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布衣教育家王锡三

2024-06-24 02:48:18韩托
乡音 2024年6期
关键词:书院

韩托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位仁人志士和文化名流。保定市清苑县(今清苑区)晚清布衣教育家王锡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既不是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名商巨贾,却以修身尽孝、济世利民的悲悯情怀和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授业精神,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股肱之才,得到了上至朝廷大员下到黎民百姓的一致赞誉。

品学兼优“王半朝”

据《清苑县志》载:

王锡三,字受祉,号云阁,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二十二日,谥号恵慤。

咸丰八年(1858年),王锡三乡试中举,后经大挑选为广东知县,因父母年事已高,“以乞养留”,设馆教学为业……

王锡三善于教学,是遐迩闻名的教书先生。曾应邀到莲池书院、深州书院、祁州书院等处教书讲学。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爱生如子,循循善诱。不论贤愚贫富,只要收其门下,均能一视同仁;他讲书主张亲自实践,析诗要求证之人事,不尚空谈。

从教40余载,门下弟子千余人,有数人官至朝廷重臣,人送尊号“王半朝”。最为著名的有蒋式芬(河北蠡县人,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翰林院大学士、两广盐运使)、张志嘉(河北献县人,光绪十五年乙丑科进士)、阎志廉(河北安平人,光绪十六年庚寅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孙绍宗(河北安平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刘振镛(河北清苑人,光绪三十三年丙子科进士,甘肃兰州知府)。另外,还有举人、秀才百余名。可谓是硕果累累,成就颇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直隶督学使、慈禧宠臣徐汇沣重其品学,以“养亲不士,制行一本儒先,所以成就后学甚众”申奏朝廷,特旨赏加五品衔。同年,王锡三病故,朝廷又以“品学兼优”颁旨表彰。

王锡三过世后,曾在其帐下求学的上千名学子齐聚师门,为先生举办了隆重的缅怀、悼念仪式,并捐资为其修建过街牌坊一座,将朝廷御旨“品学兼优”4个镏金大字镶嵌在坊楣正中。保定府、清苑县及附近州县的官吏、士绅,都闻讯结伴入村吊唁,南王庄及周边百姓数千人,也纷纷赶来帮助修墓、抬棺,献供、路祭,以不同方式送行悼念。

品重千秋根孝悌

2013年,南王庄村民在西瓜地里挖出了王锡三墓志铭。洗尽泥土,但见墓志铭二尺见方,青石雕成,小楷碑文字迹隽秀,言辞凿凿。经专家考证,铭文乃清光绪翰林院大学士蒋式芬先生拜撰并书丹。

跟随铭文指引,瞻仰一下王先生的闪光履历:

百善孝为先。从小到大,王先生秉先贤之志,不但学业精进,而且注重孝老侍亲。对待堂上父母,他不但衣丰食足,还讲究热心陪伴、笑脸奉迎。日常生活中,他经常说些奇闻异事和幽默笑话逗老人开心。父亲一生勤俭,持家、耕种终年劳碌,先生唯恐其劳神费力有损健康,在祁州书院主讲时,就把父亲接去奉养。后父亲偶染瘟疾,先生废寝忘食,衣不解带,精心服侍一个多月。学生们劝他吃饭,他看父亲吃过才勉强对付一点儿。母亲晚年视听困难、哮喘严重,先生常常半夜起身端茶喂药、嘘寒问暖,20多年如一日,从无怠慢。父亲无疾而终,先生仰天长号,须发眉毛一夜皆白。锡三敬重长兄。王家家业兴盛,他逢人必说:“皆吾兄所致力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墓志铭上说,“先生秉承亲志,自幼好善乐施。”小时候放学回家,见一个乞丐病倒街头,冻得瑟瑟发抖,王锡三急忙取来皮袄给他披上。同治九年,族中一家人同染夏疫,连饭都没人做,别人都怕传染不敢靠近,眼看遭遇不测。锡三先生亲送汤饭,一天跑八九趟,直到半月后,那家人病好为止。族长王天朗是孤寡老人,王锡三不仅照料他的衣食,还陪他如厕解衣,清扫污秽。老人病后,他一天到晚不离左右,茶饭药汤悉心服侍,直至为其养老送终。他常对人说:“为善不论贫富,亦不计大小,随特量力皆可为之。”

