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
范本呈现
雪落荷花缸
◎毕学文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这是汪曾祺先生在他的散文《荷花》里的一句话。不知怎的,读过老先生的那篇文章,就这一句话印象最深。这雪,自然是应景之物,窗外倏忽飘落的雪花,也恰合我的心境。荷花缸,也是我熟悉的。因为在老家山东淄博博山区陶镇上居住的人们都知道,有一家老牌的美术陶瓷厂,就曾烧制荷花缸,有白色底子带荷花图案的,有米色带水波纹的,还有纯黑釉色的,煞是好看。
记得小时候,祖居的院子里,也有这种缸。大人们把这缸蹾在院落中间,盛满了水,夏天就会有莲叶浮在水面上。小孩子好奇,经常掀起莲叶去捉小鱼儿,七八个孩子趴在缸沿边叽叽喳喳,小院里落满了童年的欢笑。
其实,院子里除了这缸外,还有瓮,家里的瓮是盛饮用水的。只是那时觉得,缸比瓮更好看,也更高级罢了。
等到读书了,才知道历史上有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知道砸缸救人,为后人所赞颂。但司马光砸的是缸还是瓮呢?我甚至都没弄明白。但是不管是缸还是瓮,陶镇上哪个角落都会寻得见,管它呢。
后来,我了解到,战国至西汉时已有陶制大瓮。陶瓷烧造有许多技术难题,千万别小看器口的一收一敞,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代末年之事,比收口大陶瓮晚了很多年呢。
长到七八岁,我和小伙伴们常到陶镇上玩耍,各式各样的陶瓮或瓷缸,见过很多,没觉得稀罕。那时,喝的水要去水楼里挑,往往是排队等,水桶挨着水桶。盛满了两只水桶的水,挑回家后,需要倒进水缸里,而家家户户都是有水缸的。放学回到家,我会抢起水瓢,在水缸里舀水喝,咕嘟咕嘟喝上一肚子,听见肚子里咣当咣当的水声,才觉得过了瘾。
后来,水楼子盖到街头上,离家更近了,我也能挑起母亲的那副扁担,帮大人们干点活了。读到中学时,只要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挑起水桶,去水楼挑水。先把院子里的大水缸盛满,再给奶奶屋里的锅碗瓢盆都盛满。而蹾在院中间的荷花缸,都是有水的,因为奶奶经常把晒在墙角水钵里的水,倒进荷花缸里。她说这水要晒,荷花才长得好。阳光下,奶奶穿着对襟青袄的慈祥的身影,在荷花缸里晃着,即使过去了几十年,我都难以忘却。
荷花缸里的四季,是我少年时最开心的画卷了。春天的小荷叶,在缸里露出一点儿,嫩嫩的叶芽从水里探出头。不几天的工夫,叶片就浮着,像婴儿的嫩手掌。再过两天,花骨朵也有了。夏天才是属于荷花的,那羞涩的花骨朵,完全打开了。小伙伴们放了学,都围着荷花缸,小院里就弥漫起七嘴八舌的吵闹声。最开心的是荷花缸里结藕的时节,原来奶奶栽种荷花时,会在缸底撒上一层泥土。藕秧在缸底的土里扎了根,快到冬天时,藕瓜就长结实了。知道这个秘密后,院子里的小孩都去荷花缸里偷采荷藕。奶奶知道后,脸上虽有愠怒的样子,但并不会真的责备。她说,缸里的藕不甜,你们就是调皮,想吃藕了,奶奶会去给你们张罗。
1981年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雪在结了冰的荷花缸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奶奶在大雪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只静静地蹾在雪地上的荷花缸,仿佛也变得寂寞了。第二年,我考上大学,离家远了,但我时常会想起院里的荷花缸。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每逢下雪时,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那只荷花缸,落满雪的荷花缸。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18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激发兴趣,引人入胜。文章开篇引用汪曾祺的句子“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照应了文章标题,引出下文对荷花缸的叙述,让读者产生好奇,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2.线索清晰,叙事清楚。文章以缸为线索,串起了作者成长的足迹:小时候见到的缸、读书时知道的缸、后来了解到的缸。以及围绕缸发生的故事:伙伴们围绕缸的嬉戏,长大些后帮大人给缸盛水,直至后来,在白雪将缸覆盖时奶奶离世。以缸为线索,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了“我”的成长历程。
3.朴实自然,充满真情。文章叙事真实自然,处处充满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怀念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例如“后来,水楼子盖到街头上,离家更近了,我也能挑起母亲的那副扁担,帮大人们干点活了”中,读者能感受到乡村的变迁,读出了“我”的懂事,体会到“我”对亲人的怀念。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雪在结了冰的荷花缸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奶奶在大雪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只静静地蹾在雪地上的荷花缸,仿佛也变得寂寞了”这段话中,描写了缸上的冰、雪,写出了缸的“静”。缸的“静”是人内心沉重的外在体现,写出了“我”和奶奶的感情深厚,突出了“我”对奶奶的深切怀念。
学以致用
照片里的故事
◎杨丝晴
最美的青春,不过是不经意地回眸一笑。
——题记
青春是如此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程当中,我们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快的、炽热的、幸福的,它都是我们最闪亮的日子。于我而言,那些最美的样子,定格在那张照片里……
看到这张照片,时光回溯到2021年的小学毕业季。回首往年,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离去了,留下的是不舍的泪水;窗外的栀子花开了又谢,不变的是挺拔的树枝。过去,我们与毕业生们挥手告别,如今,我们却成了毕业生。
期末考试结束,我们如期参加毕业典礼。领毕业证、重唱校歌,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毕业典礼当天,下着滂沱大雨,仿佛老天也在与我们一起流泪,看到吴老师时,我更是热泪盈眶——她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我的“启明星”,更是我无话不谈的挚友。她架着一副眼镜,表面上有些严肃,让人不禁“敬而远之”,但事实上她却时时用爱心温暖着我们。照片定格了我们的美好瞬间,您的笑容是那么治愈人心,即使下着瓢泼大雨,也浇不灭我对您的爱与敬意。
记得复习期间,天气很热,毒辣的阳光射进来,让本就闷热的教室更加压抑了。吴老师坐在讲台上,出着习题,抬起头来看到无精打采的我们,打趣道:“打起精神来,小心一会‘自燃了哦!”顿时,大家哄堂大笑。为了防止我们继续打瞌睡,她又鼓励我们:“同学们,现在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将来打基础。所以,在自己不开心时,对着镜子微笑一下,你就会有一整天的好心情!”就是因为这样,我深刻地记住了她。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她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感染了我,她也成了我心目中的榜样。
她对我们的批评,让我们都心服口服。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引我们明晰人生航向,让我们不再颓废,“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吴老师,您的恩情我铭记于心,经久不忘!
吴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我一生读不完的书。青春岁月,我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里认识了她,我对她的感恩道不完,对她的敬佩更说不尽!
青春终会散场,唯独记忆永恒!感恩遇见您,亲爱的吴老师!
【山西阳城县第四中学】
●点评
小作者由一张小学毕业照回溯到毕业前夕数学老师陪伴同学们的点滴,字里行间充满了小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景物描写烘托了“我们”不舍的心情,语言描写体现出老师的幽默和用心。作文语言朴实自然,笔触行云流水,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结构上采用题记入文的形式,解读小作者心中的青春,引人入胜;结尾以小作者对青春美好回忆的赞美收束全文,首尾呼应,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