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希平是国家级非遗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颜色釉配方的开发研究上一干就是59年。迄今,她创新了40多种颜色釉,能批量生产颜色釉瓷器品种达1000余种。
颜色釉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矿石、植物、动物骨骼等材料通常用于颜色釉料的配制,来自相同地点的矿石在化学结构上也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即使工匠按照祖传的配方进行配比,烧制出来的颜色釉瓷成品率也很低。这其中,郎红是颜色釉烧制中的一座高山。通过长期的科研攻关和反复试验,邓希平发现,郎红色彩的出现有一个5摄氏度的温度区间,窑温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就会失败。邓希平通过改进配方等方法将这一温度区间扩展到80摄氏度,大大降低了烧制的难度。
邓希平说,颜色釉一定要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在应对客观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反复试错和思考,只有这样这门传统技艺才能在传承创新中生生不息。1984年,邓希平担任景德镇建国瓷厂总工程师,一上任她就重新组建研究团队,成立“邓希平工作室”,在继续传承颜色釉制瓷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推陈出新。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出现在邓希平身边。邓希平坚信传统工艺不应该局限于拜师学艺的模式,而应该把传统工艺视为科学技术,通过教学和学术交流途径广泛传承,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传承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4日)
◆素材解读
1.传承创新。邓希平说:“传承与创新是孪生体,用科学的态度去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在传统颜色釉的神奇世界里一干就是59年,让这门技艺在传承创新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2.理论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技艺复杂多变,要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和思考,才能不断创新技术。这不仅考验我们的耐心与毅力,更考验我们的初心与执着。
◆适用话题
传承创新 理论实践 执着追求 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