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琳
一个人做什么最孤独?网络上有一份排行榜,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游乐园都榜上有名,而“一个人做手术”位列榜首,大家称其为“第十级孤独”。现实生活中,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城市里为生活打拼的异乡人,当他们突发疾病,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时,他们渴望有人陪在身边。
“陪诊师”应时而生,作为患者的“临时家人”,他们承担着繁琐的工作,成为医患间高效沟通的桥梁。有人说,是“陪诊师”终结了“十级孤独”。那么,这一新兴职业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真能解决看病难题吗?从业又面临哪些挑战?我们采访了经验丰富的“00后”陪诊师小久,听她讲述陪诊的故事。
你是怎样了解到陪诊师这一职业的?家人是否支持你的工作?
小久:我本科学习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从家人生病,才了解到陪诊师的工作,并决定以此为职业。那时,我的姥爷淋巴出了毛病,我们一直在跑医院,咨询过陪诊师。我觉得陪诊师熟悉医院,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患者角度看,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我希望自己也能从事一份有价值的工作,为他人提供帮助,陪诊师满足了我的愿望。
最初家人并不支持我,认为女孩子应该找一份规律、安稳的工作。但他们在姥爷生病跑医院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陪诊师作为新兴职业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贴心的服务,就不再反对我的选择了。
成为陪诊师之前,你都做了哪些“功课”?
小久:为了做好陪诊工作,我事先做了大量功课。虽然我学的专业和医学相关,有一些基础,但掌握的知识具有片面性,要对不熟悉的领域“补课”。另外,要亲自跑医院,熟悉医院各科室、各门诊诊室的位置,了解不同医院的就诊流程。我也会关注各医院的公众号平台及预约就医App,及时了解预约和就诊信息变动,更新自己的信息库。这些工作会花费大量时间,但是把这些功课做足,陪诊时更有底气。当我在患者眼中是“百科全书”时,他们会更加信任我。
陪诊师提供哪些服务?从“接单”到“陪诊”,你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
小久:我在自媒体上发布日常工作,患者看到后会主动来寻求帮助,比如挂号、预约检查等代办服务或陪诊服务。举个例子,有个异地的乳腺疾病患者要定期复查,她两周后到天津,就提前和我预约了陪诊服务。
接单后,我帮她挂号、预约彩超。预约完检查并缴费后,我会给患者反馈约在了哪天哪个时段。
问诊当天,我提前1小时到医院,帮她取号、到检查项目处完成报到。
陪患者等待期间,我会跟她沟通她的就医情况,比如是术前检查还是术后复诊,如果做过手术,主治医生是谁、手术情况如何、后续治疗方法是什么、正在服用哪些药物,以便问诊时和医生沟通。
其实预约检查很有门道,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有些检查要注射药物,短时间内无法代谢,就不能再做其他检查,我要给患者安排好检查顺序。陪诊师的工作复杂又琐碎,特别是代办服务,很多工作都是交叠进行,需要头脑清晰,有条不紊。
你陪诊过的患者年龄分布状况如何?他们为什么选择陪诊服务?
小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和小孩,他们的问题不同,但共性是来自异地,希望有“内行”陪伴,顺利完成就诊。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是子女跟我沟通陪诊事宜,子女工作忙,有时初诊会陪同一起来,复诊时就把老人完全交给我。我在老人就诊过程中和他们的子女保持沟通,问诊结束后把老人送到家人为他们预约的车上,才算完成工作。
至于年轻患者,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就医,没有跑腿不便的顾虑,但他们仍然会来找我,一方面觉得我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觉得有人陪诊踏实、安心。
成为陪诊师需要怎样的能力和素质?
小久:陪诊师需要和人打交道,不了解的人只片面地看到了“跑腿”的部分,其实前期沟通成本很高。人患病具有突发性,紧急情况下人会急躁,对就医又茫然。我在和患者前期沟通时,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给出建议,获得对方的信任。沟通没有技巧,就是真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患者着想,让对方少奔波,快速完成约检和治疗。有些人不了解陪诊师的工作,咨询很多次后仍然有质疑。做这份工作需要放平心态,保持情绪稳定。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陪诊师最好有医疗知识和专业背景,精力和体力充沛。当一天有多项任务或患者的检查项目较多时,要做好时间管理并为患者规划好行程。
在陪诊工作中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小久:我服务过一位唐山过来看骨肿瘤的患者,他起初没有选择在天津治疗。在和医生沟通时,我能感受到患者应该留在天津,以免耽误病情,但最终还是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患者在唐山治疗没有好转,复查时又找到我,来天津继续治疗,尽管错过了好时机,幸好结果还不错。这次陪诊让我第一次感受到陪诊师的纠结,患者会优先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治疗,但从病情出发,有时这不是最优解。
另外,一位需要我定期帮她开中药的阿姨让我感受到了陪诊师的价值。去年4月,这位阿姨来天津找大夫把脉开药,但中药调理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药,按理说应该每个月来一次,但阿姨年纪大不方便,就找到我,告诉我身体状况、验血结果等,由我和医生沟通。去年11月,我去帮阿姨开药前和她沟通,得知阿姨各方面感觉都很好时,真的替她开心。治疗是一条漫长的路,能陪患者一起拉长生命线,非常有成就感。
陪诊师职业日渐走红,你在从业过程中面临怎样的挑战?
小久:陪诊师作为新兴职业还在发展中,存在从业门槛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导致有些人对我们有误解,认为我们是“黄牛”。“黄牛”占用医疗资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陪诊师只在病人有需求并且自己挂号、就医不便时,提供一对一的帮助。所幸,我接触的大多数人都认可陪诊师的工作,不会质疑我。
陪诊师在不同场景下,要做的事情不同。问诊时,要站在患者立场跟大夫沟通,从诊室出来,要给患者解读大夫的反馈和治疗方案,给患者吃一颗“定心丸”。人生病会焦虑,需要陪诊师安抚情绪,明确告诉患者下一步做什么。陪伴患者等候时,我会和他们聊天,看似在唠家常,但从中能对患者有更多了解,比如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子女对他患病的态度等,让我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患者。
你如何看待陪诊师职业的必要性和价值?你的成就感源自哪里?
小久:我们的工作是跟医院和患者打交道,降低医患间的沟通成本,辅助医院更高效地诊疗,也让患者摆脱“就医难”的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未来会有更多老人有陪诊需求,这是一份有前景的工作。从我陪诊年轻人的经历来看,他们清楚就诊流程,身强体健能跑腿,但就想有个伴儿,反映出人们的情感需求日益强烈。陪诊师提供的情感陪伴,给他们带来了情绪价值。
作为陪诊师,我的成就感来自患者的认可,每当结束问诊,患者在微信上感谢我、称赞我专业时,我都觉得很满足。当他们身边朋友需要帮助时,会主动介绍给我,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