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华
【文物名片】
诰命坊,位于正定县王氏双节祠内,青石质地,建于民国9年(1920年),是王士珍为其生母丁氏、养母刘氏立的节孝坊。丁、刘两位女子,都是豆蔻年华嫁入王家,又都在20岁出头的年纪守寡。两位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夯实了王家风雨飘摇的基业,将王士珍培养成国之栋梁,留给后世一段感人佳话。
王氏家祠 双节凌霄
正定中山西路上的王氏双节祠,坐南朝北,临街的门面并不大。现存祠堂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青瓦硬山顶建筑,设正脊和博脊,中间设石券大门。院中央四柱三间的青石“诰命坊”,是古城正定百余座牌坊中数量不多的幸存者。牌坊正中石匾额上,镌刻楷书大字“诰命一品夫人王母刘太夫人丁太夫人节孝之坊”。穿过石牌坊,可到祠堂正厅。正厅外侧原有耳房一间,是祭祀时盛放杂物的地方。西院则是师爷蔡寿山的住宅;东院为马号,是饲喂使役人员和看守祠堂等佣人的住处。目前,王氏双节祠仅存大门、石牌坊、正厅及部分西院。
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祠堂正厅内设有牌位龛楼,内供王氏祖宗牌位,四周墙壁上悬挂着超度亡灵的壁画诗文和挽联、挽幛。其中,最醒目的是当时军政名人和亲朋同僚们馈赠的72块手书牌匾。如:徐世昌题的“慈孝恭和”,黎元洪题的“双节凌霄”,曹锟题的“冰清玉洁”,吴佩孚题的“松筠媲美”等。在当时的军政界,上述军政要人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可见王士珍地位之显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王士珍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袁世凯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等职,堪称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从“双节凌霄”之类匾额文字,亦可见两位母亲在这座家族祠堂内的突出地位。
母慈子孝 “双节”荣宠
王士珍(1861-1930),北洋军阀,字聘卿,号冠儒,祖籍正定县牛家庄。曾祖父王朝凤,精于医术,长于书法。祖父王履安是个秀才,工医之外,长于武术。其父弟兄3人,伯父王如松、父亲王如柏、叔父王如云。可叹的是,王如松与王如柏都在20岁出头时就去世了,王如松死于疾病,王如柏死于战场。
王士珍的伯母刘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丈夫感情深厚,两人育有一女。据王士珍回忆录记述,王如松病死之后,悲痛不已的刘氏原本打算追随丈夫而去,幸好被她的婆婆、王士珍的祖母阻止了。老祖母说:“无子殉夫,诚是也。奈余老,及此提抱之女,何况两叔有子,必先嗣长房也。”意思是说,“你没有生儿子,按照风俗习惯可以跟随丈夫而去。但是,你虽然没有儿子,可还有女儿呢!婆婆已经老了,我也需要人照顾啊。你放心,一旦你两个小叔子有了儿子,马上过继给你。”听了婆婆的话,刘氏默默地留了下来。随后不久,二弟王如柏的儿子王士珍出生了。为了不让婆婆食言,二儿媳丁氏忍痛割爱将其转立为长房之子,兼祧两房。从此,王士珍有了两位母亲。王士珍刚出生时,其父王如柏还在世,刘氏作为嗣母,实在不忍心看到一个新生儿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王士珍过继长房之后,并没有马上被接走。
据说,由于生母丁氏奶水不足,幼小的王士珍不得不依靠辅食存活,从小瘦弱多病,难以养活。雪上加霜的是,王士珍4岁那年父亲战死沙场,丁氏突然失去了依靠,独自抚养久病弱小的儿子,深感日子艰难。王士珍的状况,一直让刘氏忧心忡忡。此时,刘氏决定将王士珍要过去自己亲自照顾。她将王士珍带到县城娘家,随后几年时间里,王士珍得到养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早晨起来,刘氏先给孩子推拿按揉,然后精心用药物和食物调理。就这样,尽心尽力地坚持了3年时间,终于将王士珍从垂死的边缘救了过来。后来,王士珍在为刘氏写的事略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乳食不足,早谷食得痞疾。先妣虑其弗瘳,四岁即令过房亲自抚育。早兴晏息,按摩腹背,舒展骨节,并佐以药饵。时历三年,冬夏无间,虽宿疾赖以就痊,而鞠育之艰苦则莫可名状。”——王士珍深知自己这条命是养母从死神手里抢下来的,感激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畿辅才子王树楠应王士珍之命撰写《双节祠碑阴记》时,这样写道:“同治中,刘夫人携聘卿就学城内,遂家焉。”而研究王士珍的尚秉和说:“公幼多疾病,九岁疾已,始入塾读书。”虽然小时候不让大人省心,长大后的王士珍却极为懂事孝顺。本来,刘氏希望王士珍能依据王家祖训刻苦攻读,通过求取功名立足社会。但是,王士珍深知自家的困窘,少年时就毅然选择从军,希望尽早报答两位含辛茹苦的母亲。
那一年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16岁的王士珍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17岁时,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在叶志超推荐下,聪敏好学的王士珍进入北洋武备学堂深造,毕业后回到叶知超部队并在甲午战争中与他一起入朝鲜对日作战。甲午战争之后,清朝开始编练新军,王士珍到袁世凯新军担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正式组建北洋陆军,王士珍担任第六镇统制(师长)。1904年11月,清政府决定以北洋新军为样板,在全国范围内编练三十六镇军队。为此,清政府成立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办,袁世凯为会办,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负责规划。由于练兵成果显著,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兼陆军部右侍郎,官至一品。为了表彰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优秀人才,清廷特封为“诰命一品夫人”。
坚韧品德 岁月之花
王氏双节祠院中央,顶天立地的“诰命坊”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这座三间四柱、单檐无斗拱、纹饰简单的青石牌坊,处处透着简约、质朴。
牌坊上的文字全为楷书,正面主间,首行镌刻“诰命”两个大字,坊眼为“一品夫人”4个大字,末行刻“王母刘太夫人丁太夫人节孝之坊”。两个次间,上首镌刻“率礼蹈和”,下首镌刻“称诗纳顺”,都是赞颂母仪之范、母仪之德的词句,出自南朝梁文史学家沈约的《宋书》。牌坊内侧,正中匾额上阴刻“钟郝垂型”4字,为“大总统”徐世昌所题。“钟郝垂型”出自《世说新语·贤媛》,大意是说钟氏、郝氏皆有德行,相敬如宾和睦相处,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由此喻指妯娌之间相互敬重,和睦相处。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作为祠堂附属建筑的牌坊,意在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如今,全国各地存世的著名牌坊中,与女性有关的大都属于节孝牌坊。可以说,每一座节孝牌坊,都是坚韧品德催生出的岁月之花。正定王氏双节祠“诰命坊”,可谓一部两位母亲的“史诗”,让人对两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从心底萌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