王锡三一生注重民风教化,对孝子贤孙多有褒奖。光绪年间,村民李老连侍奉孀居伯母10多年,如同生母,感动乡里。就题写“奉事伯母,直同所生,逼真孝子,非市虚声”牌匾,以彰其行。

扶危济困,适时施舍,是王锡三始终坚守的嘉行善举。每逢过年,他从外地书院放假后匆匆归来,总是组织家人主动发放白面数百斤,周济那些孤老残疾的贫民,想方设法让那些饥寒交迫的乡亲们吃上饺子。

学宗群圣广甄陶

“品重千秋根孝悌,学宗群圣广甄陶”,是王锡三去世后,弟子们捐建牌坊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对他人品德行的概括,下联是对他学识和教学的阐释。

六经之中,王锡三尤爱《易经》,曾说:“易言天道,吾则弗知其切于人事,尽有衰世之态,正须与诸生扬搉处世之方耳。”他在乡间讲经,随心所欲、妙趣横生,大有庄子“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之状。他对吕新吾的《呻吟语》和薛文清的《读书录》尤为推崇,常说学吕则心境平和,学薛则胸怀豁达。他常摸着心口说:“道何易言?要无负此论。”

“文章千古事,‘济众君子心”作为一名学养深厚的教书先生,王锡三自然是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现有清苑区大庄镇广济桥和高阳县张卜士庄济众桥两篇碑文存世,都是托物言志。桥名为先生所赐,其中都含一“济”字,是他以桥自喻,抒发自己“颇负济人之性,聊存济人之心,愿成济人之事”的济世情怀。两桥名各以“广”“众”二字衬托“桥”字,也颇具内涵。正如广济桥碑文中说:“大庄村为予清苑四镇之一,逢五排十为大集,自秋徂冬为大会,东西数十州县为大道,毂则击而肩则摩,一日而得济者,不下数万人。名以济而不益以广得乎?”其宽广胸怀可见一斑。广济桥碑文假托梦境,想象丰富,巧借桥神之口,抒写己志,极具韩(愈)柳(宗元)遗风。

牌坊上另有一副对联:“设帐四十年,德行一科文学一科;同门数百人,东西千里南北千里。”写的是先生私塾生涯。

王锡三终身以教授为业,门生“布列远近,自三百里内来谒者,道不赍(jī,携带)粮”。单是先生家庙墙上捐资修建牌坊的名单中,弟子就不下千人。无论远近,先生都“无不诲,诲无不尽心”,并资助贫困学子生活费用。无论贤愚,高才生不染名士风流敝习,庸钝者摒除自惭形秽之感。他的门生不乏显贵子弟,但都恭敬谨信,自警自励,有儒者素雅风尚,无偏颇浮嚣之气。

数年间,王锡三教书育人,克己修身,不但对学生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后代也督责甚严。“各束而身勿蹈近今陋习,各洗而心尚其追配前人”,是王家流传已久的家训。正因为一丝不苟的严格管束,才使其子孙成器,家道兴隆。

王锡三到深州书院主讲,时任州守的王杏樵不仅送儿子们去学习,年节回家,还叫二子跟随,叮嘱要好好学习先生门风家法,将来传之子孙。

王锡三素日穿一身布衣,系一条褡袍,肩背粪筐,手执铁锨,偶有闲暇,便到村里村外转悠着捡拾粪便或砖头瓦块。远道而来的学子常因不识闹出笑话,保定莲池书院的“大吏”也曾愕视曰:“子非某,某名吾所震仰,汝何得冒之?”等知道这位貌似乡野村夫的老人就是王先生时,人们更加肃然起敬。

