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路径

2024-06-21 16:23韩敏祝邦政祁建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劳动农村评价

韩敏 祝邦政 祁建钊

摘      要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蓬勃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却存在着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的情况,且劳动课程处于边缘地位。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专职劳动教师和劳动课程实践场所缺乏,劳动课程评价正向反馈不足,劳动课程管理存在不足。基于此,从实践视角,在课程认识、师资培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对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优化,从而使农村初中劳动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

引用格式 韩敏,祝邦政,祁建钊.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18):94-98.

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实际技能,更在于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3]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等的颁布,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的地位再次得以确认,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为2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同时要求“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4]。这一方面是发展学生实际技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要求新时代的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促进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但仍旧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其发展弊端则更为显著。

初中阶段的教育属义务教育范畴,属于《2022年版课标》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且课标中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等。但课标中制定的内容是基于我国普遍国情的,是面向所有中学生的,在广大农村地域是否适用尚未可知。我国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这既是中学劳动教育得以展开的优质潜在资源,又是阻碍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单一、家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导致劳动教育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加之受到中考分流的压力,劳动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更加被边缘化。因此,如何适应农村初中教学实际,探寻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发展路径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

1.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农村初中教学实际脱节

《2022年版课标》是基于各地学校普遍情况而设置的,且面向全国所有中学生,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劳动》教科书也是如此。虽然里面有诸多“因地制宜”的教学建议,但在实施中仍旧存在着与农村实际相脱节的情况。例如,在“任务群7 新技术的体验”的课程内容中“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液态金属打印技术等,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5],给出的活动建议为:“组织学生调研所在地区工厂、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情况,选择某项新技术进行劳动实践体验,与技师、工程师交流某项新技术对生产、生活的价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开展项目实践。”[6]这些新技术即便是在二三线的城市中学也不一定能有条件去认识、去参观,更何况广大的农村地区。显然,课程标准以及《劳动》教科书编制的部分内容与我国农村初中教学实际情况相脱节。

2.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农村初中学生生活脱节

我国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存在着与农村学生生活相脱节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村初中学生和城市学生在生活条件、物质条件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加之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初中学生参与家庭家务劳动以及农业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现代工商业、服务业、农村旅游休闲业等产业的发展,农村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劳动教育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一些农村初中在布置劳动课程作业时,常常让学生仅仅以传统农业劳动为核心展开,忽视了多样化的农业劳动形式,且多流于表面,对学生的影响不大。这虽然是由农村初中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所导致,但也反映了农村初中管理者对劳动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和把握不足,将劳动教育与农业劳动简单画等号。

3.劳动教育课程在农村初中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

《意见》中已经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中学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处于学校管理的极限边缘,同时课程资源缺乏,场地、设施、教材和师资建设情况也不容乐观。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涵盖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类课程,共占义务教育总课时的14%~18%。然而,尽管政策层面规定了劳动教育的课时分配,但实际执行情况却存在问题,如在许多地区,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甚至没有课时,仅仅为家庭作业,地位相对较低,有时在课程安排中甚至会被压缩或忽视[7]。

4.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足

劳动教育被视为一种高度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形式,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挥创新精神,解决具体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式的劳动操作训练阶段,如扫地、植树等,即便是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也多是去市场上捡垃圾等活动,缺乏创新。尽管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劳动体验,但这类活动往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成因

农村初中劳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既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有关,也与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有关。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重视传统的劳动技能训练,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而现行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也存在过于注重对技能的评价而忽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当下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以下五个方面有关: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较少、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正向反馈不足、劳动教育课程的管理存在缺陷。

1.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

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旨在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实现学生的道德、智能、体质、美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以劳动实践将“五育”融合。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在于其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以劳动教育引导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8]。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其大部分生活均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之间,对社会的认知较少,而中学阶段又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劳动课程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工厂商场,是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在劳动过程中,中学生有机会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耐心和坚韧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中学阶段形成,将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通过劳动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有意义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心。这些经验和技能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反观当前农村初中的劳动教育实践状况,虽有众多学校做出优异成绩,但大多数农村初中仍处于随遇而安的状况,这与他们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以及其对学生发展意义的认识不清有关。

