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环境公敌”,欧盟化妆品的监管启思

2024-06-16 07:35:12何欣洋
中国化妆品 2024年3期

何欣洋

以他人为镜,国内化妆品如何走出绿色发展的坦途?

化妆品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包装,二是成分。

作为每天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与食品、药品等产品类似,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只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还可能对水文、土壤、大气环境等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影响。

Part 1

美妆包材,精致浪漫的环境负担

据统计,化妆品行业约70%的废弃物来自包装——每年达20亿件。通常口红、洗发水或是沐浴露用完,它的包装就会被扔掉。其中,只有约5%左右能被回收,剩下的95%的包装材料要么被焚烧,要么被送到垃圾填埋场,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慢慢分解。

目前,已被欧盟委员会“亮出黄牌”的化妆品包装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

1.微塑料

“微塑料”一词于 2004 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生物学家理查·汤普生教授提出,用于指代直径小于 5 毫米,肉眼难以分辨的塑料碎片。微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目前科学界和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微塑料主要来源有两类: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微小塑料颗粒,例如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和清洁产品中的微塑料颗粒,具体来说有用作于香水封装的合成聚合物微颗粒,研磨剂的合成聚合物微颗粒(即剥离、抛光或清洁的“塑料微珠”),唇部产品、指甲产品以及化妆品含中的“细闪亮片”,洗涤剂、蜡、抛光剂以及空气护理产品的“塑料微珠”(充当成膜剂、去角质剂、乳化剂、提供闪光感效果)等。

而次生微塑料则是大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分解、破碎后形成的微小颗粒(多为化妆品包材塑料)。这些难以分解的塑料碎片,一旦进入环境便难以清除。同时因其密度及体积较小,会随着大气循环、地表水、洋流等从产地扩散到包括南、北极在内的任何地点,造成永久性的污染,同时被诸如海鸟、海龟等各类动物食用,对当地动物造成危害,并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在包括人类在内的高 等生物体内富集。散落在土壤中的微塑料会改变土壤性质,对部分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通过讨论多年的微塑料限制案,借由对欧盟REACH法规附件XVII的修改,限制微塑料本身及其相关产品在欧盟范围内的投放。这也是近年来,欧盟对微塑料污染做出的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限制措施。

修改后的REACH法规附件XVII新增第78条,对在其定义内的“合成聚合物微粒”进行了全面的管控,除去第4、5条豁免条款之外的全部合成聚合物微粒及含量大于0.01%的混合物均被禁止投放。

面对微塑料排放所带来的风险,欧盟委员会早在2018年1月的《欧盟塑料战略》中将微塑料污染作为一个正式议题提出。在2021年5月《零污染行动计划》中,欧盟委员会提出计划于2030年之前降低30%微塑料排放的战略目标。

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从2020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了生产含塑料微珠的化妆品,从2022年12月31日起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化妆品。近年来,强生、宝洁、资生堂、百雀羚、自然堂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陆续发表声明和承诺,将对产品进行塑料微珠替换。

2.PLA

PLA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机械抗性,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化妆品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之一,也被业内广泛视为良好的塑料替代材料。

相比于PET、PP或者PE这种几百年都不降解的塑料,PLA确实是可降解的,但条件非常苛刻,必须在堆肥条件下才能较为迅速地(一般为3-6个月)降解,如果是填埋进入土壤,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因此,在很多地区并不将其视为环保材料。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开始将其列为被禁限的塑料材料名单中。

2021年5月31日,欧盟委员会颁布最终版《一次性塑料指南》(即SUPD指令),并于2021年7月3日生效。欧盟SUPD指令(single use plastic directive)限制一次性塑料使用,禁止了包括一次性餐具、棉签在内的多种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其中生物降解塑料也一同被禁止,无差别对待。

Part 2

有毒成分,不当处置造成惨痛代价

化妆行业最广为人知的问题之一是产品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质,在其精细化工的产业链中,化学物质的使用十分普遍,而随意使用和不当处置化学原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今,已有以下成分被欧盟或欧洲部分国家的美妆及个护行业“严令喝止”拒之门外。

1.三氯生

三氯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于肥皂、牙膏、漱口水、化妆品、清洁剂等日用化工产品的抗菌剂,含量通常在0.10–1.00%之间。三氯生被广泛应用距今已有50多年了。在产品成分表中,三氯生还可能被注为三氯新、三氯羟基二苯醚、二氯苯氧氯酚、TCS等。

三氯生对藻类有剧毒,当暴露在水中并被阳光分解时,会产生致癌的二恶英;若暴露于氯中,会产生氯仿。此外,它对人体、水体、土壤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4年,欧盟委员会禁止化妆品中三氯生的使用;2016年,欧盟委员会仍未批准三氯生可用作I类杀菌产品中的活性物质。

我国目前关于牙膏的国家标准是2009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GB8372-2008,三氯生虽然在允许添加的防腐剂中,但明确不得超过0.3%,在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三氯生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3%。

2.对苯二胺

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又名乌尔丝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8N2。对苯二胺与氧反应会产生新的颜色。对苯二胺与3%浓度的双氧水反应会呈现黑色;与5%浓度的三氯化铁反应可呈现棕色。同时,对苯二胺对毛发中的角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使其在氧化过程中可更好固色,使染发效果更加持久。

但如果对苯二胺进入水源,则会造成多种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对苯二胺属于3类致癌物。欧盟虽然尚未宣布对苯二胺成分为致癌物,但已禁用了2-氯对苯二胺(及其盐类),即对苯二胺类染发剂有高致敏性,同样已被欧盟禁用。

