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竹

2024-06-20 15:15梅一梵
龙门阵 2024年5期
关键词:苏东坡竹子

梅一梵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古人喜竹。

目极处,总有那么几竿清绝素净之翠竹,宛若头戴斗笠,身着青布袍子,从深山里走来的隐者,步履轻盈,袖间流风,散漫着一派野逸之气。

门前有竹是好的,来客远望,仿佛主人正身披翠色,站在那儿恭迎,不由得心里一热,快步上前,连日来赶路的劳苦与疲惫顿觉云开雾散。

窗外有竹也是好的,晨起开帘,竹风沐面颊,竹香袅肺腑,鸟儿啾啾,竹叶喧喧,黛青色岚雾姗姗飘来,又姗姗飞去,光影迷离,阳光婆娑,心情格外晴朗。而月圆之夜,凭窗独立,竹影亭亭,诗意阑珊,月不动而竹摇曳,竹不动而风摇曳,静在动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的静。这静便是寂静,寂寥,寥寥无语,空空如也。空的自由自在恰到好处。仿佛禅的虚空,佛的无为,身心沉入无边无界的深邃与邈远。

此时,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株竹子,晶莹透亮,皎洁明净,似有似无,似在非在。

月是你的佳音,是你的知己,你不说她也晓得,你不开口,她便懂得。

养一丛竹,春来醺风微澜,斜阳晚照,信步闲观,且见几枚新笋破土而立,粒粒苞芽,着蓑衣,噙露水,似站在这里等我,又像要启唇对我说:你来啦。而珠颈斑鸠蹲在你无法触及的幽冥世界,咕咕咕咕,清越鸣唱,一叫一作揖,一叫一低回。

而夏日炎热,蝉栖竹林间,吱吱演口技,慵慵的,懒懒的,近一声,远一声,高一声,低一声,似乎有人诵念,又仿佛一方木鱼喃喃自说,听起来有远离尘嚣,前尘后世各不相扰的意思。而夏夜雨来时,雷鸣电闪,惊醒后,合着眼皮听,只闻得竹子飒飒如怒涛,嘶嘶如惊马,萧萧如战鼓,凛凛如疾弦,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似乎铆足力气挣扎,又似乎即将突出重围。而秋风起时,露凝重,日淡霜薄,竹声如琴,铮铮瑟瑟,切切凄凄,刚柔急缓,一派风流。冬日里,晨间醒来,合眼赖床,只觉周遭净白,窗外之雪细细落,簌簌降,一簇簇缀满枝头,竹一动不动,把自己坐成一山雪。

好一个柴扉密掩,大雪封门。

人喜竹,庭院也喜竹,而寺庙更甚。

中国的寺庙,往往以竹为伴,以竹为名。抑或上山的路口,抑或门前房后,墙内窗外,总有几丛翠竹,立在那儿,等候你阅尽人世沧桑,千山万水的归来。

而古代文人,大多与寺庙高僧结缘,尤其是擅诗文的得道高僧。

唐代诗人刘长卿即为其一,他曾在《送灵澈上人》中曰:“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据悉,此诗作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当时灵澈上人云游歇宿于润州竹林寺,而刘长卿贬谪后,心情郁闷,四处散心,一个是宦途失意客,一个为世外归山僧,二人相遇,灵澈上人为其讲佛法,明道理,花影一帘,竹席一方,把茶言欢共叙桑麻。送灵澈上人回竹林寺,当他听见黄昏时分远远传来寺院钟响那么清远幽渺,仿佛在催促灵澈上人快快归去,快快归去。而灵澈上人头戴竹笠,身披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竹海深处去,越来越远,越来越了然无痕时,仿佛诗人自己袖手一挥遁入佛门,仿佛将自己置身事外,心中了无牵念,一派清寂。

文人喜竹,僧人亦喜竹。

宋代高僧法杲在《咏竹》中曰:“最爱南崖竹,萧萧遍法堂。因风调绿影,乘月度空香。叶拂溪云乱,梢凌石壁长。夜深魂梦里,秋雨到绳床。”此诗读来风萧萧,竹沙沙,香空空,袅袅月色将思绪洗净,清凉界无你无我无他,只有石凉雨冷夜长,世事如流水,梦醒时,一切皆虚妄,何不割舍,何不放下。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中,也有竹子出场,诗曰:“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此诗为苏东坡贬谪黄州,乡间幽居生活之写照。先是竹影,接着是山、墙、蝉、鸟、荷、草、池、村,最后强调是昨夜之雨,润了草木,凉了人间。从诗中意韵深邃、清新隽永的氛围可以洞察出诗人随遇而安又无可奈何的处境。

因为有竹,苏东坡清峻不阿,宁折不弯;因为有竹,苏东坡坚贞高洁,超然独立;因为有竹,待到春笋满林时,便是寒窗破晓,共与桃李笑。便是竹外桃花,春江水暖。

因为对竹子的理解与偏爱,苏东坡贬谪岭南时,为了阐明他“一日不可无此君”,在《记岭南竹》中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他竹笔沾墨,竹纸抒怀,竹竿垂钓,竹筏野游。竹子是他凌霜傲雪的粮食,是他顶天立地的瓦片,是他踏遍艰辛的芒鞋,是他困难征程的禅杖、蓑笠、钵体。于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于是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于是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行至山穷水尽时,苏东坡犹如心意坚定的禅者,将手掌合拢。任竹子带着他由繁华走向落寞,由超脱走向凡俗,由凡俗走向禅境,走向佛道,走向他风一程雪一更的自我突围,自我救赎。

古人爱竹,今人亦如是。

明朝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认为:“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

而江南园林中,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留园的“碧梧栖凤”、个园的“春山”,拙政园的“海棠春坞”,沧浪亭的“翠玲珑”“倚玉轩”无不以竹为景,使人潜入“竹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之禅境。

老家门前原本树木葱茏,一行小路穿林而上,直达院落。新建房修路时,树大多被伐,少了林木遮掩,身心全然暴露于天光之下,任人窥探,好不自在。于是主人特意由山上挖来几株青竹移植。谁料第二年春,短短新笋披蓑衣,噙露水,由泥土杂草间盈盈袅出,不出两月便四五尺高,一丛挨着一丛,一丛挤着一丛,倚在墙角,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第三年越发飘逸秀挺,氤氲成一片小竹林,有了竹墙的意思,影壁的意思,隐逸的意思。微风来,虫唧唧,竹喧喧,粼粼清凉在心底洋溢,既涤净俗尘,得山水之新雨,又陶冶情致,修身养性。

这不但迎合了主人心意,也观照了我的思想。每每回去,总要立于竹前,告诉竹子一声:我回来了,我来看你了。

竹竿青青,竹叶芊芊,风来叠翠,雨来吟哦,虽不能竹坞寻幽,然醉心即可;虽无法与林子媲美,但也幽篁弄影,清气满院,赢得蔷薇一架香,采得鸟音三五朵。而冬日里,雪留恋于叶间,歇脚也好,路过也罢,身着素锦,一派天真。当凌寒从季节深处涌来,只有这青竹,披着雪的斗篷,伴着蜡梅,不用拂拭,不用度化,冰清玉洁,纤尘不染。

猜你喜欢
苏东坡竹子
竹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定风波》
和竹子在一起
苏东坡学无止境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