2.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特定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理解并认同劳动的价值,以及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育者对此没有足够的理解,可能会导致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过于简单和单一,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9]。这样,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也无法达到劳动教育的预期教育目标。如果农村初中劳动课程仅仅关注农业劳动,则可能会限制学生了解和体验其他类型劳动的机会,影响他们对劳动多样性的理解。如果课程设计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全面性,仅仅关注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价值教育,可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此外,旧有的劳动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在一些社会观念中,劳动被看作是低层次、低技术的工作,这种观念可能影响到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在实际操作中被边缘化。

3.专职劳动教师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缺乏

有研究者调查发现:“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是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障碍。”[10]即便是城市中学,也很少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多数劳动教育教师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在忙于自己课时的同时,负担了大部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难分心在劳动教育课程上面,从而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村初中也无法在现实中提供给劳动教师更多便利条件,比如培养方案、管理方案、晋升方案等。有些城市学校还会从社会、家长中招募兼职劳动教师、劳动辅导员。但这对于农村初中来说不太现实,因为农村初中所处的社区以及家长素质是否合格,需要下功夫辨别。同时,专职劳动教育教师选拔机制不完善。目前,没有师范院校开设劳动专业培养劳动教师,教师招聘考试中也很少有单独招聘劳动教师的。显然,因未有专门的选拔机制,即导致很难挑出具有专业职业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相较于城市中学,这一情形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因此,在农村初中从事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在专业素质层面同城市中学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此外,影响农村初中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实践场所比较缺乏。劳动教育的实践非常依赖劳动场所,但并非每个农村初中都有充足资金投入到劳动实践教室、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更没有多余资金去购买劳动教育的教学工具等。加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维护也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均制约着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

4.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正向反馈不足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以及劳动课程创新性与实践性不足与当前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关系。总的来看,当前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正向反馈不足。首先,当前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一般是班主任,导致学生劳动情况及效果的评价缺少学生、家长甚至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其次,在对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上,教师多属于“就事论事”。“目前农村初中的很多班主任都只以本次劳动的成果,比如地板的干净程度、桌椅的整齐程度作为评价的指标。”[11]缺乏对整体效果及劳动素养等方面的评价。最后,劳动教育的评价形式单一,虽然《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制作“劳动任务单”并附有专门的评价标准,但当前农村初中教师仍旧只将评价停留在口头上,即便是在学生素质单的填写中,也偶有涉及对劳动教育的评价。

5.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存在缺陷

农村初中专任教师缺乏以及劳动实践场所较少,都客观反映了农村初中在劳动教育课程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劳动课程的管理中,农村初中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村学校劳动课程的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部分农村初中虽然也重视劳动教育课程,但不能设计系统的劳动课程,也无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地域特色等因素开发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农村劳动课程体系。农村初中劳动课程顶层设计不足还体现在权责部门在劳动教育上分工不明确、责权不统一等问题,这也造成了学校各处室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的混乱场景。

第二,劳动课程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当前,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劳动课程因其特殊性,使得安全隐患较多,但农村初中即使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也无法做到有效管理。有研究者发现:“农村初中学校普遍意识到劳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它上面,使得学校在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尚无有力保障。具体表现为缺乏劳动安全管理的制度以及领导、教师消极应对劳动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工作。”[12]

三、农村初中劳动课程的改进路径

1.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厘清劳动教育价值

《2022年版课标》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13]农村初中要开好劳动课程,首要的工作是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改变过往对劳动的片面认识,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2.积极培育专任教师,做好师资培训管理工作

在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专任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教育部门的统筹合理安排。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应该立足于实际,可以从有志于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中发掘,也可以将有劳动课程经验或者劳动生活生产经验的教师组织起来,聘请专家进行培训,让其更快走上专任教师的岗位。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师资培训的管理工作,在职称聘任、晋升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让教师满意的方案。对于没有条件设立专任教师的农村初中,亦可以考虑通过绩效津贴的激励,让教师更有动力做好劳动教育。

