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让每一个人都各得其所

2024-06-24 08:28周熙茹
名家名作 2024年10期
关键词:因素

周熙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价值追求。《论语》中记载了有子的一段话:“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那么“和”到底是什么?“和”的价值是什么?怎样运用“和”的思想呢?

一、“和”是一种状态和秩序

什么是“和”?“和”是一种状态和秩序,它的真正含义就是各得其所,也就是“让各个成分、因素都处于恰当的位置”。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中,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的,具有各自不同的成分和因素,它们是以一定的关系共存的生命共同体。这个关系如果是“和”,那么万物就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共同体。如果这个关系不是“和”,那么万物就不是处于恰当的位置,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纷争,就会有冲突和争执。

和谐社会中的万事万物应当以“和”为基础,处于“和”的状态中,使事物中的各个局部成分各有其一定的位置,都处于合理的地位,发挥各自的作用,构成总体的和。当每一个局部或个体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时,就会形成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也就是“和”的状态。所以,“和”就是各种事物的协调统一,呈现的是事物的不断生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家庭、一个学校,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我们能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二、“和”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单位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就会难以持久和发展。《国语》里面记载了“召公谏厉王止谤”的故事,生动地凸显了这种思想: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当人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再也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路上相见,不敢交谈,只能“道路以目”,以目示意的时候,不再是“和”,而是“同”,“同则不继”。召公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对厉王是这样规劝的: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朦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召公就是规劝厉王要听取不同的声音,要听不同渠道反馈过来的声音。那么为什么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心有所安、和谐共存,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让每个人都能有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厉王追求“同”,他想要的是一种声音,而不是由不同的意见相互调和而形成的“和”,因此“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那么“同”所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文中用了八个字来揭示厉王的结局:“三年,乃流王于彘。”

如果厉王能听取百姓不同的声音,承认不同,能艺术性地把各种不同联合起来,使之和谐一致,那么结局就不会这样。

“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西周末年的史伯告诉我们的: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和实生物”,不同的事物需要彼此协调,才能万物生长;“同则不继”,若万物相同就难以稳定和发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把不同的食物“和”在一起,就可以做出美味佳肴。如果“以水济水”,那么“谁能食之”,史伯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谁能听得下去?

一个单位要鼓励不同员工不断地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地调整员工与他人的关系,根据能力和特长彼此协调,使不同的人都能在单位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促进单位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和谐共生的状态。只有这样,这个单位才能欣欣向荣,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和”的策略与方法

“和”是承认这个世界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同”是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就会十分单调,那么“和”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呢?

(一)要真诚善良地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应当像君子一样真诚善良地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只为追求真理,相互规劝帮助,不能像小人那样一心谋利,一味附和,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知和而和”,只说好话,不说真话,应像《论语》里说的那样“以礼节之”。君子内心坦荡,为了社会的进步,他不会一味地附和,而是会真诚地表达自己不同的声音,只要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都可以。小人则是为了自己,为了个人的利益,只会一味地附和,使他人只听到一种声音,没有不同的意见。只有一种意志和声音,就不利于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进步。

那么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呢?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要有真诚和善良的态度,它是表达不同意见时非常重要的品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人和我们的看法不一致。那么我们如何合理地表达我们的声音呢?我觉得表达不同的声音时,内心应该是真诚和善良的。首先要确保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和理解的,不是斗争,而是真诚和善良的表达,这就是“和”的精神。

例如,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拍摄一个纪录短片,对于其中的一个剧本片段我有不同的想法,我和同学之间有了争议。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和”的精神,我在表达时就先肯定了对方的观点,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解释原因。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避免使用攻击性或伤害对方的言辞,使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表达处在一种“和”的状态。我心怀善意地说真话,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也引起了同学的共鸣。我们一起对剧本进行了反思和改进,让拍摄计划更顺利,结果更完美。

真诚和善良地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是为了争论或指责对方,而是以建立共识和互相学习为目标,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够传达我们的观点,又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的心是正的,是为了彼此更好地完成任务,当我们真诚善良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他人也会回报我们以真诚和善良,就会“和”。

