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教育“五育融合”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赣州市章贡区从“平台搭建,构建创新发展的融合模式;课程统整,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教研转型,提供‘五育融合的师资保障;多元联动,完善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链;一核两翼,建立高效综合的评价机制”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实践,为“五育融合”的区域落地提供章贡解决方案。
【关键词】平台搭建 课程统整 教研转型 多元联动 评价改革
区域教育“五育融合”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赣州市章贡区从“平台搭建、课程开发、教研转型、多元联动、评价改革”入手,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五育”,构建了活力四射的区域教育新生态。
一、平台搭建——构建创新发展的融合模式
(一)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双减”背景下,章贡区明确“减负不减质、减量要增效”的整体目标,建立实施“作业设计—作业公示—用时反馈—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提质增效”七步闭环管理。同时,制定了《中小学各年级语数英作业样例及说明》,从三个层面加强作业设计的指导与研究:一是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分时作业的设计,二是加强“课时、单元、长周期”分块作业的研究,三是推动“学科、活动、跨学科”分类作业的融合。推进作业应用集群化,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研究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共438份,并搭建区级优秀作业资源库,入库优秀作业设计800余套。大力推进“智慧作业”“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等教学平台应用分析,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提高作业针对性。这些方式打破了教师作业设计桎梏,拓宽了理念思路,实现了多学科协同育人,“五育融合”在章贡区校园落地开花。还形成了一批在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双减”优秀案例。阳明小学、文清路小学、章贡中学先后承办全市“双减”工作现场会。
(二)推进“项目化”学习探索
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索,打通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学科与生活、社会的关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习得能力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将知识进行转化和迁移,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厚德路小学举行以“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变传统教研为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认知教研,凸显“以融促减、以合创增”的教育教研导向功能。
(三)深化“三个课堂”平台应用
仅2023年上半年,章贡区常态化应用“三个课堂”,共开设专递课堂672节,覆盖210余名教师、2000余名学生,借力名校名师牵头的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补齐补足乡村音体美课程,培育乡村种子教师团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利用“三个课堂”平台,城区天竺山小学的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参观沙河中心小学的劳动农场,体验劳动乐趣;利用组建开放课程的开源教学平台,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开辟名师团队支持下的教学场景;构建“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聚焦体育教学、体质评测等的场景设计,以及美育学科融合和课程供给均衡化的场景设计,实现在生活中教育与在教育中生活的统一。2023年5月30日,章贡区在“三个课堂”演示平台上开展了“童心礼赞二十大教育筑梦向未来——章贡区城乡共建·欢庆六一”云端大联系列活动,城乡共同体学校共同表演一个节目,展现数字化赋能下的章贡区“三个课堂”“五育融合”育人成果。
二、课程统整——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学科与学科共通
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教师跨学科开展主题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主题化、项目式、任务型的研究与学习。学生在学科与学科的相通共融中,将不同的学习内容建立有效连接,形成知识网,增强了对知识整体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如厚德路小学以茶为载体,秉承STEAM和PBLA项目式学习理念,开展了以“茶”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索,围绕茶元素、茶文化,打通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科学、综合实践、体育等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通过学科内统合、学科间整合、学科与生活融合等方式,学生在知识重组与实践应用过程中学会了知识迁移,建立起立体化知识网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二)课内与课外共联
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阳明小学为改变学生中存在“重知轻行”“重教轻学”“重被动学轻主动学”的现象,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儿童发展,能“学以致用”“行以致知”并“知行合一”的“知行循环”教学模式。以“阳明文化”和“科技文化”为办学特色,重点打造了植物研究所、劳动研究所、无土栽培研究所、科技长廊等实践基地,搭建科技教育平台,供学生开展观察与研究活动。将课内文化知识与课外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创造创新有机融合,从实践层面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做与学二者兼容并蓄、相融相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天竺山小学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积极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借助非遗客家剪纸文化的“滋养”和“浸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让他们真正成为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实现了非遗传承与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
(三)线上与线下共融
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章贡区与时俱进,将多年积累的信息技术经验与教学模式的探索有机融合。
章贡区以“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为新的突破口,组建江西陈旭军专家团队工作室,引领7个省级培训专家,以及章贡区章江路小学、厚德路小学、阳明小学、白云小学等4所试点实验校,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双师课堂、教师研修、课后服务三个应用场景进行实践研究,实现了课堂教学、教师研训、课后服务线上线下的共融共通。