农村初中还需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挖掘社区、家长中的优质资源,或者利用好国家的“银龄计划”,专门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技术员等到校指导,充实兼职劳动辅导员队伍。对于兼职教师,学校更需要做好师资培训及管理工作。此外,在教师言论及意识形态问题频发的当下,农村学校尤其要做好兼职教师的资格审查工作,以避免不良社会思潮对仍处于三观成长阶段的初中生产生负面影响。

3.加强课程管理,提高劳动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课程的系统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安排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逻辑性。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应当包括劳动的基本概念、种类、技巧以及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14]。连贯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要求课程的实施应当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连贯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顺利过渡到下一项任务。同时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感受到学习的连贯性。针对具体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老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劳动活动开始,如种植一棵树,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劳动活动,如组织一次学校的环保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系统性和连贯性之间,教育管理者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灵活性和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系统性和连贯性能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等,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对于学生个体间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课程任务和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学习和实践。

4.立足农村和学生实际,设计多元劳动课程内容

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者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农业劳动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耕种、收获等活动,理解农业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亲近自然的情感[15]。例如中学老师可以利用农村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田间劳动[16]。通过实际的农耕过程,让学生理解农作物生长的规律,领略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乡村文化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文化传承。教师还可以设置手工劳动的课程内容,如编织、木工等,让学生通过制作自己的作品,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突破传统劳动教育以农耕劳动、手工劳动为主的模式,引入更多元化、生活化的劳动内容。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发展,结合乡村元素,让学生感受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验[17]。例如,将劳动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相结合。在教学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时,按照《2022年版课标》“任务群5 传统工艺制作 ”的相关要求,通过课程整合,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课程的学习。通过寻找家乡的传统工艺,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劳动周作品展示以及作文写作方式来展示项目式学习成果。这样不仅使农村地区的学生体验多样性的课程元素,而且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5.倡导“做中学”,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方法

劳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要倡导“动手做”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劳动过程,真实感知劳动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劳动的含义,领会劳动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未知、发现新知,通过不断试错和调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劳动工具,自行设计劳动步骤,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达成同样的劳动目标,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6.促进劳动能力提升,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在设计基于劳动教育价值的农村初中劳动课程的评价机制时,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评价机制应公正、准确。中学老师要确保所有学生都在相同的评价标准下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评价结果应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不能偏颇或者过于泛化。第二,评价机制应注重开放性,允许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劳动教育是一种很实用的教育,它的效果不能仅仅通过书面考试或者单一的评价方式来判断。中学老师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访谈等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第三,评价机制应以激励为主,强调过程和提升。将评价视为一种激励是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对教师和学生形成正向良性教育的重要理念。评价结果应向学生反馈他们的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只强调不足。对于学生的不足,老师应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以促使其在劳动过程中持续成长。第四,评价机制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独特劳动成果给予认可。中学老师应注意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在评价过程中,不应单一化地追求标准答案或者标准做法,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只有这样,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体现劳动教育价值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以及劳动专业技能等。此外,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劳动的“教育性”,以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同时,在教师要重视劳动的“安全性”,保证学生及教师在安全的劳动环境,采用安全的劳动方式进行符合规范的劳动操作。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 劳动教育的理论意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8):44-52.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

26/content_5495977.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2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3.

[5][6][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31,31,4.

[7] 任卓,秦玉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深层困境与路径选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3):116-121.

[8] 曾令斌,彭泽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创新意蕴与实践要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3):56-60.

[9] 黄蓝紫.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85-90.

[10][11][12] 黄晓如.农村初中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基于5所农村初中的调查[D].汕头:汕头大学,2022.

[14] 李群,贾彦琪,刘永奇. “五育并举”视野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2):60-66.

[15] 张翔,李琳,舒欢.位育视角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7):3-6.

[16] 时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的现状、问题与进路[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06):140-148.

[17] 徐曼,张治夏.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3):179-185+213.

[作者:韩敏(1986-),男,山西晋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祝邦政(1998-),男,山东菏泽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祁建钊(1989-),男,陕西商洛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劳动农村评价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