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DBP广泛应用于指甲油的生产中,还被用于制造粘接剂、染料、杀虫剂、香料溶剂、织物润滑剂。它对水生生物有极高的毒性,它可能不断从材料中逸出,污染空气、水源、土壤乃至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2018年1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EU) 2018/2005,修订现有欧盟REACH附录XVII第51项中对四种邻苯二甲酸酯(DIBP、DEHP、DBP和BBP)的限制要求:在2019年7月7日后,含有DEHP、 DBP、BBP、 DIBP且其浓度大于或等于0.1%的玩具或儿童护理用品,不得投放市场,该修订法规于2019年1月7号生效。

2024年1月23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在高关注物质(SVHC)候选名单中新增加了五种化学物质,同时更新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现有候选名单条目,以包括其对环境的内分泌干扰特性。

4.ZPT

吡硫鎓锌,INCI名称(《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 Zinc Pyrithione (ZPT),CAS号(美国化学文摘社的物质数字识别码)13463-41-7,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可通过抑制引起人类真菌性头屑“马拉色菌”的过度繁殖,来改善头屑状况,且不易被皮肤吸收,因此被广泛使用应用于去屑类洗发水中,被业界称为“去屑老大哥”。但是吡硫鎓锌对环境生态存在着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亚致死浓度下,ZPT对海洋多毛纲动物具有急性毒性。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纲,主要栖息于海洋环境,是潮间带及潮下带最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之一。目前记录了10000个物种左右。

2021年11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 2021/1902号修订案,就吡硫鎓锌(ZPT)等即将生效的CMR物质(三致物质:致癌、致突变、致畸),对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附录II、附录III和附录V相关规定进行更新。该修订案明确将ZPT作为禁用物质添加至欧盟化妆品附录II监管,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ZPT将在欧盟化妆品中被正式禁用。

5.煤焦油

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组成成分极其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得到并加以利用。煤焦油精加工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很多化妆品原料中的香料就是广泛使用煤焦油类的合成香料。

然而,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该类废水含高浓度有机物、氰等剧毒物质且成分复杂。其中,有机污染物包含氮、硫、氧的杂环化合物,如高浓度的酚、萘、苯胺、吡啶、喹啉、苯并芘等。酚类化合物能使细胞失去活力、蛋白质凝固,对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会产生毒害作用。

2014年欧洲化学品管理局修订《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列出已被或将被禁止在欧盟使用或销售的物质清单,其中包括两种来自煤焦油的物质——蒽油与焦油。在中国、欧盟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煤焦油均被禁止应用在日化产品中,美国也仅允许在某些处方药中添加这种原料。

6.PFAS

PFAS是一系列非天然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是近5000种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统称,其中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是PFOA (全氟辛酸)和PFOS(全氟辛烷磺酸盐),不但具有亲水性功能团及疏水性烷基侧链,还具备耐火性、高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可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几乎不会被生物降解。

在化妆品领域,PFAS常被用于如睫毛膏、眼线笔、眼影、防水口红、粉底液等彩妆产品中。但当PFAS在被清洁、擦拭掉,冲进下水道、流入污水处理站后,有可能会被包裹在污水和污泥中,最终作为肥料喷洒在农田里,或流入沟渠、江河等水道中,造成严重水污染。

2023年2月7日,欧盟发布了由丹麦、德国、荷兰、挪威和瑞典五国起草的PFAS限制法规提案。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欧盟五国建议禁用的近10000种PFAS,该提案将对氟化工及下游各个消费品相关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而在我国最新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和《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对PFAS在化妆品中的使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待进一步完善。

Part 3

让美丽更长久,引领环保风尚

欧盟在化妆品安全评价、风险评估,以及规范实施方面开展较早,素来在化妆品上有着安全审查严标准、安评意见更新高频率等特点。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是目前参考和使用国家最多的化妆品法规,对我国的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当前,全球关于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ESG议题正在经历由理念到实践、由“软规”到“硬法”的新发展阶段。

2024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欧洲议会定于4月24日对CSDDD进行全会表决,如果正式通过,最早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CSDDD已由业界酝酿多年,也被称为“欧盟的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法规或欧盟供应链法案”。这项2022年就提出规划的立法自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半数欧盟成员国都曾表示反对;但是,CSDDD最终通过后,势必会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全球化工业产生深刻影响。

欧盟限制使用和禁用多种原料与包材的成分,以及持续发力推进CSDDD的背后,突显了其成员国对化妆品原料安全监管的收紧,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愈发重视。这样提醒了行业:对化妆品成分的使用必须更加谨慎和规范,对化妆品原料的使用必须更多考虑绿色、环保、无害,这于无形之间提高了国内美妆出海的“门槛”。

实际上,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在使用所有个护类产品并获得相应的功效时,都应该对它的成分多打一个问号。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化学成分将以什么形式进入环境,并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当它们一旦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损害了海洋动植物的生命,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系统平衡,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与积累、全球水循环流转,由生态到气候,最终的受害者自然是人类自己。

对于包括化妆品在内的生产制造业而言,历经数百甚至上千年的粗犷发展时代后,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的道路可谓复杂困难、阻碍重重,这也是监管、行业甚至每一个人深感头痛的难题。各国家、地区对于原料安全性、环保性的验证方式都各有不同,我们能否从中找到统一与共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化妆品企业以及行业监管者的深思。

几十年来,化妆品生产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地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化妆品监管体系和化妆品原料、材料的限禁用法令构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促进我国从化妆品消费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借鉴和参考这样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便显得愈发重要。

欧盟的化妆品法规对中国化妆品法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参考欧盟化妆品监管经验,中国逐步加强和完善了监管制度和法规体系,如产品标签、原料禁限用、测试方法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均有体现。由本文可见,欧盟对化妆品原料及包装的环保性、可持续要求在几十年间从弱到强、坚定推进,国内的化妆品企业也应提早布局,规避风险,才能使行业朝着更加严格、完善、科学、长久的方向发展。