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融结与完善

2024-06-24 08:28武颖
名家名作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主义人类

武颖

[摘 要] 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是两个相关的哲学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超人类主义为迈向后人类主义提供了思维和方法。《超人类》是美国科幻小说名篇,首先,按照历史、社会、人文思想的发展,斯特金梳理了超人类主义发展的合理性;其次,结合人格和道德概念,论证说明身体、科技进步与精神进步携手并进的必要性;最后,用“完形体”概念强调在未来发展中融结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超人类主义;《超人类》;融结;完善

在后人类时代,人类将不再受制于自然,相反他们会成为自然的控制者。“超人类主义加速创新,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人工智能和技术完善了我们的思想和身体,使我们变得更好,尽管并无本质区别。与后人类摆脱血肉之躯不同,在这里,肉体被净化,以满足人类理性的期望。”[1]

本文拟在之前学者讨论的基础上,选取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 1918—1985)于1953年出版的小说《超人类》,梳理反思超人类主义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

一、回望:人类范式的演变

“超人类主义中的 ‘人文主义 提醒我们,这种哲学源于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启蒙人文主义倾向于将教育和文化完善作为改善人类状况的手段,而超人类主义则利用理性、先进技术和科学来创造性地改造人性。”[2]作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物种,人类在不断地进化。从自然系统驱动的进化到人类社会竞争产生的推动力,从而实现自我命运的觉醒高潮。

(一)停滞与保守的教育

人类经历过无知和落后的阶段,随着知识理性的出现,人类开始被教育规划,向“完善”靠拢。《超人类》中,凯先生是一个“好父亲”,他为女儿艾莉西亚和伊芙琳营造了一个无比纯净的环境。他们独居在山丘上林木深处的一座大宅里,拒绝与外界沟通与来往。封闭的圈子形成了他们生活的整个世界,小女儿伊芙琳无法主动接收外来的教育和信息,她只能听从父亲和姐姐的安排,按照父亲的意思行事。“他们没教过她阅读,只教了她如何倾听和服从。她也没有学会质疑,只知道接受。”[3]在近乎专制的苛刻教育下,凯先生命令女儿们摆脱身体所带来的低级想法,完全向往着高级的、智慧的、纯洁的精神。

个体发生学是系统发生学的简要概括。我们已经指出,在进化过程中,从非人类的祖先进化到人类,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使非人类的祖先一变而为拥有语言、推理及情感的整体的人,这个整体人无法再分化成各个简单的部件进行解析;这个飞跃的过程到底如何,至今仍然是个谜。从胚胎发育成婴儿、成长为未成年人、再逐渐成年,这个过程也有相似的飞跃:最初只是一组有机的分子,它们渐渐拥有意识、理性、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及主观的情感;但这一飞跃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同样一无所知。[4]

与凯先生的保守教育不同,“他就是一只野兽,在人世间低人一等。但多数时候,他是一只远离人世的野兽,他属于树林。在林子里,他就像一只真正的野兽般从容。他像野兽那样猎杀,既不是为了快感,也不是出于仇恨。他像野兽那样进食,不挑剔,且吃得适量(前提是能找到吃的),从不过饱。他像野兽那样入眠,既睡得香,又睡不死。他的睡眠习惯与人类相反,人类是为了逃离现实而入眠,野兽则随时准备醒来进入现实”[3]。普拉德先生和太太是傻子的“启蒙者”,在农场生活的五年,傻子被迫接受着外界的影响,他一直没能学会听懂话音,而是直接接收和筛选其他人的想法,赋予想法以语言的形式(语言交流产生思考)。起初他的意识与内在的它还没有建立联系,但是在接收了伊芙琳的召唤后,它开始尝试使用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内心的感应为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在纯粹的下意识反应中,身体似乎总是率先醒悟,比意识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傻子和伊芙琳安静地体验着对方的生命,在爱的召唤下,以极大的代价摧毁了凯先生的专制教育。

(二)唯理与种族的偏见

1620年,一群英国的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前往美洲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但途中遇到风浪,最终停在了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为了在这个并非英王特许的地方顺利殖民,殖民者制定了《五月花号公约》,他们“不以英国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本身为中心,这就是美国独立精神的源泉”[5]。早期来到殖民地生活,开拓这片新大陆的人,有贵族、官僚移民、异教徒、穷人、罪犯、黑奴等,他们大多属于边缘被排挤的人物,迫于无奈,最终选择来到这个“理想之国”。

