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苏州的印象是青色的。
怀着期待,我从居民楼中走出去,走到苏州的青山碧水中。河水汇入湖泊后逐渐变得平静,仿佛蔚蓝的明镜映着浮动的白云和静默的青山,偶有游船划过,水面泛起波澜,其他时候就安静深沉地卧着,不言不语。时而一片落花漾入水面,为流水点上一抹红,诉出春花秋月的绰约。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随着陶土的淡香和敲打瓷器的脆响,一幅由青花瓷组成的画卷映入眼帘。那一个个线条圆润蜿蜒的团龙纹提梁壶静静地凝望着我,似在诉说着青的魅力。我沉醉于这青花瓷,决定亲手一试。进入一座老院,烧窑的老师傅仍静静地坚守着这古老的文化。见我进来,他微微含着一抹笑,递给我一块陶泥。我望着眼前的陶泥,幻想着青花瓷的端庄素雅,与自己亲手创造青花瓷的成就。但经过尝试,我发觉制作青花瓷的过程并非如我想象的那般简易,面对着手中扭曲的“瓷”,不禁心生烦闷。
云卷云舒,时间在手边悄然流逝,天边已然有了一丝红晕。看着眼前毫无美观可言的瓷胚,烦躁一点点涌上心头。
随着淡淡的花香,老师傅微笑着把插在花瓶中的一枝兰花放在桌面。我感受着自然的魅力,整个灵魂仿佛都安静下来了。我拿起笔,轻轻地在瓷身上描着花纹,时间好似静止一般,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那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在这抹青色间翻涌奔腾。渐渐地,一朵兰在瓷上舒展了生命力,浓淡自然,清雅娴静。望着这青花瓷,我内心释然了。
透过青色的幕布,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路旁的梨花随着风落下,似形成一匹白色与青色交织的丝绸,典雅而华美,柔软而坚韧。走在青石板路上,倾听雨的声音,才知什么是淡雅江南。窗边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人静静地绣着苏绣,那布匹上,一只贪吃的猫咪正小口地品尝着青团,画面治愈而又温馨。在那石板路的尽头,有一间不起眼的茶楼。品一杯热气氤氲的茶,伴着一曲《声声慢》,“偷得浮生半日闲”。就这样,我在青色的苏州,恍惚间闯入一幅水墨画,作了首未完待续的青色的诗。
苏州游,它用其蕴藏着中华文化的那抹青色,抚慰了我的身心。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刘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