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航
烟雨迷蒙的江南,白墙黛瓦。回眸时光深处,千年岁月悠悠。依稀见,有一群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低吟浅唱,唱那晓风残月,唱那锦绣繁华;他们泛舟江上,高歌一曲,唱那仄仄平平,颂那家国远长。哪怕远隔千年,那些抑扬顿挫的小令,依旧掷地有声,直抵人心。他们那独有的声韵,流传了千古,至今仍在回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一种繁华叫“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漫步于杭州,眼下正是万家灯火通明,参差十万人家,看这市井人声鼎沸,他不禁低声吟唱,杭州城的富庶与繁华,尽显笔下。一首《望海潮》由此传唱千古。宋词之所以动人,想必应如是。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有一种豁达叫“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春日出游,泛舟长江,风雨忽至。一旁的朋友深感狼狈,且看东坡,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许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洗礼,才会如此淡泊宁静、乐观豁达吧!一首《定风波》,由此脍炙人口。宋词之所以流传,我想应如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有一种豪放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醒了,起身,寻剑。霜冷露寒,人仰马翻,哀嚎遍野,尸积如山。营中一个身影,在灯火的映影下舞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口闷酒,叹叹叹!“想当年,沙场秋点兵……”一首《破阵子》由此流传千古。宋词之所以隽永,我想应如是。
《梦里不知身是客》这本书,讲述了19位代表性词人的传奇故事,以“词人+作品”的方式,带你走进宋词,走进中国人心中千年的文化沉淀。这里有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有乐观豁达的文人风骨,有这片土地上沉淀的文化精华。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浙江新昌县七星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从《梦里不知身是客》中截取三个典型的词人及作品进行描写,与大家共享这份“饕餮大餐”。
习作分为三个部分,写出了宋词动人、流传和隽永的原因,尽情挥洒自己的所思所悟。三个小标题引用词句,更是锦上添花,增添了作文的文化底蕴。
(指导老师: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