凯先生和伊芙琳去世后,艾莉西亚(凯小姐)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后,遇到了傻子/龙之后的完形体,并展开了对他们三年的改造。“她对于什么是‘对有一种奇怪的见解,对于什么是‘错的看法更是错得离谱。但是她坚持自己的想法,想要让我们变好。当她无法办到时,她会觉得那是她自己的失败……”[3]双胞胎布妮和贝妮是黑人女孩,凯小姐安排她们与女仆一起用餐。超人类主义者并不讨厌身体。对身体的局限性不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对身体的仇恨。相反,真正的超人类主义确实寻求使我们所有人改变和改善(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根据早期的进化理论,他们得出结论认为,种族和族裔对人类特征具有强烈的不同影响,这极大地强化了西欧人对种族差异的非科学信念。尽管同样依赖于新的进化科学,但超人主义者并没有表现出种族主义或种族中心主义立场的倾向。事实上,超人类主义者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由相同的基因力量驱动的,被同样的选择历史困住了身体和心灵。”[6]为了寻求代表自我的东西和重建联系的独特纽带,以凯小姐为代表的绝对理性主导的教育机器就必须被制止。

二、当下:人之为人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马克斯·莫尔(他的名字是马克斯·奥康纳)正式确立了一种超人类主义学说,倡导‘极限原则,以不断改善人类的状况。”[6]科技的发展带领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为了获得更强壮的身体和更渊博的认知,人类总是在不断发明工具。斯特金对思维和身体进行了合理化处理,自由意志超越了身体的局限性。龙可以发射信号、提前感知;杰妮可以心灵感应;双胞胎布妮和贝妮可以瞬移……超人类主义运动寻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人类的智力、体力和感官,但是作品中先进的科技手段并没有被优先呈现出来。就像杰妮理解的:“从我对人的了解来看,我觉得只有两种人在不断进步——喜爱深入思考,学习,并学以致用。一种人是出于真正的爱好,但绝大部分人是想证明自己。他们想变得更出色、更富有。他们想成名,掌握权力,受到尊敬。”[3]在一种微妙的处境下,人类存在着变异、变形与重新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我们确实并没有生而具有可执行的抽象的道德理念”[4]。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说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欲望、理性和thymos,其中thymos这个希腊词通常被翻译成激情。激情(thymos)是人的性格中骄傲的一面,它需要其他人承认他的价值观和自尊。它不是一种可以通过物质和标的来满足的欲望——大多数经济学家将效用作为人的动力源泉——但它是一种主体间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地位的承认。”[4]完形体中盖瑞与杰妮之间的矛盾,就是在高扬自我中心的情况下期冀获得别人对他的承认。无论是人类还是超人类,他们都有生存的需求,以及获得被承认的渴望。人类下一步关键的进化方向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身体层面的,不受控制的技术最终会败给教育和人文。要想分清“实然”与“应然”间的转换,就要进一步看清人类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感知间的联系。“唯我论价值观的持有者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却导致一个重度功能失调的社会,人们完全无法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合作。”[4]完形体也许可以在技术、生物或者认知等方面超越人类,但是在情感价值方面他们同样无法摆脱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道德选择,群体冲突最终是由人类本性固有的存在优先顺序的欲望、偏好等所驱动的。作为人类的希普,他的奋斗目标停留在“邀请我在军官俱乐部弹钢琴,让他们亲切地拍拍我的背,以及……在我进来时看着我。我要的就只有这些。当我发现,它不仅仅能消减磁场(已经可以让我成名了),还能消减重力(可以改变地球的面貌),我能想到的只是把邀请我弹钢琴的人换成总统,把拍我背的人换成了将军。我要的东西并没有变”[3]。

不断地进化,终点究竟在哪里?“人类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是超人类主义的核心特征之一,它不仅要求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或如何提高大脑能力的,而且还要对人类大脑进行逆向工程,并从本质上复制它的设计。”[6](库兹韦尔,2002,32)超人类主义是一个相对来说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是“超人类”了。现阶段,人类已经拥有了比之前所有一千年历史还要先进发达的科技成果。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超人类共同管理社会等级结构、美好融洽地生活。“超人类主义摒弃超自然的东西(尽管超验的音符在其中回荡),相反,它强调我们通过理性、进步和存在本身的价值来发现意义和伦理。”[7]以未来科技发展为前提提高改善人体外部能力的同时,人性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不变的东西,相反它会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挑战。

