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华
古诗词犹如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蕴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思考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学习任务群。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解读任务群
这个单元包含《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第一首古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第二首古诗描写了诗人住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第三首词则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纵观这三首古诗词有很多相似之处:描绘的内容相似——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描写的环境相似——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运用的写法相似——白描;表达的情趣相似——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然而,这三首古诗词也有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特点是恬静,《宿新市徐公店》的特点是活泼,《清平乐·村居》的特点是闲适。三首古诗词的内容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田园生活”都非常契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发展型任务群,让学生阅读古诗词,结合生活体验表达热爱自然的情感。如,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常以诗篇描写田园景象,或展现美丽的田园风光,或吟咏静谧的村居生活。现在,我们将跨越历史的长河,驻足于宋代的田野之间,透过古人的诗词,探寻那个时代的田园风貌,聊一聊我们眼里的田园风景。”
二、实施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前后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教师在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与定位的基础上,还需整合多样的学习素材,创设阅读情境,设计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学习子任务,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连贯的任务活动,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任务一:“火眼金睛”——发现写作时间
这一单元的内容描述的都是乡村中常见的自然事物,但这些平常的景致经过诗人的笔触与巧妙的搭配呈现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宁静祥和的田园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选取了梅子、杏子、麦花、油菜花、篱笆、蜻蜓和蝴蝶等元素,教师可以出示问题让学生填一填,如,( )的梅子、( )的杏子、( )的麦花、( )的菜花,田园里有花有果,美极了。题目中的“四时”指四季,那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寻找“蛛丝马迹”。学生从刚才所填的词语“金黄”“肥厚”“雪白”“稀疏”中发现诗中描写的是初夏。诗中还有“无人”一词也让学生心生疑问:人们都到哪儿去了呢?此时,教师可以补充资料:初夏时节,农民都在地里干活,身体都被农作物挡住了,路边的篱笆旁没有人经过,“无人”便是这个意思。《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选取了“篱落”“新绿”“儿童”“黄蝶”和“菜花”等元素,这又是什么时节呢?教师让学生继续开动脑筋,深入观察。显然,黄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盛,说明此时是暮春时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场景,这又是哪个时节呢?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关联元素,发现莲蓬刚刚成熟的时候是每年的六七月份,那么这首词描写的则是盛夏时节的景色。
古诗词的文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需要用“火眼金睛”观察诗词中的各个元素,并展开联想,找到隐藏点,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任务二:“眼观六路”——学会写作方法
在这三首古诗词中,诗人都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勾勒出一幅幅乡村生活画卷。教师可以以“寻找诗人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为核心问题,要求学生选择三首古诗词中的一个或多个景物进行自主探究。如,学生在观察莲蓬后填写的表格:
在学生完成一张或多张表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例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诗人对景物的描写都使用了修饰词,如,梅子是金黄的,杏子是肥厚的,麦花是雪白的,菜花是稀疏的,格式工整,节奏感强,写蜻蜓与蛱蝶飞来飞去,实际上是衬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再如,《清平乐·村居》一词中,诗人用“卧”字来描绘小孩子剥莲蓬的场景,这一个字便勾画出孩子在莲蓬清香的吸引下,全神贯注且悠然自得的姿态。根据这个字,学生可以想象词中小孩子那投入的样子,莲蓬在他的手中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而他的口中或许正哼唱着不成旋律的小曲。随着莲子的剥出,小孩子可能会满心欢喜地将莲子送入口中,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身体随之摇摆,脚丫欢快地晃动,甚至在兴奋之余还会就地翻滚。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小孩子的天真无邪,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且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任务三:“吟诗作画”——巩固拓展提高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参与一系列围绕核心任务的学习任务群来获得实践经验,从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在完成课堂学习后,学生要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探究性学习,强化创新表达能力。
①争做描摹小画师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古诗词中的某一元素,勾勒出它们的轮廓,然后为这些元素添上合适的背景和色彩,在空白处写下对应的古诗词。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描绘出古诗词的意境,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②争当好诗收集员
范成大共写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诗句,比一比哪首写得更好。杨万里写了多首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如《小池》《过杨村》等。辛弃疾描写乡村景色的词也有很多,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等,还有很多其他诗人描写的乡村题材的好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古诗词抄写在纸上,并用彩笔勾勒出装饰性的边框,制作一份精美的手抄报。
③争当经典传诵人
为了让古诗词的学习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配乐诗朗诵展开古诗词教学。如,在朗诵古诗词时候搭配悠扬的琵琶曲,或给古诗词谱上曲调哼唱,或以“水”“树”“山”为主题词开展飞花令游戏等。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能让学生发现许多美学元素,而教师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的殿堂里探秘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