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王少锋 邓宇 张宝森 李志军
摘 要: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体的平均等效直径范围为1.48~5.85 mm,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面内,冰晶体粒径差别明显,微小晶粒占比较大;冰花冰主要由0.1~7.0 mm 的晶粒组成,直径为0.1~1.0 mm 的微小晶粒占比为47.54%;冰花冰气泡平均等效直径在0.3~0.7 mm 之间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气泡含量在1.90%~6.76%波动,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关键词:冰花冰;冰晶体;气泡含量;细观结构;黄河
中图分类号:TV875;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4.05.10
引用格式:王娟,王少锋,邓宇,等.黄河冰花冰晶体结构及内部气泡分析[J].人民黄河,2024,46(5):63-67.
0 引言
在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受寒冷气流影响,河、湖、水库在冬季易发生冰冻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黄河是我国北方大河,也是世界上河势演变最为复杂的河流之一,几乎每年冬季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凌汛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复杂的水流条件作用下,黄河冰内部组成多变,单一类型的晶体出现较少,往往表现为粒状冰、柱状冰和冰花冰交替出现[1] 。
对于粒状冰及柱状冰,国内外学者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涉及河冰[2-3] 、海冰[4-5] 、极地冰[6] 、人工冰[7] 、水库冰[8-9] 等。受限于现场环境及冰花冰生成和采集条件,对冰花冰物理性质的系统研究较少。在河道中,冰花的存在对冰盖的形成及演化有很大作用[10] ,并且冰花的附着影响冰坯原有的物理性质。河道流速决定了冰花运动的动力条件,流速较小时输冰能力减弱,冰花易在河道堆积[11] 。在水库回水区,冰花大量止动,在一定条件下聚集形成冰花冰或附着在其他冰坯下逐渐形成冰塞,造成壅水[12-13] 。鉴于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关于冰花冰的研究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冰花冰晶体形态和尺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lark 等[14] 、Tsang 等[15] 研究了水温和水流动力共同作用对冰花冰尺寸的影响,Reimnitz 等[16] 研究了冰花晶粒在水体中上升速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在天然河道中,冰花冰向下游移动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冰,或者团聚为更大的冰坯,这一过程受水温、水深和流速的影响,Shen 等[17] 提出了此过程的数值模型,Daly[18] 还对冰花冰的成核过程进行了研究,张邀丹等[19] 对黄河内蒙古段河冰微结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针对冰花冰的系统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背景,2020—2021 年度在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采用单向冻结技术[20] ,利用有机玻璃桶对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北纬40°15′55″, 东经111°03′67″)的冰花进行采集。首先在黄河冰面上人工钻孔收集冰花,然后将装有黄河水的玻璃桶放入冰面人工孔中,并缓慢上下移动玻璃桶采集冰花,之后将采集的冰花放置在河道冰面开槽中进行从上至下的自然冻结。从河道中取出冰花冰冰坯后,用塑料袋包裹存放,在实验室对冰花冰晶体和气泡的物理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