之义。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古典和近现代两个时期。
(一)日本古典文学的接受
日本《和汉朗咏集》共选录唐诗234首,其中白居易的作品多达139首。《和汉朗咏集》中收入大江维时编的《千载佳句》,其中共收录《题新馆》《对镜》《偶吟》等白居易闲适诗12首;日本平安文学代表《源氏物语》《枕草子》中也有大量引用白居易闲适诗的痕迹。近世时期,尤其是江户时期古文辞学派的兴起,白居易诗歌的接受度降低,这一时期日本诗坛对白居易诗的接受不再局限于闲适诗,范围扩大至感伤诗和讽喻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日本平安朝汉诗中多被沿用,例如:岛田忠臣的《闲适》、菅原道真的《田家闲适》《闲适》以及藤原周光的《夏日禅房言志》中均引用了白居易的闲适诗。岛田忠臣54岁时写下《闲适》汉诗:“无心未必镇弹琴,有眼何因久封林。安卧息心兼合眼,兴来时与竹风吟。”在此汉诗中,“无心”“未必”“有眼”等词都是在《白居易文集》以前诗歌中就存在的,闲适这一主题和想法都是仿效自白居易的闲适诗。
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和朝诸公大臣”和“诗仙”。他直接引用“闲适”二字的诗歌共2首。第一首是《田家闲适(屏风画)》,菅原道真48岁作于京都,此汉诗前六句描绘的是屏风画中的风景,后两句描述悠然自得、受儿孙爱戴的闲适之人将此屏风画挂于书房中的景象。第二首是《闲适》,菅原道真55岁作于京都,此汉诗描述在官场中身心俱疲的自我从官场隐退后逍遥自在的生活。诗句中的“行路难”取自白居易乐府诗之名,主要咏诵离别官场的无可奈何。以上两首汉诗,都是受到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以此为模板,结合屏风画所创作的诗歌。主题围绕白居易的“闲适”展开,因此在平安朝时期,主要体现在屏风画的主题中。
藤原周光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贵族和文人,在文学圈中以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著称,被誉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藤原周光的诗歌中也有以“闲适”为主题的诗句,如《夏日禅房言志》,此汉诗是藤原周光自己追求“闲适”所作诗歌,其中“闲适”“午茶”“半酣”“琴酒”都是只有白居易诗歌中使用过的诗词,由此可见其诗歌受到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
(二)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接受
日本近现代时期是白居易闲适诗余韵延续的接受过程。石川啄木是日本近代诗人,素有“短歌之父”的美誉,他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喜爱汉诗。迄今为止诸多的先行研究曾多次指出,他的日记和书信中均记载了他熟读《三国志》《水浒传》以及白居易、杜甫的汉诗及《唐诗选》《三体诗》《宋元明诗选》等作品。另外,他的主要著作《一握之沙》中的许多短歌曾受到唐诗的影响。
石川啄木与白居易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共鸣。首先,在诗歌创作方面,石川啄木和白居易的诗作都显示出质朴自然的风格,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情感和生活的真挚关怀。其次,石川啄木和白居易在诗歌中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人情世故的关怀方面都有着共通之处。同时,在对世俗纷扰和生命价值的反思过程中,石川啄木和白居易都追求超脱尘世、淡泊清雅的生活态度。石川啄木在其诗作中表现出对生死、人生境遇和情感志趣的思考,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命价值和时间流逝的挣扎和思索,以及对存在与离别的深刻感悟。白居易的诗作也常常表现出对于生老病死、世俗纷扰的冷眼观察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他在诗作中体现了淡泊清雅、心灵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三、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白居易的闲适诗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抒发于日常琐事之中,表达着对世间繁华和安乐的思考和感慨。
1.白居易闲适诗对茶道艺术的影响。白居易闲适诗中不乏以茶和茶道为主题的诗作。这些诗作不仅赋予了茶香以生活情趣,更将茶的品饮过程融入一种深邃的精神体验,贯穿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虚静的哲思。日本茶道注重的是茶道中的宇宙。茶与自然结合的深度,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亲和力,更是文化信念和自然崇拜的体现。白居易的闲适诗通过深远的艺术感知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宁静淡定、崇尚简朴、注重内心体验的生活态度,与日本茶道所倡导的“和敬清寂”理念不谋而合。
2.白居易闲适诗对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白居易闲适诗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自然景色、闲适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写,这些作品对日本的园林建筑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的园林建筑强调通过景观、建筑和植物的布局来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这与白居易诗作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理念是相契合的。
3.白居易闲适诗对日本书画艺术的影响。在书法与绘画艺术中,白居易的诗作多反映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日本书画艺术也强调内心的宁静、柔美和自然之美。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然景色、花鸟、山水的意境,常常体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与白居易诗作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理念是相契合的。
总之,白居易的闲适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日本文学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渗透到日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之路。白居易的闲适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思想影响
1.白居易闲适诗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思想。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注重和谐相处和礼义之道。白居易的闲适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对人生的淡泊和对隐逸的追求,呼应了儒家强调修身养性的理念。这种对自然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净化,在日本思想中得到了认可和发展,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
2.白居易闲适诗还体现了佛教的出世思想。佛教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清净和解脱。白居易的闲适诗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出世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心态。这种出世思想对于日本的禅宗思想有很大的影响,禅宗在日本的发展中受到了白居易闲适诗的启发,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和哲学体系。
3.白居易闲适诗还体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之道,主张虚静无为、隐逸追道。白居易的闲适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思想对日本的文人墨客和文人格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白居易闲适诗对于日本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儒家、佛教和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上。他的闲适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华,对于日本国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突破单纯文学比较分析,窥察白居易闲适诗传入日本的流变与影响,跨学科、跨地域地深入研究文学、园林等文化影响问题,深化唐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的学理性,为陕西地域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从传播学、文学、译介学等角度探索其诗学思想在外域的传播与影响,进一步具化白居易闲适诗中知足保和的人生观、闲静适世的志趣观,诠释其文学的当代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日本平安文坛对白居易闲适诗的新型接受与民族文化构建借势[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137-148,203-204.
[2]池田功.石川啄木与中国古典文学[J].明治大学教养论集,1994(1).
[3]赵林芝.日本学者埋田重夫对白居易闲适诗的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87-91.
[4]埋田重夫.白居易研究:闲适的诗想[M].王旭东,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
[5]毛妍君.白居易闲适诗中的佛教意境[J].中国宗教,2006(6):36-37.
[6]殷海卫.白居易居洛闲适诗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38-142.
[7]胡唯哲,杨衍亮.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白居易诗歌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9-57.
[8]下定雅弘,李寅生.解读《长恨歌》:兼述日本现阶段《长恨歌》研究概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2-81.
[9]王玉华,赵海涛.二十年来中国菅原道真汉诗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7(6):42-50.
[10]韦立新,彭英.菅原道真与佛教渊源考[J].日本问题研究,2014(5):10-17.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