“规矩严而课督勤,讲授皆无移晷。 ”王锡三曾两次主讲深州文瑞书院,书院学生300多人,听说他来主讲,又增加一倍。每天官课一次,斋课一次,学生习文千篇。王先生日以继夜忙着修改,累得手腕快要脱臼也不休息,并挤时间讲解经义和先儒语录以及进德修业方法。有人劝他休息,他说:“人者来学也,欲有所得也,虚此一日则负于人者多矣。且教学相长,吾自乐此不疲也。”

王锡三诲人不倦,唯恐弟子不成器,故规矩极严,“日程不如律则责罚立至。诗文犯规则罚使长跪刻许,虽已曾试高等掇巍科者不少宽假”。但是,他绝非严苛呆板的学究腐儒,而是极具人情味的幽默长者。

教书之余,他喜欢张网捕鱼,每每看到弟子佳作,就用亲自捕来的鱼奖励学生。那些常常吃鱼的学子,科举考试准能得中,为此私塾中就流传着“作文得鱼,卜第于厨”的说法。

每到科考之期,各地生员聚集一处,其中多为锡三弟子,酬答之间必说起先生,都以出自他的门下为幸。就是南方诸省进京赶考的举子,也有人通过关系,怀揣拜帖,慕名来到先生府上,想在考前聆听教诲、“沾沾仙气”,以期能登科高中。

会试之年,朝中早晨发榜,登科告捷的人傍晚就到他家门口,多的时候十数人,少时也有六七人。看着那一个个载誉归来的莘莘学子,王先生常常是心潮起伏、感慨良多,也曾经一度哽咽,老泪纵横……

位卑未敢忘忧国

王锡三终生未仕,身为一介布衣,但他救世济民之心却一日未泯。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曾设立招贤馆,听闻王锡三大名,重礼聘之。

为此,王先生夙兴夜寐,感慨万千。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察政务、考历史、废寝忘食个把月,写成了治国安民十策:“务农桑以固邦本;重学校以正人心;清刑狱以息争讼;崇节俭以端风化;除捐纳以防倖进;禁赌博以弭盗贼;禁酒酤以储粟米;裁冗费以轻赋敛;修武备以戒不虞;禁传教以防邪惑。”交于总督大人。这一章章浸满汗水与心血的治国良策,条条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曾国藩看后大加褒扬,称“有关本计,粹然儒者之言!”

光绪三年(1877年),冀中大旱,王锡三写下《救荒论》,号召同志之士济时救灾、兴修水利,引唐河水灌溉农田。他竭尽全力,考察地势,招募民工,思虑筑坝引水事宜。事成后可以浇地数千顷,方圆十几里的庄稼大灾之年都没歉收。工程费用数百缗,均由他一家承担。此外,他还效仿朱子“常平法”,用二百聘金买谷若干,夏买冬卖,稍加利息,以备急用。

光绪十六年(1890年)水灾,京津地区一片汪洋,良田尽毁。王锡三急纾国难,为了救济灾民,他吩咐家人初一、十五开仓赈灾,按户半价卖粮。恐粮食放完村民仍衣食无着,又招集织户70家,每家给钱五千,说定灾后偿还。如此行事,村民均未流离失所。灾荒过后,他把借贷字据全部烧毁,宣布不再追讨。事后,人们方才醒悟:原来先生是以“利息”催人自立,不要坐等救济。

这一件件一桩桩孝廉立身,诲人不倦,济世利民的善行义举,充分展现了王锡三爱国忧民、兼济天下的高尚品质和士大夫精神。

正如门生阎志廉先生在祠堂碑中所说:“先生殁矣,其流风余韵尚足系人心于百年!”

猜你喜欢
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12
明代书院与心学践履:湛若水《大科训规》析论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4:56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06
福州西湖书院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办好书院 造福农村孩子
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5
书院讲习一例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