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与解体

2024-06-19 12:27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20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陈云决议

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来解决粮食问题,逐渐恢复了战乱以来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力。但到了1953年,粮食严重紧张的情况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内,国家共收入粮食273.5亿公斤,支出293.5亿公斤,赤字20亿公斤。早在1953年上半年粮食供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时候,毛泽东就要求陈云负责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拿出具体办法。7月下旬,因病正在外地休假的陈云急忙赶回北京,参加后期的全国财经会议,着手解决此事。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实现粮食的持续增产;二是调节粮食流通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未完成集体化的小农经济想在短期内实现粮食增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短期内粮食增产无望,不能大量依赖进口,解决粮食问题就只能从流通方式上着手了。根据多方讨论情况,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利弊后,陈云提出了“在农村征购、在城市配售”的方案。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统购统销”制度。

1953年10月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采纳了陈云的建议。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根据《决议》规定,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市场管理和中央统一管理4个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的政策;(二)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简称统销)的政策,亦即是实行适量的粮食定量配售的政策;(三)实行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管制,并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的政策;(四)实行在中央统一管理之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政策。”会后,毛泽东又对这个《决议》进行了修改并批示。

11月19日,政务院第194次政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和《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以毛泽东批示的《决议》和政务院通过的这两个文件为标志,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正式出台。从1953年12月初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粮食“统购统销”运动在除西藏、台湾外的全国城乡拉开了序幕。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增产。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1979年春开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开始在全国广泛兴起。通过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粮食产量随之出现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长期短缺、购销关系严重紧张的局面有了根本性改观。与此同时,农产品统购派购政策越来越显示出它与经济发展不和谐的弊端。1985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从1985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随着库存粮食逐渐增多,1993年,全国已有95%以上的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宣布:“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已经结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购销体制正在形成。”至此,统购统销最终结束。

(摘自《笔端乾坤:毛泽东著作中的党史大事》 曾珺/文)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陈云决议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论我国建立开放式粮食市场体系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