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潘天寿是近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画风苍古高华、大气磅礴。他主张花鸟画创作时“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形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通过深度分析解读,发现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源于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演进、变革、创作和突破,其中的“叛逆之气”“聚气凝骨”等在其花鸟画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形成潘天寿特有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潘天寿借古开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对现代画坛影响深远。
关键词:潘天寿;花鸟画;“气”
一、潘天寿花鸟画中“气”的源头
(一)从儒释道分析潘天寿花鸟画中“气”的源头
中国花鸟画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就是“气”,“气”是中国花鸟画不可逾越的审美标准。
中国花鸟画吸收了儒家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等思想,以谦虚、包容万物的态度提升了这个题材本身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是挥墨、用线、起承和开合的统一。他的花鸟画中的开合具有运动性,“气”通过开合表现出来,是物象形式化表现的结果,在画面上生动而富有韵律,画面生机勃勃,意趣盎然。如果中国画只重创新,不重传统,那么是片面的、愚昧的;如果中国画只讲传统,而疏于创新,那就是古板的、僵化的。在潘天寿的花鸟画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创新之“气”。他主张借古开今。借古是方式而开今是目标,也就是想要花鸟画中的“气”达到“温故而知新”。因此,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要孜孜不倦地从传统中吸取养分,产生对于传统新的理解。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道家那里,“气”作为抽象的概念已经出现,比如《老子》中的“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万物脱胎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为什么能创造一切呢?老子回答:“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要走向反面。暗含着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这里的“反者”指的是处于矛盾中的事物的对立统一。同样,“气”作为中国画中不可缺少的绘画元素,也是处于矛盾中的。因此老子说:“冲气以为和。”同时,画家通过绘画元素中的各种对偶关系,可以将“气”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偶即矛盾体,如:有或无、长或短、实或虚、拙或巧、黑或白等。“冲气以为和”,“和”指的是画面中各种绘画元素矛盾关系的和谐,画面中充满的矛盾越多,矛盾表现得越发强烈,“气”也就越为明显。画家通过这种独特的“气”来表现画家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精神。
潘天寿的《荷花图》(图1)很好地体现出这种“气”。整幅画呈现出之字构图。画中运用了大量留白手法,起势大开大合,用笔用墨挺拔有力。在画中作诗一首,使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把诗情与画意融合起来。这种之字构图正是画家澄怀观道的体现。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与老庄之道是相通的。道家在美学上提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潘天寿花鸟画中的留白正是画中气脉的来源所在。这种留白的思想最早来源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种阴阳之道在绘画中正是以黑白来体现,而留白不但能够给人留下大量可以想象的空间,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而且又与画面中的黑相对立,从而产生一种独特意境。
在佛学“空”“无”等思想影响下,潘天寿的花鸟画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并且形成了全新的花鸟画风貌,进而呈现出一种“顿悟之气”。正如禅宗所云:“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潘天寿爱鹰,但是后来发现了比鹰更为强大、更能表现出精神的猛禽——鹫。鹫本身无依无靠、独来独往,畅游于天地之间,能够体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的毅力。在《指画秃鹫图轴》(图2)中,潘天寿就这样表现鹫的霸悍之气。画面中一只老鹫如悟道般低头俯视,眼神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潘天寿运用夸张的手法把秃鹫夸大化。它强有力的爪子牢牢抓在巨岩之上,从眼神中能够感受到它的强悍,以及好似对世俗没有任何留恋的愤怒。这与禅宗美学“看破不说破”相互呼应,在含蓄顿悟中透露着霸悍之气。
二、潘天寿花鸟画中“气”的具体体现
(一)潘天寿花鸟画中的“叛逆之气”
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如争尚霸悍,奇怪乖僻,则谓反常。”这其中既是霸悍也是叛逆。潘天寿所表现的这种桀骜不驯、以险取胜的状态,连吴昌硕也曾为他感到担忧。当一个新的绘画风格诞生,而且带有超前的审美认识,通常会遭遇不解和冷落。就如西方绘画中莫奈的印象派风格、毕加索的立体派、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中国画中黄宾虹的积墨风格等。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潘天寿说:“新,必须由陈中推动而出。倘接受传统,仅仅停止于传统,或所接受者,非优良传统,则任何学术,亦将无所进步。若然,何贵接受传统耶?倘摒弃传统,空想人人作盘古皇,独开天地,恐吾辈至今,仍生活于茹毛饮血之原始时代矣。苦瓜和尚云:‘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借古开今,即推陈出新也。于此,可知传统之可贵。”也就是借古开今,推陈以出新。于此可见传统的可贵之处。潘天寿无疑是国画艺术的传人,更是国画艺术的开山人。
潘天寿主张在传统中寻求变革,这恰恰能在传统绘画中体现出他的叛逆。他保持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冷静和深思。为此,他通过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成为当时传统艺术的弘扬者和传统绘画新的形式的缔造者。他的叛逆则具体体现在绘画理念和构图上。潘天寿的平面构成式的构图形成了动与静、实与虚、开与合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他经常有意制造一种绝险的境地,然后以奇破险,通过这种形式体现出的叛逆即霸悍之气。