(四)校内与校外共生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与经验积累,倡导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互相衔接,组织开展综合实践类的学习活动。各中小学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和班级绿植区,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学生在基地整理果蔬园,松土、种菜、浇菜、施肥、扒菜、除草等。将绿色带进教室,打造清新、自然的学习环境。同时与村委会积极联动,打造教育“第二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文明、安全知识宣传和劳动实践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从实践层面提升了学生的研究探索与创新能力。
三、教研转型——提供“五育融合”的师资保障
章贡区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机制,制定教师成长的战略目标,完善教师成长路径,为“五育融合”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一)教研模式——“盲盒教研”引领新风尚
章贡区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教研方式,大力推进“基本式+变式”的新型课堂改革,围绕问题意识、思考力课堂、大单元教学实践、课堂融合、学段衔接等主题进行教研,特别是开展“盲盒式”教研、圆桌辩课、网络教研、联合教研等章贡教研新模式。“盲盒教研”从语文学科出发,逐步覆盖到全学段、全学科,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议课,每一名成员都沉浸其中,每一个人都“卷入式”参与,既加强了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融合,又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这种“浸润”式研讨,正不断引导教师走向深度研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五育融合”提供了研修保障,引领了教研新风尚。
(二)培训模式——“一专多能”助力教与学
章贡区紧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优化了区本课程模块和培训方式。针对区农村小学还存在教师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及计算机等学科师资紧缺,制定“一专多能”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计划,旨在使多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具有承担两门或更多门课程教学的能力,对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具有现实意义。将“短频快”培训方式转为周期性培训,培养乡镇一专多能教师,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助力“双减”下的全学科育人及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期专项培训,共计700多名乡镇小学教师受益。这是章贡区教育体育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重要举措之一,为全面实现“‘五育融合,落实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关键在人”,具有深远意义。
四、“多元联动”——完善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链
“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教育生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教育生态链。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再各自为政,而是通过协作和交流形成了一个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互相支持和补充的有机整体。这种动态平衡不仅体现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也体现在每个要素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家校社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大讲堂、家庭读书会等主题式的教育活动,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缩小家校之间的认知误差和理念分歧,共同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家校合作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同时,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数字化智能平台,借助融媒体的呈现和交互方式,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主体互联、资源共享、信息流动。通过向家长精准推送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符合“双减”要求的教育信息和资源,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劳动教育资源,家校合力,实现劳动教育生活化。学校布置家务劳动作业,配合家长培养孩子劳动能力与习惯。通过家务劳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分担父母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懂得感恩家人的付出,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打造了有特色、有亮点、开放共融的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新体系,发挥出劳动育人的实效。
五、一核两翼——建立高效综合的评价机制
章贡区从顶层设计入手,以“跨学科、跨学校”的全域教研、科学评价为导向,引领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探索以学生生活为基点,以主题式、探究性、项目化推进校本教研,建设全面、科学、统整的评价体系。
一核指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两翼指的是非纸笔测评和纸笔测评两种评价方式。在“一核两翼”的深耕中,实现了从1.0到3.0非纸笔评价的探索,从单一到融合纸笔评价改革,完成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式改进、评价内容完善的“三级跳”,有效引领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阳明小学基于“五育并举”,从“有美好志向、有责善行为、有勤学习惯、有创新精神、有健康体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与过程评价,构建“五育+五有”的双系相融评价体系;滨江第二小学研究并融合学业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体质素养、艺术素养五个方面,对考试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在章江路小学“我要争当红孩子”五育融合闯关测评中,学生或“跨越雷区”,或“穿越火线”,或“采购物资”,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有机融合。学生“跨越雷区”“穿越火线”测评的是体育学科,“采购物资”测评的是语文和数学学科,在这样的红色教育主题下,就实现了各学科的互融互通。区天竺山小学、阳明小学入选2022年度全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区“主题式乐考”“项目式学评”等评价改革的相关活动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推介。
万物相融,和合以生。“融”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做好“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章贡教育人将继续朝着“五育融合”理念下良好区域教育新生态探索努力,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