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
榆钱是榆树的荚果,初绽时青绿绿、圆亮亮的,如同串起来的一枚枚小铜钱,故而得名,因它与“余钱”同音,民间有“吃了榆钱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满眼的绿色,嫩绿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勾得人食指大动。春色可餐,榆钱亦可餐。从古至今,榆钱都是一种天赐的好食材。
榆钱
[宋]彭汝砺
林外溪头榆荚钱,风吹个个一般圆。
浑疑萍叶轻分去,恰似苔花碎接连。
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榆钱是诗意浪漫的,俏皮的风儿把青青榆钱吹落到湖水里,轻漾在初萌的三两片小荷间,宛若那点点星星的苔花。小小榆钱,其实不仅连着诗人的心,也连着世人的胃,作为一道菜,它征服了不少人。
榆钱的吃法非常多,可蒸着吃,可煎着吃,可做榆钱粥等。
取“余钱”的吉祥寓意,人们常在房前屋后种植榆树,榆钱也就成了一种常见且易得的应季食材,在非常时期还被当作救命粮。常见、易得、可食,再加上读音吉祥,榆钱自然而然地成了文人创作常用的题材。很多文人借写榆钱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如:
由于榆钱的新鲜期很短,如果错过了,它们就会变黄变干,无法食用,所以也有很多文人借用榆钱感时伤怀。如:
意为:不管蠢笨和聪明的人,都晓得豆吃多了增加体重,榆钱吃多了会昏睡,合欢和萱草是能解忧的。
后人常用“榆瞑豆重”这一成语来形容人本性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