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并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改善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关于农村人才回流动因的系统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显重要。文章就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回流动因进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人才回流的关键因素,包括经济、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揭示人才回流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以期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人才回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0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61.9 文章标识码:A
乡村地区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振兴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一股人才回流农村的潮流已经形成,这些人才的回流不仅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的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水平[1]。
农村人才回流现象的出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在人才流动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收入差距、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影响。此外,社会网络理论也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和家庭关系对其职业选择和区域流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人才回流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农村人才回流动因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有限。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系统研究影响人才回流的多种因素,对于指导实际政策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价值[2]。因此,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分析农村人才回流的动因,不仅能够丰富相关理论,还能为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提供支撑,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农村人才回流动因的深入分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这一战略不仅关注经济增长,也更加强调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文化素养的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全面回应。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相对落后于城市,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农业生产力不足和乡村文化的日渐式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推广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还着眼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以及保护和恢复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3]。乡村振兴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经济上,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文化方面,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生态层面,则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乡村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1.2人才回流
人才回流现象指的是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背景的人才选择离开原本的工作或生活地点,回到他们的家乡或农村地区工作和生活。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尤为显著。而我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人才回流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回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力之一,包括在家乡就业的机会增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政府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等。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例如家庭的牵绊、对家乡的情感依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科技进步和通信手段的改善也促进了人才回流,使得人们即使在农村地区也能与外界保持联系,享受到城市中的许多便利[4]。人才回流对农村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这些回流的人才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技术。他们的回流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其次,人才回流还能改善农村的社会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1.3相关理论
1.3.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解释人才流动和人才回流现象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该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和贝克尔(Gary Becker)等人在20世纪中叶提出,并在之后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教育和培训等投资可以增加个体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其生产力和收入潜力,这些技能和知识构成了个体的“人力资本”。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解人才回流提供了一种视角。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在农村地区,这些机会吸引着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个体回流到农村,他们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家乡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能为乡村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1.3.2发展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理论关注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提升、收入分配以及劳动力迁移等方面。在人才回流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差异和人才流动动因的框架。发展经济学中提出“劳动力迁移”的关键概念。劳动力包括技能劳动力,会从低收入、低生产力的地区(通常是农村地区)流向高收入、高生产力的地区(通常是城市)。这种流动是由于个体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所驱动的。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农村地区新产业的兴起,农村开始具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的潜力。这种转变意味着农村不再仅仅是劳动力输出地,而是变成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地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条件来促进人才回流[5]。
1.3.3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是理解人才回流现象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视角。这一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其社交网络中的位置以及这些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在人才回流的背景下,社会网络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个体如何受到其社会关系和联系影响的框架。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个人的决策,包括职业选择和居住地选择,不仅受到个人属性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这些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同事和其他社会联系。在人才选择是否回流的过程中,这些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庭亲缘关系。对于许多选择回流的人才来说,家庭关系和对家乡的情感联系是一个重要的动因。家庭成员的需要、对亲人的责任感以及对家乡社区的归属感都会促使他们做出回流的决定。
2 模型构建
2.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为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回流的动因,将采用回归模型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自变量(解释变量)和因变量(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回归模型将用于评估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人才回流的程度和趋势。数据将参考官方披露数据,这些数据的选取旨在确保覆盖广泛的影响因素,如个人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环境等。通过收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样本数据,研究将能够综合考虑多元因素对人才回流现象的影响。
2.2指标选取
本研究指标的选取基于对人才回流影响因素的全面考虑。目的是确保能够准确捕捉影响人才回流决策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教育背景、社会网络等因素。选取这些指标是为了全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回流现象,并确保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具有实际和理论上的相关性(见表1)。
2.3模型构建
本研究构建了回归模型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回流的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旨在量化各影响因素(如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家庭状况等)对人才回流程度的影响。表达式如下:
其中,Y代表人才回流程度,是因变量;X1,X2,...,X7分别代表影响人才回流的独立变量,即前文提到的指标,包括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家庭状况、就业机会、政策支持、社会网络、生活质量。β0是常数项,表示当所有独立变量为零时,因变量Y的值;β1,β2,...,β7是各独立变量的系数,反映了每个独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ε是误差项,代表模型中未被观测到的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3 实证研究
3.1数据预处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数据预处理是一个必要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适用性。数据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检测与处理等。
处理缺失值:处理缺失值通常有几种方法,如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观测、填充缺失值或使用统计方法估计缺失值。例如,可以用均值或中位数替换缺失的数值数据。具体公式为:
其中X是用于替换缺失值的均值,Xi是观测值,n是非缺失观测值的数量。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异常值会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因此需要检测并适当处理。对于异常值的处理,可以是删除、进行变换或者通过更复杂的统计方法来调整这些值。
以下为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3.2回归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的结果旨在揭示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农村人才回流的程度(见表3)。
常数项β0:表示在所有独立变量为零时人才回流程度的预测值。
收入水平X1:每增加一个单位,人才回流程度预期增加0.200单位,显著性水平非常高。
教育背景X2:显示教育水平对人才回流有正面影响。
家庭状况X3:系数为负,表明家庭责任增加会降低人才回流的程度。
就业机会X4:对人才回流程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说明农村的就业机会是重要因素。
政策支持X5:系数显示政府政策支持对人才回流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社会网络X6:强社会网络对人才回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活质量X7:表明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对人才回流也是重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回流动因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就业机会、政策支持、社会网络以及生活质量等因素对人才的回流程度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激励(如提高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和政策支持在促进人才回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更倾向于回流,而强大的社交网络和良好的生活质量也显著促进了人才回流。这些发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深入的洞见,指出了促进人才回流的多方面策略,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4.2建议
第一,增强经济激励。政策制定者应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吸引力,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创业补贴或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增加就业机会。第二,促进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第三,家庭支持政策。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建立儿童托管设施和老年人照护服务等减轻人才家庭负担。第四,强化社会网络和社区参与。鼓励社区活动、志愿服务和网络建设,增强人才归属感,加强回流人才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第五,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如医疗卫生、教育设施、交通和互联网接入。第六,持续监测和评估政策效果。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跟踪人才回流政策的效果,以便调整和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雪昊.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农村地区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J].租售情报,2023(07):75-78.
[2]陈扬.农村地区知识积累、人才流动与消费增长的联动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8):140-143.
[3]周若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民国初年湖南教育管理人才流动的启示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06):70-74.
[4]马尚平.资金和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02):7-10+15.
[5]杜丹.我国人才向农村流动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06):169-170.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人才振兴重要论述研究”(L21BKS006)。
作者简介:刘艳婷(1982—),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三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