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时代信息传播、社交群体裂变速度快,以及传播内容碎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在个性化的“微”表达、自主化的“微”学习、隐蔽化的“微”心理和数字化的“微”行为等方面。微媒体的传播性、信息的海量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容和管理带来挑战。微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工作路径在于:(一)树立“微理念”,营造“微环境”;(二)搭建“微平台”,实施“微教育”;(三)善用“微媒介”,创设“微课堂”;(四)立足“大课堂”,强化“微实践”。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2-0108-04
Exploring the Working Path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Micro Era
Li Chunxia
(Yuncheng Vocational Nursing College, Yuncheng 044000)
Abstract: In the micro era,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fission of social group is very fast, and the content of dissemination is fragmentated, which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personalized micro-expression, autonomous micro-learning, hidden micro-psychology and digital micro-behavior. The traditional mod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hallenged by the dissemination of micro-media, the massiv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micro era, the working path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1) establishing the “micro-concept” to build the “micro-environment”; (2) building the “micro-platform” to implement “micro-education”; (3) making good use of “micro-media” to create “micro-classroom”; (4) basing on the “big classroom” to enforce the “micro-practice”.
Keywords: micro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working path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在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比相对较大。另外,在多类用户规模排名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位居前三[2]。这不难看出在以短视频等微媒体为传播载体的时代中,作为“网生一代”的大学生在借助微媒体获取信息的同时,受其影响日益增大,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难度和挑战。因此,微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微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关理论概述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特点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以“微”为主要特征的微时代,是指一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为传播媒介,通过运用文字、视频、图像等形式实现社会信息高效传播、实时互动的传播活动的时代。就产生基础来看,其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依托信息技术出现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不仅拓宽了社会信息传播渠道,而且以短小精炼为特点的传播内容借助新兴网络媒体,实现社会信息的实时共享。
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截至2023年6月,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近11亿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到13.27亿。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增多,以及社交媒体市场快速发展,充分表明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微时代的到来,正改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的来看,微时代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播速度快。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人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中应用媒体平台具有的分享功能、实时更新功能,随时随地发布、获取信息,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并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
2.社交群体裂变速度快。当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的主要渠道,这些平台具有强大的分享、传播功能,社会信息可以通过受众之间的分享与转发迅速传播到更多的人群,同时借助网络建立具有共同兴趣的社群,利用社群效应加速社交群体的裂变速度。
3.传播内容碎片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使人们获取发布信息更加便捷。但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较小,信息呈现方式有限,加之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为了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人们更倾向于利用通勤、休息、等待等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播内容碎片化。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素质与价值观念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价值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正确思想价值引领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投身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则是指,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要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基于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发展特点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三)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微”表现
透过“网生一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微”表现,足以看出微时代对其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1.个性化的“微”表达。微时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他们借助一定的网络用语、表情符号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来展现自身个性与独特性,更能体现大学生对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追求。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表达,如表情符号、简短语句等,以便快速传达自身情感和观点。在与他人互动交流时,更倾向于建立微信群、社交圈子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
2.自主化的“微”学习。微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更趋自主化,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通过在线课程、微课程、学习APP或借助微视频、公众号等获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除了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自主化之外,他们还运用微平台互动、评估等功能,对近期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以便及时了解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3.隐蔽化的“微”心理。微时代的到来催生出网络社交新模式,大学生更加倾向在微平台、社交网络上隐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心境,如发朋友圈、微博等来表达思想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心理困扰等。同时也更倾向于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来获得他人认可、关注,或通过浏览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方式了解他人生活情感状态,以这种隐蔽的方式来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认同[3]。
4.数字化的“微”行为。大学生除了发布朋友圈、微博、短视频这些“微”行为之外,在日常生活消费、出行等各方面倾向于使用数字化工具,如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移动支付。在消费购物中更倾向在淘宝、抖音、直播等平台浏览、消费,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分享购物体验、消费评价,借助这种网络购物的社交性与互动性来建立网络信任和口碑传播机制,来满足自身的即时消费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基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要求,结合大学生“微”表现,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这一时代背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
(一)微媒体的传播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挑战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来实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价值观念的教学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这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决定了其教育模式要因时而变。随着微时代到来,大学生接收信息方式改变的同时,对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提出新要求。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理论讲授模式因缺乏趣味性,且讲授时间与信息内容过长,使得大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微媒体的出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以图像、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其短小精炼的特点更易使学生接受。学生还可通过微平台等进行课堂互动、实时反馈,基于这种传播特点,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不断改革创新。
(二)信息的海量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挑战
当前网络成为获取信息、思想交汇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借助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便可随时随地搜寻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社会信息。这种低门槛获取信息的方式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极大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海量的、繁杂的网络信息,受认知能力、社会阅历等因素影响,其很难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甄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极可能会接触到虚假不良信息甚至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带来不利影响。这无疑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容选择上提出更高要求,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微时代中的错误思潮、价值观念进行辨析、论证。
(三)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挑战
微时代下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使得网络环境中的信息量巨大且难以控制,同时复杂的、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监管和引导变得更加困难。面对网络中虚假、不良或具有煽动性的信息,加之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接收信息,这在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网络监管和思想引导的难度。当前,许多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都提供匿名功能,这种匿名性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中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使得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言论更加自由,教育者对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和行为预测更难,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三、微时代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工作路径
基于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发挥微媒体传播优势,占据社会主流思想阵地,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树立“微理念”,营造“微环境”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微时代的变化,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微”理念,善用微时代的发展特点和传播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营造“微”环境。微时代教师应自觉转变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育理念,牢牢树立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同时,面对自由开放且存在大量虚假、不良或具有煽动性信息的教育环境,教育者要注重信息筛选和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与主导性,并注重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优劣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搭建“微平台”,实施“微教育”
微时代下层出不穷的社交平台给网络信息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传播环境,但同时也使得网络环境更加复杂。为充分发挥社交平台信息传播优势,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实施“微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更健康、更便捷获取信息的渠道,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社交媒体平台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对此,教育者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全媒体传播平台,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此外,还可以构建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官方网站、新闻网等网络平台为内容的微传播矩阵,整合各学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推广,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力,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共同建设、协同发展。
(三)善用“微媒介”,创设“微课堂”
善用“微媒介”,创设“微课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微时代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充分利用这些微媒体进行课堂教学[4]。从本质上来看,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作为传播媒介,其本身不具备教育功能。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媒介”,发挥“微媒介”传播优势,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制作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短视频,进行政策解读、理论探讨、历史人物介绍等,发挥短视频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传播优势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可利用抖音直播、微信视频号直播等网络功能,组织微讲座。与线下讲座相比,微讲座具有主题突出、形式灵活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理论探讨、社会热点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帮助其在思辨中了解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立足“大课堂”,强化“微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5]。“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格局之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了立足于课堂教育,还需要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价值,并加强微实践的运用。社会大课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对此,教育者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化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大课堂”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和拓展。此外,还可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微创新、微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真正解决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其正处于“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基于此,微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势而为、因势而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不断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DB/OL].(2023-08-28)[2023-08-28].https://cnnic.cn/n4/2023/0828/c199-10830.html.
[3]侯然.“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的构建[D].太原:中北大学,2023.
[4]刘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2.
[5]田丽,赵婀娜,黄超,等.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报,2022-05-22(1).
作者简介:李春霞(1994—),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单位为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震)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编号:SZ-211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