如在《兰花图》中题曰:“此谓春兰,清妍婉约,为空谷佳人。今以霸悍之笔写之,非卓文君之春风鬓影,而似穆桂英之搴旗杀敌矣。”传统花鸟画忌讳霸悍与叛逆,这些是传统花鸟画家们远远避开的禁区;而潘天寿却在作品中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他从不刻意地向传统文人墨客静谧清雅的画境靠拢,而是追求中国花鸟画精神需要的新的面貌,即一种生机勃勃、雄浑刚健之气。他的花鸟画奇伟磅礴,霸气尽显,有时只有几笔,也能让人感受到气贯长虹的能量。潘天寿花鸟画的章法布局极其重视霸气险绝。他变圆化方,变曲为直,变温文尔雅为一味霸悍,变虚和中庸为险绝雄奇。潘天寿主动追求险中求奇求胜。险绝使他的花鸟画充满开合之势,创造出中国画新的审美标准与精神。相比于传统花鸟画中所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审美追求,欣赏者在面对潘天寿的花鸟作品时会获得大异其趣的观感。
(二)潘天寿花鸟画中的“聚气凝骨”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成为品评绘画的重要标准,之后南朝谢赫又进一步对评画提出了更高标准,即以顾恺之“以形写神”为基础的“六法”。气韵生动是“六法”中品评绘画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所谓聚气,即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传神”和“气韵生动”,这是绘画创作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早期的“气”已经是中国古代审美追求中比较重要的美学范畴。《庄子·齐物论》中有“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里的“风”指的就是“气”。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有这样一句话:“画事之布置,……使与画外之画材相关联,气势相承接,自能得气趣于画外矣。”中国自古在美学上一直都主张聚气造势,“气”就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花鸟画艺术精神的具体表达。
《灵岩涧一角》(图3)是潘天寿的代表作品之一,全图以点、线、面构成中国独有的笔墨形式,以点面呈现近景的花草、山石,以体块状的点和面围绕周围的花草。这些植物以线的方式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而画中的留白使画面中的气息更为灵动。这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气”,也是潘天寿花鸟画特有的神韵所在。在这幅花鸟画作品中出现了小部分成片的泼墨,交织着各种形态充满节奏感的墨点,与画中题诗共同构成了画的韵律和诗境。
“凝骨”即“固其骨”,这里的“骨”指骨法用笔,就是指画家所挥毛笔时所包含的笔力。画家在表现画面时,为了表现其骨力,需要表现出物体的形态。潘天寿所创作的画面,最讲究用笔用骨的方法。他也在《论画残稿》中指出:“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古人在用笔上追求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并且通过提按运转的笔势体现出事物的气息。潘天寿花鸟画中的用笔学习了汉魏碑学中的经验,并与自己所提出来的绘画理念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磅礴、绝险、霸悍之气。这与传统的中国文人花鸟画所追求的温文尔雅、含蓄清幽的美学风格不同。它弥补了这种文人画在视觉冲击力等方面的不足。潘天寿说:“北魏的书法具有刚劲、挺拔以及生辣、古拙的风格,都用偏笔写字,如刀刻……我们也可以先学些魏碑。”潘天寿花鸟画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他凭借自己的花鸟画作品表现出某一阶段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变化,同时向观赏者传递花鸟画中的“气”。
三、结语
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传统花鸟画新的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潘天寿融入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创新立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
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主要体现在对于客观事物和画面留白的精神表现上,他追求诗情画意和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在画面中通过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方面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气息。他的艺术实践避开了传统文人画的书生气息,能够以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他自身的感受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贤忠.从本体特性看《文心雕龙》中“气”的内涵及其阐释困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5):70-77.
[2]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3]朱剑.潘天寿的创新思想和书画实践[J].书画世界,2021(12):27-32,2.
[4]张继霞.潘天寿花鸟画中的“变”[J].美与时代(中),2021(10):48-49.
[5]李永强.潘天寿绘画的突破与创新[J].书画艺术,2020(3):37-40,2.
[6]许琦.潘天寿绘画中的“气”“势”“态”[J].美术大观,2018(2):58-59.
[7]杨琢.潘天寿花鸟画的哲理性表现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8]李文艳.写意花鸟画的空白之说[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8.
[9]王景艳.论中国画的势[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张建国.儒释道文化与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68-169.
[11]袁妍.论儒释道对中国传统含蓄美学的强化作用[J].艺术工作,2021(4):19-21.
[12]闫鑫旺.谢赫“气论”思想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21.
[13]单应桂.试谈中国画中的“气”[J].齐鲁艺苑,2022(2):32-38.
[14]鲁克.论中国画笔墨之气[J].浙江工艺美术,2002(2):21-22.
[15]潘耀昌.“科学”内涵的演变与潘天寿统系说之再论析[J].汉江学术,2018(2):25-34.
[16]老聃.老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17]松年.颐园论画[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18]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19]徐建融.潘天寿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宇航,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