(二)要使不同的因素和谐共存

要促进万事万物更顺利地发展,我们就需要做到“和”,善于使不同的因素和谐共存。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因素各自的特点,使之成为可以相互促进的有益资源。比如一个团队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应合理调配,让不同才能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各得其所,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每次感冒的时候,我都会去买“桂枝汤”喝。“桂枝汤”里的桂枝据说是用来解肌的,是给我们的体表提供气血来攻打外邪的。当我们的气血都被调集起来去攻打外邪的时候,我们的体内就空虚了,这个时候桂枝汤里的另一味药“白芍”就充分发挥了“和”的作用。白芍可以直接给人体补充气血,也可以把攻打外邪多余的气血往身体内部收一点回来,让身体达到一种“和”的状态。

一个药方里面的各味药和谐共存,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一个集体中的每个人也是可以和谐共存,让这个集体更有力量。比如我们小组里有擅长策划的、有善于摄像的、有善于剪辑的、有善于编剧的,我们的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能很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就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团队要和谐,使一个集体中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或因素和谐共存。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征。首先,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为每个因素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它们,进而去思考如何让这些不同彼此协调,各得其所。

其次,我们要积极寻找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点和联系,通过沟通与协商,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这样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关系,促使它们之间和谐共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制定一些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这些因素的发展。当这些规则和制度是公平、公正的,是以尊重他人为原则的,那么就会很容易找到协调彼此不同的平衡点,就可以确保每个因素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就能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生态。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些规则和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和需求,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确保不同因素之间与时俱进、和谐共存,适应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

(三)要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和”

大千世界实际上形成的是一个“和”的世界,我们应尊重客观世界的“和”,不要人为地加以破坏,不能滥捕滥杀,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每年我们有为期三个月的禁渔期,就是为了保护“和”的生态。2022年的3月1日到6月30日,浙江省农业厅发布了八大流域禁渔的相关规定,就是为了在春季繁殖季节到来之际,保护重要鱼类资源,让万物自然生长,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和”。

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自然世界有其独特的运行法则,这些法则构成了“和”的世界。这些基于“和”的规律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和”,就是尊重自然界的生命和生态系统,也是尊重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未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尊重客观自然世界的“和”,就是要尊重各个季节不同的风景。当前的反季节蔬菜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蔬菜,但是这些蔬菜因为反季节,只有其形,而没有蔬菜应有的气和神,也就失去了蔬菜该有的味道,缺乏了“和”。

当我们尝试理解并顺应“和”时,就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盲目破坏和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要善于创造各种各样的“和”

我们应善于创造“和”的生态,善于把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生成新的、更美好的东西。因为水加水还是水,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土加上水,使之成为泥,可以垒墙筑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比如炒青菜,因为青菜本性偏寒,所以做菜时我们应加入大蒜使之调和,让寒性不那么大。或者我们在吃螃蟹的时候,佐以黄酒,使螃蟹的寒性得以中和,有益身心健康。类似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非常多,我们应善于认识和运用。

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我们有下面一些方法:要学会倾听与理解对方,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避免过于固执己见;要通过积极互动和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双赢;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通过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理解对方。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我们可以做的是: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进行充分宣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参与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当然,无论是和谐关系还是和谐环境,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四、“和”要以礼为贵

我们都知道“礼之用,和为贵”。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和”,不能不讲原则地追求“和”。孔子说:“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和”而忽略分别,没有了距离,乱了规矩和次序。

我们都知道,当老师和学生之间过于随意,老师没有了老师的威严,学生没有了学生的规矩,整个课堂就没有了秩序,虽然有了师生之间貌似的“和”,但是课堂的秩序和节奏就乱了,课堂就不和了。同样的,父母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但是父母跟孩子再亲密,也不能没有正形,要以礼节之。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所以,要用礼来节制“和”,让“和”恰到好处,不拘迫,也不至于放纵。

人的一生既需要与你和的人,也需要与你同的人,更要有一些与你不和也不同的人。他们的存在是在提醒你,让你知道有些人就是与你不一样。我们不要追求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说:“未可也。”如果一个人被所有的人都说好,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好好先生,见好人他假装好人,见坏人则与坏人同流合污,这样好人坏人才会都说他好。我们要追求的是好人都说你好,坏人都说你坏,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好人。

徐文兵老师说,每个人都应有三贵:贵生、贵自知之明、贵和。我们要贵和,要学会“致中和”,善于调和自己的心情和环境,使之没有过与不及,保持恰如其分的自在和安详,与这个世界上各种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人和谐相处,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因素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展会经济的“三实”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桥梁伸缩缝损坏因素与加固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