三、未来:交流融结的趋势

融合技术(converging technologies)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主办的一次会议上。随后,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的策划者们又组织了一系列会议,将其作为主题。罗科(Roco)和班布里奇(Bainbridge )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方面,首先提出了几个简单的观点,例如人类的思维水平在意识、效率、创造力和准确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身体和感官能力有限且容易受到意外或疾病影响而出现衰退;人类群体还会因为彼此沟通不畅,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等。因此,他们认为融合技术是聚合了生物、物理、心理和社会要素的变革力量,将极大地改善心智与工具、个人与团队之间的互动,提高人类的感官和身体能力。“我们对人类未来状态的希望,可以归结为这样三个重要节点:即废除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同一个民族内部平等的进步,最后是人类真正的完善化。”[8]人类增强的应用范式——完形体,与“弗兰肯斯坦”式强硬地拼装不同,完形体是巧妙自然地融结。杰妮说道:“我们是一个整体,一种新的人类。我们不是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是进化而来的。我们是下一个阶段。”[3]

一些学者对人类增强的前景提出了以下警告。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声称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想法;比尔·麦基本(Bill McKibben)认为人类增强将破坏人类经验的必要背景;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提出增强会损害人类的尊严。对于超人类主义,马克斯·莫尔(Max More)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要超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人性?为什么要寻求成为后人类?为什么不接受人类的局限而放弃超越?……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观点向我们保证,进步是可能的,生命是一场伟大的冒险,理性、科学和善意可以让我们摆脱过去的束缚……只有运用我们的智慧、决心和乐观精神,才能突破人类的桎梏,达到更高的顶峰。……衰老和死亡是所有人类逃不过的难题……对于外星生物和其他超人类主义者来说,技术克服衰老和死亡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追求。有些人担心,如果没有衰老和死亡所产生的传统生命阶段,生命将失去意义……意义和价值需要不断地创造和打破形式,这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6]

技术似乎预示着无限的可能性。帕伦斯指出,我们可以把自己看作是自我塑造的主体(创造者立场),也可以把自己看作是客体,是别人塑造的感激的接受者(感恩立场)。我们谈论的不是技术本身如何可以成为偶像,而是我们如何使用技术来深刻地改变自己,让我们以可能无法期望的方式去思考和感受。

四、结束语

人类发展的主导维度是由社会关系和制度构成的,而不是生物学和科学技术。“出于单纯野心希望掌控人类本性,或在纯粹意识形态假定的基础上设定人类可以成为的样子,这种冲动实在太司空见惯了。”[4]超人类主义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的预测是真实的或创新的,而是因为它迫使我们反思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技术进步中的文化状况。“猿猴在人的眼中是什么呢?乃是让我们感到好笑或是感到痛苦的耻辱的对象。在超人类眼中,人也应当是这样:一种好笑的东西或者是痛苦的耻辱。”[9]斯特金看到的并非只是单个的生物体,而是作为社会存在的活生生的人类,生物科技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固然重要,但作为价值观主导的人性或者人的本质更是与未来发展的需求有着无限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James Brusseau. Mapping AI avantgardes in time:posthumanism, transhumanism, genhumanism[J]. Discover Artifcial Intelligence ,2023(3):32 .

[2] Jacob Shatzer. Transhumanism and the Image of God[M].Downer Grove,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2019: 41.

[3]西奥多·斯特金.超人类[M].张建光, 译,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7, 2-3, 127,217, 227, 225.

[4]弗朗西斯·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M].黄李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6-177,143, 46,126,94.

[5] 文聘元.美国的故事:美国的历史、文化与地理[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5-6.

[6]Hava Tirosh-Samuelson, Kenneth L.Mossman. Building Better Humans?Refocusing the Debate on Transhumanism[M].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 GmbH,2011:207,31,42,403.

[7] Jacob Shatzer. Transhumanism and the Image of God[M]. Downer 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 Press,2019:40-41.

[8]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M].何兆武, 何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9.

[9]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 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7.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主义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新写意主义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轻奢主义正流行有一种生活态度叫轻奢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